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我們不可不知

2020-11-02 國學文化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易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福氣與禍患也是如此,它們一同構築起了完整的人生。那麼,人生的福禍到底與什麼有關?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

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福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有時候,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所以說,我們要坦然面對人生的福與禍、順境與逆境、成功與挫折。

《淮南子》有云:「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更是說明了福與禍都是同出一門,這就好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當我們在生活中享受了福氣,就要懂得禍患也會來臨,因此常保一顆平常心,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解釋福兮禍兮的最後例子:話說,塞翁丟失了馬兒,左右鄰居都前來安慰他。但是塞翁卻說:「這這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幾個月,那匹丟失的馬兒帶著一群良馬回來了。鄰居們又前來祝賀塞翁一家人。塞翁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

沒過多久,果然塞翁的兒子從馬上掉下來,把腿給摔斷了。鄰居又來安慰塞翁及其兒子。塞翁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

所以說,人生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時而福可變為禍,時而禍又可變為福。很多人只需要福氣,卻不想要禍患;殊不知,有時候,禍患後面就藏著福氣呢!

2、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這句話出自於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意思是說:人的禍福沒有門路,完全是由自己招來。正所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報應就像是人的影子緊跟著形體一樣,是絕對不會出差錯的。如果有差錯,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正如古語所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大家可以冷靜地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上,誰也幫不了我們,誰也害不了我們,一起都是自作自受。打個比方,我們被人欺騙了,如果我們多點提防心,如果不那麼貪心,也不會那麼輕易上當受騙。俗語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裡所說的「可恨」,其實應該恨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相信了錯誤的人。

人生的福與禍都是我們自己招來的,今天有什麼因,明天就有什麼果。西晉大富豪石崇,歷任徐州刺史、衛尉等職,而且在任上劫掠往來富商,因而富甲天下。石崇發達富貴後,生活極度奢侈浪費,連家中的廁所都是黃金打造的。為了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他還專門修築了一座「金谷園」。當時,「金谷園」還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出來混,早晚要還的」,這些話都在石崇身上應驗了。永康元年(300年),賈南風皇后、賈謐等人為趙王司馬倫所殺,石崇因是賈謐的同黨而被免官,最後還被誣陷為亂黨,遭夷三族。

縱觀歷史,還有很多福禍自招的例子,所以我們讀史明智,也要多注重平日裡的言行舉止,把眼光放長遠點,多想想後果。人生,儘量行善積德,積累善緣,才會有善報,正如《太少感應篇》所寫: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3、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

這是一句佛家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我們什麼樣的心境,就會生出或招致來什麼樣的福報或禍患。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當我們內心充滿真善美和正能量的時候,看世界萬物都美的,處處都是春暖花開;但是當我們內心充滿「貪嗔痴」以及負能量的時候,看任何人或物都會絕對不順眼,感覺到處都是陰雲密布。

人的心地就像一畝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一個人,若是沒有一顆好心,也很難做成事情,所以儒釋道三家都是很強調修身修心。比如,儒家說「要想治理好國家,先要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其實,《易經》中也告誡過大家:人的內心與福禍是相關聯的——「吉兇以情遷」,人生的吉祥或禍患都是和人的內心情緒密切相關的。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還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案例:丈夫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丈夫大發雷霆,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還把妻子罵了一頓。妻子不服氣,夫妻倆大早上就猛烈地吵了一架。

丈夫一氣之下,連早餐也沒有吃,就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自己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丈夫的鑰匙留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待拿到公文包後,丈夫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丈夫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丈夫的壞脾氣,便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

試想一下:丈夫遇到惱火的事情時,克制住脾氣,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一來,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會馬上好轉,那麼隨後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不會發生了。

當我們的內心被魔鬼般的情緒充滿的時候,人生的災禍也會接連不斷。反之,遇事積極樂觀,能夠很快調整好心情,則往往可以因禍得福、否極泰來。所以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若想人生多福少禍,就要常保積極樂觀的心態。

