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聯社 陳靖 沈述紅
基金投資比例超限一直是監管重點關注的議題,近日,又有基金經理因此「犯事」而被揪了出來。
深圳證監局在最新一則監管通訊中提到,轄區內個別基金股票投資比例超過基金合同約定限制的情況。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單一持股比例偶爾超限的情況較為常見,可能是由於基金當初買入股票倉位已接近規定比例。此後伴隨股價上漲,基金還未來得及減持,從而發生了持股比例超限的情況,「但如果基金經理是『有意』放任產品投資某行業或單只股票的比例超限,並且合規方面還不及時進行糾錯自查,就很有問題了。」
深圳證監局對此指出,基金公司應加強基金投資風格管理,設置主題風格股票池,並強化對基金投資決策的合規審核,建立有效的投資風格事中風控機制,對基金投資運作是否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情況應定期開展稽核。
在監管中,深圳證監局還發現了部分基金公司存在利益衝突風險、基金銷售違規以及基金公司名義冒用風險。其中,有部分深圳公募基金經理未向公司報備其投資公司專戶產品情況,並在應當知悉其持有的公司專戶產品已經投資某股票的情況下,仍向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下達投資該股票的指令,從事了與其履職存在利益衝突的活動。
在基金銷售過程中,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深圳證監局對違規銷售問題嚴重的2家基金公司相關責任4人員,採取了暫停履行職務、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同時對6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採取了暫停基金銷售業務措施。
此外,深圳證監局提到,轄區部分基金公司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基金公司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建群等方式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非法牟利,或者存在冒用基金公司名稱、網站進行虛假宣傳、非法集資的情況。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深圳範圍內的東方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金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先後遇到了此類情況。
有基金投資比例超限被點名批評
深圳證監局在日常監管關注到,轄區內公募基金投資比例超限時有發生,個別行業主題基金存在投資某行業股票的比例超過基金合同約定投資比例限制的情況。
監管部門對公募基金投資單只股票設有「不得超過淨值10%」的限制。同時,行業主題基金往往也在招募書中便言明其對相應行業股票投資市值在非現金基金資產中的比重,一般不低於80%。
然而,但近兩年,基金超限持股的情況卻屢屢發生。其中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61起基金持有單只個股市值超過10%的情況。
整體來看,除部分被動超限外,當時多數超限是因為基金未及時減持,這一情況下基金超限程度較小。持股超限,一方面和當時基金經理對市場判斷有關,如基金經理非常看好某些個股。另一方面,基金申贖也帶來明顯影響。
此前的2018年基金四季報中,也有37隻基金的單一持股比例達到或超過其淨值的10%,觸及「10%紅線」,多隻基金甚至大比例超限,最高的單一持股比例接近淨值的70%。但細究當時基金單一持股比例超限,與其弱市格局顯然有直接關係。在持股流動性受限的情況下,一些基金遭遇資金大額贖回,從而被動提高了單一持股佔基金淨值的比例。
以新華華瑞混合為例,該基金在2018年四季度末持有工業富聯的市值佔淨值比例高達69.83%,三季度末持有工業富聯的倉位僅0.58%。但該基金持有工業富聯屬於其首發時配售獲得的具有鎖定期的限售股,這兩個季度內持有股數並未發生變化,基金經理也無法拋售。造成單只股票持股比例嚴重超限的主因在於資金大幅撤離,和2018年三季度末1億以上的規模相比,該基金2018年四季度末規模僅剩74萬元。
參與非公開發行而超限的情形屬於「不得已」超限。按照監管規定,超限個股若具有流動性,基金經理必須在20個交易日內完成減倉。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一般而言,單一持股比例偶爾超限的情況較為常見,但超出幅度都不會太高,可能是由於基金當初買入股票的倉位已接近規定比例。此後,伴隨股價上漲,基金還未來得及減持,從而發生了持股比例超限的情況。
當然,若基金所持的某家上市公司股票停牌,而其又遭遇巨額贖回,同樣也會引發基金單一持股比例超限的情形。
據記者了解,各家公司對基金經理持股的「紅線」非常重視,往往會有系統監控,一旦市場上漲導致重倉股突然超限,監管稽核部門會及時通知基金經理調整持倉。
「但如果基金經理是『有意』放任產品投資某行業或單只股票的比例超限,並且合規方面還不及時進行糾錯自查,就很有問題了。」上述基金經理稱。
基金投資比例超限違反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關於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財產進行證券投資,不得違反基金合同關於投資範圍、投資策略和投資比例等約定的相關規定。
對此,深圳證監局也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各公司應加強基金投資風格管理,建立覆蓋投資運作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合規風控體系,防範出現投資不符合基金合同、風格漂移等問題。
二是對於特定主題基金,應設置主題風格股票池,明確股票入池標準和審核流程。
三是強化對基金投資決策的合規審核,建立有效的投資風格事中風控機制,對基金投資運作是否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情況應定期開展稽核。
有基金經理涉「老鼠倉」
深圳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關注到,部分基金經理未向公司報備其投資公司專戶產品情況,並在應當知悉其持有的公司專戶產品已經投資某股票的情況下,仍向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下達投資該股票的指令,從事了與其履職存在利益衝突的活動。
利用公有資金為自己個人投資抬轎,這無疑是損公肥私的行徑,是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近年來,監管部門已經對多起基金經理「偷吃」案件進行了處罰,入獄、被罰巨款,徹底淡出基金圈,是許多涉案人員面臨的共同命運。
