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臭毛病太多很難改咋辦?教你2個策略,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12-17 蟲兒媽媽育兒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有禮貌,學習自覺等,同時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比如,丟三落四,沉迷電視和遊戲等。

但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已養成了太多壞習慣,臭毛病太多了,咋辦?

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運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激活。所以,要想拆除這個炸彈,我們要做的不是刪除,而是要替換,用一個好習慣去替換這個壞習慣。

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提出,養成習慣,一定要建立一個習慣迴路。什麼是習慣迴路?簡單來說就是,讓習慣的三要素形成一個閉環,也就是,讓線索-行為-獎賞三者閉合成環。

拿孩子玩遊戲為例,線索就是,一切能讓孩子產生玩遊戲想法的人、事、物、環境和情緒,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時會玩遊戲,那麼,無聊的感覺就是線索。

行為就是玩遊戲這個動作。

而獎賞就是,孩子通過玩遊戲抵禦孤獨感,同時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

再比如我們跑步,線索可以是一個時間,比如,早晨6點,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晨跑,也可以是一個地點,比如,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或是在公園的湖邊。行為就是跑步本身,而獎賞就是,跑步後,出一身汗,我們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能量充沛,全身充滿了活力,這讓我們十分愉悅。

當線索、行為和獎賞這三個要素齊全,而且能閉合成環,只要重複再重複,就能形成新的習慣。重複多少次呢,相關理論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21天理論和66天理論,因人因事而異。

好習慣為何比壞習慣難養成?

但很多父母很快發現,好習慣建立起來非常困難,比如,之前說到的早睡早起,學習自覺之類的習慣,就算父母拿著棍子,站在孩子身後,時時盯著,重複100次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而一些壞習慣卻是很容易就養成了,比如,玩遊戲,吃零食,睡懶覺,孩子簡直是分分鐘就進入角色了,根本不用21天就能輕鬆養成習慣。

這是很正常的。

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三要素閉合成環的結果,只不過,好習慣的三要素並不容易湊齊,所以,讓孩子建立一個好習慣,難度是比較大的。

很多好習慣,往往都是反人性的,比如,整理房間的習慣,主動複習和預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些習慣在建立之初,需要靠意志力去介入,而孩子的意志力是比較薄弱的,所以,最後常常以失敗告終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2個策略。

1、為孩子精心設計一個好習慣的迴路。

把你想讓孩子養成的行為嵌入到習慣迴路中。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先確定線索:可以是時間線索,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睡前用30分鐘來閱讀。

再想想獎賞:站在孩子的角度,你的孩子希望得到什麼,比如,爸爸媽媽的陪伴,溫馨的親子時光,有趣的親子互動,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設置一個討論的環節,討論書中的人物,故事,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一定要不吝嗇你的讚賞,讓孩子充分地體驗愉悅感和成就感。

那麼這個習慣迴路就完備了。

接下來,你只需要反覆這個迴路,重複再重複,效果好的話,或許不用21天,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看他是否喜歡你的獎賞,如果不是太喜歡,那你還得想一些更吸引他的方式。

兒子幼兒園的時候,睡前都是我給他講故事,上小學一年級以後,我就給他找了一些拼音版的兒童故事書,然後讓他給我講故事,兒子開始不太願意,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最後定了一個規則:他先給我講一個故事,然後我也給他講一個故事。

兒子特別喜歡這樣的方式,每天睡覺前都會自己把要講的故事書找出來,興高採烈地給我講,講完後,他就躺進被窩,聽我給他講一個故事,然後美美地進入夢鄉。

現在兒子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他會主動去看一些課外書,比如《玩轉科學》、《哈佛900個思維遊戲》,《三國演義》都是他特別愛看的書。不知不覺地,兒子的閱讀習慣已經初步養成。

2、將一個壞習慣迴路中的行為要素用一個比較好的行為替代。

還是回到最讓家長頭痛的壞習慣之一「玩遊戲」上。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喜歡玩遊戲了。

每次去逛超市,在兒童電子產品區總能看到很多小孩坐在桌邊玩平板小遊戲,一坐下就起不來,能一直玩上個把鐘頭,家長拖都拖不走。

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只要有機會,就會拿著平板和父母的手機擺弄。

我們先拆解一下孩子的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一個人無聊時就會吵著玩遊戲,那麼,在這個習慣迴路中,線索是他的情緒,當孩子無聊時,或是寂寞時,他會想玩遊戲,而他希望通過玩遊戲,消除孤單感,獲得成就感,你會發現,「線索」和「獎賞」是不需要去刻意改變的,錯誤的只是中間的行為。所以,你只需要替換掉中間的行為就好。

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或是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只要你能找到可以讓你的孩子不孤單,同時能獲得成就感的行為,那麼,替換並不會太難。

蟲兒媽媽說:

