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留下遺言:子孫後代不用給我掃墓,如今才知他的高明之處

2020-12-04 王孫阿狸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曾出現了繪製人口的英雄人物。除了縱橫沙場的武將們之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運籌帷幄的軍師們了。他們才是一個軍隊甚至是一個國家和陣營的靈魂人物,三國時期的一龍一虎便是其中的代表,龍自然是指的臥龍諸葛亮,虎指的是冢虎司馬懿。

公元228年,諸葛亮恢復了吳蜀聯盟,開始部署北伐。可是第一次北伐就因為馬謖錯安營寨丟了街亭,最終不得不退回漢中。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司馬懿不敢與諸葛亮決戰,知道對方糧草無多,於是使了一道反間計,讓劉禪將諸葛亮詔回了蜀國。

公元234年,這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出祁山了,最終也沒有拿下司馬懿這隻老狐狸,在渭水南岸五丈原鬱鬱而終。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龍虎鬥」自此結束,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國的北伐也自此告終了。司馬懿從戰場上的爭鬥,轉向了魏國的政治鬥爭中。

冢虎之所以叫冢虎,正是因為它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將對方置於死地。為了最後的勝利,它可以一直的隱忍,司馬懿的綽號正是由此而來。

幼主曹芳繼位後,曹爽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一時間整個曹魏都變成了曹爽兄弟的天下了。

因此從正始八年(247年)五月開始,同為顧命大臣的司馬懿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曹爽及其同黨擔心是司馬懿裝病,於是多次去探望,並沒有發現異常。曹爽的心腹李勝也說:「司馬懿已像屍體一樣,臥床不起,只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

曹爽對司馬懿放下了戒備,但是司馬懿卻安排司馬昭和司馬師暗中部署,準備一舉動消滅曹爽勢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同行的還有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等人,絲毫沒有防備「病重」的司馬懿。

司馬懿趁機帶著手下的甲士將郭太后從永寧宮接了出來發動了政變,另一面陪曹芳前往高平陵的曹爽也投降了,但是司馬懿並沒有放過他,不僅誅殺了曹爽,還夷了曹爽三族。

但是魏國的名士很多都看不慣,特別是一個叫王凌的人對此便嗤之以鼻,結果司馬懿知道後把王凌三族也給夷了,在當時司馬懿的名聲肯定是壞到了極致。

因此在司馬懿在自己臨終之際留下遺言:「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主要意思就是不封墓冢,不建陵寢,後世子孫也不得祭拜。

司馬懿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後世再出現當初他的奪權之變時發生的情況,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在三國時期,盜墓賊非常之多。遠的不說曹操就是「摸金校尉」的鼻祖與開創者,因此司馬懿也害怕有人將來盜他的墓,乾脆就不修陵墓了,如今看來確實是一個高明之舉。

