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指數2020報告》在上海發布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國家治理指數2020報告》發布現場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29日,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在上海發布了《國家治理指數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指數報告由「基礎性指標」「價值性指標」和「持續性指標」三大部分構成,旨在通過對世界各國國家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客觀評價全球192個國家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本次發布的《報告》在進行指數測量評價的基礎上,以「全球大變局時代下的國家治理」為題,以專題形式深入分析了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八個國家的年度治理狀況。據悉,國家治理指數創始於2015年,至今已經連續六年發布年度報告。

  國家治理水平呈現穩中有升

  《報告》提出,雖然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及其衍生危機的衝擊,全球各國2020年的國家治理水平仍然呈現穩中有升的局面。同前一年相比,全球各國得分標準差有所下降。在廣大的亞非拉地區,不少國家受到了政治秩序、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困擾,其國家治理面臨了嚴峻的系統性難題。

  同時,《報告》數據表明,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國的國家治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從總體上看,2020年的中國國家治理在面臨多種困難和危機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往年的平穩態勢,國家治理指數得分持續上升。這反映出近年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漸趨完善,國家治理能力逐步提升的總體態勢並未改變。在國家治理指數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中,除了中國以外幾乎全都是傳統的發達國家,中國是其中唯一的人均GDP在一萬美元左右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有著龐大人口規模和巨型治理體量的國家,中國所取得的國家治理成績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啟示。

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桑玉成教授作線上交流發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直觀體現國家治理整體發展

  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桑玉成教授認為,國家治理指數報告的持續、穩定發布能夠為衡量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量化的歷史比較,因此應當堅持推進研發工作並不斷加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思考國家治理,應當注重常態化的數據和非常態狀況之間的結合,去測量不同國家在應對疫情危機中的差異化表現。同時,對於國家治理的衡量除了客觀數據之外,還應當兼顧主觀評價的因素,就此而言,治理指數的研究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於國家的發展。從研究方法上看,還應當在理論上兼顧不同國家實際的國情及其基礎上的國家治理特色,在用統一的衡量標準進行評估的同時,也要能夠看到不同國家的特點及其理論意義。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作交流發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認為,從世界範圍內的指數研究來看,西方很多指數的研發背後包含著相應的價值取向,而國家治理指數對於價值性指標的衡量也需要把握好應當追求的價值觀念。對於指數具體指標的衡量也要注重其普遍性意義,即把中國對於國家治理的理解通過數據指標轉化成一般性、學理性的評估成果,從而產生更大的世界性影響。在數據來源方面,還可以探索獨立數據,而不僅是各類客觀數據的加總。同時,在衡量不同國家的治理狀況時,也要注重國別之間在規模和複雜程度上的巨大差異。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主任吳冠軍教授作交流發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吳冠軍教授表示,國家治理指數的持續發布和不斷完善,背後也包含了對於國家治理的理論思考和探究。在根據指數評估國家治理狀況時,還應當看到不同國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對於秩序、價值和發展等指標的投入方面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取捨。同時,能夠獲得客觀數據的具體次級指標,有時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級指標的狀況。因此,除了客觀數據之外,還應當加強對於各國治理狀況的質性分析,從而進一步把握好不同指標的合理權重,用更加細化和質性的分析,平衡客觀數據結果與人們主觀感受之間的張力。

國家治理指數項目負責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教授作交流發言 照片由校方提供

  國家治理指數項目負責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教授表示,近年來,圍繞國家治理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發,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各國國家治理數據資源,能夠直觀地體現出各國國家治理在近年來的整體發展狀況。今後仍然可以從幾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繼續完善指標體系,使其能夠更加細緻準確地反映出不同國家的治理變化;二是要兼顧客觀數據與主觀評價,通過增加專家打分等環節來完善評估的結果;三是可以結合指標數據做好對不同國家的具體分析和深描,從而更加全面地展示各國的治理經驗與教訓。他表示,國家治理指數今後還將通過資料庫建設和網絡平臺進行更為即時和動態的展示,同時也將會努力提升國際化傳播力度,不斷擴大指數及其報告的影響力。

《國家治理指數2020報告》封面 照片由校方提供

 

