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網訊 西安城牆護城河,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古河道,形成於公元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就是古城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西安、西安人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如今,在經過多次提升改造後,西安人最期待的護城河全線貫通離我們又近了一步,國慶期長假期間,護城河景區西門-北門-東門段改造完工,將和大家見面。
曾經多次清淤和提升改造 國慶將「全新」來襲
西安護城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的長安皇城,當時只是一條寬9米深4米的城壕。到了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命人在西安修建城牆,方才有了護城河早期的雛形。隨後在清代,護城河肩負起城市排水重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西安護城河一直肩負著城內45平方公裡城市防洪功能,成為城市的雨水調蓄庫和洩洪幹道。
隨著城市的發展,加上護城河汙染物排放無序、水利設施老化、水質差等問題被市民關注,西安也開始了多次的清淤工作。
1998年、2004年、2009年,西安市針對護城河的情況,利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了清淤工作。雖然清淤後護城河的水質的確得到了改善,但是人們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特別是一到雨季,護城河河水再次被汙染。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2013年至2014年,西安完成了建國門-朱雀門的提升改造,2017年完成朱雀門-西門提升改造。改造後的護城河保證了雨汙水和景觀水的分離,讓護城河水質常清。
經過多次改造,西安護城河景區剩餘的西門-北門-東門段也將在十一對外開放,這也預示著護城河全段改造基本收尾,一個完整的、智慧的、生態的、親民的西安護城河景區將面向大家。
環城公園改造部分劃分四個區域 打造四大特色主題
此次護城河景區(西門-北門-東門段)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內,環城公園的設計理念將以古城牆為核心文化主題,凸顯城牆形象,將牆、林、路、河有機統一,使古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通過整體氛圍的營造與重點節點的強化,為遊客、市民提供舒適的遊賞環境和豐富的文化體驗。
同創奧丁設計中心設計總監陳國章介紹,環城公園的設計方案將西門-北門-東門段劃分為四個區域,在現有條件下結合各區域的文化傳承、歷史記憶,提煉、強化出了四個不同的主題:
「金秋絲路」特色區域——西門至玉祥門段;
「古風榴傳」特色區域——玉祥門至尚武門段;
「暗香疏影」特色區域——尚武門至尚德門段;
「納福迎春」特色區域——尚勤門至東門段。
西安市花領銜玉祥門至尚武門「古風榴傳」主題文化體驗區
環城公園玉祥門——尚武門(小北門)段是本次活動體驗的區域,同時也是文化景觀比較集中的區域。此區域中各景觀歷史文化意蘊更加強烈,因此本段工程設計突出文化體驗。談到為本段的主題「古風榴傳」,陳國章介紹道,主要因為在西北城角下有一片石榴林,而石榴花是西安市花,同時石榴花開,丹紅似火,象徵著秦地人民熱烈奔放的文化基因,也包括紅色文化基因。
長安是中國最早的石榴種植地,石榴又是如今如今西安的石花,可以說石榴與長安有著特殊的因緣。在西北城角下原本栽種了大量的石榴樹,因此在改造設計中適當增加石榴樹的數量,延長花期,使石榴林夏秋時節仍有「萬樹榴花照眼明」的景觀,並適度增加其文化意蘊的展示,揭示石榴與長安的因緣。
眾所周知,玉祥門本為紀念馮玉祥將軍1926年率國民革命軍入西安擊潰圍城的北洋軍而起名。同時在玉祥門北側百米,是2012年所建十二烈士紀念碑,紀念1947年犧牲的杜斌丞等12位共產黨員和愛國進步人士。
在此次的提升改造中,十二烈士紀念碑成為一個重要節點,將以往的紀念碑重新設計並形成烈士紀念廣場。陳國章介紹,「玉祥門十二烈士紀念碑」核心區域選取兩塊緊緊依靠的巨石鐫刻講述烈士事跡,巨石象徵民主與正義,透過巨石間的裂隙能夠仰望城牆的巍峨雄姿,象徵以洪荒之力去迎接勝利的曙光。紀念碑周邊栽植油松,姿態端莊蒼勁,與城牆的厚重滄桑相映襯。
在參觀玉祥門十二烈士紀念碑時,網友紛紛拍照留念,並表示等十一開園後,一定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前來瞻仰。
「金秋絲路」 、「暗香疏影」、 「納福迎春」 改造段各顯本色
雖然本次活動僅僅體驗了玉祥門至尚武門段,不過在活動中,設計總監陳國章也將其他幾個特色區域一一給網友介紹。
因為玉祥門有絲綢之路起點之稱,因此西門至玉祥門段將主題定位為「金秋絲路」。
