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八位英雄的遺言,句句經典諸葛亮眼光最遠,司馬懿最為心酸

2020-12-06 遊遊史語

司馬懿

史書是這樣記錄他的遺言的:"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九州,慎之!慎之!"這番話司馬懿是對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說的,大意就是我司馬懿一生在魏國做官多年,位極人臣,地位夠高了。但是大家都懷疑我有異心,令我十分害怕。我死之後,你們兄弟倆要好好處理國政,輔助皇帝統一天下,一定要小心呀!

司馬懿的遺言透出心酸,曹操說他有鷹視狼顧之相,夢見三馬同槽,一直懷疑他有叛逆之心,但是司馬懿至死沒有反叛,高平陵政變只是自保而已。在遺言最後兩個詞,慎之!慎之!可以看出司馬懿深知兩位兒子的野心,也在暗示後期如果叛逆,一定要謹慎行事。

諸葛亮

諸葛亮的遺言最多,體現出孔明為了興復漢室,殫精竭慮,哪怕病逝在即也要安排妥當。第一個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岱領計而出。這個計謀是除去魏延,諸葛亮很早就斷定魏延後腦有反骨,不能委以重任,孔明在尚可壓制,如今命不久矣,魏延必反,馬岱見機而殺之。

喚楊儀分付曰:「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等,皆忠義之士,久經戰陣,多負勤勞,堪可委用。我死之後,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退兵,不可急驟。汝深通謀略,不必多囑。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後。」這是諸葛亮死後,大軍後退的安排,諸葛亮果然心思縝密,處處考慮得當,司馬懿恨之不能為友。

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這是諸葛亮對丞相繼承人的安排,諸葛亮深知死後,蜀漢很難久存,以後的道路只是苟延殘喘,公琰和文偉繼承之後,蜀漢也近休矣,諸葛亮遺言全部實現。

曹操

孤,縱橫天下三十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今孤病危,不能再與卿等共事,特將家事相託。孤,長子曹昂,早年不幸死於宛城;環夫人所生曹衝聰明過人,不幸夭亡;卞夫人所生四子,丕、彰、植、熊,雖愛曹植,但過於放縱,彰過於兇猛,熊身體軟弱,只有曹丕繼我大位。我死後建塚七十二處,因為殺伐過重,防止後人找到我的屍體。後宮妃嬪,分香賣履,自給自足,可以改嫁。

曹操其實是在他的晚年陸續安排後事的,並非臨終一併交待。後漢書、資治通鑑上也有記載。曹操還給曹丕留了一份遺令。原文: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喪父,以累汝也。言下之意,讓曹丕照顧好自己的幼子,曹幹。

劉備

臨終前,劉備向諸葛亮進行了那場著名的託孤,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那句對諸葛亮「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個人感覺不是其本意。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又有誰知道呢。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政治家的手段和謀略,是想讓諸葛亮更加用心的輔佐劉禪,因為在封建社會,取而代之這種事是大逆不道的,是被天下和後人所不齒的。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劉備此言出於至公之心,說明他「心神無貳」,是真心想以國相付,而諸葛亮的回答也表明了內心的忠貞,這次託孤事件「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君臣都值得肯定。

周瑜

羅貫中為了襯託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最不甘的遺言——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這不是嫉妒之言,是周瑜對諸葛亮才智的認可,也悔恨自己命不久矣,不能繼續輔佐主公,不能收服臥龍為孫權所用。周瑜臨終曾有一詩: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孫策

孫策臨終時遺言,曾對孫權說;衝鋒陷陣,爭城奪地,你不如我。運籌決策,選賢任能,我不如弟,你應知父兄創業之難,確保東吳江山。孫策在去世時,自己已有兒子,但是為了確保江東基業的穩定,他必須把大權留給孫權。孫策的想法是對的,他也看到孫權是治國之才。

孫策去世前,主要將孫權託付給張昭和周瑜。他和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意思也就是將孫權託付給了文臣之首的張昭和武將之首的周瑜。

郭嘉

郭嘉臨終第一句:遺計定遼東。郭嘉實屬當世奇才,病危留下戰略方針依然準確無誤,此人如果長壽,曹操必然統一全國。

臨終遺言:「內政問荀彧和鍾繇,外政可問荀攸和程昱,這些人都是天下良才,幫主公定策不在話下」,郭嘉對人員的安排。

郭嘉對曹操說:「此人用心之深遠,臣所不能及,臣原本以為尚可壓制他數年,慢慢為主公收服他,可是現在我命不久矣,不能讓他為漢室,為孫劉所用,主公若是不能收為己用,則殺之」。郭嘉的鬼才稱號也來自這句話,把司馬懿看的透徹,但是事隔多代,早已忘記郭嘉的遺言,最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魏國大權盡歸司馬氏。