結語: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氣來了,我們不要太高興;禍患來了,也不要太悲傷;因為福與禍是互相轉換的,好事到頭了便是壞事,壞事觸底了便是好事。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福禍不是註定的,和我們後天的行為有關,正所謂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說,我們少埋怨他人,多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善的言行舉止,招致福報;惡的言行舉止,招致禍患。所以,我們要做個心地善良的人,經常讓愛和正能量充滿內心,這樣便會好福氣不請自來。

老祖宗的以上3句忠告,可以讓我們識破福禍的真相,我們不可不知!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不可不知
    那麼,人生的福禍到底與什麼有關?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福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有時候,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所以說,我們要坦然面對人生的福與禍、順境與逆境、成功與挫折。
  • 老祖宗的忠告:沒錢沒人脈時,記住這3句古話,餘生順風順水!
    老祖宗的忠告:沒錢沒人脈時,記住這3句古話,餘生順風順水! 因此,曾經老人用心酸的語氣告訴我們的那句老話:一天一根線,十年積成緞,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裡,時時告誡自己,勤儉持家,不忘節約。 老祖宗的忠告1: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要浪費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成果,請時刻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 老祖宗的這4句忠告,我們若能熟記於心,好福氣會不請自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的話充滿著辯證哲學與生活的大智慧;他們就猶如我們生命中的「導師」,為我們導引正確的人生方向。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到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個人,或者看了一本書,別人打破了你的原有思維,帶你走向更高的境界,這才是人最大的運氣!
  • 《道德經》中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我們不可不知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因為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因為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道德經》中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我們不可不知。學會了老子《道德經》中這3條#識人術#,我們便可大概看透人心,看人一看一個準!
  • 老祖宗的忠告:人在順利的時候有「三不可」,好好把握,一生平安
    老祖宗這3句話,是對人在順境時的一種忠告,好好把握,可以免遭災禍,一生平安。一、窮寇,不可追也窮途末路的盜匪不能追趕。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不可逼人太甚。以免對手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這點在戰爭中最好理解。
  • 老祖宗:「笑貧不笑娼」下句說出了老實人5字處世之道,不可不知
    老祖宗:「笑貧不笑娼」下句說出了老實人5字處世之道,不可不知我國的傳統文化非常之多,再加上我國的歷史悠久,因此農村的一些人就憑藉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一些各個方面的經典俗語。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句話吧,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它還有下句,說出了老實人5字處世之道,不可不知。那麼「笑貧不笑娼」究竟是何意呢?它的下句又是什麼呢?俗語「笑貧不笑娼」,這裡所說的「娼」包括的很廣泛,它除了指行為不當的女人,還指那些卑鄙小人,尤其是那些通過不好的手段發家致富的人。
  • 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口訣,幫我們看透人心,讀懂人性
    即:聖人賢者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明察事理,而明察事理可貴的地方就在於能知人、會識人,這也是老子所說的「知人者智」。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識人的關鍵就是要懂得人心,而真正大智慧的人就是善於在讀懂人性後,再去看透人心,繼而慧眼識人。老祖宗的以下3句處世忠告,也算是三句識人口訣,句句經典,可以幫我們看透人心,讀懂人性。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學習!
  • 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老祖宗對我們的忠告
    它是老祖宗的經驗總結,是對後人的忠告,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定會讓我們一生受益。中國的俗語太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貪三樣,一生白忙」這句俗語。從古至今,錢財都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有了錢財,就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在吃、住、穿、用等方面,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可否認,錢財是個好東西,可以說人人都希望家財萬貫,這種願望本身沒有錯。但是有些人往往過度的貪財,為達目的還會使用一些不合法、不正當的手段去謀財,這些鋌而走險的人,最後不得善終。
  • 俗語「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下一句才是重點,老祖宗的忠告
    關於養生一說,民間向來有著許多說法,雖然有些說法我們找不到科學依據,但是老祖宗的經驗總歸是有道理的。在民間流傳的眾多俗語中,有一句俗語非常有用,它就是「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給後人的忠告,如果能做到這幾點的話,對人的身體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有著怎樣的說法。
