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子課本網(ID:dianzikebenwang)
這兩天,看到一個視頻,被暖化了:
原來,是河南鄭州的一個小男孩,在乘公交車時,看到對面座椅上有水,他愣了一下,然後,拿出自己的作業本,從上面撕下了一頁,孩子趴在座椅上寫著什麼。
要下車的時,他告知了車長趙在沛座位上有水。通過監控看到,是一位老先生不小心撒上了水。來來回回的乘客,都繞著走過去,旁邊的小男孩看到後,寫下字條,貼在了座椅的背上,用於提醒乘客。
「有水,請不要坐」歪歪扭扭的字下面還畫上了笑臉。
「多麼有愛心的孩子!」司機師傅稱讚。
網友大呼:這是我聽到最有溫度的一句話,瞬間被男孩暖到了!細節見人品,很有教養的孩子!
我們感慨男孩在公交車上良好的修養,同時,也驚羨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給了孩子最好的教養。讓看到了一個有教養的人身上的友愛,善良、替他人著想的品格。
父母的行為,是一面照妖鏡,是鬼,是仙,是魔,是妖,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孩子的教養裡藏著父母的人品和德行。
大多數的父母會攀比炫耀,孩子進的是最好的學校,上的是最貴的輔導班,穿著最貴的品牌。覺得這樣是高貴的代名詞。其實,一個孩子真正的高貴是細節的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美麗、最質樸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人生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不是金錢,不是名譽,也不是地位,而是細微處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教養。它才是一個人行走世間最好的通行證。
01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有教養的人
有人說教養是一個人的名片,藏不住,也裝不出來。
最近一期的《王牌對王牌》裡鏡頭不多的王麗坤,因為一個細節,刷爆了全網。
王麗坤在臺上默默無聞,話很少,用網友的話說,堪稱《王牌對王牌》史上鏡頭最少的嘉賓。似乎和她平時低調、穩重成熟的標籤相符合。
一個人靜靜的站在臺上,不搶別人的鏡頭,不接別人的梗。
然而,在最後的一個細節裡,卻把她推上了熱搜。
沙溢為了節目的效果更好,在最後的時候,把所有的照片都扔在了地上,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沈騰的身上時,只有王麗坤彎下腰把照片一張一張的撿起來。
小心翼翼的整理著。雖然,鏡頭一晃而過,但還是被好多細心的觀眾發現。
細節看出了一個人的素養,也藏著她的品格。在不經意間的流露,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總能在細微處展現的一覽無餘。
深入骨髓的教養,總能用自己行動去感染別人,讓人如沐春風。而教養也會散發耀眼的光芒,讓大家看到你的與眾不同,溫柔的你,顧全大局的你。
一個有教養的細節可以勝過千言萬語。你閃爍著教養的光芒足以託起你人生的高度和未來。
無獨有偶。
胡歌的教養總是令人動容,在《如夢之夢》的發布會上,胡歌箭步走到了臺上,半跪在臺上和媽媽粉說話,當她和胡歌要籤名時,胡歌馬上跪伏在舞臺上寫下:「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能輕易交白卷。」
劫後重生的胡歌,不再有完美的顏值,對於演藝圈來說是致命的一擊。
然而,骨子裡悄悄浸透在細節的教養。讓他渡過了艱苦的蛻變,擁有了鳳凰涅槃的美好的人生。
世間從來不缺乏漂亮的面孔,缺少的是人內心謙卑的品德。這種骨子裡的教養,給人溫暖,讓人舒服。而這種溫暖必將收穫更多的幸福、快樂和成功。
日本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一個有教養的人,他既肯在崗位上鑽研,又願意將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樣的人天然就具備成功的因素」
細微處的教養才是孩子主宰沉浮的盔甲,才是一個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02
沒有教養的人,終將要為自己的惡果買單
前段時間,澳洲跑步女的視頻傳遍全網。
正值國內疫情的緊張時期,定居在澳大利亞的梁某妍,未帶口罩在國內的小區裡跑步,社區的衛生防疫工作人員進行勸阻,但是她情緒激動,極不配合。
高昂的喊著:「我不去跑步去,生病了誰來照顧我,你來嗎?」
她的行為很快就在網上曝光了,不久,就被公司辭退了。
離境後的她曾在平臺上發聲,自己年薪100萬的工作丟了,現在沒有收入,房屋的按揭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房子隨時都有被銀行沒收的可能。
沒有教養的人,就像腳底扎著一根刺,人生隨時會被顛覆。走的越高,摔得越狠。像是沒有減震系統的汽車,一直在顛簸中前行,隨時準備翻車。
自私、傲慢、優越和挑釁在疫情的照妖鏡下顯出沒有教養的原形。醜陋的樣子,直擊人的內心,讓人心生厭惡。高等的教育只是讓孩子有了技術層面的知識,而教養是內在的品德涵養。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教養。千萬不要把我們的孩子養成別人討厭的模樣。只有有教養的孩子,才能主宰未來,左右逢源。
教養是孩子立足世界的根,缺失教養的孩子,終將經不起風吹浪打。
03
最高級的炫富,是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都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想要孩子真正的有教養,必須通過父母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和示範。
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父母時常的焦慮,是孩子根本不聽,與其勸說,不如身教。
最近,江蘇的醫療隊隔離完回到家中,淮安市中醫院一名護士的女兒沈芊早早就等在了家中,意外的是,盼望了64天回來的媽媽,女兒卻拒絕了和媽媽擁抱。
而是,跑到陽臺去拿消毒水,圍著媽媽噴了一圈,才敢擁抱。媽媽介紹說,平時往家裡打電話會介紹一些預防病毒的方法,在家的時候爸爸會嚴格執行,要求自己。同時也會教女兒。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掃描在孩子的心底。
孩子的教養,表現在行動,根植在內心,紮根在父母。
尊重優於權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父母對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前幾天,吳尊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了熱搜。
吳尊要和老婆林麗吟要去旅行結婚,可是,家裡的兩個孩子捨不得媽媽爸爸的離開,想要跟著一起去,爸爸吳尊耐心的說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
雖然,孩子幾次的拒絕,可是爸爸還是以尊重孩子的方式和孩子耐心的溝通。沒有呵斥,沒有責備,沒有強迫。從頭到尾都是和孩子坦誠相待。費盡周折,終於使用玩具攻略成功。
一位溫和,善解人意的爸爸,會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行為教會孩子尊重與被尊重。
寬容不驕縱,幫孩子建立規則
有教養的孩子往往強烈的界限感。
樊登曾經分享自己女兒的故事,女兒有一段時期,特別想要玩遊戲。本著正面教育原則的他,答應了女兒的請求。但同時提前和女兒一起設定了規則。
每天的玩的時間不能超過2個小時,女兒很開心,一直玩了大概有一年的時間,帳號的級別已經很高。後來自己註銷了,以後,再也沒有玩過了。
黑格爾說:「秩序才是自由的第一條件,無視秩序,破壞規則的自由,不僅是自取滅亡,也殃及他人。」
真正的自由,是自覺遵守規則,而尊重規則,是一個人最高級的富養。
作家笛安說:「教養這個東西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教養是孩子成人的靈魂和成才的基礎。有教養的人做事有分寸、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以禮相待,最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歡。
俞敏洪說孩子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教養孩子就像種樹,要從根上滋養它,在灌輸孩子品德和修養。
願父母從細微處的教養開始,點亮孩子的心靈的那盞燈!
本文經電子課本網(ID:dianzikebenwang)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