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民族舞蹈的起源與流變之三:由娛神到娛人

2020-09-11 kyosensei

正如《山海經·大荒西經》的記載:「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音樂的起源與舞蹈一樣同樣地久遠。原始社會時期已經出現了不少樂器的雛形,如處於新石器時期河姆渡文化出土了原始社會的樂器——陶壎和骨笛:陶壎的製作材料為粘土,呈管、圓和橢圓等形狀,器物頂部開有1到3個圓孔,可作吹奏之用;骨笛多達 160多件,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發現的笛子。《山海經》也提到了一些樂器,除了戰鼓外,琴瑟也被發明和製作出來——「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 (《海內經》)。周代的《禮記》中有「八音」的說法,指來自八種不同的材料(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可見古人製造樂器的選材已經十分地廣泛,樂器因製造材料的不同,便有不同的音色。

由於音樂與舞蹈共享同一特徵——節奏,它們很容易結合起來一起表演,樂舞便誕生了。《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了樂舞的起源:「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大荒西經》又講述:「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由此看來,樂舞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舞蹈發展的高級階段。

在殷商周年代,統治階層逐漸建立起的等級森嚴的禮儀樂制,八佾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根據《周禮》的規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到了西周時期,宮廷還設立專業的樂舞機構——大司樂,掌管樂舞禮儀事宜,有歌唱、舞蹈、樂器等樂工千餘人。此外,統治階層極力推行「制禮作樂」,《六大舞》、《六小舞》的出現代表當時樂舞的最高成就,開闢了古代雅樂的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社會變革與思想進步空前地繁榮,人們對巫術的迷信和依賴程度逐漸減少,巫舞開始從娛神向娛人的方向轉變,以雅樂為主的樂舞表演成為統治階層娛樂生活的必備項目。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古墓的發掘工作中,出土了磬、鼓、琴、瑟、笙、篪、排簫等大量樂器,另有64件十二律俱全的青銅編鐘,迄今還可演奏出悅耳的樂曲;此外,古墓中還發現有21具年輕的女性人殉,包括了為墓主人演奏的樂舞人員。關於樂工和舞女殉葬的習俗,墨子也有過描寫:「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輿馬女樂皆具……」(《墨子·節葬下》)。這些專門從事樂舞的歌姬和舞女,生前不僅要為主人表演,連死後都要為主人服務,足以說明樂舞已經實現了由娛神向娛人的轉變。

漢代以後,樂舞開始發生了兩個轉向——由雅樂轉向「百戲」,由貴族轉向平民。「百戲」也叫做「角牴」,是舞蹈、音樂演奏、歌唱、雜技、幻術、武術和滑稽表演等多種技藝的綜合,不僅廣泛地流傳在宮廷和貴族中,也深受平民價層的喜愛。例如,盤鼓舞是百戲中常見的一種街頭舞蹈形式,其表演方式或單人或數人,演員或男或女,伴奏樂隊或大或小,均無定規。在新野出土的一塊漢代畫像磚上,有一女伎正在跳盤鼓舞:她頭梳高髻,身著束腰長袖羽衣,足踏五盤一鼓,翩翩起舞。

魏晉南北朝期間,隨著各民族的大遷徙、大融合,樂舞兼收並蓄,集百家之長,迎來了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唐代進入樂舞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宮廷設置各種專門的樂舞機構——教坊、梨園、太常寺等,集中了大批專業的歌舞藝人,使得他們有條件進行藝術創作。與此同時,大量的民間藝人湧入到廣場、街頭、酒肆進行歌舞表演,以此作為謀生的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普通民眾的市井生活。正是這些專業藝人和民間藝人辛勤勞動和藝術創造,推動唐代舞蹈獲得了高度的發展。例如,《霓裳羽衣曲》是種宮廷樂舞,相傳為唐玄宗所作,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該曲描寫唐玄宗去月宮邂逅仙女的神話故事,無論是舞姿、樂曲,還是服飾、道具,都在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曾對此樂舞讚不絕口,留下了「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的詩句。