相關焦點

  • 司馬懿臨終留遺言:後世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知手段多高明!
    司馬懿這個人頗有爭議,但狡猾顯然是大家都公認的,就連曹操都對他頗為忌憚。在司馬懿去世的時候,他曾立下遺言說不準自己掃墓,這事過了1769年後才明白他的狡猾。 據說在公元251年的時候,他就已經生病了,而且病重的特別厲害。在生病期間,司馬懿經常會做夢,而且這些夢光怪陸離,他常常會夢見,賈逵還有王凌,在自己的夢境當中對自己作怪。
  •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9個字的遺言,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9個字的遺言,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即使是不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也一定知道三國時期兩位鼎鼎大名的任務——諸葛亮和司馬懿。前者被稱為臥龍,後者被稱為潛龍。從名字中也可以看出,這兩個人都各懷奇才、滿腹才華。
  • 司馬懿在臨死的時候留下了9個字的遺言,他的後代因此不再掃墓?
    這個時候司馬懿上書給小皇帝,說自己有病,需要退居閒職修養。小皇帝批准了司馬懿的請求,之後司馬懿呆在家裡裝病,不理朝政。所以曹爽等人對司馬懿放鬆了控制,未加戒備。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雖然表面裝病,實際上卻開始了暗中聯絡、部署,準備消滅曹爽勢力。司馬懿這些私下裡的陰謀,甚至連他的大兒子司馬師都不知道。
  •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定下一個規矩,至今司馬家後人都不敢去掃墓
    公元249年,魏厲公曹芳與大將軍曹爽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替魏明帝掃墓。司馬懿趁此良機發動兵變,順利控制都城洛陽,接著司馬家族才得以上位。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平陵之變"。然而,這場事變之後,司馬懿給其家族定下一個規矩。
  • 司馬懿死前告誡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知他多高明
    可三國謀士、曹魏權臣司馬懿在臨終前卻連連叮囑自己的後人:「絕對不準為我掃墓!」這是為何呢? 一代權臣 司馬懿出生於179年,滿門官宦家世顯赫,少時司馬懿就熟讀各家經典,研究用兵之法,長大之後極有才識
  • 司馬懿去世前到底說了什麼?為何子孫後代沒人給他掃墓
    眾所周知,司馬懿和曹爽都是曹魏的權臣,在年僅7歲的曹芳登基之後,這兩位託孤大臣都各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曹爽身為曹氏宗親,和皇帝的聯繫比司馬懿更加緊密,但這個人德行有虧,任人唯親,把朝政大權把握在自己手裡,衣食住行也讓下人給他按照皇帝的標準執行,司馬懿在此時被曹爽排擠,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被架空
  • 司馬懿為何要立「無墳無樹」的遺囑?過了1769年,才發現他的高明
    翻譯成白話,就是說現在天下還沒有穩定,我死後也不用大費周章。除了喪服,我什麼都不要。一切都要簡單!另一方面,曹操生前所需作戰的軍費,大部分來自於挖掘前王公貴族的墓穴。因此,有傳說盜墓賊的始祖摸金校尉便是曹操開創的。這件事只在陳琳的剿賊檄文裡提到過,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 司馬懿臨終留遺言: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知其真高明
    在三國時期,論智謀,人們首先想到手持羽毛扇,溫文爾雅的「神算子」諸葛亮,論奸詐,人們首先想到「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一代奸雄」曹操,而司馬懿作為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其子孫又將王權從曹氏家族手中篡奪過來,不得不說也是有勇有謀的一位權臣。這三個人不僅在軍事上足智多謀,對自己的後事也比旁人多了個心眼。
  • 司馬懿立遺囑:後代不準為其掃墓,過了1769年發現他真高明
    不管生前多麼聲名顯赫,只要是人,終將有死去的一天,他們也深知這個道理,因為生前殺人太多,自然仇人也不計其數,活著的時候沒人敢報復,死了就不一定了,為了死後安寧,他們會在臨終前留下遺囑,意圖自己墓穴不被後人找到!曹操臨終:「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
  • 司馬懿臨終留遺言: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發現有多高明
    不過在歷史上有這樣的一個著名人物,他就不允許自己的子孫為其掃墓,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出名人物當中,司馬懿相信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 據說在公元251年的時候,他就已經生病了,而且病重的特別厲害。在生病期間,司馬懿經常會做夢,而且這些夢光怪陸離,他常常會夢見,賈逵還有王凌,在自己的夢境當中對自己作怪。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後代不能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發現他有多聰明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裡的全程,為魏國稱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懿字仲達,是當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司馬懿自幼聰明好學,因為漢室被曹氏控制,司馬懿曾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後來因為支持曹操稱帝獲得了曹操的信任。
