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之外:大英博物館展出葛飾北齋110幅經典畫作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畫中瑰奇的想像力,暗藏現代主義的鋒芒

  葛飾北齋《礫川雪旦》。 (資料圖片)

  這些天,當「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於申城引爆如盛夏高溫般的關注度時,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內掀起觀展熱浪的,是一個名為「葛飾北齋:巨浪之外」的特展。

  此次展覽展出的110幅葛飾北齋經典畫作,集結了全世界數十個博物館、美術館、基金會和私人藏家的收藏。呈現幾乎成為藝術家標籤的代表作《神奈川沖浪裏》 不足為奇,展覽更讓人們訝異的是,展示「巨浪」之外、撕掉標籤的葛飾北齋。直至89歲去世,這位自號「畫狂人」的日本藝術家用畫筆記錄了日本江戶大半個世紀的歷史,市井、人物、風景、花鳥、傳奇等等無所不畫,融會貫通各家各派技法而自成一格。對此,葛飾北齋自己的解釋是:「因為活得太久什麼都能見到,所以什麼都能畫到。」

  「看見的世界」背後,是「想像的世界」

  在89歲的漫長人生中,葛飾北齋所創作的作品多達3.5萬幅,幾乎涵蓋一切題材。「看見的世界」與「想像的世界」或許是解讀這位「畫狂人」的兩條線索。

  葛飾北齋筆下最為人熟識的,當屬一系列「看見的世界」,以描寫風景為主題,其中就包括已標籤化的巨浪圖 《神奈川沖浪裏》。《神奈川沖浪裏》 是藝術家大型風景畫 《富嶽三十六景》 中的一幅。這套初版於1831年的系列版畫奠定了他的藝術地位,富士山的各個角度的形象特徵及瞬息間的微妙變化,都被葛飾北齋捕捉進作品中。此次展覽共展出約10幅這個系列的作品,除了 《神奈川沖浪裏》,還有 《凱風快晴》 《山下白雪》 《礫川雪旦》 《駿州江尻》 《尾州不見二原》等。同樣一座富士山,在不同的畫面中似乎飾演著不同的角色,有時是巍峨的主體,有時隱於不同的風景之後,甚至簡化為一根線條。

  現身展覽的系列版畫 《諸國瀑布攬勝》 《諸國名橋奇覽》 以及 《大自然畫像》,也無不延展著藝術家對於山川、自然、地理的探索。在前兩個系列中,瀑布與橋梁的造型衍變出萬千可能,只見瀑布或寬或窄、或飛瀉而下或化為潺潺細流,橋梁或直或彎或獨木或多折;而在後一個系列中,藝術家爐火純青的繪畫技法賜予筆下的花鳥魚蟲以靈動的生命,畫面中旖旎的花朵似乎在微風中輕輕顫動,散發出馥鬱的花香。

  不過,葛飾北齋更值得人們關注的,是一個隱匿頗深的「想像的世界」。很多時候,他表面上刻畫「看見的世界」,畫面卻以出人意料的超現實構圖迸發出瑰奇的想像力。葛飾北齋往往將動靜、晴雨、波濤與高山等對立關係巧妙地安排在畫面當中,對現實風景做了很多藝術化的處理。比如,《神奈川沖浪裏》 中,巨大的海浪即將吞沒三條漁船,遠處的富士山顯得那麼渺小,有著驚人戲劇張力的畫面被有的研究者認為在傳遞一種動蕩與猶疑,甚至成為日本社會變遷的隱喻。這類在畫面上構建故事的能力,讓葛飾北齋的藝術超越時代,顯露出現代主義的鋒芒。展覽還以不小的比重,向人們呈現葛飾北齋更為純粹的想像王國。這是藝術家基於文學、詩歌、傳說等想像出來的作品,有佛像,有百鬼,有水滸人物,也有唐詩。葛飾北齋甚至畫了一張張中國地圖,那是他從未去過的世界。

