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
宋代: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
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湖邊一葉扁舟停靠在岸邊,楓葉、蘆花在秋風裡瑟瑟發抖,將前歡與現實形成對照。詞作編年未詳,當是天聖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悽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麼關係,現已很難釐定。
《減字木蘭花》(琵琶亭林守、王倅送別)
宋代:張孝祥
江頭送客。楓葉荻花秋索索。
弦索休彈。清淚無多怕溼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歸得去。
我醉忘歸。煙滿空江月滿堤。
《別鄭大用於潯陽》
宋代:楊冠卿
子真千載士,流風凜然存。
襟期輩古人,喜見雲礽孫。
客裡青燈連夜語,痛飲忘形到爾汝。
欣髯一笑倚胡床,浩歌赤壁凌雲句。
楓葉荻花秋,送客令人愁。
挽君君不留,今日具扁舟。
我欠蓋頭茅一把,何時去結雞豚社。
澤畔行吟醉復醒,共看屬玉雙飛下。
《賀新郎 其十一 送趙師之江州》
宋代:葛長庚
倏又西風起。這一年光景,早過三分之二。
燕去鴻來何日了,多少世間心事。
待則甚、功成名遂。
楓葉荻花動涼思,又尋思、江上琵琶淚。
還感慨,勞夢寐。
愁來長是朝朝醉。
剗地成、宋玉傷感,三閭憔悴。
況是悽涼寸心碎。
目斷水蒼山翠。更送客、長亭分袂。
閣皂山前梧桐雨,起風檣、露舶無窮意。
君此去,趁秋霽。
《水調歌頭》
宋代:石孝友
高情邈雲漢,長揖謝君侯。
脫遺軒冕,簸弄泉石下清幽。
心契匡廬猿鶴,淚染固陵松柏,一衲且蒙頭。
風月感平發,魂夢繞神州。
漾一葉,橫孤管,去來休。
琵琶亭畔,正是楓葉荻花秋。
佔檢詩囊酒碗,抬貼舞裀歌扇,收盡兩眉愁。
回望碧雲合,相伴赤松遊。
《寄牟德範九江幕府》
宋代:周密
懷人渺渺隔風濤,湓浦爐峰夢寐勞。
雄堞拂雲屯萬灶,空江鎖月宿千艘。
臨流擊楫賓朋盛,草檄飛書筆墨豪。
楓葉荻花秋正好,琵琶休聽鬱輪袍。
《秋閨怨》
明代:江源
傷春未已復悲秋,暗覺年光似水流。
楓葉荻花秋瑟上,水紋珍簟思悠悠。
愁將玉笛傳遺恨,拋擲金梭織舊愁。倚樹尋思倍惆悵,悔教夫婿覓封侯。
《琵琶亭》
宋代:祖無擇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動閒愁。
霓裳綠腰杳何許,楓葉荻花空自秋。
賈傅有才悲鵩鳥,楚騷終古怨靈修。
莫言司馬青衫溼,今日行人亦涕流。
《秋風》
明代:于謙
蕭蕭入夜動清商,披拂園林草木黃。
快意掃除天下熱,可人吹送枕邊涼。
荻花楓葉愁江渚,蓴菜鱸魚憶故鄉。
萬裡碧天雲散盡,衝開徵雁不成行。
楓葉荻花,最美的秋日風景,最美的秋日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