  • 司馬懿死前為何立下遺囑,不準子孫為他掃墓?
    可是在去世前,司馬懿卻立下了一個奇怪的遺囑: 「於首陽山為土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不得拜陵」 首陽山是司馬懿在生前就為自己選好的葬地,並修建了一座陵寢,他下葬的時候穿的是自己平時的衣服。並立下遺囑,後來死去的遺孀不得與自己合葬。並且他還說,不允許子孫為自己掃墓。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不準為我掃墓!過了1769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去世前,在首陽山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後來還在《宋書·禮志》中保留了一個奇怪的記載:「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這句話的意思是,司馬懿不允許在子孫後代為自己燒木,這到底是為何?祭奠祖先一直是一種傳統。
  • 司馬懿真是老謀深算!死前留下3句遺言,道出空城計真相
    司馬懿真是老謀深算!死前留下3句遺言,道出空城計真相 導語:三國時期爆發了很多場戰爭,但最經典的還是諸葛亮擺出的空城計。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些文官和幾百個老弱殘兵,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很快能追到他們跟前,諸葛亮深思熟慮之後打開城門並讓幾個士兵裝作老百姓的樣子掃地,而自己則帶著兩個童子在城牆上淡定的彈琴。司馬懿率領魏軍到達城下之後表示疑惑,但沒多久後認為城內有於詐是撤退,蜀軍文臣看見之後都捏了一把冷汗,而司馬懿也被世人嘲笑說他膽小如鼠。事實真的是司馬懿膽小嗎?其實他臨死前留下的17字遺言,明確指出了空城計的真相!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4字遺言,孫子忘記了,最終成為千古罪人
    司馬師自還洛陽,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馬懿染病漸漸沉重,乃喚二子至榻前囑曰:「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言訖而亡。(《三國演義》)以上是三國演義中,一代權臣司馬懿臨終前的遺言,大意為:司馬懿侍奉曹魏幾十年,官至太傅,位極人臣。好多人認為司馬懿有二心,致使司馬懿本人非常恐懼。
  • 司馬懿死後不許後人掃墓,1700多年過去後才發現,他真是老奸巨猾
    司馬懿在死前還留下這樣的遺囑,後世子孫不能為我掃墓,這是為什麼呢?司馬懿的遺囑關於司馬懿這個人,相信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雖然他沒有成為皇帝,但是在三國時期,他也算得上是一位世紀的掌權人。歷史上很多位高權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後世的祭拜,萬人敬仰,但是司馬懿卻恰恰相反,臨終前留下了這樣一份遺囑,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他竟然不準後人和自己合葬。而且在《宋書·禮志》中,他還留下了這樣一份讓人意外的遺囑:「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於是景文遵旨。」
  • 三國這八位英雄的遺言,句句經典諸葛亮眼光最遠,司馬懿最為心酸
    司馬懿史書是這樣記錄他的遺言的:"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九州,慎之!慎之!"這番話司馬懿是對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說的,大意就是我司馬懿一生在魏國做官多年,位極人臣,地位夠高了。但是大家都懷疑我有異心,令我十分害怕。
  • 只因司馬懿臨終前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卡爾·貝克 三國時代有兩條龍,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潛龍司馬懿。兩個人都是人中龍鳳,身懷韜略,滿腹才華,在三國時期眾多燦若星河的英雄才俊中,他們堪稱最為耀眼的兩個人。論及才幹,諸葛亮與司馬懿半斤八兩難分伯仲,論及人品,兩人可就天差地遠。諸葛亮身負絕世之才,卻對暗弱平庸的劉禪忠心不二,至死不渝。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遺言,司馬昭只遵循了三個字,而遺忘了兩個字
    司馬懿在魏國不僅位高權重,而且能力出眾,他曾出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帝王的託孤重臣,後期更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在軍事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徵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徵平定遼東。
  • 司馬懿死前立遺囑:子嗣後代不準掃墓,千年後才知曉他老謀深算
    在當時曾出現許多位赫赫有名的英雄豪傑,比如:「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曹操,還有長坂坡救阿鬥的趙雲,以及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等等,這些英雄數不勝數。不過要說誰更加聰明絕頂,我相信除去諸葛亮以外,還有一位人物,他就是被稱為老奸巨猾的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