曹丕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馬懿。臨死前,曹丕指著司馬懿、曹真、陳群對太子曹叡說:「這三人都是我大魏的大忠臣,千萬不要懷疑他們!」曹丕當太子時,司馬懿就是他的心腹謀士。曹丕繼位後,司馬懿的官職如火箭般上升。幾年內他就官至尚書僕射、錄尚書事,並掌握軍權,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曹睿很是信任司馬懿,在自己臨終時,也同樣告訴後代曹芳重用司馬懿。曹家歷代君王很是信任司馬懿,所謂的鷹視狼顧之相皆來源於後世的評說。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真是老謀深算!死前留下3句遺言,道出空城計真相
    司馬懿真是老謀深算!死前留下3句遺言,道出空城計真相 導語:三國時期爆發了很多場戰爭,但最經典的還是諸葛亮擺出的空城計。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些文官和幾百個老弱殘兵,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很快能追到他們跟前,諸葛亮深思熟慮之後打開城門並讓幾個士兵裝作老百姓的樣子掃地,而自己則帶著兩個童子在城牆上淡定的彈琴。司馬懿率領魏軍到達城下之後表示疑惑,但沒多久後認為城內有於詐是撤退,蜀軍文臣看見之後都捏了一把冷汗,而司馬懿也被世人嘲笑說他膽小如鼠。事實真的是司馬懿膽小嗎?其實他臨死前留下的17字遺言,明確指出了空城計的真相!
  • 三國時的四位「太傅」:除了司馬懿,另外三位也很厲害!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位在三公上。」《後漢書·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在漢末三國時期,太傅和大將軍、大司馬並稱為「上公」,成為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在此基礎上,太傅一職的獲得者,不僅需要立下大功,還應當德高望重,資歷深厚。彼時,魏蜀吳三國只有四人被冊封為太傅一職。
  • 三國時期的五大軍師,臥龍諸葛為第二,第一謀略心機三國無人能比
    將士的英雄情懷是我們大家心馳神往的,每一位將士的戰死沙場,更正不阿,謀士的奇思妙想,謀略讓我們都十分吃驚,三國史上最讓小編配方的五位軍師。第四位,荀彧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軍師,字文若,曹操一生最離不開的人之一,在世時,為曹操平定天下出謀劃策,立下大功,並未曹操推薦了郭嘉、戲志才、陳群等一群人才,為曹操規劃軍師戰略方針立下汗馬功勞。
  • 三國英雄:曹操、劉備、孫權的遺言,誰更高瞻遠矚?結果沒想到
    三國中雖有諸葛亮、關羽之一文一武,冠絕古今,二人在整部《三國演義》中也之佔據主角地位,但三國終歸還是曹操、劉備、孫權的三國,正如曹操對劉備說的那句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是199年,當時還沒有孫權呢,屬於孫策當政時期,而曹操對孫策的評價是: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公元200年時,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才上位。曹操知道孫權之後,還專門補充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評價孫權。可見,在曹操心中,天下英雄惟劉備,孫權與曹操罷了。
  • 司馬懿用這八個字,讓諸葛亮死不瞑目,還成三國笑到最後的人
    司馬懿用這八個字,讓諸葛亮死不瞑目,還成三國笑到最後的人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蜀軍出斜谷,第五次北伐魏國。和司馬懿大軍對峙於五丈原。 蜀國國勢弱小,而且受制於糧草不濟,戰事久拖不決,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諸葛亮力求急戰,想要迅速擊破司馬懿的部隊。
  • 三國中三位霸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感人,劉備虛偽,孫權務實
    俗話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的生前無論是多麼的危險,奸詐,但是他在死之前都會吐露心聲,那麼三國時期的三位雄主曹劉孫三位在臨死之前都說了什麼遺言呢?三國中三位霸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感人,劉備虛偽,孫權務實。
  • 司馬懿的這5句話,句句都是經典,如果能讀懂兩句就夠用一生了
    司馬懿的這5句話,句句都是經典,如果能讀懂兩句就夠用一生了三國之中,要說最聰明的,其實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究其一生,是足智多謀之人,他的一生中,我們要研究與學習的還有很多,但是有著其中的5句話,句句都是經典,如果能夠讀懂其中兩句,就夠用一生了。
  • 司馬懿留下遺言:子孫後代不用給我掃墓,如今才知他的高明之處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曾出現了繪製人口的英雄人物。除了縱橫沙場的武將們之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運籌帷幄的軍師們了。他們才是一個軍隊甚至是一個國家和陣營的靈魂人物,三國時期的一龍一虎便是其中的代表,龍自然是指的臥龍諸葛亮,虎指的是冢虎司馬懿。
  • 英雄聯盟經典系列皮膚:浪花淘盡英雄!三國皮膚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伴隨著三國IP在全球的流行,哪怕是不熟悉這段時期歷史的小夥伴們,經歷了各種各樣三國IP的「洗禮」之後,也是會對這段群雄割據,人才輩出的亂世時期產生嚮往之情。而在英雄聯盟中的眾多皮膚中,三國系列的中國風皮膚也是成為了最為特殊的一個系列。
