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2020-10-04 人文先鋒

中國古代婚姻非常講究「門當戶對」,世家大族甚至皇家子弟的婚姻同樣講究高級階層的氏族大家進行聯營。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

「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

古時候的太原,包括今晉中市、陽泉市的很大一部分,轄晉陽、榆次、盂縣、祁縣等12縣,遠比如今的太原市所轄面積廣闊。

太原王氏的興起,相傳與東漢末年名臣王允有關,也有學者認為太原王氏的名門地位比王允身居高位更加久遠。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王允是美女貂蟬的義父,他利用貂蟬設「反間計」讓呂布與董卓反目,董卓被呂布所殺,一方面處死了亂臣賊子董卓,一方面也敗壞了呂布的名聲,為呂布最終被曹操所滅埋下了伏筆。

電視劇《三國演義》王允

真實歷史中並沒有《三國演義》所述的王允義女貂蟬,王允聯合呂布剷除奸臣董卓後,功勞卓著,成為天下名門。

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是最主要的官員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對於家世背景極為看重,導致當時已經成為名門的大家族勢力愈加龐大,太原王氏也在這一時期達到天下一流家族。

唐朝時,從太原王氏走出了「初唐四傑」的王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邊塞詩人王之渙、王昌齡等一大批水平頂尖的大詩人,並有王家人加入皇家,成為皇后。

位於今晉中市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太原王氏的重要分支,也是最能體現當年太原王氏家族顯赫地位的景觀。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晉商大院的重要代表,有100多座院落,1000餘間房屋,被贊為「王家歸來不看院」,有「民間故宮」的稱呼。王家大院以明清建築為主,歷時三百餘年修建而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並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王家大院有個「中華王氏博物館」,是目前唯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共收藏了各類王氏族譜 261種,通過多種工具介紹了太原王氏的始祖、分布、人物、成就等信息,每年都有大量的王姓遊客前來觀賞和尋根。

王家大院——中華王氏博物館

王姓與李姓、張姓是中華民族三大姓氏,王姓人丁如此興旺,正是太原王氏家族在古代長期興旺的結果。千百年來,王家人的足跡早已遍布海內外,而每一個姓王的人,都應該去了解一下太原王氏與自己家族的聯繫。

