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啥顯出古人智慧?

2020-10-08 趣談唐宋元明清

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如果我問大家:有人吃過驢肉嗎?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舉手,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相對而言驢肉是非常可口,也是非常美味的一種食物。當然我們如果直接就這樣說的話,可能多多少少有些詭異,畢竟驢也是人類好朋友。

針對於此的話,我們可以暫且忽略素食主義者,或者說暫且忽略吃驢肉之前驢的痛苦之類的東西,反正對於部分人來說多多少少都吃過驢肉,而且驢肉火燒,對於某些地區尤其是河北地區,幾乎是當地的一絕。

但是我們同樣的一個說法,我們再來問一下大家:大家有吃過馬肉的嗎?那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小夥伴就會嘀咕一下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吃過馬肉對不對?包括我現在都沒有吃過。

那我們繼續來問有人吃過騾子肉嗎?當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之後,可能所有的人都會說沒有吃過螺螄肉,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吃過驢肉,但是很少吃過馬肉,從來沒有吃過騾子肉?那麼古代人所說的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什麼是驢肉香什麼又是馬肉臭?

關於驢肉香和馬肉臭,這兩個不同的食物進行一個類比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驢肉就是要比馬肉好吃,這一點主要源自於兩個動物不同的工作屬性。

我問一下大家,大家常見到的驢和馬一般處在什麼狀態之下,馬一般喜歡快跑對不對?馬運動量特別大,而且尤其是從事專業賽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運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加大自己的身上的肌肉,自身肌肉越來越多,越來越腫脹的時候,這個肉質就會非常的差,非常的不好吃。

相對而言驢子的行動總是慢騰騰的,而且驢子相對而言似乎很少做過劇烈運動,這也就導致了驢肉往往更加鮮嫩一些,除此之外馬肉還有一個地方飽受詬病,儘管我沒有吃過馬肉,但是家族裡面多多少少也聽過這樣的一些話。

那就是人真正吃馬肉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股臭味,當然因為我壓根就沒有吃過,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做過多的解說,但是之前的時候查過一些資料,我們不難發現,吃馬肉的時候的確會感到一股臭味。

這個臭味是怎麼來的我們不得而知,只不過多多少少可能和馬每天的運動量有著密切的聯繫。

為什麼說餓死不吃騾子肉?

自然而然的我們把前面兩種動物的肉質進行比較,就很容易拿出騾子肉來,大家知道騾子是怎麼出現的嗎?騾子就是馬和驢之間的愛情結晶,儘管我們經常說驢唇不對馬嘴,但是驢唇儘管不對馬嘴,仍然能夠生產出愛情結晶來。

生產出來的這個愛情結晶就是騾子,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騾子本身就不能繁繁殖後代 的,所以騾子只能撫育第一代,二代三代根本沒有。大家要注意,這裡面的一些特質。首先騾子是驢和馬產生的後代,其次騾子根本不能傳宗接代,也就是說騾子到了騾子這個狀態之後,只有老死或者被人吃掉。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來了,大家要明白騾子不能傳宗接代,往往就會被部分人認為騾子是一個不吉祥的象徵,為什麼會被部分人認為是不吉祥的象徵呢?因為古代的時候,咱們一些老祖宗可能就會認為吃什麼補什麼,比如吃腦子變得聰明,吃眼睛就能夠明目,比如一些魚的眼睛,經常會給一些帶近視眼的小朋友們吃,而且大人們經常會說吃魚的眼睛能夠補眼睛,吃雞的腦袋能夠變得聰明,吃雞腿能夠變得有力氣。

但是如果我們吃騾子肉呢,咱們還有這樣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時候你給人家端一盆騾子肉的時候去,尤其是那些還沒有結婚生寶寶的人多多少少會咯噔一下子。當然這種咯噔一下子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受到一些老話,尤其是吃什麼補什麼這樣一些老話的影響,一些人多多少少會有所忌憚,這也為騾子的肉埋下了伏筆。

