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敗國德國,再度統一被美國扶植,並且成為高端製造代名詞

2020-12-09 騰訊網

對於歷史,我們是痛恨德國和日本,但是對於現在,我們卻是對這個兩個國家另眼相見。世界發展到今天,歐洲的人民已經原諒了德國,而對於一戰二戰時期,德國的惡行,到了今天世界卻把對他們的目光從仇恨變成了欽佩。

德意志不僅是國家名稱,也是這個國家民族和諧,團結的意志。為什麼德國能夠二戰分裂後再度團結?為什麼德國能夠迅速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體。不僅如此,如今的歐盟實際意義上的老大不再是英國,而是德國。那麼德國取得一系列宏偉的成就,究竟靠的是什麼?

二戰失敗,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

德國納粹給歐洲乃至於世界造成了極為慘重的疼痛,同時他們也遭到了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仇恨,從盟軍開入德國柏林那一天開始,德國就開始了他們的贖罪之旅。「分裂德國」是同盟國一致意見,英法美蘇四國分割德國,形成了最初的德國四分的狀況。

後來在美英法的商議下,自己控制的德國實現了第一次一統,組建成為了聯邦德國,而東部的德國故土,蘇聯一直咬著不放,蘇聯看到西部德國組建的政府,於是蘇聯也組建了東部德國的政府——民主德國。此後,本來是統一國家的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之間的矛盾和爭端也因此開始。

幾十年的分裂歷史中,德國其實是極為自卑的,歐洲的國家都稱他們「戴罪的民族」。德國在國際上只要有一點僭越爭端,那麼國際上都會一致把矛頭指向德國,這也是德國最灰暗的歲月,他們不斷地為戰爭而贖罪,幾十年來,德國人一直抬不起頭。

柏林圍牆:阻止不了民族情

後來蘇聯的崛起,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而德國以東的國家都成為了蘇聯引導的華約勢力範圍,德國成為了華約和北約勢力衝突的核心地區。在歐洲地域,兩個勢力的衝突很多都是發生在德國,西德在美英法的要求下,拒絕東德人民的湧入,甚至無奈建築了柏林圍牆。

而東德在蘇聯的命令下,將囚犯和一些社會敗類都丟入柏林圍牆的一端,小小的柏林圍牆卻蘊含著背後美蘇兩個大國的博弈,而處在夾縫中的東德和西德雖然明面上對立的,但實際上,兩國的元首都認為同一個民族,彼此仇視是對民族的不負責。

因為這種罪惡感,西德雖然建立柏林圍牆阻擋東德人民的流入,但很多時候,西德也有人性化的一面,一些東德愛國主義分子反對蘇聯,因此遭到東德的追殺,這些人無奈翻過柏林圍牆;原本認為他們必定難逃一死,但是西德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接納了他們,而追捕他們的東德士兵也心照不宣地追到柏林圍牆就直接收隊回去。

在這種默契下,東西德國其實在不斷地聯絡民族感情,畢竟同一種族,同一民族還是血濃於血的,他們擁有共同的過去的輝煌,他們不想成為美蘇大國博弈的棋子,但國家被大國們限制的死死的,所以他們無法反抗,只能尋找機會。

東歐劇變,德國抓住機遇再度統一

煎熬幾十年,德國迎來了機會,因為東歐劇變的影響,許多東歐國家社會主義政權發生劇變,有的直接垮臺,而蘇聯對於東歐的控制也開始力不從心,在這個條件下,美、英、法、蘇四國展開了會議,會議內容就是有關德國一統的問題。

到了這個時候,蘇聯其實已經落於下風,會議其實已經被英法美操控,會議結束後,東德和西德最終達成統一條約;1990年,民主德國加入了聯邦德國,於是分裂幾十年的德國再一次完成統一,兩國組建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然而,德國統一了,英法兩國對於這個昔日兩次攪動歐洲局勢的德國是心有餘悸(德國先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猜疑和壓制一直是縈繞在德國頭上的一座大山,德國想發展,英法偏偏壓制他們發展;德國想實施政策,英法就在他們的政策中挑毛病,只要德國做什麼,英法就會站出來以東道主的身份對其進行指責。