相關焦點

  • 王姓尋根——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五姓七望」之太原王氏
    中國古代婚姻非常講究「門當戶對」,世家大族甚至皇家子弟的婚姻同樣講究高級階層的氏族大家進行聯姻。而「五姓七望」就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世家大族代表。 「五姓七望」是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其中的太原王氏。
  • 中國歷史上尊貴的「五姓七望」,連皇族都沒資格高攀,是你的姓嗎
    現如今統計來看,單字姓以及雙字姓總數量接近一萬個。  值得一說的是,現在的姓已經沒有了古代的階層制度,因為在古代有著「五姓七望」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姓氏的人,都是古代的名門望族,等同於有了一張上流人物的名片,據說連古代的皇室,都沒資格娶「五姓七望」中的人,想來還真是一種特權了。
  • 什麼是五姓七望,為何在唐朝,五姓七望女子遠比公主受歡迎?
    陳世美在中國,幾乎人盡皆知,但是他並非立了大功,做了好事,而被世人記掛,而是他考上狀元後,背棄了結髮妻子,娶了公主,還試圖謀害結髮妻子,因此遺臭萬年,一直被世人辱罵。這需要從鄭顥的未婚妻說起,鄭顥的未婚妻雖說是一個普通女子,但是他未婚妻的出生卻不普通,她是唐朝赫赫有名的「五姓七望」女子。「五姓七望」指滎陽鄭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和太原王氏,這七個家族,在唐朝世家大族中最為尊貴,而且七個家族之間經常聯姻,互相扶持,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 中國最尊貴的「五姓七望」,連皇族都沒資格迎娶,看看有沒你的姓
    在我國古代,身份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存在。每一個人因為自己身份的不同,會具備著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地位。從遠古時期就因此誕生了家族這一說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積澱,慢慢形成了各種名門望族。而在我國歷史上就存在過最為尊貴的「五姓七望」。他們有著連古代皇族都沒資格迎娶的地位,這其中有你的姓嗎?
  • 史上最尊貴的「五姓七望」,曾經皇室都沒資格迎娶,是您的姓嗎?
    直到如今,還有&34;一說,在中國,數典忘祖是要受到唾棄的,其中拋棄姓氏更是最不應該的。經過代代相傳,中國姓氏文化極為發達。姓氏有多達五千餘個,如今雖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在古代卻是存在姓氏的高低之分。&34;所的是姓氏,而&34;所說的是&34;與&34;的合稱,郡望是指某一地域範圍的名門望族。所謂五姓七望,實際上說的是在七個郡中的五個姓氏,其中李姓有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兩支,崔氏又有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兩支。&34;一說確實是在隋唐時期,但若追溯其根源,卻要說到東漢時期。
  • 中國最尊貴的「五姓七望」,連古代皇族都沒資格高攀,有你的姓嗎
    在中國隋唐時期,全國最尊貴的幾個大族被總結為「五姓七望」,所謂「五姓」自然是指五個大的、有影響力的姓氏;而「七望」則是指七個最有影響力的郡望,因為古時候經常以郡望指代某個地方很著名的大姓。為什麼「五姓」會有「七望」呢?因為有兩個姓氏在當時各有2個郡望。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之首——山西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 系姓始祖
  • 歷史上「五姓七望」,寧願放棄公主也要娶的名門望族究竟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於東漢中期,亡覆於唐朝末年。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是唐朝。提到唐朝的士族政治,就無法避免這五支世家大族,它們在當時所有世家貴族裡面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範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 史上最牛的「五姓七望」,都敢「鄙視」李世民,看看有你的姓嗎?
    還真不是大名鼎鼎的「王謝」兩家,而是全盛於唐朝時期的「五姓七望」,不但敢鄙視李世民,無視李治,以至於到了後來,連大唐皇帝都沒資格跟人家聯姻了。所謂「五姓七望」中的五姓,是指:李氏、崔氏、盧氏、鄭氏、王氏。而七望則是基於這五姓基礎上,又分化出來的七大郡望。
  • 在唐朝為什麼五姓七望家族不願意娶公主?
    按常理來講,公主在任何朝代身份都是很尊貴的,能娶到公主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可是在唐朝,五姓七望家族為什麼不願意娶公主呢?首先說一下這個五姓七望,唐朝是身份制社會,世家大族在享有崇高的威望和社會地位。而在所有世家大族裡,又尤以五種姓氏身份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出生於這五姓七家的人在社會上享受絕佳的社會資源,基本都是出將入相,甚至可以與皇族分庭抗禮。唐中期以後,這種世家大族的觀念越發嚴重,士庶高寒之間的溝壑也越來越深,五姓七望為了保證其血統的純正,以及家族聲望的延續,甚至「恃其望族,恥與諸族為婚。」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我們中國姓氏,數量特別多,歷史源遠流長。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五姓七望,皇權起落不過是換一個統治工具,最後一個是姜子牙後代
    在平常人眼裡看來,中國最大的貴族就是古代的皇帝家了,因為皇帝也是一個家族的存在,只不過他確實是國家的統治者,而且整個國家都是他們的,所以中國就算有貴族,也不會能夠瞞的過政治的武力,當朝的統治者是不會讓家族強大到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的。
  • 齊家有道丨中國十大名門望族之首——山西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系姓始祖太子晉(前565-前549), 姓姬,名晉,是周靈王姬洩心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太子晉(前565-前549), 姓姬,名晉,是周靈王姬洩心的太子,人稱太子晉。
  • 言李者稱中國,「五姓七望」統治士族社會千年
    言李者稱中國,這句話是沒有爭議的,但僅限於南北朝到隋唐這千年時期內。在這一時期,李氏可謂是無比尊貴,個人覺得位居「五姓七望」之首。門閥制度控制著上層文化不能流向寒門,其中這「五姓七望」最為尊貴,靠這「五姓七望」引領的士族必定也不利於中華文化的發展。
  • 遭到李世民刻意打壓,之後拒絕皇室聯姻,五姓七望為何這麼高傲
    在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五姓七望」,顧名思義這是由五個姓氏、七個望族組建的士族集團。這一集團在東漢中期萌芽,在魏晉時期達到了巔峰,之後隋唐時期經過短暫的沒落之後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李必的原型是李泌,而李泌出身於趙郡李氏,是五姓七望中的一員。唐初時期五姓七望自持族望,十分的傲慢。唐人所著的《氏族論》記載:五姓七望,蓋不經也。而李世民也說:他們(五姓七望)世代衰微,人間為什麼還這麼重視他們?事實上自北魏以來五姓七望一直是天下士族之首,即便李世民的家族都已經成為皇家了,但是民間仍然以五姓七望為士族之首。
  • 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王氏後人的你出自哪一支?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也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王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是名門望族,有詩為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尤以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最為有名,枝繁葉茂,牛人輩出。太原王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世族,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至唐朝都顯赫非常,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列為五姓七族高門。太原王氏的始祖乃是秦始皇時期的大將王翦,王翦之孫王離後死於巨鹿之戰,王離長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為琅琊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則是日後太原王氏之祖,從晉代綿延至唐代。
  • 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誰才是中國王姓的第一望族?
    太原王氏認為自己是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後世多承此說,羅亨信《王氏族譜序》曰:王之先本姬姓,蓋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歷漢晉,自北海以下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日京兆。魏驥《王氏族譜序》曰:王氏子孫,於天下最為繁衍。其末皆出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黜為庶人,子孫以王者之後,遂以王為氏,世居太原。南齊琅邪王儉撰著《姓譜》,置「太原王氏」於琅邪王氏之前,可見太原王氏的影響很早就盛於琅邪王氏。
  • 程咬金娶不到五姓七望黃花閨女,只能娶五姓七望寡居之婦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互相聯姻,互相舉薦對方子弟入仕,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史學界謂之曰「門閥」。一些寒族出身的功臣勳貴,為了進入士族關係網,紛紛選擇和士族聯姻。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程咬金,在正史上名叫程知節,他出身在士族。程知節的祖上,一直是魏晉南北朝的士族。南北朝時期,程家在北齊入仕。
  • 親族修譜談中國古代十大頂級門閥姓氏世族,你的姓氏可在其中?
    中國的名門望族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直到東漢末年,這些以血脈傳承的家族才真正發展成為門閥世族,成為重要的政治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世家大族。但真正要算得上是頂級門閥世族,恐怕還得屬小編後面所提到的這些家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