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 ·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
-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今天我們就來賞讀這樣的一首小令《烏夜啼》,或雲《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詞云:「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其實每次讀到這首《烏夜啼》——這首《相見歡》,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不僅有李後主的形象,還有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鄧麗君的形象。腦海裡馬上就會盤旋出一種仿佛深刻入骨的曲調,那是一種多麼深情而經典的演繹呀!
-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唐五代詞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賞析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和詞人。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作多描寫宮廷生活與男歡女愛,香豔精緻,才情蘊藉;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
-
【國學經典】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解讀詞為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詞牌名雖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怨別愁。上片選取典型景物為感情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詞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詞作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
「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相見歡南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秋夜太過寂靜,李煜走出房門就感受到了涼意,可他半點不在意,往院子西邊走去。他的小院子雖地處汴京,卻悽涼的很,如果這會在金陵宮中,怕是燈火通明,好不熱鬧。只能借著月色登上那小樓,腳步沉悶,登頂抬頭望月,如鉤的彎月向人間灑下斑駁的月輝。
-
讀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擁有時就珍惜,失去就坦然面對
提到李煜,後代人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不得不承認,李煜是一位出色的詞人,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卻不是一位稱職的人君,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在位期間整日笙歌燕舞,不問政事。也算是間接加速了滅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首李煜後期的文學作品《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為何被譽為宋初婉約派的開山之作?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為何被譽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在很多後世人的心目中,都認為能夠生在帝王家,絕對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不僅可以享受無上的尊榮,而且還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如果生在亂世、長於風雨飄搖的國家之中,想必這一切都將是一場夢。
-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南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漫觀李煜存世的34首詩詞,經歷了前期的奢靡繁華,和亡國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般廣闊深重的悔恨悲慟,情感之河漸漸變緩,尖銳堅硬的情感沙礫被打磨為綿密的顆粒,再沉澱為奔湧的情感暗流,氤氳為一個人的沉鬱氣質。這時的李煜,少了年少時的狂妄不羈以及剛亡國時的焦躁叫囂,多了一份穩重和睿智,更顯出男人的閱歷和滄桑。
-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讀過的第一首詞就是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只是那時由於年紀尚幼,並不清楚愁滋味,只覺得此詞讀來壓抑,就好像透不過氣來。全詞如下: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五代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被囚禁待罪於汴京。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李煜簡介: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悽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
讀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櫚深院,鎖清秋
五代·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櫚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成為階下囚的李煜,所寫的詩詞大多離不開「愁」與「恨」這兩個字。今昔對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每每想起過去那段宛如在天上的日子,離愁別恨總是將他困得死死的,離國、別家,眉梢的愁,心頭的恨……李煜寫的詩詞,語言都比較直白,像「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個人認為,這《相見歡》是李煜所有詞中最淺顯的。
-
愛唐宋詞:藏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裡的蒼涼
(張愛玲畫像)無獨有偶,畫家豐子愷先生有多幅題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畫作,我們看他的畫作,所體味的,也是這種飽經世事如果深究,就會發現,《相見歡》原來是詞牌名。相見歡,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相見歡》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李煜的《林花謝了春紅》和《無言獨上西樓》。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詞聖李煜和他的詩詞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宋太祖滅南漢後,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李煜再次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之後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後期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02 名人褒貶毛主席: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柏楊: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王國維: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
《相見歡》作者小探:是誰上了那座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首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的《相見歡》,寫盡了作者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該詞上闕第一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將詞人的愁苦神態,躍然紙上,「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寂寥神態,開門見山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
-
鄧麗君《獨上西樓》的經典、美妙、絕妙
鄧麗君這首《獨上西樓》,唱法似乎簡單,聽起來似乎輕鬆,演唱得空靈、簡潔。但是,這恰恰是這首歌曲,能夠成為絕唱的絕妙之處!這樣的唱法,既完美演繹了李煜原詞《相見歡》的絕美,也顯現出臺灣著名音樂人劉家昌作曲的造詣,更表現出鄧麗君駕馭樂曲、演唱歌曲的深厚功力。
-
【夜聽】《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
-
李煜的亡國之音——相見歡中的哀與思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稱南唐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屈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工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
-
李煜:一首相見歡無言無言獨上西樓,被悽婉所籠罩,感人至深
李煜,他是一個亡了國的人,也是一位千古詞帝,在詞上面的成就可謂是登峰造極,而他這一生享受過繁華,也有過落寞,他就像是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但卻有一天命運收回了對他的偏愛,本來站在雲端的他淪為階下囚,他生活裡所有的歡喜,都被心酸所浸透,變成了滿腹愁緒。而他一首詞,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從這篇詞中就可以看出他離鄉去到他國的那一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