德國真心悔改,務實發展經濟

對於咄咄逼人的英法,德國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本身他們就是戰敗國,不允許有軍隊,外交受到限制,在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上,沒有任何優勢,也沒有什麼國家會幫助自己,德國人從很早就明白,能夠幫助自己的就只有自己,德意志民族意識到,只有發展才能強大,只有強大才能有機會再度崛起。

德國從1990年開始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謹慎細微,埋頭苦幹事業,而從不參與國際爭端;德國的務實精神,讓他們的產品和科技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認可,但諸國還是對德國心有猜忌,特別是猶太人,他們對德國是深惡痛疾。

其實早在1970年,在華沙的猶太隔離區紀念碑上發生了經典的一幕,西德的總理在紀念碑上以一國的元首的身軀,對猶太遇害者進行下跪懺悔,德國總理這麼一跪讓世界都為之動容。而從這之後,每一屆德國總理都會主動承擔二戰帶來的惡果,也從沒有推脫過任何責任,德國政府負責人的態度,讓世界也開始原諒德國的罪行。

德國被限制發展軍隊,美國扶植德國

遠在大西洋一端的美國卻看到德國蘊藏的潛力;德國是得到美國的扶持,這一點從德國成為世界第四經濟體就可以看出;其實美國對德國的扶持一點都不亞於英法,相反美國對英法有猜忌,但是對德國的猜忌心卻並不重,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從投降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和日本一樣被限制了國家發展,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不得發展攻擊性武器,不得發展核武器,一旦發現聯合國將迅速佔領德國;基於這個條約的限制,美國認為德國就是一個拔掉牙的老虎,只要沒有牙齒,德國就威脅不到美國。

相反英法就不一樣,首先他們有核彈,並且還可以大力發展攻擊性武器;雖說三國都是同一種政治體制,但是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法也絕對得不到美國的無條件信任。

並且英國一直想著要重複日不落帝國的榮光,這一點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本來扳倒一個蘇聯就極為費勁,再出個英國,那不得攪亂世界局勢;對於美國而言,世界超級大國就只能有自己,其他國家是不可以達到那種高度。

德國從不主動參與他國內政,卻成為世界高端製造者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美國扶持起德國作為提升歐洲競爭力的一把利劍;並且德國還可能成為美國在東歐的一個底牌,然而,德國卻並不是這麼想,德國人經歷兩次失敗,他們再也不會隨意的相信別人,發展到現在,德國也不主動參與他國內政,也不跟著美國去制裁其他國家,就連制裁俄羅斯,德國其實都是做做表面,實際上德國從沒有真正地去制裁俄羅斯。

如果不是美國的要求,德國估計還會主動引入俄羅斯的天然氣,畢竟俄羅斯的天然氣便宜;而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德國人堅韌的意志和嚴謹的精神,德國製造成為了世界高端製造的代名詞,德國的工業發展的也極為迅速,政府大力扶持民企發展,德國的知名工業品牌就很多,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以及優質的西門子都是德國品牌。

相反英法國家內的知名工業品牌卻並不多,由此可見,德國人做任何時期都是很認真優秀,在他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引下,德國迅速地超越英法而湧進了世界經濟大國領域。

結尾

知恥而後勇,德國從失敗、分裂到統一、輝煌,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對待任何事的認真鑽研精神,也是這個國家民族優秀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德國知錯就改,勇於認錯,勇於承擔責任,直到二戰結束很多年,德國依然主動履行二戰賠償。

寫到這裡,除了對德國表示佩服之外,對於我們那個鄰居,向我們學習了一千多年的學生,直到現在都不承認在我國犯下的戰爭罪行,日本雖然崛起了,日本產品雖然也進入了世界的高精端領域,但卻得不到亞太人民尊敬,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日本所作所為,我們應當引起警覺。

