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句,其中的「要路津」,簡稱「要津」,指的是位置絕佳之地。佔據了這樣的地方,進可攻退可守,縱橫馳騁皆可隨心所欲。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足壇有句流行語叫作「得中場者得天下」,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中原定,天下安。以區位而言,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其所身居的,正是這樣一個絕佳的「要津」之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部的崛起,必然會成為國家戰略上的重要一環,中部諸省也必然會走上一條富有時代特色的崛起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部地區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給予中部以巨大支持,引領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這些政策的落實落地,也為包括湖南在內的中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季度,我省GDP實現8334.97億元,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3位;GDP增長7.6%,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3位、中部第5位。(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官方微信)
生產要素密集、產業門類齊全、基礎條件優越,這些發展潛力,決定了中部地區在我國新一輪全方位發展格局中,地位舉足輕重。截至2018年,中部地區的生產總值達到19.27萬億元,佔全國比重提高到21.40%。中部6省GDP增長全部超過「國家線」,江西以8.7%的增速,居全國第四、中部第一;湖南GDP總量達到3.64萬億,首次進位全國八強。這樣的成績表明,中部崛起勢頭正勁,中部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大有可為的快車道。
在中部崛起的歷史進程中,湖南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雖無通江達海之便,卻南接閩粵西接巴蜀,坐擁長江經濟帶中心位置之利,兼具「一帶一部」區位之優勢,這在中部省份中是絕無僅有的。正因如此,中央對湖南寄予了厚望。
早在2011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湖南調研時,就對湖南的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湖南緊緊抓住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歷史機遇,不斷開創湖南改革發展新局面。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湖南,提出湖南應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2018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湖南考察期間,勉勵湖南要「當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領頭雁』」。
披荊斬棘,銳意進取,湖南沒有讓中央失望。
多年來,政府債務總體平穩可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汙染防治成效明顯,三大攻堅戰,湖南戰績不俗。
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全面落實「三個著力」,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關停並轉,湖南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取得進展。
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現代農業得到大力發展, 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加速成長,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園、湘江新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港口綜合保稅區等帶動效應明顯。
2018年全省經濟總量達3.64萬億元,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3位。在推動中部崛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勢下,湖南已經站到了新的起點上。
很顯然,來自中央的殷切期望,不僅是針對湖南自身發展的,也是針對湖南在中部崛起、「一帶一部」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的。
有道是,打鐵還得自身硬,湖南深知自己的責任所在,也深知自己的責任之重。身處中部,但卻不讓自己的眼光局限於中部,而是投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讓自己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中實現更大的突破與發展,這正是湖南的特別之處。
聯通東西、承接南北的獨特地理位置,決定了湖南以綜合運輸大通道為依託,通過加強與全國各地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可以通過構建樞紐型綜合運輸體系,將自己打造成複合型、開放型的全國重要交通樞紐。
加上周邊四省一市一區接近4億、佔全國人口近1/3的人口,以及覆蓋市場佔全國總人口一半以上的「3小時高鐵經濟圈」優勢,決定了湖南可以成為產業梯度轉移、要素集聚擴散的重要通道和途徑。
把使命放在心上的湖南,前進的腳步正越來越快。
把責任扛在肩上的湖南,崛起的腳步從未停止懈怠。
時來天地皆同力。正是因為主動扮演起了連接我國東南部與中西部兩大經濟地域的樞紐角色,湖南通過充分利用區位通聯優勢,發揮「過渡帶」吸納集中和「結合部」融合集聚的作用,實現了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長江開放經濟帶的承接融合。同時依靠創新、開放匯聚生產要素,堅持做大總量、做強存量、做優增量,在提升湖南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也不斷放大著以湖南為中心的經濟發展輻射效應。
這一效應影響所及,不僅是其他中部省份,還有地處西部的諸多省份。這一效應的發揮,其所反映出的,也正是湖南在中部崛起中的責任擔當。
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近日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促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部地區社會經濟躍上新臺階,再次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這對包括湖南在內的中部各省幹部群眾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為湖南在中部崛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了蓬勃動力。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行進在新時代的春天裡,湖南砥礪中部崛起的鏗鏘腳步,固然令人振奮,但相比於全國發達地區,湖南產業結構不夠優化,高效配置資源能力偏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和創新創業服務能力不強,城市產業結構重型化、同質化等發展短板依然存在。推動湖南落實「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和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瞻前顧後只會貽誤時機,怨天尤人始終於事無濟。「千難萬難,畏難才真難。」堅定信心,堅毅沉篤,勉力奮進,繼續保持「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勢頭,延續「高於全國、中部靠前」的發展態勢,湖南就一定能在中部崛起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紅網特約作者 觀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