小夥伴們,你們如何看待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件事情呢?你們吃過驢肉嗎?吃過驢肉火燒嗎?認為哪裡的牛肉火燒更好吃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老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古人為何不吃騾子肉?
    這在一時之間提高了驢肉好幾個檔次,但是問題的關鍵來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古代的俚語俗語。那就是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換句話來說,這句話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俗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為何是臭的?
    人們常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雖然龍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動物,但是它的地位一直都是很高大上的,而驢肉能與龍肉齊名,足見驢肉也很高大上。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這三樣動物基本相似,為何馬肉和騾子肉不能吃呢?
  • 為什麼古人認為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科學研究告訴你答案
    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話語。古人為何要這樣說呢?這裡頭藏了什麼貓膩?待筆者向大家慢慢解讀。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話表明了驢肉是非常珍貴的,事實上,在生活中能看到這樣的菜名「驢肉火燒」,由此可見,這驢肉不僅噴香,還是一道美味呢!那馬肉呢?馬肉吃的時候有一些味道,而這些味道在打嗝的時候表露得更加明顯,打個嗝,總感覺放了一個屁…… 馬肉為何會不好吃呢?興許是它常年奔波,導致肉非常結實,跟啃鐵塊一樣的,沒有口感。
  • 為何都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
    如果我問大家:有人吃過驢肉嗎?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表示吃過。驢肉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一種非常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河北地區,幾乎是當地的一絕。但同樣再問一下大家:大家吃過驢肉,但肯定沒吃過馬肉、騾子肉對不對?老話都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究竟是為什麼?
  • 農村民諺: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不好吃嗎?
    不過,在農村也有另外一句諺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馬肉和騾子肉得罪誰了呢?馬能夠適應長途運輸,並且耐奔跑,原因正是因為馬的肌肉發達,幾乎沒多少肥肉,這樣也造成了如果人吃馬肉,就會覺得很柴的感覺。但吃起來發柴,就說馬肉臭,這多少有些以訛傳訛了。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具體有什麼說法?
    就連驢這種為人民服務的動物也成為了人們的盤中美食,據說驢肉味甘性溫,有很高的食用和營養價值。在民間更是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眾所周知,驢、馬、騾子這三種動物雖然不是同一個物種,但它們之間卻有一定的「血親關係」,有著共同的起源。除了外觀有些相似以外,它們的生活習性也很相似,而且都有著很強的耐力和刻苦的品質,常年為人類服務。
  • 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
    對於農村大人小孩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在農村這事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了,屠宰現場更是歡聲笑語,人頭攢動,熱鬧程度不亞於集市,而在農村屠宰了許多家畜,卻很少見到宰騾的,農村人對螺肉似乎不適那麼的熱衷,甚至有的人對螺肉厭惡,在農村還有這樣一句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在農村受待見程度和馬,驢相比較之下「地位」似乎比較低。
  • 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你怎麼看?
    ,農村的俗語,老人們都知道,「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到底啥意思呢?除此之外,還有多地加工驢肉熟食,隨著銷量的增加,價格也是一路飆升,為什麼驢肉如此受歡迎,而同樣作為家禽的馬肉和騾子肉,卻那麼不受歡迎呢?爺爺曾對我說過,在舊社會的時候,哪有什麼肉吃,連生病的豬肉都捨不得丟掉,馬肉雖然味難吃,但勉強也可以,唯獨是騾子肉太難吃,直接扔了都沒人要。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文/仁義論史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凍死不烤燈焰火,餓死不吃種子糧」,表層意思是說就算凍死,也不會用油燈的火焰來取暖,就算餓死,也不會將糧食的種子吃掉。是不是很好理解?還有深層含義哦,以前的年代抵抗自然災害的手段少,收成不好的時候,人們只能挨餓受凍,但即使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火焰和種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但是它們代表的是希望。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們樂觀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熱情。
  • 農村裡流傳「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真不能吃嗎?