相關焦點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
    而日本戰敗後本土是美國佔領的,勝利果實由美國獨佔,美國一家不允許保留,因此戰敗國日本只能忍受胯下之辱了。雖然日本沒有軍隊只能成立自衛隊,但這個自衛隊也不是一般的準軍事部隊,陸海空俱全,武器先進,全部按美國的世界戰略要求行事,就是說發展由美國戰略需要制定,日本沒有決策權的。
  • 同樣都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對於美國駐軍的態度,日本和德國截然相反?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戰敗國,因此根據相關規定美軍在德國、日本境內,均駐紮有大量的美軍士兵。如今二戰已經結束75年了,美軍在日本德國也駐紮了75年。但如今德國、日本這對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在75年後,對美國駐軍的態度卻截然相反,這又是為何呢?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對待美國的駐軍態度不同呢?
    我們知道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戰敗國,在戰敗後,根據相關協定,在日本和德國都有美國駐紮軍隊,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對待美國駐軍的態度截然不同呢?最近有消息稱,美國因為某些原因,要在德國減少駐軍的數量,德國在聽到後,卻極力拒絕美國的這一行為。有很多小夥伴不理解,美軍不在你那裡駐軍難道不是好事嗎?其實不然,在二戰結束後,德國深刻的反思的自己的行為,並在1970年12月7日,留下了著名的「華沙之跪」。二戰後,德國也徹底了放棄軍事武力建設。當然這也有好處,它可以把錢放在其他方面。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麥克阿瑟)那麼,同為戰敗國,為什麼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卻默默無聞呢?所以美國讓麥克阿瑟在日本廣施恩惠,並且大力支持日本的經濟、工業發展,其目的就是要將日本拉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要知道,日本的海軍實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美國想要在海洋上對蘇聯進行U字型包圍,就必須要幫助日本恢復工業和經濟,發展海軍力量。到今天,蘇聯早已經不復存在,而日本又成為了美國同俄羅斯、中國的博弈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 當初都是二戰戰敗國,如今日本和德國哪個國家綜合實力更強?
    眾所周知,日本和德國均為二戰時期軸心國成員,且無論是德國的納粹主義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都曾在將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深淵的事件上扮演了核心角色,對世界的經濟文化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當今德日均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且在該隊列中其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在戰後依賴其強大依舊的工業基礎迅速恢復元氣,並且迸發出強勁的活力,一路發展並達到發達國家標準,甚至於如今其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
  • 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軍事限制,哪些是戰勝國哪些是戰敗國
    二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的軍事限制: 一 嚴格控制戰敗國軍隊的數量,戰敗國只能有基本的自衛軍隊。 二 決不允許戰敗國研究軍事領域核能和生化武器 。且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 三 不允許戰敗國生產航空母艦,並限制大型水上艦隻的噸位數。 四 不允許戰敗國建立本國外的軍事用途基地。
  • 同為戰敗國,日本卻能索要北方四島,而德國不要柯尼斯堡
    作為二戰的發起者也是戰敗方,日本與德國卻是兩種命運,德國面臨分裂的命運,而日本卻越發強大。日本戰敗後,籤署的條約,反而讓他們有機可乘,趁機索要北方四島的歸屬,而德國卻不要柯尼斯堡,(現在的加裡寧格勒)這到底為什麼呢?這與美國有很大的關係,其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二戰戰敗國都受到哪些懲罰?泰國最幸運,芬蘭最可憐
    1945年5月8日,德國元帥凱特爾在無條件投降書籤字,歐洲戰事宣告結束。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裡」號戰艦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二戰徹底結束。之後,該怎麼處置這些戰敗國,成為當時國際關注的焦點問題。
  • 德國製造世界聞名,為何在航空方面卻甚少涉獵?與這44年有關