  在葛飾北齋去世前完成的最後一幅畫作 《富士越龍》 中,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富士山是藝術家一生的摯愛,在黑色雲霧纏繞中飛升的蒼龍則帶有明顯的象徵意味,「看見的世界」與「想像的世界」合二為一。

  異域風格啟發了他,他也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畫壇

  身處日本幕府鎖國的年代,葛飾北齋的藝術卻敏感地受到異域風格的諸多啟發。比如,他不僅深諳中國古代山水畫特有的透視法「三遠」法,也借中國傳統文化中「瀟湘八景」的靈感創作了 《江戶八景》 《近江八景》等一系列「八景」圖;他從為數不多的荷蘭書籍中領會到大量應用於銅版畫的陰影和透視法,作品中也出現了模仿西方油畫的畫框、西方畫家習慣的橫向籤名;印製 《富嶽三十六景》時,他在出版商的建議下使用了一種在當時相當稀少和昂貴的進口顏料———普魯士藍……最終,讓葛飾北齋打開聲名的,正是對日本各傳統流派風格、中國畫畫風、西洋繪畫技巧的巧妙融合,自成一格。

  巧的是,以葛飾北齋為代表的日本浮世繪藝術風格日後又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畫壇。19世紀初,一位荷蘭商人從一箱日本瓷器剝下的包裝紙上,發現了浮世繪這類別致的東方繪畫。自此之後,這位商人開始留意搜尋類似版畫。當他第一次在私人圈子舉辦展覽,陳列並展示這些藝術品時,人們眼前為之一亮。這些大量運用流暢線條、明快色彩以及對三維空間一再壓縮、呈現出極強裝飾性的畫作,在一批歐洲畫家眼中,構成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

  它的出現正值攝影技術問世之後,當時,向來強調寫實的西方繪畫傳統深陷瓶頸。一時間,整個歐洲似乎都對浮世繪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對西方畫壇影響最大的浮世繪畫家就是葛飾北齋。莫奈27歲時完成 《聖阿德雷斯的花園》,構圖上就是在致敬葛飾北齋的名作《五百羅漢寺榮螺堂》;梵谷名作《星夜》 中的渦捲圖案,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 《神奈川沖浪裏》;就連作曲家德彪西也承認,他所譜寫的交響樂 《大海》,靈感來自 《神奈川沖浪裏》。(記者 範昕)