宋代(尤其北宋)被譽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不僅是傳統藝術的轉型階段,也是歌舞昇平的繁華年代。宋代皇室尤其重視宮廷樂舞,表演的場面十分宏偉,舞者競相展演各種舞蹈技藝,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隊舞。隊舞在表演時人數眾多、隊型整體、服飾豔麗,裡面添加許多歌功頌德的「致語」或歌唱段落,甚至還出現了故事情節,這為後來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宋詞反映出宋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在士大夫階層中廣為流行。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宋詞都是按照一定的曲調來填寫的,當時不僅適用於歌唱,還被用來伴舞,詞、樂、舞往往是三位一體、難以割捨的。對於平民階層而言,宋代民間歌舞的商業化氣息比唐代來的更為濃厚,出現了許多的勾欄瓦肆,裡面表演各種各樣的節目,有雜劇、雜技、說書、說渾話(類似相聲)、影戲、舞旋等,歌舞表演無疑是其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起源於唐代的《踏歌》也不時在街頭上演,這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形式,跳舞時人們手挽著手連臂而歌,踏地為節,歌舞相和,呈現出一副輕快、活潑、和諧的景象。

元明清時期,傳統樂舞逐漸呈現出衰落的跡象,宮廷不再設立專門的舞蹈管理機構,民間除了巫舞仍在內部傳承以外甚少再出現專業的舞蹈藝人。即便如此,民間舞蹈依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表演者多是業餘、半業餘的普通民眾,主要在節慶、廟會期間表演,如明代的社火和清代的走會,就是將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民間的娛樂技藝組起起來,形成綜合性的遊行隊伍表演,其中與舞蹈相關的表演項目有秧歌、旱船、打花鼓、跑竹馬、大頭和尚、獅子舞、龍舞、霸王鞭、踩高蹺等。另一方面,隨著戲曲逐漸成為最受群眾歡迎的藝術表演形式,樂舞的許多元素被融入到雜劇、南戲、崑曲和京劇當中,又經過歷代戲曲藝人的藝術加工,形成一套獨特的訓練方法和表演方式。從這一視角出發,戲曲表演實際實質是傳統樂舞的延續與發展。

綜上所述,《山海經》中隱藏著與我國民族舞蹈的起源與發展相關的重大線索,通過整理與還原,發現期間大體經歷了「集體舞—圖騰舞—巫舞—兵舞—儺舞—樂舞」等六個階段,並且先後發生過兩次重大的轉向:一是由單純的集體舞蛻變為具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如圖騰舞、巫舞、兵舞、儺舞等),二是由娛神逐步向娛人轉變。

參考文獻

李約瑟.中國古代科技史·第四卷,物理學及相關技術.第一分冊.物理分冊.陸學善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隨縣擂鼓墩一號墓考古發掘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掘簡報.文物, 1979(7).