    德國的製造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被公認的大佬,德國人嚴謹的性格自然也是保障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不過如果我們細數德國在製造業的著名成果會發現,這些品牌都屬於民用範圍,軍工業方面好像鮮少耳聞。我們都知道,德國的手錶製造是非常出色的,其中很多細小的零部件,他們都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精密,誤差範圍及其之小。而航天製造也有同樣嚴格的精密要求,這麼說來,德國應該在航空製造這個方面有些建樹,其中航空發動機更加是個大項目,但很顯然,德國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相當沉寂。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 二戰若沒有美國的援助,德國很可能碾壓蘇聯,真的是這樣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壓榨,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因此過的很壓抑,隨著美國本土提出的「平衡戰略」在美國內部發酵,美國開始援助德國,德國的工業和軍工技術也因此快速發展,迅速成為西方國家中的軍事強國。
  • 人民日報批網傳德國神話:「德國製造」以前曾是質量差代名詞
    人民日報批網傳德國神話:「德國製造」以前曾是質量差代名詞 人民日報 2015-02-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二戰中義大利究竟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實在難以界定,專家都犯難
    眾所周知,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組成了軸心國三角,義大利是歐洲最先的納粹政府,從政治上來說希特勒都一度都只是墨索裡尼的小弟。然而二戰結束後,全世界都將戒備心放在了德國和日本身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死灰復燃。然而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軸心國鐵三角還有一位義大利啊。
  • 二戰中一個見機行事的國家,原本是戰敗國,後來變成戰勝國
    比如在二戰的時候,就有那麼一個實例擺在眼前。雖然二戰的時候,法西斯的行為太惡劣,令人太過厭惡,畢竟他們的手段太過殘忍,只要他們可以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就會用盡一切方法,並且誓不罷休,所以研究出來了那麼多化學武器。
  • 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為啥一個能建立軍隊,一個卻只能成立...
    同年7月,美英法在德國波茨坦進行第三次會晤,進一步細化了雅爾達協定中對德國的戰後處理問題, 但由於美國想借原子彈的影響獨自佔領日本,依靠日本的軍事力量以便於戰後更好的遏制蘇聯, 因此在會議上對戰後處理日本的問題上並沒有做出詳細的計劃,也沒有達成盟軍戰後如何分割日本領土的共識。
  • 二戰後,為何德國能快速崛起?從一款小小的水壺就能看得出來
    同時德國還是一個盛產哲學家、音樂家、軍事家、詩人的國家,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從客觀上來講,戰爭也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在人類歷史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德國是一個匪夷所思頻繁發生奇蹟的國家。說起德國很多就會想到一戰、二戰,作為一二戰的最主要的發動者。
  • 二戰時德國軍工有多優秀?一根皮帶就能瞧出來,不得不服
    直到德國的豬隊友日本襲擊美國的珍珠港,美國被迫參戰之後,德國才開始慢慢地走向戰敗,在二戰之中德國面對英美蘇三國的強攻還有著一戰之力,只是由於二戰後期德國的戰略資源短缺最終導致了德國的戰敗。德國能夠快速的佔領西歐,也是因為德國自身的強大以及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而德國自身到底是有多吊呢?憑什麼可以橫掃歐洲?
  •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的科技水平這麼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許多東西都公布於眾。什麼反雷達飛彈,噴氣式飛機等等一系列先進的軍事武器,不由的讓人感慨德國的科技是如此的先進。其實德國在二戰中的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如此先進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 目前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為什麼?
    德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未來破壞歐盟的國家。由於英國脫歐,一旦英國成功脫離歐盟,那麼對於德國來說,歐盟實際變成德國法國領導的組織。對於德國來說,法國的合作才是最為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德國最大的敵人。
  • 「日本製造」曾經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他們是如何轉型的?
    如今超過七十歲的美國人都還記得,日本製造曾經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他們供應給美國的聖誕燈條的質量達到了可笑的程度,用手一摸油彩就會脫落,幾乎每一串燈泡裡總有幾個不亮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富士膠捲一摔就會裂成兩半,洗照片時不得不把相機一起送過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