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10個習慣,獲益一生

2020-12-16 寶寶知道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異常強大,能將一個人送入天堂,也可將一個人拖入地獄。

不良的習慣驅使孩子偏離正道,而好的習慣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人最初的性情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使人的習性有了差異。

俗語說:"好變壞一刻鐘,壞變好需一年。"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後染上上網打遊戲的習慣;而抽菸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01

自己的事自己做。

人的一生,很多習慣都是從幼兒時期養成的。

末代皇帝溥儀,小的時候自然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帶路。

等到成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扣子錯亂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掃大街,甚至掃著掃著就迷路了,回不去了。

人總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總要自己經歷,才是人生。

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於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02

凡事及早不及晚。

許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後關頭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習慣。

培養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從而養成從容的心態。

比如,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後再去玩耍。

03

參與家務,培養責任感。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活都不能做。

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

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他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

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能燒一手好菜,這些有助於家庭和諧。

04

養成閱讀習慣。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閱讀,閱讀真的很重要。

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也應該喜歡閱讀,經常陪孩子讀書。

大量閱讀的好處是:積累詞彙、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一個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05

學會選擇,懂得取捨。

我們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時候,尤其是捨棄自己最喜歡的人和物時,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痛苦。

從小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捨得意識,也是培養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會讓他在以後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06

有規律的生活。

生活有規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

晨昏顛倒,吃飯時間不固定,要玩就玩個通宵,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

在規律生活下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07

學會傾聽,樂於助人。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傾聽了孩子說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理解別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懂得傾聽別人、樂於助人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交往方面,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08

不二過,有錯必改。

孩子犯錯不要緊,但是重複犯錯不能原諒。

"不二過",同樣的錯誤不再犯第二次,這就是成人也很難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孩子自省的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09

敢於嘗試,敢於懷疑。

世上沒有十拿九穩的成功之路,動態的人生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種因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於嘗試的勇氣不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冒險精神是最罕見的資源。

鼓勵孩子嘗試,也鼓勵孩子懷疑,是培養孩子勇敢自信、敢於擔當、獨立思考的精神。

10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以為孩子小,想哭就應該哭,想笑就應該笑,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緒要有宣洩的空間,也要有調節控制的習慣。