為人父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除了需要不辭勞苦,還需要一些創新和創意,在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上,我們需要把注意力從「行為」要素轉移到「線索」和「獎賞」上,不要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你要養成這個習慣,你要養成那個習慣,而是要從「線索」和「獎賞」下手,為孩子精心設計一條習慣迴路,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步入正軌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但是一旦養成了壞習慣,這是會伴隨你一生的,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了。有些人常說,孩子這麼小,你們說的這些養成好習慣的好處,等他長大了之後會自己會明白的。我的鄰居是北大的一位退休老教授,沒事我們就一起喝茶,有一次談論到我家孩子的事情上,我就問孩子這麼貪玩,長大才能有出息嗎?教授一臉正經地跟我說:孩子6歲前,養成這3個好習慣,將來會更優秀。
  • 藉助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寫作的好習慣,搞定作文難題
    前兩年有個很受歡迎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中主人公為了培養兩個女兒成為摔跤冠軍,要求兩個小姑娘每天5點起床訓練。對於這一點,很多家長都表示很羨慕能早起,但是自己家孩子完全做不到。不用說每天早起了,就是每天早睡,堅持每周看一本書,每天儘快完成作業,堅持每天練習半個小時英語口語……這些很日常的習慣都做不到。
  • 北大附小班主任:讓孩子養成這12個好習慣,小學六年受益匪淺!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北大附小一位優秀班主任的教育觀點:小學1-6年級的孩子,先抓習慣,再談成績!本文總結了12個小學生必備的好習慣,讓孩子早點養成這些好習慣,小學六年受益匪淺!很多小學生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結束後,家長都要追著孩子的成績不妨,考好的孩子回到家自然皆大歡喜,考不好的孩子往往要面對「狂風暴雨」。
  • 如何讓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孩子上了中學,學習壓力大了,讀課外書地時間減少了,家長不能讓孩子中斷讀課外書地好習慣,因為以書為友者少,寫作困難者多;看卡通漫畫地多,讀中外名著地少;家長要幫助孩子繼續養成讀書地好習慣,如下幾個方法,值得參考。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1、良好的健康習慣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作息和飲食都非常關鍵。在作息方面,家長要監督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要前提,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2、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如何、考試成績多少分,這些都和孩子的學習習慣有關。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如果發現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完成,那家長是不是得頭髮都白了幾條?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實在太難教了。平常與孩子交流中,明明孩子是回答得很利索的。像我朋友他的孩子,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無論家長怎麼教育,他的「壞習慣」總是改不了,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寫的字體還不夠一行,總有一兩個字會寫錯,塗塗改改,很影響作業美觀;而且做作業做到一半的時候,還會去看會電視才回來寫剩下的,很容易分神開小差……我朋友嘗試過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
  • 讓孩子養成讀書好習慣很難?爸媽掌握這3個方法,讓娃喜歡上讀書
    讓孩子養成讀書好習慣很難?爸媽掌握這3個方法,讓娃喜歡上讀書讓孩子養成讀書好習慣其實不難,3個方法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現在科技時代的來臨孩子玩手機時間越來越長,沒有像以前一樣讀書是最好的娛樂方式,古人都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各位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
  • 孩子作業錯字連篇,不打不罵,3招糾正孩子粗心大意的壞毛病
    前些日子,隔壁媽媽向我述說她家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的毛病,每次回來把作業本掏出來都會有很多錯的題目,大多都是錯別字導致的,還有在做題時,讓他多檢查幾遍還是會錯,就是因為粗心大意把數字看錯了,這樣最基本的錯誤已經犯了無數次了,就是改不過來,明明在考試的時候那些題目都會,就是因為太大意導致改對的題目都寫錯了
  • 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尤其是第二種
    為了提醒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養成好習慣有多麼重要,葉聖陶老先生還專門寫了《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習慣成自然》等文章。 養成習慣要比制定規則更重要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優秀,而構成一個人優秀性格的,往往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的習慣。"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 【寫作課】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有這套繪本就夠了
    翻看以前寫的記錄,發現妍妍是2歲10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學會自己穿衣服了,把自己都驚到了,老記著她是3歲多才學會的[黑線]說起叫她穿衣服,起源還是自己的小焦慮呢,記得妍妍不到30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看了一個視頻,一個23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突然很焦慮,覺得妍妍比人家大好幾個月
  • 孩子不聽話、亂發脾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用這一套繪本就夠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肯定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怎麼說就是不聽,稍微喊大聲點就會大哭起來;還是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你越是制止,他叫得越歡;每天吃飯都要人喂,睡前讓他刷牙比登天還難;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
  • 5+2=0?家園共育,培養孩子好習慣!
    什麼,5+2=0?這怎麼能成立呢?其實,這是現如今在幼兒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教育現象。意思是說孩子們從周一至周五,在幼兒園一直過著有規律的生活,但周末在家中由於不能好好遵守在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以至於兩天時間就把在幼兒園養成的種種規則全部抵消掉了。
  • 孩子考試太粗心?真正的原因是……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作業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10個習慣,獲益一生
    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後染上上網打遊戲的習慣;而抽菸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01自己的事自己做。
  • 孩子最糟糕的6個習慣,家長請「逼」他改過來,受益一生
    作者 | 優優媽媽根深蒂固的惡習決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更加著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巴金先生有一句名言: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孩子6歲前,模仿能力和學習外界事物的能力比較強,非常有可塑性,所以,也有人將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水泥,我們都知道,凝固後非常難以改變,但潮溼之時,你只要有個模具,想凹什麼造型就什麼造型。6歲前的孩子,就好比水泥。
  • 如何讓孩子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華龍網2018年1月11日12時訊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暱?首先,家長要捨得購書、藏書,構建書香家庭,培養主動讀書的意識。
  • 4個方法幫孩子改掉馬虎的壞毛病
    ,父母應當儘快幫孩子克服。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馬大哈的習慣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方法。怎樣幫助孩子克服馬虎的毛病第一,家長要教育孩子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增強學習責任心,提高學習興趣。第二,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家長給孩子規定了幾條制度。如:放學回家先做作業;遇到難題要耐心,不急躁;書寫要工整等等。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克服』『馬大哈」毛病都是有好處的。第三,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學習的技能、技巧。
  • 孩子再聰明沒有好習慣,學什麼都白搭,把握這6點,養成好習慣!
    而家長對孩子也可以不用為孩子花太多的心思,沒有很多的煩惱。嚴堃是北大的一名學生,在數學上擁有很強的能力,特別是在舞臺上的他,讓大家看到了他的優秀。三年級的時候,他就在數學上展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之後是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穿梭在知識的海洋中。然而在中考的時候沒有發揮好,成績是很不理想。因為自己對這個成績也不滿意,所以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