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五姓七望」,都敢「鄙視」李世民,看看有你的姓嗎?

2020-09-20 無人的江湖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幾乎每個姓氏,都能尋到代表人物。哪怕凡間的人物不滿意,還可天上去找——比如張姓,在人間沒出過帝王,卻是天上的玉帝。所謂「玉帝姓張」。

但筆者卻更欣賞這句話: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因此雖有些姓氏一度風光無限,卻最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歸根復命?

那麼曾有哪些姓氏,堪稱史上最牛?還真不是大名鼎鼎的「王謝」兩家,而是全盛於唐朝時期的「五姓七望」,不但敢鄙視李世民,無視李治,以至於到了後來,連大唐皇帝都沒資格跟人家聯姻了。

所謂「五姓七望」中的五姓,是指:李氏、崔氏、盧氏、鄭氏、王氏。而七望則是基於這五姓基礎上,又分化出來的七大郡望。其中,李氏和崔氏,各分化出來一支,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也許人們會奇怪:這不李氏排第一嗎,為何還遭鄙視?這就要從李淵的一句話說起了。據《新唐書》載,李淵對自己開國大唐非常得意,但他參照的對象,卻是劉邦

帝嘗從容誇語曰前王多興細微,間關行陣而後成功。我家隴西舊族,世姻婭帝室,一呼倡義,不三月有天下,公復華胄,職宦光顯,非劉季亭長、蕭曹刀筆吏比也。我與公無愧焉。

這句最直白的翻譯就是:原來的皇帝,幾乎都是尋常人家出身。可我隴西李氏,卻牛逼得不得了,一直是貴族。因此一呼百應,三個月就定了天下(入主長安),啥劉邦、蕭何,怎麼跟我老李家相提並論?

結果很快這句話,就遭打臉了。因為事實是,這就是李淵自我吹噓,崔氏、盧氏、鄭氏、王氏這四姓,根本就不認可。李淵對此沒啥好辦法,但當李世民坐了帝王寶座時,就發飆了。


李世民道: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

最後,李世民迷茫說道:我就奇怪了,這四大姓氏有啥傲嬌的?比得過我李姓皇帝嗎?可偏偏民間卻那麼認可他們。不行,這事必須要改!(吾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

於是本在《氏族志》中,排第一的博陵崔氏,在李世民的幹預和龍顏震怒下,被迫排在了第二,而隴西李氏則一躍排在首位,並公開「詔令天下李姓,皆以隴西為郡望」

由此,這才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個排序。故而在當時,這個排序如何能被那四大姓氏認可?自然各個鄙視李世民。通俗說就是,你這麼耍賴,我們就不跟你玩了!結果,引發了李世民大範圍的開科取士,讓天下寒門士子,通過科舉 「魚躍龍門」,衝擊他們!

那麼效果如何,不怎麼好!因為這種對門閥望族的認知,自三國時期就開始了,經晉朝的強化和固化,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公認的,真正對五望七姓造成致命打擊的,是唐末黃巢起義。

但不論怎樣,顯然李世民是敗下陣來了。於是乎李治登場,他比李世民做得還過分,採用的是頒布法律打擊: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範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

既,禁止你們五姓七望,互相間通婚!當然這條主要的作用,其實還是為了加強皇權。可惜,卻引發了更大的反彈。因為寒門認可五姓七望,所以想娶他們的女兒,那彩禮該給多少?且一旦跟他們聯姻,就等於又替這五姓七望,擴大了影響力。

這下明白,為何李世民大範圍科舉,想用寒門衝擊的設想為何失敗了吧。就是被李治給玩偏了。因為寒門上來的人,自然削尖腦袋,想法設法跟五姓七望聯姻。如李義府

他是大唐宰相,曾想讓自己的兒子,跟這五姓七望聯姻。結果卻沒人搭理他。搞的李義府跑到李治面前哭鼻子:老大啊,我也姓李,雖是出身寒門,但別管怎麼說,也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卻被他們無視。這不是打我的臉,是打老大你的臉啊!

堂堂的大唐宰相,只因出身寒門,都被打臉成這種地步,還用說其他寒門士子嗎?所以五姓七望,對大唐皇帝的鄙視可謂貫穿始終。以至於到了唐文宗時期,都出現了這樣匪夷所思的事件。

唐文宗時期,有個宰相叫鄭覃,出自滎陽鄭氏,他有個孫女到了婚配年歲。唐文宗就想讓自己的孫子,娶其孫女為妻。但哪料鄭覃卻二話沒說,把孫女嫁給了一位姓崔的小縣令!唐文宗得知後,悲哀說道:「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所以,若論史上最牛姓氏,毫無疑問就是這「五姓七望」。可謂「專業鄙視」李唐兩百年,雖幾遭打擊,卻非但沒事,反而更加牛逼了。