比如孩子遇到難題,煩躁了,告訴孩子遇到困難,煩躁、發脾氣都沒有用,不如先去做點別的輕鬆的小事,讓心平靜下來,再回頭解決問題。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逼"孩子養成這10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圖文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俊俊的媽媽)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7個習慣,受益終生!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可能會變成一個自私,任性,沒能力的人。所以,孩子上初中前,父母一定要培養他們這7種能力!家長們在孩子上初中之前,一定要努力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畢竟孩子以後面對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二)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可能大家都會要孩子沒事的時候多學習,也會要孩子多閱讀,是因為孩子有閱讀的習慣,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更能開發孩子的智慧,激發孩子的潛能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0-3歲是孩子腦部發育和性格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一般來說,孩子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其所養成的性格、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抓好這個「黃金時期」。父母一定不要有這種錯誤思想,那就是孩子小,太早教育他也不懂。
  • 孩子的習慣養成有規律,父母善用「扇貝效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後,達文西開始養成了每天堅持畫畫,直到成為一個全能的藝術家。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講過:如果你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它帶給你利息將一生享用不盡;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的一輩子都有償還無盡的債務。
  • 不想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這三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狠下心!
    天津一男子是家裡獨生子,本該奮鬥的年紀,卻對工作挑三揀四,結婚買房買車彩禮,全都是衝父母要錢,買房掏空了二老幾十萬的積蓄後,彩禮錢實在拿不出了母親含淚控訴:你要是再逼我,我只能去跳樓了!憤怒之下的兒子喊著:拿不出錢,你就去死啊,跳吧!失去理智的媽媽縱身一躍,結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 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外界勸言或者自己的心理原因,才導致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畢竟,壞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把孩子的一生都拖垮的,但是好的習慣卻是能夠成就孩子優秀的一生的。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 黑孩子上規矩,叫習慣養成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出乎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幼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起到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幼兒習慣的培養,大多都是靠著父母的示範和引導。
  • 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
    記得曾經我看過一個教育宣傳片,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幾個父母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隨地一丟,而孩子確實驚人的相似,也是像父母那樣隨地一丟了事。還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全部丟到了垃圾桶裡,而孩子也是如此相似的做了。從簡單的教育宣傳片中,我能夠明顯感受到父母身上的責任,父母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的素質與未來。所以呢,我打算在我家寶寶目前還是懵懂狀態下,先給自己畫個框框,平時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不論是在哪兒,都要儘量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
  • 越活越好的4個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賈伯斯曾說:「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後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習慣,決定了我們的性格。而性格,則決定著我們的命運。好的習慣,能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亦能毀掉一個人。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習慣。餘生,學會養成這4個習慣,人生的下半場必將更加從容而強大。學會寬容用平常心看一切老話講:「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朝華帶你一起讀:《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④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可孩子最怕的是媽媽的嘮叨。所以,作者提出「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好習慣的培養不能是說教,需要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並按照其中的規律去做。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任何嚴厲說教。
  • 父母儘早給孩子立下幾個規矩,受益一生
    當代父母在育兒問題上開始追求科學和效益。過去很多失敗的例子已經充分地證明:無論是溺愛還是放任都不是好的管教方法。尤其是沒有原則地寵溺,會給孩子一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公安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研究兒童犯罪問題過程中發現,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們養成充分的規矩意識,會讓孩子日後發展得更好。以下三類規矩,家長一定要注意!
  • 18歲考上耶魯,25歲就讀哈佛:這種能力,請從小「逼」孩子養成
    18歲考上耶魯,25歲就讀哈佛:這種能力,請從小「逼」孩子養成想要「逼」孩子養成自制的能力,那麼首先父母就要了解,如何培養孩子這種自制力,而李拓遠也說出了培養自制力的方法父母要如何從小「逼」孩子養成強大的自控力?當然在培養能力的同時也會遇到很多困難,自控力和人們的精力一樣,都是有限且需要補充能量的。據科學家證明:降低大腦自動控制程度的原因,是每次使用意志力以後,都會對自控力有所消耗。
  • 擁有不良習慣的人,一定要讀下莎士比亞的語錄,或許能改變你一生
    甚至有些小孩更不得了,父母搶過他手機,一氣之下扔下樓,孩子也一氣之下跟著手機跳下去了。可見手機讓很多沒有自制力的人中毒太深,很多還是心智不全,各方面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監督好,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染上不良習慣。
  • 猶太人忠告:當你落魄到親戚都瞧不起時,就逼自己養成這3個習慣
    猶太人曾提到:當一個人落魄到低谷,連親戚都瞧不起你時,就一定要逼自己養成這3個習慣!1、養成變通的習慣猶太人的變通能力非常強,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依舊有錢又有才。2、養成先付出,後看回報的習慣當你付出了,多多少少都會有所回報,猶太人也一直堅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即使遊走在世界各地,他們也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商業和價值,最終收穫頗豐。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由於習慣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因此,如果壞習慣一旦養成,後面再去糾正的話,往往會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抱怨很難糾正孩子壞習慣的主要原因。03 抓住這6個關鍵,幫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管是對孩子來說還是對父母而言,都是一個相當不簡單的考驗。這是因為習慣養成都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一般說來,一個好習慣形成的周期大約為1個月左右(也有另一說法21天,大體上差不多),如果要進一步鞏固好習慣,更是需要長達至少3~4個月的鞏固時間。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圖片來源:網絡 黃磊曾經問過大家:要不要逼孩子? 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 有的孩子覺得讀書苦、讀書累,選擇一時的安逸享樂,但未來可能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 援武漢醫生媽媽,喊話孩子寫作業,勿念,孩子養成3種習慣更重要
    孩子宅家學習也會養成好習慣我們總是擔心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就是平時管孩子習慣了,一鬆手有些不知所措,如果適當的給孩子放權,孩子在老師的教導下,在同學的影響下,也會向好的一面發展。下面這幾個習慣,相信很多孩子都在逐步養成。
  • 孩子這3個習慣看起來討厭,其實是聰明的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應該是強烈禁止孩子畫畫,而是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把在地上、牆上等亂七八糟的地方畫畫的習慣轉移到紙上,這才是幫助孩子的最好做法。但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孩子喜歡問為什麼,表示孩子對外界的好奇,也是大腦和智力快速發育的一個表現,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覺得反感,反而是要好好的鼓勵引導孩子。
  • 孩子有這4個「臭毛病」,父母一定不能慣著!否則6歲之後很難改正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地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告訴孩子當天的事情要當天完成,並且要及時完成,切忌拖拖拉拉的。如果孩子的表現得到改善了,那麼父母們可以適當地鼓勵獎勵一下孩子哦,這能夠使得孩子做的更好。4.總是鬧小脾氣如果父母特別寵愛孩子,總是滿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那只會使得孩子變得更加任性,經常鬧小脾氣。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