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2月5日,由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20公司治理高端論壇與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教授在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CCGI)以及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CGGI)。
作為國內最早發布並具有上市公司治理狀況"晴雨表"之稱,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從2003年起已連續發布了18年,先後累計對38169家樣本公司開展了治理評價。
據悉,該指數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不僅得到了相關部門肯定,也被學術界和實務界廣泛應用。基於該指數開發的央視50指數(指數代碼:399550)、央視治理領先指數(指數代碼:399554)、公司治理研究院綠色治理指數(指數代碼:980058)先後於2012年6月6日、2013年6月6日、2020年9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線。
本次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評價樣本量為3753家,其中主板1864家,中小企業板925家,創業板786家,科創板70家,金融業板塊108家。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結果顯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在2003-2020年總體上不斷提高;經歷了2009年的回調,金融危機之後,趨於逐年上升,並在2020年達到新高63.49,較2003年的49.62提高13.87;但最近兩年增速放緩,提高幅度僅為0.17和0.30。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監事會治理、經理層治理和利益相關者治理水平均呈現上升態勢,而信息披露水平略有下降。
基於今年3753家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結果,為進一步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公司治理評價課題組提出如下六個方面的對策建議:第一,升級公司治理準則,以規則導向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質量;第二,堅持行政型向經濟型轉型的治理邏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第四,放大註冊制改革治理成效,推動公司治理轉型和創新;第五,強化內外部配套治理機制建設,應對新常態下的各類治理風險;第六,加強網絡治理創新,升級治理手段並降低治理成本。
本屆大會還發布了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評價指數,這是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於2018年、2019年連續兩次發布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之後對綠色治理評價系統的再次應用,被業界稱為"ESG升級版"。該評價指標體系以治理思維為統領,從綠色治理架構、綠色治理機制、綠色治理效能和綠色治理責任四個維度設置12個治理要素和37個子要素,對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的狀況做出全面、系統的評價。此次總體評價樣本為987家,主板653家,中小企業板160家,創業板74家,科創板8家,金融業板塊92家。
上市公司綠色治理評價結果顯示,綠色治理指數平均值為55.78,較2019年提高了0.27,綠色治理整體上處於起步階段。從四大維度來看,綠色治理責任平均值最高,為58.88,表明上市公司在綠色公益等外部性綠色活動中表現較好,社會責任感和包容性較強;綠色治理效能次之,平均值為56.90,表明上市公司在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善;而綠色治理架構和綠色治理機制的平均值相對較低,僅為55.59和54.88,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綠色治理機制和架構等頂層設計方面較為薄弱,亟待提升。
基於上述綠色治理評價結果,為提升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水平,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綠色治理評價課題組提出如下六個方面的對策建議:第一,以綠色治理理念引導綠色治理實踐,強調"實質重於形式";第二,強化綠色治理制度供給,監管機構儘快出臺綠色治理準則;第三,完善綠色信息披露制度,規範上市公司綠色信息披露行為;第四,率先統籌金融業綠色治理監管,提高上市中小金融機構綠色治理水平;第五,推動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機構參與綠色治理;第六,推廣治理指數,引導可持續投資。
此外,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就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和綠色治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為完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和推動綠色治理發展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司治理研究院也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