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邊緣,荒涼的戈壁灘中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城市——德令哈。「德令哈」是蒙古語的音譯,翻譯過來為「金色的世界」。
德令哈之眼
▌德令哈摩天輪
詩人來過
▌海子詩歌陳列館
海子詩歌陳列館位於德令哈市巴音河畔,佔地約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海子詩歌陳列館門前是由20多塊精雕石碑,組成風景獨特的海子詩歌碑林,而海子塑像,擇選用一塊5噸重的崑崙玉原石雕刻而成。
相傳,1988年青年詩人海子在青海旅行時經過德令哈,並寫下詩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從而與這座城市結下緣分。2012年海子詩歌陳列館在德令哈市開館,展出海子的代表詩作和相關的資料、圖片、書籍。
· 交通:德令哈市濱河西路,市區內可步行到達
· 門票:免費
· 開放時間:09:30-22:00
· 用時參考:1小時
▌尕海湖
德令哈尕海國家溼地公園,尕海是距德令哈市30公裡左右的一處鹹水湖,是柴達木盆地的重要溼地。
浪漫情人湖
▌青海九大傳說之——情人湖
有歷史的地方一定有傳說,有山水的地方一定有愛情。虛無縹緲的愛情唯有依託滄海桑田才能滿足人們的期待與幻想。去過青海的人不少,但是能夠講出青海的九大傳說的人就不見得有多少了。「曬經臺」、「日月山」、「駱駝泉」、「二郎洞」、「瞿曇寺花兒會」、「二郎洞」、「二郎劍」、「九天玄女」、「互助輪子秋」是說法最多的青海九大傳說,其中情人湖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情人湖——託素湖與可魯克湖
很久以前在青海地區的草原上有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小夥子叫託素,姑娘叫可魯克。倆人到了成婚的年齡,按照部落的習俗去向王爺乞求準婚。但是王爺對漂亮的可魯克姑娘垂涎三尺,於是心生詭計。王爺要求託素證他對可魯克的愛便說「託素,如果你真的愛她的話,就到柴達木的鹽澤背回一袋青鹽,你能夠做到嗎?」託素明知這是王爺故意為難,但為了倆人的婚事就答應了王爺的條件。
第二天託素向柴達木盆地出發了。他翻過了九十九座大山,越過了九十九條河流,穿越了九十九片沙漠,來到了柴達木的鹽池裡背回了一袋鹽。回程的心情很焦急,託素在沙漠中艱難的前行,終於倒在了一片大漠中。家中等待的可魯克姑娘一直沒有得到託素的消息。直到有天飛來一隻白天鵝告訴可魯克姑娘託素在柴達木的大漠中倒下的消息。心碎的可魯克姑娘在白天鵝的引導下去尋找自己心愛的人,終於在柴達木的大漠中發現了託素,此時可魯克姑娘也已經筋疲力盡,她用自己僅有的一點力氣向前爬,用最後一口氣握住了託素的手。雖然生不能成為夫妻,但死終於能夠在一起,他們最終幸福地長眠於此。
後來在可魯克姑娘長眠的地方生出了清澈碧綠、小巧玲瓏的淡水湖——可魯克湖,託素安息的地方生出了一面湖面遼闊、浪淘洶湧的鹹水湖——託素湖。可魯克姑娘握住託素的手化成連接兩湖的小河,上遊的巴音河水匯入克魯克湖,流入託素湖。相傳是託素背的青鹽和可魯克的淚水讓託素湖成為寸草不生的鹽鹼湖。目前可魯克-託素湖已成為德令哈市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 交通:託素湖、可魯克湖位於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裡處的懷頭他拉鄉以南。
· 自駕路線:西寧市區出發—西塔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共茶高速公路—德小高速公路—可魯克湖出口—可魯克湖景區
· 票價:20/人
黑海——哈拉湖
▌「黑海」哈拉湖
黑海:又名哈拉湖,蒙古語意為「黑色的湖」,因湖水深沉色黑而得名。位於德令哈市與天峻縣交接處德令哈境內,略呈雞卵形。湖水面積621平方公裡,水面高4075米,平均水深27.4米,最深65米,總儲水量34.6億立方米,為鹹水湖,是我省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湖。
註:哈拉湖路況較複雜,遊客行前必須先在當地旅遊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登記,並提前謀劃旅遊線路,充分了解交通路況,儘量結伴出行,至少備有車況穩定的硬派越野車,備好手持專業GPS導航、衛星電話、氧氣瓶等,如遇危險,及時撥打救援電話或旅遊投訴電話12301。遊玩後可直接驅車到達德令哈。
德令哈的天然屏障
▌柏樹山
柏樹山風景區東起蓄集貢艾裡溝,西至雅沙圖,北至北阿拉郭勒河,南臨巴音河,風景區面積10萬公頃,距離市區10公裡,交通便利,是德令哈市一處旅遊勝地。
柏樹山西靠巴音河,東臨國道三一五線,有被稱為"國寶"的祁連圓柏,柏樹山最高峰海拔四千多米。
柏樹林向為次生,有林地1519.1公頃,疏林地5592.6公頃,山泉較多,柏樹山風景區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山勢嶙峋,古柏鬱鬱蔥蔥,山間小溪縱橫、野花遍地、蝴蝶偏偏起舞,百鳥爭鳴、此起彼伏,猶如人間仙境,有很高的觀賞、科研、教育價值,環境質量很好。
· 交通:柏樹山位於德令哈市北面10公裡處,可以自駕或包車前往。
· 門票:無
· 開放時間:全天
▌巴音河
巴音河,蒙古語,意為「幸福的河」。巴音河縱貫德令哈市區,是境內最大的河流,被稱之為德令哈市的「母親河」。她源出祁連山系哈爾拜山南坡,流經澤令溝、尕海、戈壁等地,最後注入可魯克湖,全程200餘公裡。她無私地養育著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各族人民,正是她的存在才使這座戈壁城市有了活力。站在柏樹山上俯視全市,城在林中,水在林間,巴音河猶如森林中的一條河流,而人也仿佛是置身於林與水之間的精靈。
看過了青海湖的絕美,一路往西,沿著G315,穿越柴達木盆地無人區,又是一條進藏路。然而作為青海除了西寧之外重要的中途休息和補給站之一,德令哈對於自駕、徒步、騎行的驢友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許在德令哈看不到大美的風光,但卻是一個短暫休整、調整自我或者循著海子的腳步思考人生的一站。就像所有的戶外,走向終點的路上大多地方註定只是短暫停留,但每一站都有獨特的意義。
城市之魂
▌民族團結進步塔
民族進步團結塔建於2004年,位於德令哈市中心,坐落於自然山丘上,塔高30米,塔頂距離地面約50米,內有反應海西州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大幅壁畫24幅。
農墾文化
▌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
柯魯柯鎮位於德令哈市以西13公裡,現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是一個農牧業結合鎮,轄區總面積6125平方公裡。十七世紀初,該地為蒙古族和碩特部北右翼末旗(俗稱柯魯溝扎薩旗)戈壁陶海(佐領)駐牧地。
來源:德令哈市文體旅遊廣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