在這一段內,有整個明代城牆範圍內保存最好的金銀木群落,順勢生長在近城牆的斜坡上,絢爛繽紛,景觀特色鮮明,遊賞價值較大。陳國章告訴記者:「設計方案專門保留了金銀木群落,並在此節點增設園路、臺階,方便遊客遊賞活動」。除此之外,該段內城牆林帶保存著相當數量的核桃林,而西安的紙核桃又是著名的西安小吃,核桃林與古城牆一道,散發著濃鬱的西安老味道。因此在設計之初,將這段整齊的核桃林保留,並添設「桃林小徑」,保留和喚醒珍貴的城市民俗記憶,以期達到更好的遊賞體驗。
尚武門至尚德門段是環城公園內層次較為簡潔的一段,在設計上尊重場地特色,通過對現狀樹林的梳理,將城牆更多、更美的景色展示出來,景觀植物上保留原有亭臺構築,結合北門東的古皂角樹,環繞形成梅林,強化梅花的運用。梅花樹形較矮,不會破壞本段整體景色特色,為了增添冬季景觀內容,考慮在本段區域稀植梅株,在臨護城河也稀值少許,構成「疏影橫斜水清淺」的畫面感。
在北門周邊,遊客會發現距離城牆不遠的地面有一部分場地與周邊草坪和景觀有較大的辨識度,主要採用草本植物鳶尾和麥冬組成,這裡是為了將唐太極宮的建築基址區分出來。
尚勤門至東門段主要設計理念為「納福迎春」,這裡以春季植物造景為主題,打造「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之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東方屬春,在東城範圍打造「迎春納福」主題景觀,繼承著傳統的習俗。
本段主要設計節點為尚勤苑、香梅弄、東北城角、紫袖廊、舞劍臺、櫻園春色等景點。節點設計思路是以植物造景與情景雕塑相結合,打造軟文化休閒體驗空間。
網友「孤獨的心」在活動報名階段就充滿期待,經過今天的體驗,第一時間發帖稱讚改造後的護城河景區,護城河碧波蕩漾、環城公園綠樹成蔭、道路更是乾淨整潔,新裝的各種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他相信在完工開園後這裡一定會讓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護城河火車站覆蓋段0.9公裡尚待改造 或將類似韓國清溪川
以上改造段有些網友發現缺少了火車站段,眾所周知護城河環繞城牆一圈,但因為歷史原因火車站段的護城河被掩埋與地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改造中,這一段地下護城河將重見天日,不但與市民相見,更會成為火車站周邊清爽的美景。
陝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護城河綜合改造設計負責人索寧珠,介紹起護城河改造的情況非常投入,早在2005年,她就參與護城河改造工程設計,一晃15年過去了,如今伴隨著西門-北門-東門段的改造啟動,加上之前的改造,西安護城河全段即將完成全部提升改造。
索寧珠首先聊了一下韓國清溪川,護城河的改造有類似於清溪川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點。索寧珠說之前的護城河清淤工作,沒有根本解決雨(汙)水入河的問題。而在本次改造中,將所有雨(汙)管道截入到更寬大的排汙管道,使常流汙水與景觀水分離。分離後的汙水將直接排入市政汙水系統,減少反覆汙染,景觀水將運用更加環保的手段,保證水質持續清澈。
「河道景觀水位以下設有防滲結構,可保證城牆及周邊建築物的安全。」索寧珠談到護城河改造時說道,西安城牆的保護和城市防汛安全是設計的首要原則,其次才能進行護城河水生態提升。
為了保證水質,設計在護城河地勢最低的西北角新建大循環泵站,將護城河從西、南城河及東、北城河溢流下洩的景觀水,通過泵站反抽送至東門北庫區,促進水體交換流動,循環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同時採取微生物投放、水生動物及植物措施進行水體淨化修復,達到保持水體清澈的效果。
護城河的景觀水源,不僅有大峪水庫,為了充分利用水資源,還將汙水處理廠的再生水也利用起來,這些水源的水質均達到地表水類Ⅲ類標準。
這次十一開放後,護城河全段14.6km僅剩火車站覆蓋段0.9km沒有改造,待火車站站改結束後,他們也將開始動工。改造後的火車站覆蓋段將和韓國清溪川類似,不僅僅打開暗涵,讓城河重見天日;還會根據火車站的特殊地段,營造親水體驗區域,人水和諧,碧水繞城,驚豔每一位來到西安的遊客。
在活動現場,除了工程設計負責人索寧珠,陝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工程師孫超、張磊也同時給網友介紹了相關情況。通過了解後,華商論壇網友「大耳將軍」感嘆道,曾經自己親身參與過護城河內水泵的修建,如今看到護城河內水質能夠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非常欣慰,也為西安市民以後又多了一個健身、遊玩的好地方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點擊圖片查看專題
《見證西安》主旨記錄城市發展變化,推動城市的變革。欄目創建4年,目前共進行城市活動50餘期。 2020年起,華商網特別推出「見證西安超級工程(2020-2021)」重磅策劃,在原有欄目上全新升級,多行業見證十四運、教育、民生、基建等多個西安重大工程及項目,讓《見證西安》成為城市發展的助推者。
來源:
華商網相關熱詞搜索:西安護城河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