  >>>相關連結

  葛飾北齋晚年在 《富嶽百景》 畫集寫下一段著名的自傳式結尾———

  我從6歲起就開始喜歡臨摹,

  到了50歲左右我的作品常被出版,

  但直到70歲都還沒畫出什麼值得一提的作品,

  73歲時約略掌握了花草樹木的生長和蟲魚鳥獸的結構,

  希望到了80歲時我會有長足的進步,

  90歲時更能參透萬事萬物的原理,

  到100歲時,達到藝術爐火純青的境界,

  110歲時我就能信手拈來畫出栩栩如生的事物了。

  若能足夠長壽,就可證明我此言不虛。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葛飾北齋:巨浪之外
    5月25日,「葛飾北齋:巨浪之外」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開幕。本次展出了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在生命最後20年(70歲至90歲)創作的110幅畫作,涵蓋浮世繪、油畫和插畫等類型,重要作品包括《神奈川沖浪裏》、《凱風快晴》等,呈現了畫家在晚年的精神世界和藝術成就。為避免版畫長時間暴露在燈光下造成褪色,這是自2011年以來這些畫作第一次公開展出。
  • 葛飾北齋一生畫過多幅巨浪,巨浪的演變令人嘆服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是日本藝術中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多次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展覽,慕名者眾。這幅作品採用了日本傳統的版畫繪製技術,是浮世繪中的代表性傑作。正因它名氣太大,享譽世界,婦孺皆知,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是葛飾北齋唯一的一幅巨浪。
  • 葛飾北齋的藝術是否衝破巨浪之「上」
    視頻來源 大英博物館(00:56) 正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葛飾北齋:巨浪之上」見證了現代藝術的悄然誕生,在他年輕時代,已經製作並出版了令人叫絕的《北齋漫畫》,但大英博物館的展覽為什麼痴迷於他的暮年。
  • 「北齋」不等於葛飾北齋
    「北齋」,而電影中「北齋」畫的蟈蟈呆板稚拙,遭到了一部分慧眼獨具的觀眾的詬病……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行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上,也有一幅葛飾北齋作為日本藝術標誌性作品的《神奈川沖浪裏》。與此同時,遠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5月25日開幕的「葛飾北齋:巨浪之外」展示了葛飾北齋後半生的壯闊成就。  浪花裡的現代情緒  葛飾北齋,原名中島時太郎,本為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畫家,在他長達90年的人生旅途中,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不論是風景畫、美人畫、花鳥畫、還是風俗畫,他都是一把好手。四十歲後,他啟用葛飾北齋的藝名。
  • 葛飾北齋:沒有他就沒有西方印象派
    葛飾北齋的藝術究竟有多重要?也許這樣一句話可以大致概括:如果沒有葛飾北齋,就可能不會有印象派繪畫。那麼,隨後的整個西方藝術史將何去何從也不為所知了。葛飾北齋身為一名日本江戶時代的藝術家,在他漫長的生命中創作了諸多經典作品,一不小心影響了整個世界。
  • 評展·資訊|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大展的遺憾及其他
    評展·資訊|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大展的遺憾及其他 小松 高丹 2017-06-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
  • 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大展的遺憾及其他
    葛飾北齋:巨浪之上  地點:大英博物館(倫敦)  展期:2017年5月25日-8月13日  票價:12鎊  點評:偉大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不證自明,過多的闡釋和限定反到局限了觀眾本身對藝術的理解和思考。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 葛飾北齋創造的永恆圖像
    ——葛飾北齋(1760-1849)在1834年出版的《富嶽百景·初編》後記中寫了以上文字。5月25日起,大英博物館舉行「葛飾北齋:巨浪之上」展將帶觀眾走進葛飾北齋最後的30年。大英博物館即將在5月25日開幕的「葛飾北齋:巨浪之上」(Hokusai: Beyond the Great Wave)展示了葛飾北齋生命後半頁的壯闊成就——在他70多歲時(1830年)才開始在江戶永壽堂出版社發行這位藝術家最負盛名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其中《凱風快晴》裡赤色的富士山、《神奈川沖浪裏》的不動聲色的大浪成為了遍布世界的圖像。
  • 日本「浮世繪」經典版畫《巨浪》《凱風快晴》亮相省博,為國際友人...
    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孫夏)日本浮世繪手繪與版畫是世界藝術的經典之一,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1月15日,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綜合館3樓開展,將展出至2月29日。3月6日-3月31日,《東海道五十三次》將與觀眾見面。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最後30年創造的永恆圖像