當然如今這一切,都是塵歸塵土歸土,成了歷史過往雲煙,但卻不妨礙人們依照自己的姓氏,來個尋根問祖。畢竟祖上的榮耀,往往更能激發出,如今子孫的奮進精神。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尊貴的「五姓七望」,連皇族都沒資格迎娶,看看有沒你的姓
    而在我國歷史上就存在過最為尊貴的「五姓七望」。他們有著連古代皇族都沒資格迎娶的地位,這其中有你的姓嗎?在隋唐時期,這一觀念可謂是達到了鼎盛的地步,並且產生了「五姓七望」這一群地位極其尊貴的士族,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 第一個要說到的就是李姓了,他們擁有兩大分支,分別是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 在唐代修立《氏族志》時,隴西李氏被列為第一等,他們於十六國時代崛起於亂世,先秦時期就有著秦國名將李信這樣的人才出現。
  • 中國最尊貴的「五姓七望」,連古代皇族都沒資格高攀,有你的姓嗎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大家族往往能夠發展的特別強大,甚至可能出現朝代滅亡了幾次,家族還是那個家族,皇帝想要迎娶他們家族的女兒都十分困難。 在中國隋唐時期,全國最尊貴的幾個大族被總結為「五姓七望」,所謂「五姓」自然是指五個大的、有影響力的姓氏;而「七望」則是指七個最有影響力的郡望,因為古時候經常以郡望指代某個地方很著名的大姓。為什麼「五姓」會有「七望」呢?
  • 遭到李世民刻意打壓,之後拒絕皇室聯姻,五姓七望為何這麼高傲
    唐初時期五姓七望還沒有進入到政治中樞,但是安史之亂後五姓七望重回巔峰,不僅回到了政治中樞,家族子弟更是遍布朝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唐朝時期五姓七望的地位變化我姓李,但我的李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長安十二時辰》裡面李必驕傲的說自己不是唐李而是前朝隋李,為什麼李必要這麼說?
  • 什麼是五姓七望,為何在唐朝,五姓七望女子遠比公主受歡迎?
    不僅陳世美,取公主也是很多男人的夢想,因為和公主結婚,就可名利雙收,成為皇親國戚,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仕途上也能步步高升。唐朝有一個狀元,卻反其道而行,他因才華和出生被皇帝賞識,想招為駙馬,但他卻不願意娶公主,怕皇室逼婚,想趕緊取未婚妻過門。
  • 史上最尊貴的「五姓七望」,曾經皇室都沒資格迎娶,是您的姓嗎?
    有了姓氏,就有了血緣的歸屬,有了宗族,也就有了社會最基本的關係,即家庭和家族關係,這也是封建社會的基礎。直到如今,還有&34;一說,在中國,數典忘祖是要受到唾棄的,其中拋棄姓氏更是最不應該的。經過代代相傳,中國姓氏文化極為發達。姓氏有多達五千餘個,如今雖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在古代卻是存在姓氏的高低之分。
  • 程咬金娶不到五姓七望黃花閨女,只能娶五姓七望寡居之婦
    隋唐時期最頂級的門閥,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號曰五姓七望。士族也分三六九等,程家雖然也算是士族,但是跟五姓七望相比,就好比是青銅比王者。五姓七望的大家閨秀,看不上程家的閥閱。程咬金娶不到五姓七望的黃花閨女,就退而求其次,娶了五姓七望的寡婦崔氏。
  • 中國歷史上尊貴的「五姓七望」,連皇族都沒資格高攀,是你的姓嗎
    值得一說的是,現在的姓已經沒有了古代的階層制度,因為在古代有著「五姓七望」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姓氏的人,都是古代的名門望族,等同於有了一張上流人物的名片,據說連古代的皇室,都沒資格娶「五姓七望」中的人,想來還真是一種特權了。
  • 中國歷史上最尊貴的「五姓七望」,皇室都沒資格迎娶,是你的姓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漢末時期,曹丕採用陳群的建議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士族進一步壟斷官職,雖說隋朝開創科舉,但並沒有打破門閥,他們依舊活躍在朝野上,這些門閥握有的權利太大,連皇族都不敢輕易迎娶。皇族迎娶門閥小姐,無非就是為了鞏固勢力進行聯姻,皇族跟門閥聯姻雖然無可厚非,但難免會引起猜忌,中國歷史上,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只有五支最為尊貴,史稱「五姓七望」。李氏: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
  • 在唐朝為什麼五姓七望家族不願意娶公主?
    按常理來講,公主在任何朝代身份都是很尊貴的,能娶到公主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可是在唐朝,五姓七望家族為什麼不願意娶公主呢?首先說一下這個五姓七望,唐朝是身份制社會,世家大族在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社會地位。而在所有世家大族裡,又尤以五種姓氏身份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出生於這五姓七家的人在社會上享受絕佳的社會資源,基本都是出將入相,甚至可以與皇族分庭抗禮。唐中期以後,這種世家大族的觀念越發嚴重,士庶高寒之間的溝壑也越來越深,五姓七望為了保證其血統的純正,以及家族聲望的延續,甚至「恃其望族,恥與諸族為婚。」
  • 言李者稱中國,「五姓七望」統治士族社會千年
