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古代的「四大美女」關於她們的美貌經千古年來一直都是家喻戶曉的。有沉魚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閉月的貂蟬,羞花的楊貴妃。當然排在首位的就是有東施效顰典故的西施了,還有一句話也是用來讚揚她的美貌的那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啊。當然了,與之相對應就是「四大醜女」了,雖然沒有她們那麼有名氣,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們是誰,可她們最終的結局卻比「四大美女」要好太多了。
這「四大醜女」呢,分別是嫫母 鍾離春 孟光 阮氏女,為首的是嫫母,也是她們當中最老的且混的最好的。傳聞呢嫫母是醜的不能再醜了,已經到了爹媽都嫌棄,鄰居們也紛紛避讓的地步。在《雕玉集》十四卷的「醜人篇」中有這樣一句話來描述她的外貌「錘額蹙眉,形粗色黑」。但她卻是黃帝的四老婆,這可令很多人驚訝的難以接受啊,都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啊,在某一日,黃帝外出查巡,走至一處看見很多農民在採桑,其中一個採桑女突然尖叫了起來,原來是被毒蛇咬了,人們都慌亂無措,亂成一團。這時卻出來了一個容貌極醜的女子,穩定沉著地鎮住了場面,另外手法嫻熟的替受傷的採桑女包紮傷口並且用嘴將毒液吸出,這一切都被暗中觀察的黃帝看在眼裡,心中對這位女子極其讚賞。回去後開始打探此女子的消息,得知她並未婚嫁便毫不猶豫的將她娶了過來。大臣們看見嫫母的臉後可都不淡定了,紛紛勸黃帝要三思啊,黃帝回道:「重色輕輕德非真美也,重德輕色也,真美也。」並將嫫母納為次妃,令其掌管後宮。嫫母也並沒有令人們失望,她在政論上頗有才能,作為黃帝的內助幫他殺蚩尤,統華夏。黃帝還為她設立了一個官位「方相氏」,是用來驅邪的官,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人比較封建,迷信神佛,認為什麼生老病死都是鬼怪在作祟,需要神獸來驅逐, 所以設立這個官職並以嫫母的容貌為照製作了面具。
不僅如此連鏡子也是她發明的,甚至屈原在《楚辭·九章》中歌頌她「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淮南子·修務訓》中將她和西施相較:「不待脂粉方澤而性可悅者,西施;雖粉白黛黑弗能為美者,嫫母」。
古往今來,人們都是視覺動物,喜愛以美醜來評定一個人,俗話說得好「世人皆愛色」,但是嫫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獲得了愛情,得到了後人的歌頌。所以說容貌不是萬能的,沒有德行是萬萬不能的,不要因為外在而自卑,想想嫫母,父母都嫌棄了,但還是憑藉自身的德行獲得了世人的愛戴,更不要在別人的評論,就像亨利·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所說:「公眾的看法不過是一個懦弱的暴君,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往往暗示著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