    ——葛飾北齋(1760-1849)在1834年出版的《富嶽百景·初編》後記中寫了以上文字。5月25日起,大英博物館舉行「葛飾北齋:巨浪之上」展將帶觀眾走進葛飾北齋最後的30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帶你了解這位「因為活的太久什麼都能見到,所以什麼都能畫到」的浮世繪天才。
  • 全球經典展覽回顧:波士頓美術館葛飾北齋作品展
    隨著這部浮世繪畫集的問世,葛飾北齋在日本開始聲名鵲起。這部著名的作品集是用普魯士藍墨繪製而成,它賦予了《神奈川沖浪裏》(即《巨浪》)這幅標誌性版畫以獨特的氣韻。該作品曾出現在裡維斯(Levi's)和運動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的廣告中,甚至成了emoji的符號之一。  葛飾北齋被認為是印象主義運動的重要推動人物,被譽為「西方現代主義之父"。
  • 浮世繪的巔峰之作,來省博看這最著名的「巨浪」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裏》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5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孫夏)曾影響梵谷、德彪西等藝術家,至今仍頻頻出現在時尚品牌中的巨浪,可以在省博看到了。江戶時代後期,透視原理等技法傳入日本,被稱為「名所繪」的風景畫成為木刻版畫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其中,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浮世繪的巔峰之作。特別是葛飾北齋的「巨浪」,已經成為日本文化與藝術的象徵。
  • 全世界最浪的一幅畫,究竟在畫什麼?
    今天講一幅眾所周知的日本浮世繪,它是全世界人民看過最多遍的一幅畫,影響過梵谷、高更、莫奈等眾印象派畫家。它就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創作這幅畫時,葛飾北齋已經71歲高齡,他的孫子嗜賭成性,花光了他的全部積蓄。北齋明白,如果自己不重拾畫筆,就要悽慘的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這促使他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
  • 大英博物館購藏103件葛飾北齋插圖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購藏103件葛飾北齋插圖,為其轉折時期作品 近期,倫敦大英博物館宣布購藏了103張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的插畫。《萬物繪本大全》 葛飾北齋插圖大英博物館新購的《萬物繪本大全》 葛飾北齋插圖根據大英博物館消息,這批水墨插圖作品於去年6月在巴黎的Piasa拍賣行出售,起拍估價為15,000至20,000歐元,在藝術基金的資助下
  • 葛飾北齋:席捲世界的藝術巨浪
    翻閱原版或後期版本以及作為裝飾畫展示的北齋漫畫是一種十分愉悅且大大拓展思維的體驗,就像人們眼中的倫勃朗和梵谷一樣,成為了所有志向高遠藝術家的必讀之作,也毫無疑問地向世人展開了一個觸動心魂和世界和北齋漫無邊際的想像力。
  • 或許我們都低估了這幅「巨浪」
    《神奈川沖浪裏》 這幅繪著稍縱即逝的驚濤駭浪、象徵著大和民族精神的浮世繪巨作《神奈川沖浪裏》曾懸掛在法國香榭麗舍大道的大皇宮中,也曾被展覽在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展廳內
  • 梵谷《星夜》夢繞葛飾北齋浮世繪:大咖藝術復刻《神奈川沖浪裏》
    二戰前《神奈川沖浪裏》被印出上千張,流傳至今所剩不多,大英博物館收藏其一,下圖所示,前年才公開展出,可見藝術價值之珍貴。200年歷史名畫入我家本以為錯過畫展,以後只能抱著手機看電子版,沒想到大咖藝術的名畫復刻系列拯救了我。
  •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席捲全球的東方巨浪
    葛飾北齋和席捲全球的巨浪如果沒有日本版畫畫家葛飾北齋,印象派畫風可能就不會產生。這幅作品中那濃烈的藍色來自於葛飾北齋對普魯士藍墨水的熱愛,這是一種可能從中國、英國或德國進口的色素。這幅作品在一開始就在日本廣泛傳播,並很快席絹整個歐洲。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是除了日本之外聚集了最好日本藝術的地方,本周將回顧葛飾北齋這位藝術巨匠過去的作品,包括不可錯過的浮世繪版畫,或稱為「圖片浮動的世界」。這次已經是一年內第二場葛飾北齋的回顧展了,上一次是在去年秋天的巴黎大皇宮。
  • 葛飾北齋:席捲世界的藝術巨浪
    翻閱原版或後期版本以及作為裝飾畫展示的北齋漫畫是一種十分愉悅且大大拓展思維的體驗,就像人們眼中的倫勃朗和梵谷一樣,成為了所有志向高遠藝術家的必讀之作,也毫無疑問地向世人展開了一個觸動心魂和世界和北齋漫無邊際的想像力。 如果說怪志漫畫成就了北齋的名聲,那麼《富士山三十六景》(實際有46幅作品)則成就了他的偉大。
  • 大英博物館購藏103件葛飾北齋插圖
    《萬物繪本大全》 葛飾北齋插圖大英博物館新購的《萬物繪本大全》 葛飾北齋插圖根據大英博物館消息,這批水墨插圖作品於去年6月在巴黎的Piasa拍賣行出售,起拍估價為15,000至20,000歐元,在藝術基金的資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