    在這一時期,李氏可謂是無比尊貴,個人覺得位居「五姓七望」之首。門閥制度控制著上層文化不能流向寒門,其中這「五姓七望」最為尊貴,靠這「五姓七望」引領的士族必定也不利於中華文化的發展。門第觀念自此深入人心,他們還把持了做官的上升通道,漢時以孝治天下,做官都是靠推薦,或者抱大腿,士族之間都是互相推薦,你推薦我的兒子,我推薦你的學生,像當時的劉備,要不是以落魄皇族的身份去盧植那邊學過幾年學,鍍鍍金,貼點盧植學生的標籤,恐怕便不會有後來的成就。而更多的寒門子弟若很難有上升的通道。
  • 歷史上的「五姓七家」影響力有多可怕,你絕對想不到
    千年歷史的長河裡,自東漢以來一直是門閥士族政治,這些出名的門閥有江左士族、關隴士族、山東世族。而最負有盛名的就是山東士族,也就是我們聽說的「五姓七家」,也稱作「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
  • 醋罈子的起源,唐朝最著名的「河東獅」,連李世民都不敢招惹
    說起一部電視劇《千古風流一壇醋》,不少暴露年齡的朋友可能會感到頗為懷念,這部電視劇以房玄齡和其夫人之間的趣聞軼事為原型,不過歷史上的房玄齡夫人盧氏可不會像電視劇中剛出場時那樣因為和房玄齡在戰亂中離散而顯得頗為落魄,要知道盧氏乃是當時有名的五姓七望中的範陽盧氏出身。
  • 唐朝五姓七宗有多牛?宰相抱憾不能娶五姓女,皇室下嫁公主遭嫌棄
    而在眾多士族門閥之中,有五個姓氏的世家大族堪稱豪門中的豪門,頂級中的頂級,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與太原王氏,由於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兩個分支,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五姓七宗,也有人稱其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這七大家族代表了古代士族的巔峰水準,俯望其他同儕,他們到底有多牛呢?
  • 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是最主要的官員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對於家世背景極為看重,導致當時已經成為名門的大家族勢力愈加龐大,太原王氏也在這一時期達到天下一流家族。唐朝時,從太原王氏走出了「初唐四傑」的王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邊塞詩人王之渙、王昌齡等一大批水平頂尖的大詩人,並有王家人加入皇家,成為皇后。
  • 王姓尋根——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 「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 古時候的太原,包括今晉中市、陽泉市的很大一部分,轄晉陽、榆次、盂縣、祁縣等12縣,遠比如今的太原市所轄面積廣闊。
  • 五姓七望,皇權起落不過是換一個統治工具,最後一個是姜子牙後代
    在平常人眼裡看來,中國最大的貴族就是古代的皇帝家了,因為皇帝也是一個家族的存在,只不過他確實是國家的統治者,而且整個國家都是他們的,所以中國就算有貴族,也不會能夠瞞的過政治的武力,當朝的統治者是不會讓家族強大到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的。
  • 我國收錄了5600多個姓氏,有5個姓從未衰敗,看看有你的姓嗎
    姓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傳統元素,中國人從他們出生的時候就被標上了家族血統,他的姓是證明自己身份最重要的證據。「姓」的起源,在《說文》中解釋為母生子,由「女」與「生」結合而成,因此是氏族後代的意思。而且我們現在的姓氏大多是從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到氏族社會滅亡,階級社會來臨,又開始以土地作姓賞賜給臣民,這兩種方式就是我們的姓氏的起源。古代有八個最有名的姓,以姬為首,分別是「姚、姒、姜、嬴、安」。這一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女字旁」,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古代有一段時期是母系氏族,所以姓氏都和女人有關。
  • 百家姓中,最難取名的10個姓,看看有你的嗎?
    之前曾經一個姓雞的男子,給寶寶取名時向網友求助,網友們腦洞大開,爭相回帖,「雞蛋」、「雞毛」、「雞德肯」……這些名字聽起來也真是讓人醉了。在百家姓中,小編總結了最難取名的10個姓,看看有你的嗎?No.10 胖上榜理由:這個姓聽起來就有一種即視感,好像是專門為胖子人群發明的一個姓。胖姓很難起一個優雅的名字,取什麼都有一種胖紙的感覺。
  • 歷史上「五姓七望」,寧願放棄公主也要娶的名門望族究竟是怎樣的
    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唐朝時,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僅沒有暗淡;相反,卻再次奇異地輝煌起來——這並非簡單意義上的「迴光返照」。自唐起博崔、李趙已正式成為超級豪門,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說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 唐朝「李」姓是國姓,另外四姓為何看不上它
    唐朝有五個最牛掰的姓氏:李、王、鄭、盧、崔。別看唐朝時「李」姓是國姓,還排在第一位,其他四姓還真的看不上它呢!何解?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世家大族。他們要麼富甲一方;要麼手握重兵;要麼是書香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