  • 司馬懿後代那麼牛,為何孔明後人名不經傳?答案是這樣
    雖然司馬懿的兄弟八人都是官二代,但是他們都是真正的好官二代,因為他們非常聽話,也就是他們很聽父親的話,在當時司馬家族也是典型的優良家族。在講究士族門閥的三國時代,出身如此之好,可四十歲之前的司馬懿活的非常壓抑,而造成他這種壓抑處境的正是曹操其人。歷史上曹操和司馬懿的博弈早就開始了。
  • 三國中7個最好聽的人名,最後一個人帥戰力強,女性朋友最喜歡
    三國中7個最好聽的人名,最後一個人帥戰力強,女性朋友最喜歡三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最為人所關注的一個朝代,不是因為這個朝代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畢竟如果說英雄輩出,其他朝代也不是沒有英雄。如果說這個朝代是難得的亂世,那是五代十國更多的國家並列,基本上一個國家撐不過幾年,可是,單單三國卻是這麼火,還是離不開小說的加成。
  • 三國最厲害的四個人,諸葛亮、司馬懿上榜,還有一個幾乎天下無敵
    周瑜自幼飽讀詩書,擅長彈琴作曲,最喜歡的是研究兵法。且長相十分英俊,妻子小喬和她的姐姐大喬更是出了名的美女,郎才女貌著實羨煞了很多人。東吳之所以能和曹魏以及蜀漢相抗衡,周瑜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瑜最出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奠定天下局面的赤壁之戰了,在這一場戰爭中,周瑜獻計,讓孫吳和蜀漢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曹操北下的大軍。在這場戰爭中,周瑜下令火燒了曹操數十萬大軍,遂留下了火燒赤壁這一經典典故。
  • 鷹視狼顧的司馬懿究竟長什麼樣子?這五位扮演者中,第四位最像
    提起三國,我們總要談論其中的諸位猛將名臣,其中提起最多的估計還是要以諸葛亮與司馬懿莫屬(下文均稱司馬仲達與諸葛孔明),司馬仲達與諸葛孔明的關係想必我們大家都十分清楚,乃兩國之重臣,謀略之大敵。在小說中諸葛孔明多次出兵討伐曹魏卻屢次沒司馬仲達所御,無可奈何。
  • 同演司馬懿,倪大紅的叵測,吳秀波的顛覆,而他的最為經典
    司馬懿,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為人外寬和而內陰鷙,志向遠大,性情隱忍,熬死了曹氏幾代人,最後稱病騙過曹爽,發動政變,掌握曹魏政權,成為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前半生兢兢業業,恍如忠臣,後期才顯露獠牙,接掌大權,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圍繞司馬懿的文學、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在他眾多扮演者中,以吳秀波、倪大紅和魏宗萬最為有名。
  • 三國中最厲害的五位英雄人物,此人堪稱第一,據說此人不死諸葛不出
    長得醜,是諸葛孔明的老鐵,一生遭嫌棄,好不容易混到了一個副軍師中良將,卻在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僅僅獲到一個關內侯的爵位,人醜又背時,因此哪怕和諸葛其名
  • 三國有兩個孔明,一個是諸葛孔明,另一個是司馬懿的老師胡昭
    三國有兩個孔明,一個是盡人皆知的諸葛孔明,另一個是胡孔明,也就是司馬懿的老師胡昭。胡昭字孔明,年齡比曹操小五六歲,生於公元161年。他的祖籍是名士輩出的潁川郡,初避亂於黃州,袁紹聽說他的大名,徵之,辭而不就。胡昭觀察袁紹此人外寬內忌,為防不測就躲進了陸渾山中。
  • 《三國機密》當時的謀士哪個最厲害?郭嘉司馬懿賈詡還是諸葛亮?
    騰訊視頻熱播網劇《三國機密》收視率攀升。從去年的《大將軍司馬懿》到今年的《三國機密》,三國再次成為我們熱聊的話題。那麼,在當年那個歷史時期,哪個謀士最厲害呢?是郭嘉?司馬懿?賈詡?還是諸葛亮?《三國機密》劇中的人物事跡和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事跡有沒有區別呢?首先說諸葛亮吧!
  • 司馬懿臨終遺計千年後被老農破解,為何有人說司馬懿不如諸葛亮?
    其實在這件事上司馬懿並不能說是輸給了諸葛亮,若真存在這樣的事也只能說明司馬懿運氣不好,僅此而已!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而在死前他曾留下遺言,遺言是關於自己後事的,也就是題主說的一計,即「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
  • 盤點金庸筆下的經典遺言,喬峰最悲壯,喀絲麗最勇敢
    人這一輩子,嘴巴就一直不閒著,廢話、髒話說了一火車。所以平常說過的話研究起來意義並不大。但是人在將要逝去時,肯定很珍惜自己最後張嘴的機會,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本文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金庸筆下的經典遺言:
  •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力壓司馬懿,兒子卻被司馬懿誅殺!
    俗語有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是我們大家常聽說的一句話。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父子,例如出將入相的陸遜父子,令人惋惜的關羽父子,割據江東的孫氏父子,開創晉朝的司馬氏父子,流芳後世的諸葛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