相關焦點

  • 《全球治理指數2020報告》發布,中國連續三年位列三甲
    12月13日,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在上海發布了《全球治理指數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與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共同完成。全球治理指數由「機制」「績效」「決策」「責任」四個部分及各項具體指標構成,旨在通過對全球數據的採集與測評,客觀衡量和反映世界189個國家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和貢獻度。在此基礎上,《報告》還以「全球衛生危機與全球治理」為主題,結合各國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對全球衛生治理機制的差異化態度,分析了當今全球衛生治理面臨的重要挑戰。
  • 2020π指數年度報告發布
    2020π指數年度報告發布 2020-05-15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字體:2020π指數年度報告」。該年度報告主要包括2019年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領域發文量全球TOP10國家發文總體情況分析,π指數TOP500機構分布,美、英、德、法、中等國家π指數TOP20—TOP100機構情況及中國科學院下屬機構π指數分析。  該報告中,美國的論文量、CNS論文量、CNS第一/通訊論文量和佔比4個指標都居全球首位。中國論文量位居第三,CNS論文量位居第四。
  • 河南發布2020社會治理發展報告 教育指數等低於全國均值
    人民網鄭州7月31日電(畢京津、智泓)7月31日,河南發布2020社會治理發展報告。該報告由中心主任鄭永扣教授擔任主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0)》發布會,採用「線上 線下」的模式進行。
  • 《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在京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9日訊(記者李冬陽) 12月18日上午,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同時,中國生態智庫揭牌成立。
  • 《2020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於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發布
    清華新聞網10月16日電 10月11日下午,《2020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報告》於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發布。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數據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孟天廣代表研究團隊主持報告發布環節,並從理論背景、指標建構、研究方法、評估結果、對策建議五個方面對報告予以詳細解讀。
  • 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與綠色治理指數正式發布
    本報訊 12月5日,由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20公司治理高端論壇與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教授在會上發布了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CCGI)以及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CGGI)。
  •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報告》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發布《2020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報告》2020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布《2020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報告》,以推動「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網上政府建設,促進各級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參與度和服務能力為目標,從信息公開、政策解讀
  • 《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報告(2020)》發布
    原標題:2021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發布《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2020)》   1月7日,《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2021(第十一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上正式向社會發布。《報告》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撰寫。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文版發布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陳尚文)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消息,9日凌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中文版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簡稱GII)報告。今年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與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在日內瓦聯合發布了主題為「誰為創新出資?」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今年以53.28的全球創新指數得分,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2019年位次持平,是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前3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西安上榜國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
    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華夏時報》發布「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布。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報告涉及的城市包括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合肥、哈爾濱、長沙、蘭州等。
  • 《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發布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廣州大幅上升8名
    Kearney,下稱「科爾尼公司」)發布了《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廣州市在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中從2019年的71名躍升到今年的63名。  廣州這座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正煥發無限的新活力,滋養著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每一個人。廣州人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在這裡,我們從四個方面解鎖廣州的幸福密碼。
  • 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
    中國網財經12月16日訊(記者 段思琦)今日,由人民健康、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活動在京舉行。論壇圍繞健康責任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與會嘉賓共同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建言獻策。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政務數據治理發展報告(2021年)》發布
    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數據與治理專業委員會會長孟慶國教授發布了《中國政務數據治理發展報告(2021年)》。報告對2020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政務數據治理方面面臨的主要政策要求、工作進展、平臺建設、共享開放、典型應用等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並運用大數據的手段對地方政務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及社會影響進行衡量分析,通過地方政務數據治理指數,描繪當前我國省級地方政務數據治理的整體樣貌,力圖為2021年我國政務數據治理工作的開展與推進提供參考。
  •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文版
    原標題: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文版 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資訊網 北京時間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 2020)中文版。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濟南青島排名如何,有哪些進步
    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華夏時報》發布「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布。報告從政治、金融、科技、交通、貿易、教育、文化、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等10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將25個城市分為四檔:國家中心城市、重要中心城市、潛在中心城市、非國家中心城市。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中的「國家中心城市」並非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官方文件涉及的「國家中心城市」,這裡僅作為學術概念來研究。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在華東師範大學發布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助力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華東師範大學於2020年12月12日發布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據悉,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是第6次對外發布。
  • 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發布,深圳首進前三!
    12月5日,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2020 CCCI)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創意指數在「第六屆深圳管理創新對話論壇」上發布。
  • 《2020長三角文化競爭力報告》《2020長三角城市休閒化指數報告...
    《2020長三角文化競爭力報告》發布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7日,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師範大學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課題組在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現場發布《2020長三角文化競爭力報告》,該報告是有關我國長三角文化競爭力評價的首份報告。
  • 2020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報告:北上杭排名前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 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成果發布會:《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20)》」在北京舉辦。會議發布的《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20):構築城市品牌韌性》(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CBDI)排名前十強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廣州、重慶、香港、武漢、南京。  報告顯示,上述排名同2019年的排名相比,前2名沒有變化,杭州上升1名成為第3名,深圳上升3名成為第4名。
  • 《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發布 中國排名升至17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魏豔)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今天在京發布《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報告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距離美國領銜的創新國家第一集團還有兩位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