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精準出擊 開發商資金鍊再臨大考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在歲末年初政策頻出而房價逆市上揚的大背景下,中央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猛藥」調控下,房地產市場出現階段性萎縮、房價觸頂並將逐步下行現已成為業界共識。

  開發商資金鍊很受傷

  信貸定向緊縮,樓市再臨大考。在市場議論投資客驚慌失措的同時,別忘了開發商可能是內傷最重的一方。

  「2007至2009年,中國樓市『兩興一衰』的跌宕起伏,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其實是融資環境和資金的流動性。」中原地產研究董事程澐博士分析提出,在資金旺盛流動的情況下,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樓市活躍、融資順暢促進其擴張及投資開發;反之,若流動性嚴重不足,市場萎縮,企業亦收縮戰場、減少開發。

  從表現上看,在房貸新政接踵而至的上周,上海樓市依然表現出量升價漲的局面,佑威及樓市專評網聯合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周上海純商品住宅成交面積34.4萬平方米,與前周相比上漲了33%;成交均價為23572元/平方米,環比前周上漲了12%。「商品住宅成交價再次突破前期高點,並創出了歷史新高,不過房價高企已經引起政府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開發商也不再有漲價動力。」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直言。事實上,一些急於出貨的開發商已經開始試探性地打折促銷。

  而開發商最怕的其實是連鎖反應、惡性循環。嚴厲且幾乎即刻施行的新政使得市場內買賣雙方均「偃旗息鼓」,有項目在售的開發商更顯得進退兩難。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次的新政肯定會使成交量下滑,但量跌不一定還能帶動價格下調,因為和以往的調控一樣,大部分開發商會盡力持盤觀望,以供應量萎縮來「支撐」政策消化期的房價。但也有上海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基於調控施壓,現在開發商不敢也不會捂盤,但是銷售策略會如何調整,需先對新政效果進行觀察,資金壓力大的自然降價可能性也大。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去年大舉拿地、甚至不惜高價圈地的開發商,由於政府已經在嚴打違規囤地,再加上住建部昨天又嚴令規範商品住房預售,言下之意就是加快開發、不許捂盤。甚至於住建部還鼓勵各地推行現房銷售,如此一來,開發商的資金鍊更是受到多重壓力。無論是土地、建設、銷售,任何一環沒處理好,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屆時房地產業的大洗牌恐怕也在所難免。

  投資客被逼到死角

  至於新政對樓市需求方的影響,已經從近日二手房拋盤量激增卻鮮有接手等情況中不言自明。同時,這次新政調控旨在改變樓市的供需狀況,矛頭雖直指投資投、機性需求,但也涉及了一部分改善性需求,應該說在需求這一方面大力擰緊了水龍頭,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而從影響範圍來看,程澐向記者提供的一系列數據可能更說明問題。如根據中原地產對二手房購房者的貸款情況統計,目前購房者依然較多地依賴於銀行貸款,2010年3月北京、廣州、深圳及天津四大城市平均有超過七成的成交案例使用了銀行貸款,其比重分別為71%、77.5%、64.2%和78.4%。另從投資性購房來看,2010年3月京、滬、穗、深、津五大城市的二手房投資性購房比例平均達兩成,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別為26%和23%。再考慮一手房市場,市場內實際投資性購房的比重應該更高。此外,隨著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城市中非本地購房者的比例增加,如2010年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中的外地購房者比重超過三成。方方地產諮詢副總監趙豫川還介紹,近兩年上海樓市內非居民購房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可能佔總交易量的六成左右,在市區至少也佔三成以上,異地需求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顯然,此次新政在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方面,更細則化,更具針對性。「一系列新措施不但增加了購房者的資金成本,而且切斷了其多次融資的源頭。因此,一旦嚴格執行,則相當於掐住了其炒房的咽喉,對市場的衝擊可想而知。」程澐直言。

  政府兩弊相衡取其輕

  此次中央的政策思路同樣值得玩味。世聯地產的分析師指出,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是「中央定政策、地方來執行」,同時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決策自由權。而在財政和分稅制改革之後,在宏觀調控方面中央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已經大不如前,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利益和自身發展的需要而消極執行中央政策的情況時有發生。房地產也是如此。中央與地方的博弈已經是調控屢屢成為「空調」的最主要原因。但這一次,房價愈調愈高的態勢已將中央的調控置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如何能夠兌現承諾「以民為先」成為本屆政府當前的工作重點,新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臺,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也有人指出,此次調控力度可能過猛,可能錯殺了部分改善型的有效需求,而且開發商、投資客受傷不說,銀行同樣面臨壞帳風險,甚至有影響經濟增速的問題。對此,房地產經濟研究專家鄧浩志認為,相較而言,當前高房價所積累的民怨、金融安全、經濟結構轉型等系列問題更突出、更嚴重、更緊迫。「兩害取其輕,此次『猛藥』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可以暫時不予以考慮,視具體情況再行微調。」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新政已經通過「精準」的差異化信貸,避免了打擊面的擴大化,以防止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波動。