高梓梅.從漢畫中的樂舞百戲看曲藝發生.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4).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民族舞蹈的起源與流變之二:從巫舞到儺舞
    與圖騰蹈有所不同,巫舞只能由巫覡來表演,通過舞蹈達到娛神的目的,也只有這些神職人員才有資格實現人與神之間的溝通。傳說中的大禹,不僅是位治水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大巫。傳說大禹因長期治水和長途跋涉使兩腿落下毛病,只能用小碎步來挪動,這種步伐後來在祭祀儀式中反覆地出現,後世將其稱為「禹步」。
  • 《山海經》中民族舞蹈的起源與流變之一:集體舞與圖騰舞
    》中其實隱藏著與我國民族舞蹈的起源與發展密切相關的線索,然而裡面的描述不是隻言片語、語焉不詳,就是缺乏時間點、連貫性。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發生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留下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其中就有關於舞蹈的起源與發展的記載。例如,《山海經·海內經》中明確記錄了舞蹈的起源:「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解讀此句,至少包含三層意思。首先,舞蹈是種集體舞。
  • 戲曲·關索戲|「娛神娛人」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儀式,後來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儺戲。關索戲的行當分為生、旦、淨三行,其中淨角只有鮑三娘、百花公主二人,並且是男扮女裝,演員不擦胭脂畫臉譜,只戴面具。相傳,關索戲源於高腔,從某些曲調上分析,它又混合了當地民歌小調以及頌佛唱經的旋律,卻又明顯地吸收了滇劇的腔調。
  • [非遺湖北]恩施土家人唱儺戲還願 神秘之舞娛神娛人
    安斌 攝  儺(nuó),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起源於商周時期,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人色彩和戲樂成分的禮儀祀典。宋代前後,儺儀由於受到民間歌舞、戲劇的影響,開始衍變為旨在酬神還願的儺戲。恩施現仍存有「儺願戲」和「壇儺」兩部分,儺願戲「戲中有祭」,壇儺「祭中有戲」,都包含有非常古老而典型的祭祀儀式。  「儺戲,本就來源於儺祭。」
  • 試論:中國舞蹈歷史發展的幾個特徵
    作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國家,中國舞蹈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舞蹈的起源以人類社會之初的原始社會為濫觴,其生成和發展經歷了從圖騰舞蹈文化到巫術舞蹈文化、百戲舞蹈文化,再到獨立的舞蹈藝術文化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
  • 除了《山海經》四海之神,神話傳說中「海王神」很多,你知道幾位
    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海洋之神」其實就有很多。除了《山海經》裡記載的四海之神,還有《莊子》裡記載的海之神「若」。到了漢末以後出現的四海龍王,唐宋以後的瑪祖等等。由於中國疆域遼闊,除了上述這些,只要有江河湖海的地方,百姓都會創造出「水之神」「河之神」「海之神」等神話傳說!
  • 威神V,宋雨琦,周潔瓊在內娛一點水花都沒有,南韓組合不香了嗎
    為什麼明明是南韓血汗造星工廠出來的漂亮小孩,怎麼周潔瓊都在《偶像練習生》當上舞蹈導師了,卻還沒有練習生們出風頭,就連娛樂巨擘SM公司出來的威神V都難逃糊的命運,宋雨琦參加上星綜藝《奔跑吧》也沒有多少路人盤?
  • 《山海經》四海之神,古典中的四海龍王,神話傳說的媽祖,誰更強
    前言:若論神話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多數人會首推古希臘神學作品「荷馬史詩」或「神譜」(赫西俄德著)。而非是中國神話起源作品《山海經》。神話是先民對世界的認知。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也有著獨立完整的神話體系。中國的古典籍《山海經》雖然言簡意賅,但若細讀歸納,天地諸神、上古神靈一個不缺。
  • 娛己娛人,愛己愛人
    總要自己先纏綿盡了,與藝術深交,有深愛,有悠長歲月的瑣碎黏連,有心照不宣相濡以沫,有交鋒時的凌厲的逼仄感,自己感到疼,被割傷,或是被狂喜的快感淹沒,甘願焚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有朝一日去供給別人,給人豐沛的給養。愛也是。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不懂得珍重自己,是一個愛的乞丐。如果去愛人?自己屋漏偏逢連夜雨,何來管別人在大雨滂沱裡毫無防護?
  • 國產少兒機甲第一IP「鋼鐵飛龍」新作即將開播 超維互娛「天夢計劃...
    2020年10月21日-23日,廣州超維互娛科技有限公司再次亮相中國國際品牌授權展,同期曝光了旗下IP項目的最新動態。「鋼鐵飛龍」全新動畫劇集《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將於11月開播,國內首部兒童安全教育啟蒙動畫《星際家族之安全少年團》正式亮相,超維互娛戰略級別項目「天夢計劃」也於展會期間正式發布。
