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最近
相信有部分人通過微信群知道了這麼一個消息
↓↓↓
「侗族銀飾鍛造技藝」的銀花妝飾品作為中國品牌在中國品牌日榮登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進行宣傳
哇哦
相信
侗族銀飾鍛造技藝
將被更多人關注呢
對於侗族銀飾鍛造技藝
你了解多少?
不太了解的,
不妨跟著微報君來了解一下
錦屏縣是苗族侗族棲息地,
這裡苗族侗族的銀飾、剌繡遠近聞名,
尤其是侗族銀飾鍛造技藝更是當地最為絢麗的文化明珠之一。
在該縣九寨侗族社區,每當逢年過節,男婚女嫁,這裡的女孩子們都會佩上銀項圈、銀壓領,帶上銀手圈,束上腰花帶,最後戴上銀花冠,一身盛裝把女孩們打扮得雍容華貴,楚楚動人。銀飾品是侗族女孩出嫁時必備的嫁妝,在侗家人的心裡佔據重要的位置。
侗族銀飾鍛造工序複雜,要經過熔煉、壓、鏨、刻、鏤等工藝。包含熔化、鍛造、浮雕、透雕、圓雕、冷拉絲、搓絲、多層掐花、編絲、吹焊、鑲嵌,編織等製作技術。其中拉絲、編絲、圓雕的水平極高,手工拉絲和亂絲工藝是侗族銀飾製作中最為精湛的工藝,用一根銀原料經過50多次的反覆抽拉,最後拉出和人的頭髮絲一樣細的銀絲,再進行搓絲、掐花、鑲嵌等,飾品中沒有一個焊接點。特別是雙面拉絲工藝讓成品正反兩面圖案一樣,精細無比。但擁有這項技藝的匠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輕人也因工藝複雜,製作時間長,收益不高,不願意為它付出時間與精力,侗族銀飾鍛造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藏在深閨無人識,為了侗族純手工傳統銀飾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世界,讓侗族銀飾鍛造技藝得到傳承與發展。出生北侗地區的李開瓊懷著自已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開始了對侗族銀飾鍛造技藝不斷學習和創新,在2016年成立了「貴州銀花妝有限公司」,探索「銀花妝」侗族銀飾傳統民族品牌的傳承、研發、生產,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還把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技藝相融合創新,讓美麗的侗族銀飾走出大山,讓民族經典再現美麗傳奇。
「我們先輩的匠人們,他們已經積累了非常成熟的工藝和技藝了。我們要結合現代科技的理念,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李開瓊展現出對這項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自信。
像李開瓊一樣的匠人們,留住了傳統的根脈,把藏在深閨的侗族銀飾變成倍受消費青睞的銀飾工藝品,「銀花妝」品牌也遠銷省內外,也帶動了更多侗家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成為地方的重要產業。
發展就是最好的保護,如今,產品的暢銷不但讓侗族銀飾文化得到廣泛傳播,也吸引了部分年輕人開始學習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侗族銀飾鍛造技藝得到傳承,更讓美麗的侗族銀飾走出大山。
END
來源:杉鄉錦屏
編審:陳桂
編輯:潘欣晨 吳迪
(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