  另外,保障性住房建設在此輪調控中的意義顯得非比尋常,因為保障性住房建設除了保民生、平民怨,還可以和商品房建設一樣帶動上下遊產業、拉動投資。根據住建部本月披露的年度目標,2010年我國將建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280萬套,各地還要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業內預計年投資額在3000億元以上,如果把建材等上下遊產業加在一起,可拉動的投資額還可翻番。

  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就指出:「我們不認為經濟增長將受到樓市降溫的重大影響,事實上,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重要性被誇大了。並且,商品住宅建設的放緩將可能被政府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回升所抵消,對整體投資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記者 李和裕)

相關焦點

  • 中國住房總報告②樓市調控持續,參與主體行為有變
    另一方面,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對於樓市預期、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樓市本身及調控政策等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尤其是作為重大意外事件的衝擊,中美貿易摩擦通過影響外貿出口、匯率波動等會對地產市場預期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購房需求和房地產投資欲望。
  • 7月樓市或現「排隊賣房」?調控生變、央行新規,房價「亮紅燈」
    「春風得意」開發商似乎都從年初樓市困局中走了出來,讓人尷尬的是:房企銷售業績還是沒完成。房地產市場熱度的持續,也引發了國家的關注包括東莞、杭州、寧波等地調控政策相繼生變,樓市「有危險」了:7月2日,杭州實施買房搖號限制、限售調控,已購房城市人才自網籤起5年內不得出售;非本地戶籍家庭,只可參與一個項目搖號資格。
  • 樓市調控的信號,買房人開始焦慮了
    在樓市中,開發商是最敏感的,一方面得益於經常和金融部門聯繫,另外在於房企一般對市場的嗅覺很敏銳。在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部分房企開始樂觀起來了,在年底衝擊銷售壓力的情況下,他們認為樓市調控的拐點已經出現,明年或許又可以大幹一場了。
  • 樓市冰與火之歌:多地花式調控中,北京揮別限價
    而作為外向型經濟樓市在疫情期間火爆樣本的寧波,也在7月6日對炒房客出劍,擴大了限購區域,對於金融機構要加強對購房人在市五區行政區域內家庭住房套數、住房貸款等情況的審核認定,則禁止違規資金進入到房地產領域,從資金源頭堵死炒房現象。至於以經營貸和「天價喝茶費」走紅的深圳樓市,則在7月15日迎來了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出臺,房價應聲而降,顯示了其抑制房價的威力。
  • 任志強馬光遠微博打嘴仗 引發房企資金鍊關注
    在持續的政策調控壓力及傳統淡季的影響下,部分城市的樓市交易已遇冰點,量縮會否換來價跌的空間?去年實現銷售大豐收的各大房企,在今年這個政策嚴冬,是繼續「死扛」?還是會終因頂不住資金鍊壓力而舉起降價大旗?有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部分開發商通過境外發行高息票據和信託已融資超過160億元。但持續收緊的銀根和高昂的融資成本會否成為最終壓垮房價的那根稻草?  「別不懂裝懂了。
  • 李文龍:「房銀聯姻」對樓市調控意味著什麼
    據金融時報報導 市場的優勝劣汰和版圖重構,實際上是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既是調控來之不易的成果,又符合樓市穩健發展的趨勢。而龍頭房企在多元化投資渠道上的布局,則有利於行業加速洗牌和整合。將觸發樓市哪些變局?是否會影響樓市調控?本報今天刊發兩篇報導,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記者李文龍進入新年以來,國內房企紛紛投資商業銀行引起了廣泛關注。越秀集團收購創興銀行、恆大地產參股華夏銀行,表明大型房企的資本投資觸角,早已延伸和滲透到了金融業。地產與銀行的聯姻,在觸發房地產業變局的同時,人們更加關注其會對樓市調控的影響。
  • 限購令解除性不大 調控持續將觸動開發商調價
    業界預測雖然時下佛山樓市總體較為冷淡,但進入8月份,依然有不少樓盤推出新貨,各區預售快速暴增。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佛山樓市處於價格調[最新消息價格戶型點評]整期,後市將仍有剛性需求支撐,隨著政策的不斷加強及延伸,房價或將面臨新一輪挑戰。
  • 樓市調控遭「馬虎先生」 地方、銀行「變相」託市
    但是,若以此就斷定樓市會現「拐點」顯然太早,君不見各利益集團仍在以各種方式「託舉」樓市,對宏觀調控更是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付之道。  北京:抄底客+炒樓花樓市暗流湧動  在「國11條」調控政策之下的房地產市場暗流湧動,抄底客正在待機而動,炒樓花現象也呈抬頭之勢,這一切使得調控的實際效果變得撲朔迷離。
  • 跨越2011:黃金十年謝幕 樓市震蕩前行