  • 中娛在線攜手高校 共建人才培養機制
    中娛在線近日宣布,將和北京市一批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人才培養機構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中娛在線定期從這些院校中挑選優秀人才加入到公司中來,增加公司的新鮮血液。從2007年起,中娛在線會定期在北京的各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進行座談、招聘等活動,並每年提供給有才華的畢業生一定的就業職位。
  • 劉以鬯 娛己娛人逍遙遊
    受穆時英啟蒙的劉以鬯,則把這場紙醉金迷的角逐遊戲搬遷到香港,愈繁榮愈墮落,有過之而無不及,虛實之間,生活是苦悶的,內心是壓抑的,人性是扭曲的,當金錢泯沒良心,嚴肅文學無人問津,職業作家為稻粱謀,只能麻痺社會意識與自我認知,酒與性成為救命稻草,病態成為嘲諷。
  • 微影時代發布新品牌「娛躍」 娛躍影業&娛躍發行亮相 "微票兒"升級...
    會上,微影時代發布了新品牌「娛躍」,旗下「娛躍影業」、「娛躍發行」同時亮相,並公布了首批10個影視項目。同時,配合微影時代品牌戰略升級,微影時代旗下品牌「微票兒」升級為「娛票兒」。娛躍影業:發布10個影視項目,葛優新片《斷片兒》即將開機      作為「娛躍」兩大核心業務之一,娛躍影業致力於電影投資、電影製作、劇集製作、IP開發等業務。林寧表示,娛躍影業所關注的娛樂內容分三個方向:家庭娛樂、青少年娛樂、分眾娛樂。
  • 劉以鬯:娛己娛人逍遙遊
    受穆時英啟蒙的劉以鬯,則把這場紙醉金迷的角逐遊戲搬遷到香港,愈繁榮愈墮落,有過之而無不及,虛實之間,生活是苦悶的,內心是壓抑的,人性是扭曲的,當金錢泯沒良心,嚴肅文學無人問津,職業作家為稻粱謀,只能麻痺社會意識與自我認知,酒與性成為救命稻草,病態成為嘲諷。
  • 上海娛星、壹戲繪娛影業出品《特戰行動之毒牙》主創籌備
    由上海娛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與安徽壹戲繪娛影業公司聯合製作出品電影項目《特戰行動:毒牙》於2018年正式進入項目全面籌備階段,數年的劇本打磨與不斷地主創部門一次又一次的對接,終於要迎來更大一步的跨越了,壹戲繪娛影業CEO韓涵於2015年便萌發了想要做軍旅題材電影項目的一顆種子,由於自己是個軍事迷,對於很多的軍事知識或者迷彩類事物都是極其喜愛,壹戲繪娛影業CEO韓涵表示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情便是沒有當過真正的軍人
  • 動畫少年志,抒寫中國強:超維互娛IP亮相外灘夜空
    」現場 IP形象以無人機表演的方式出現在外灘上空作為業內的新秀公司,超維互娛二度參展CLE中國授權展,並在22日舉辦了「超維之夜」活動,除了公布新作《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將於11月開播、和首次曝光《安全少年團》的正式物料,超維互娛還透露將探索麵向青少年的動畫內容領域的消息,可見其IP內容儲備日漸豐富,涵蓋兒童、少兒、青少年多維度動畫受眾圈層。
  • 木加互娛陳俊豪,在《少年之名》從原創音樂人到全能愛豆
    7月17日,少年青春逐夢同行成長綜藝《少年之名》播出第四期,也迎來了第二輪公演舞臺,來自木加互娛的陳俊豪第二次擔任隊長,帶領小組向「不可能」挑戰。 初舞臺中以一首原創歌曲《sense of alienation》獲得導師們肯定和讚賞的陳俊豪,在第二輪公演中擔任起了「唱作組」的隊長。然而製作組給「唱作組」的挑戰方式,要將這首李宸旭創作的《救援》以唱跳的方式呈現,全面考核創作+聲樂+舞蹈三項能力。這也是全部學員第二輪公演中唯一接受同時跳、唱、說唱三項全面考核的一組。
  • 三七互娛董事長李逸飛:以多元布局向千億市值目標穩步邁進
    李逸飛用一連串的數字總結了三七互娛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逆勢增長的背後,是我們『研運一體』戰略的持續深化以及業務『多元化』布局的高效實施。」李逸飛表示,2019年三七互娛打造了包括《鬥羅大陸》H5、《王城英雄》在內的多款月流水過億的自研產品;而在代理業務上,也湧現《混沌起源》《最強王者》《拳魂覺醒》等一系列表現亮眼的產品。
  • A股遊戲之王:三七互娛的進擊與蝶變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三七互娛移動遊戲業務營業收入達119.89億元,較上年增長114.78%。公司在國內移動遊戲發行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升至10.44%,排在騰訊與網易之後。回溯過往,三七互娛從頁遊起錨,在短短四年內憑藉「研運一體」的核心能力,實現從「0」到「1」,在頁遊營收、研發排行榜中躋身第一梯隊。
  • 拿下郭富城2018年全球巡演,娛人製造如何讓中國文化走向全世界?
    吳歆內心很清楚,「其實看過郭富城演唱會的人都說,這一輩子必須要看一次郭富城的演唱會,因為他的秀,他的舞臺,他的舞美,他的燈光設計,是全球最頂級的。」郭富城作為舞臺王者,不僅在音樂的世界裡才華橫溢,在電影的世界裡也是獨樹一幟,郭天王一直被大家稱之為全能王。他的音樂舞蹈是唯一被已故巨星邁克傑克遜稱讚過的亞洲之王,他所演繹的電影角色多次獲得過國際大獎,多次捧得影帝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