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
昨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這所被譽為「最像大學的中學」迎來70歲生日。與此同時,望道、步青、家禎、希德四大學院也在「從心連廣宇 永志家國夢」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建校70年主題大會上正式揭牌。今後,從高一年級開始,該校就將根據四大學院的學生特點,分別開設了數理化提高專項課和文科素養專項課,給學有餘力的同學發展興趣愛好的空間。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昨天在主題大會上指出,附中作為上海的龍頭高中,辦一流高中,育一流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上海率先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復旦力量。
學習不能犧牲健康和信念
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到復旦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從上海市勞動中學,到復旦大學預科部,再到確立並延續至今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它是老百姓眼裡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代表之一。在校長吳堅看來,孩子的培養不該犧牲健康和信念,努力學習沒有錯,但是,校園裡不該只有「學霸」或「學神」。「每個同學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點,成為校園『名人』。而在高中階段,生活的體驗和人生的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復旦附中,博雅教育追求的是全面素質教育。「我們培養人就要能產生一種良好的延續效應,要構築影響學習者一生的文化根基。」吳堅認為,好學校最關鍵的考量標準應當是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關注,真正成為學校教育整體架構的核心。
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興趣發展
近年來,復旦附中開始了「學院制」探索,並在2018年秋啟動了四大學院的創設,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昨天揭牌的望道、步青、家禎、希德這四大學院,都是以復旦大學老校長名字命名,也繼承了老校長們的「衣缽」,各有學科特色,比如,在數學學科有天賦興趣的學生可以進入步青學院,在理工等方面有專長的可以進入家楨學院,對人文、社會經濟感興趣的則可以選擇望道學院,如果語言能力突出可以進入希德學院。
但是,吳堅也強調,學院不僅是為學生學業發展集中優質資源,更為人生成長提供更廣闊的指引與更全面的關懷。「比如,文化素養的培養;構築大學預科課程體系,創設學術氛圍;體驗課題引領的研究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強調社團活動及學生自我管理,形成書院文化等。」
一位步青學院的學生對此感觸頗多,「學院制」的學習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午飯後踱進教室,屏幕上與你不期而遇的可能是用幾何畫板做出的優美紛繁而自有規律的圖形,或許是令人眼花繚亂卻又人目不轉睛的分形動畫,黑板上可能出現了一條以某位同學的名字命名的定理,或是幾道類似移動火柴棒的邏輯推理題。當你從黑板上的嶄新世界回過神來,又會聽到身後正在進行的一場嚴肅對話——論音樂節拍的最大公約數與音樂豐富程度的關係。當然,我們的世界不只有理科,我們同樣會欣賞某位同學每天堅持更新的詩歌角,也會在語文課後為了一個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展開辯論。」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