    在買賣雙方的博弈中,2011「樓市調控年」漸入尾聲。這一年,樓市遭遇「強震」,「新國八條」等調控政策的影響,從年初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給房地產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回首這一年,嚴厲的調控終結了樓市的高潮,年初掀起的「小陽春」行情成為最後的瘋狂,低迷的成交幾乎貫穿了全年。
  • 清遠樓市生機未恢復 投資客讓位如何尋找新客戶群
    隨著小陽春到來,以及很快將到來的五一黃金周,開發商能否延續開門紅態勢,並一掃頹勢,上演逆天大戲?   確實,從去年底以來,樓市宏觀環境在逐漸改善,房地產調控開始鬆綁,利率持續下滑。這種外部環境和六七年前何其相似,只是,人們都清楚此一時、彼一時。新的挑戰、新的機遇如何應對和把握都考驗著每一個操盤者。
  • 2020年終大考,十問唐山樓市
    站在2020年末的特殊節點上,燕趙都市報冀東版攜手房天下深入調查、重磅巨獻——《2020年終大考,十問唐山樓市》,以饗大家。 一問唐山樓市 開發商是重產品還是重營銷?
  • 明年樓市調控「四大焦點」
    保障房大提速、信貸閘門收緊、第三套房限購、土地稅清繳……2010年,一系列高強度的調控舉措讓火爆的樓市逐步回歸理性,新房市場價平量滯,土地價格總體平穩,炒房客淡出市場,樓盤打折現象擴散……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政府責任,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這讓人們對未來樓市調控充滿了期待。
  • 樓市:蟄伏中期待破局
    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對此,外界判斷,當前地產行業面臨困難,開發商普遍面臨庫存壓力、利潤不斷被壓縮,以往的「大魚吃小魚」現象之外,「大魚吃大魚」的新整合時代即將來臨。疫情下,房企集體上線「網上售樓處」2020年1月26日,為有效預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倡議下,房地產開發企業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由此,樓市最倚重的線下銷售被按下暫停鍵。
  • 新限購來襲樓市風聲鶴唳 開發商看誰「跑得快」
    新一輪限購來襲  二三線城市開發商看誰「跑得快」  記者 朱楠  7月12日新「國五條」的頒布,表明下半年樓市調控政策的主要手段依然落在「限購」上,而哪個城市將被納入新一輪限購範圍也成為最大的政策懸念
  • 2020樓市政策總結 全國樓市調控政策回顧 未來樓市已定調
    疫情期間的全國樓市,零上訪、零諮詢、零成交,於是,房企紛紛尋求突變、自救之路,隨後線上售樓部開啟得熱水朝天。  然而,很少人會預料到,從年中之後,多個熱點城市的樓市從停滯轉向復甦再到過熱,需要加碼調控予以降溫。  2020年房地產調控次數不僅多,而且涉及內容廣泛,房地產政策層面前松後緊。
  • 樓市「春天」什麼時候來臨?開發商:明年三四月份可能會迎來
    不過房企在近期頻繁出現融資,還有著房貸利率出現下調以及調控政策的減少,讓市場上一度認為這是「調控放鬆」的徵兆。這是不是真的意味著明年的樓市會有所鬆動呢?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調控政策已經逐漸趨向底部了,而且會在底部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從目前來看,國家對於樓市的調控政策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鬆動信號。
  • 三四線城市開始調控,樓市進入「結冰期」?買房人:房價可能下跌
    更為關鍵的是,「租購併舉」將逐漸成為樓市的供需常態,不同城市也將「因城施策」調控樓市,房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三四線樓市調控輪番啟動,房價或開始下跌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房地產市場不僅供需關係將發生改變,市場邏輯也將改變。特別是,近期不少三四線城市開始「因城施策」,發布各自的樓市調控新規。
  • 樓市陷入一種「怪象」,大降價賣房成「痴人說夢」,開發商心裡苦
    文/樓市大家談現在我國的房價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降也降不了,漲也漲不了。」樓市陷入一種迷茫中,開發商急需改變,購房者的心理也急需改變。在之前,很多人對於買房這件事是比較積極的,投資者買房投資,購房者生怕房價再漲,也趁早買房。
  • 剛剛樓市傳出重要信號!淮安開發商慌了……
    |來源桂林房產資訊微博截圖進入到下半年,眼看著房企們距離交期末答卷的日期越來越近了,為了業績,開發商們開始「按捺不住」了。而部分城市的樓市也在開發商的有所動作下發生了多種標誌性的變化。此前,全國多個城市出現樓盤降價、卻被當地ZF叫停的現象。1今年1月,安徽蕪湖一樓盤降價5000元/㎡,老業主一夜之間虧100萬!
  • 深圳樓市調控加碼,下半年鄭州還有多少撿漏機會?
    在疫情尚未穩定的情況下,最近房地產市場火熱的深圳樓市調控政策靴子落地。7月15日上午,深圳市住建局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八項措施,涵蓋限購年限、信貸、稅收、豪宅稅等方面內容,堪稱深圳市場最嚴樓市調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