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王海春)訊,繼七月出臺抑制「假離婚」投機炒房等九條措施後,南京又針對土地市場出臺了新政。
業內近日風傳南京土地出讓規則發生變化,與此同時,網上還傳出一份《關於進一步嚴格住宅用地公開出讓有關事項的通知》,措施包括調整競價成交方式、嚴格開發資質條件、提高競買資金要求、嚴格競買資金審查、限制競買地塊數量等。
對此,記者向南京相關部門進行了求證核實。南京市政府辦公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你說的這些措施比較細,涉及到具體領域,由相關分管部門掌握。」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則向財聯社記者證實,土地出讓規則的確發生了變化。
「這幾條措施是真實的。土地出讓規則,最近的確做了些調整。」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南京土地出讓新政並非草擬的意見稿,而是自通知下發後已開始實施。
8月18日,南京發布了09號土地出讓公告,共推出9幅地塊,這批土地將於9月17日上午在網上競拍。
「我們今天公告出讓了幾幅地塊,這批新出讓的地塊,九月份就會按新規則正式實施。」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人士說。
此次南京土地新政中最受關注的一個變化是,出讓土地價格達到最高限價後,將不再競爭人才房面積,而是改為通過搖號來確定競買人。
克而瑞駐南京分析師喬俊傑指出,此前南京土地出讓活動中一些熱門地塊,價格觸頂後開始比拼人才房,這一定程度上是在考驗房企前期對項目淨利潤測算能力及後期操盤能力。
「大房企這方面的綜合能力往往比較強,中小房企由於擔心地價成本過高、或人才房投資周期過長而很難準確測算出項目利潤,很難競爭得過大企業。此次土拍新規一個引人關注的變化在於,價格拍賣觸頂後通過搖號來確定最終競買人,這其中反映出這樣的信息,並非拼價格或人才房就一定能拿到地塊,從而增加了大企業拿地的不確定性。」喬俊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對於南京為何在7月23日出臺九條樓市新政後,不到一個月再發土拍新規,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寧九條」樓市新政是針對需求端,此次土地政策則是針對供給端,而兩者都是為了防止樓市過熱。
「今年復工復產後,南京新房和二手房市場持續升溫。六月南京重啟土拍雙限規則,延續之前限地價措施,此次土拍新規引入限制毛坯售價的規則,意在抑制樓市進一步升溫。」同策研究院分析師丁垚告訴記者。
「7月23日的政策更多側重商品住宅市場,重點扶持剛需買房與抑制離婚炒房;此次則側重土地供應。從土地出讓情況看,房企看好南京市場使得其在南京拿地熱情不減,在中央重申『房住不炒』背景下,南京為進一步抑制土拍熱度,在土拍中引入搖號等多條規則。」丁垚進一步表示。
除規定拍地價格觸頂後通過搖號確定競買人、競買人應具備房地產三級以上開發資質、房企拍地保證金及後續購地資金須為自有資金外,南京土地出讓新政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規則是:在同一批次出讓公告中,同一競買人及同一集團成員企業不得競得(含聯合競買)兩塊及以上的住宅(商住)用地,其他用途地塊除外。
此外,同一開發商用多個「馬甲」企業參加同一批次或同一場土拍,在熱點城市土拍市場屢見不鮮,而南京土地新政直接封堵了這條路。
「同批次公告對競買人拿地數量的規定,可以規避一些大房企同時競拍幾塊土地,從市場公平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對中小房企的一種保護。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嚴控圍標、竄標,以保護所有房企公平競爭合法權益。」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就同一批次土地出讓,同一競買人不得競買兩幅以上土地的規則,喬俊傑指出,這條新規一定程度增加了大企業拿地的難度,同時保證中小房企能獲得更多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
「這將對大房企拿地形成一定製約。此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房企在同一批次,甚至一天內就能拿下多個地塊。新政的出臺,一方面意在堵住大房企通過多個『馬甲』來拿同一個或多個地塊,該措施同時對防止圍標、竄標也將起到一定作用。」喬俊傑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此次南京土地新政,還對房企參加土地出讓過程中的活動做出規定:不得洩露報名及競買信息,洩露相關信息影響土地市場秩序的,將納入土地市場信用記錄,一年內該企業及同一集團成員企業不得進入南京土地市場參與土地競買。
「以前拿地前或拿地過程中,行業內投資圈的人多少會交換一些信息,因而很多時候在拍地前,可預估此次競買土地競爭對手情況,及大致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條規定出臺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間信息交換,增加了拍地現場不確性,拿地環節不可控因素較此前有所增加。」喬俊傑表示。
丁垚告訴記者,從樓市調控歷史看,2016年地王頻出時南京也曾出臺過搖號政策,但在土地拍賣熱度下降後又取消。
「考慮到目前不少城市對土地財政依賴度依然較高,結合歷史經驗看,土拍長期搖號可能性不大。當達到一定效果後,政策可能會再次調整,這實際也符合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基調。」丁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