    所以普通人家所養的驢、馬、騾,通常是不會殺來吃的,但這並不代表這三者不能吃。不但能吃,而且都很美味哦!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龍肉誰也沒吃過,它的美味僅止於想像。而驢肉竟然能媲美只能是天上才有的美味—龍肉,可見它不僅能吃,而且味道非同凡響。
  • 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們聊天中間,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帶著這句話,小農莊的思緒穿越到了去過的很多地方的大街小巷,腦子們遍布著各種以驢、馬、騾命名的小酒館、大酒店,想來想去,驢肉館是遍地開花,馬肉館偶爾有那麼幾家,這騾肉館倒是一家也沒有見過。
  • 農村民諺「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樣說感覺有點傻
    網上搜索,可以看到大把的文章都在討論和解讀「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樣的說法是不是靠譜,有沒有相關的依據。但說實話,作為農村人,我自己首先認為這樣的說法根本就不能歸類在農諺裡面。其次,我覺得,別說驢肉和馬肉是不是好吃,單就「打死不吃騾子肉」這一點來說,它就根本是經不起推敲的。
  •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既然不難吃,為啥沒人吃
    民以食為天,人類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自然是吃遍天下無敵手,別說家庭飼養的動物了,就算是野生動物,人們也會想方設法的吃到,但有一句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驢肉好吃那是人人都知道的,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所以驢肉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常見肉類我們都知道,驢馬騾子,這三種動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騾子是驢和馬的後代,騾子雖然長得瘦小但卻集齊了馬和驢的所有優勢,不僅沒有驢的臭脾氣,還兼具驢的體力,馬的腳力,所以成了人類的好幫手,人類再也不用驢來做農活了,畢竟驢實在太懶了,而且還不聽指揮
  • 農村俗語: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有那麼難吃嗎?現在明白了
    不過,在農村也有另外一句諺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馬肉和騾子肉得罪誰了呢?咋會讓驢肉比了下去呢?馬能夠適應長途運輸,並且耐奔跑,原因正是因為馬的雞肉發達,幾乎沒多少肥肉,這樣也造成了如果人吃馬肉,就會覺得很柴的感覺。但吃起來發柴,就說馬肉臭,這多少有些以訛傳訛了。
  • 驢肉那麼香,騾子肉的味道怎麼樣?
    一說起驢肉,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驢肉是非常香的,吃起來非常的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特別的豐富,那麼既然驢肉那麼好吃,騾子肉的味道到底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吧。說到騾子啊,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成的。騾子在以前的農村其實非常受人們喜愛的。
  • 俗語「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你怎麼看?
    寫的是事實俗語:「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屬於其中的一些生活小竅門。臭馬肉馬肉實際上是不臭的。那為什麼說馬肉臭呢?一馬因為需要經常奔跑,所以會出汗會發臭,古人就認為馬身上臭,於是得出肉肯定也是臭的謬論。
  • 驢香馬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三種同類型的肉,為何被農村區別對待
    城市的繁華,迷幻著每一個,內心的貪戀與執著,財富自由的痴迷,是遠超過平庸生活的追逐,找不到歸屬也擺脫不了欲望,那只能是彷徨與迷惘。在農村,充實忙碌的日子,總是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農俗規矩;比如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到底是啥意思呢?
  •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歷代先祖為什麼會留下這話
    這個問題是農民與馬、驢、騾子這三種動物長期朝夕相處的感情表達,並不是簡單的馬、驢、騾子的肉臭香,好吃不好吃的問題。是借馬、驢、騾子死後的肉是否能吃?農民如何對待這事而引發的心態活動。馬、驢、騾子死後剩下的只是肉體了,是吃掉?還是不吃呢?馬肉農民對馬死了,心疼,建議最好不要吃馬肉。但農民沒直說,而是找了個理由,說它的肉味道不好,臭。
  •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驢肉,為什麼沒人吃騾子肉?原因很多人想不到
    在農村,我們總是能夠品嘗到不一樣的美食。不過,農村人有這樣一種說法: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其實,在說到驢肉的時候想必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專門經營驢肉的店鋪,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驢肉火燒。當然,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吃驢肉的,驢肉的肉質非常細膩,吃起來的口感也很不錯。
  • 老外疑惑,中國人啥肉都敢吃,為什麼不吃馬肉?新疆人直言見識短
    老外疑惑,中國人啥肉都敢吃,為什麼不吃馬肉?新疆人直言見識短!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中國人都是非常膽大的,什麼都敢吃。尤其是肉類一樣都不放過,比如說兩廣地區的人喜歡吃各種蟲子,且認為這些蟲子都是大補之物,有人專門人工養殖這些蟲子,供人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