  •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命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掌控;而我們的幸福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追求到手的。這句話其實就是提醒我們,做人,要想把握自己的幸福,擁有自己的福報,一定要懂得通過自己的行善積德,通過自己的踏實做人,通過自己的奮發圖強來獲得。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
  • 「朋友妻不可欺」,後半句更精彩,可惜十人九不知
    我國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有無數俗語,這些俗語帶給我們生活中許多真理。接下來,就來看一下俗語「朋友妻不可欺」,而至於這句話最有內涵的下半句,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半句就是「朋友夫不可扶」。 上一句是勸告廣大男性朋友們不要和兄弟的女人亂來,那麼下半句就是忠告萬千女性朋友們一定別同自己閨蜜的男人瞎搞。確實,在當今社會中這句話更值得反思。男人不應該對兄弟的妻子有非分之想。同樣,女人應該有自尊心,不做不道德的行為。在友誼中,作為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是要專一,不要背叛自己的閨蜜。
  • 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
    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一般比較懂事,這是由於他們經常受到一些老人的薰陶,大人們經常會向他們灌輸一些道理,比如一些農村的俗語,我們知道在農村俗語中關於蓋房建樓的比較多,畢竟對於人的一生中,蓋房娶媳婦算是兩件大事了,而關於蓋房的講究,就不得不提一些農村俗語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屋內填瓦,財走人敗」,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 「餓死不打親戚工」,後半句更扎心,老祖宗的警世忠告,豁然開朗
    中華文化5000年來燦爛悠久,從未中斷,深入國人的內心,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有它悠久的生命力,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其中,在社會中流傳廣泛的俗語習語,更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 讀懂了這3句佛家慧語,也就掌握了「福禍之門」
    禍與福同出一門,利害相近為鄰,不是聖明的人是難以區分這其中的奧妙的。智慮思考是禍福的根由,行動舉措是利害的關鍵。一個人,悟透了以下這3句佛學智慧,也就掌握了「福禍之門」。1、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釋義:一個人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災禍也同樣來自於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
  • 俗語:「三十發福,棺材當屋」,老祖宗的忠告,受益匪淺!
    說起我國的文化,那可謂是博大精深,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寶貴財富。俗語作為農村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以它特有的魅力展示在我們面前,它通俗於東的藝術形式,廣受勞動人民民的喜愛,很多人認為他太過與通俗,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正是由於它這一特點,才會在民間廣為流傳。
  • 「虎到中堂,家敗人亡」,來自老祖宗的忠告
    關於人際交往這一方面,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忠告,識人辨世在古人的生活中也必不可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也給了我們警示,古人在小人身上也是吃過虧的,所以他們才會給我們總結出這樣的話,並一代代地流傳到了今天。有一句老話,說「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忠告,說的是結交小人的後果。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吃透這3句口訣,提升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者:琢磨君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即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3歲和7歲只是一個概數,但這句話卻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 老祖宗忠告:人到四十,身上有這兩個跡象,往往是發達的徵兆
    當我們仔細想想也是那麼一回事。人生數載,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誰也耗不起。很多時候等待時機的同時,自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是枉然。與其默默等待,不如努力地提升自己,也是一種創造機會的體現。看看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是如何看待其中的真理呢?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薰陶之下下,「百善孝為先」這一觀念,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重視孝道的已經是我們骨子裡的美德,所以人們自然會對祖墳十分上心。二是因為在老一輩人看來,現在的生活之所以能夠幸福美滿,除了自己的功勞以外,也多虧了祖先的原始積累與保佑。在農村的許多老人看來,即使祖先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仍能恩澤子孫後代。
  • 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上一句更扎心,老祖宗的忠告振聾發聵
    傳統觀念中一直非常講究「孝道」,父慈子孝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也並非所有的兒子都會非常孝順,也並非所有的父親都會非常慈愛;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久貧家中無賢妻」,它的上一句更扎心,老祖宗的忠告振聾發聵!你對這句俗語真的非常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