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苦旅》自出版以來,遭遇的文化爭議非常之多,針對此書的批判文章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人出版了專門的書籍來批判,如《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現象再批判》等等。
1992年出版《文化苦旅》
中國新聞周刊網2月25日訊(記者秦悅) 20世紀90年代,餘秋雨通過《文化苦旅》一本書奠定了在中國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此書一出版即走紅全國,並遠銷港臺、海外,長期高居暢銷書榜首,而隨之出現的盜版現象也是極為猖獗,各種文化爭議、批判接踵而至直至今日,成了罕見的一個文化熱點,可以說是中國圖書史上遭遇盜版最多、爭議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在二十多年後,餘秋雨先生為何決定親自修訂《文化苦旅》,重新出版此書呢?餘秋雨老師首次回應表態,向廣大讀者表達了他的三點理由。
「盜版汗牛充棟」
據有關統計指出,此書盜版的數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據悉,現在市面上盜版《文化苦旅》不計其數,正版已絕版很久。時隔20多年,餘秋雨先生首次親自修編《文化苦旅》,在2014年新年伊始全新修訂出版,重塑文化苦難的價值觀。餘秋雨說:「直到現在,此書的各色盜版本在市面上還汗牛充棟。我親自編一本新版來宣布它們全部非法。」
餘秋雨說:「在公共場合出現的它,多數不是真身。已有統計,此書盜版的數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也就是說,十八個假身之中才可能混進一個真身。一年年下來,即便是我的朋友們,也都捧著我的盜版書,信著我的假生平,聽著我的假傳聞,卻又寬容了我。我自己連解釋一句,都覺得不好意思了。想來想去,都是《文化苦旅》惹的禍。因此,我一直想切割與它的關係,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不會提到它。」
《文化苦旅》是「外出的浪子」
《文化苦旅》自出版以來,遭遇的文化爭議非常之多,針對此書的批判文章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人出版了專門的書籍來批判,如《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現象再批判》等等。對於所有的批判爭議,餘秋雨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回應,此次重新出版《文化苦旅》,餘秋雨本著對文化負責的態度,理性對待、有力回應了持續二十年的爭議,其中包含的自我否定的精神難能可貴。
餘秋雨在新版《文化苦旅》的序言中說:「對我來說,《文化苦旅》就是這個外出的浪子。它『出門旅世』的時間更長,帶給我的麻煩難以計數。所有麻煩,都來自於它的極度暢銷。它不小心成了當時罕見的一個文化熱點,而它又不具備任何權力背景,因而立即轉化成媒體的攻擊焦點。當時國內的多數媒體,還不清楚誣陷和誹謗是刑事犯罪,因此都圍繞著它,連年傾洩,惡語滔滔。」
雖然遭遇的無禮無理爭議如此之多,《文化苦旅》依然被授予了各種殊榮。上海讀者投票評選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是它;有關部門統計歷年來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是它;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它;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它;連讀者數量不大的臺灣,也在慶祝它發行達幾十萬冊;連萬裡之外的學者,也在當地華文報紙上連續反駁大陸文人對它的糟蹋……
但是,餘秋雨卻說「畢竟過了二十多年,原來裝在口袋裡的某些東西已經不合時宜,應該換一點更像樣子的裝束。艱苦跋涉間所養成的強健身材,也應該更坦然地展現出來。於是,我對新版《文化苦旅》作了一些必要的刪補,主要是為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讓出了篇幅。新版裡的文章,多數已經出現在龐大的《秋雨合集》中,因此本書也可看成是我的散文作品精選。這種精選本至少已經出版過三十幾種了吧?這一本稍有不同,由我自己編選。」
繼續承擔文化責任
餘秋雨稱《文化苦旅》為「遊子」,說重新打理出版此書說「心情不錯」。他說「初讀《文化苦旅》的朋友們都已經上了年紀,後來的那麼多讀者,應該是他們的兒子一輩,或孫子一輩。據說那個老版本曾經成為很多華人家庭三代人共同的燈下話題,那麼,這個新版本也許會承擔起同樣的差事。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廝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裡蹀躞,以此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