深圳證監局還發現,個別基金公司員工未按公司制度要求,向合規部門書面申報其購買公司旗下專戶產品的情況,且合規部門長期未能發現。
深圳證監局指出,上述情況反映出個別基金公司利益衝突防範機制存在缺陷。為此,各公司應強化利益衝突防範管理,全面梳理投資管理人員個人利益衝突機制的建設及執行情況,加強對投資管理人員直接或間接股權投資、參與公司旗下基金、私募資管產品投資及直系親屬投資等可能導致個人利益衝突行為的管理,按照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優先原則,建立相關申報、登記、審查、管理、處置等制度。
另外,公司投資管理人員履行職責時,對可能產生個人利益衝突的情況,應當及時向公司報告。
公募合規風控部門履行職責方面,也應對投資管理人員參與股權投資、公司旗下基金及私募資管產品投資的申報情況進行定期稽核。
兩公募員工違規銷售被罰
今年以來,基金市場發行火熱,年內累計成立的新基金規模超過2萬億元,刷出歷史新高。
在基金銷售過程中,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監管此前也多次提醒銷售風險,而此次發布的監管通訊顯示,今年以來,深圳證監局打出「組合拳」來規範基金銷售行為。
其中,深圳證監局對違規銷售問題嚴重的2家基金公司相關責任4人員,採取了暫停履行職務、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
同時,深圳證監局還對6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採取了暫停基金銷售業務措施。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雖然今年基金的熱銷帶火了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但同時,代銷違規問題卻也層出不窮。
目前,基金代銷機構分為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包括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總數超過140家。就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而言,他們往往能提供較銀行、券商渠道更優惠的費率,大部分都是一折促銷。雖然費率優惠,對用戶吸引力很大,但他們的合規審查水平卻參差不齊。
「有些獨立代銷機構不惜一切博銷量,營銷材料亂寫,很多推介內容不合規,甚至有部分銷售人員打有獎銷售的擦邊球。」一位華南公募市場人士稱。
在打擊違規銷售上,深圳證監局的監管手段分為四種:科技監管、依法問責、督促合規、調研摸底。如探索開發出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線上數據報送平臺,由此,深圳證監局也及時發現了高風險及次高風險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7家、中低風險13家。
基於基金銷售問題,深圳證監局還指導深圳市投資基金同業公會舉辦兩期基金銷售培訓,並針對近期基金髮行火熱、銷售線上化的情形,及時發布風險提示,規範轄區銷售行為。
此外,深圳證監局結合日常監管情況開展調研,在總結違規問題、剖析成因、徵詢意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立差異化準入機制、強化事中監管、落實退出安排等意見建議。
多家公募遇「李鬼」
今年以來,A股結構性行情凸顯,投資者「借基入市」的熱情日益高漲。然而,基金的火熱也讓部分不法分子聞風而動,覷覦空隙通過冒名的方式做起了「李鬼」,令眾多基金公司頭痛。
在上述監督管通訊中,深圳證監局提到,轄區部分基金公司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基金公司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建群等方式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非法牟利,或者存在冒用基金公司名稱、網站進行虛假宣傳、非法集資的情況。
還有個別基金公司反映,已出現部分投資者向微信群、虛假網站打款且無法取回款項的情況。上述不法行為既侵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又對基金公司聲譽造成了損害。
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深圳範圍內的東方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金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先後遇到了此類情況。
9月14日,東方基金髮布公告稱,近日,公司發現市場上有冒用公司信息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情況。而為了保護投資者財產不受損失,東方基金就法定名稱、客服統一熱線、官方網址、官方微信公眾號等一一聲明,並明確如果投資者需要購買公司管理的基金請到直銷機構或已公告的銷售機構購買,除此之外公司從未授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代理公司產品或提供投資諮詢服務。
據了解,有投資者經朋友介紹,通過名稱為「東方數據」(與東方基金無任何關係)平臺購買了投資產品。東方基金提醒,投資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基金產品,同時公司保留對任何冒用公司產品信息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機構或人員採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遇到「李鬼」東方基金並非首家。9月9日,合煦智遠基金也就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進行澄清。今年更早些時候,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金信基金同樣發布了類似公告。
對此,前述華南公募市場人士指出,公募名義冒用風險屢禁難止,與這一違法違規行為較難追溯,犯罪成本低、監管成本高,有很大關係。因此,想要實現問題的預防和根治,單靠金融機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深圳證監局提醒,轄區各基金公司應高度重視,加強對上述非法行為的監測,一旦發現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並發布澄清公告,同時應提醒投資者注意辨別,勿輕信此類信息,如發現有冒用基金公司名義的不法行為,可立即通過基金公司對外統一的客戶服務電話進行諮詢,並向公安機關報案,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