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德,1969年生於河北辛集市,號大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自幼隨父李東旭習畫,2004年就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08年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李魁正花鳥畫工作室;2009年就讀中國美術創作院中國畫創作研究生課程班,師從滿維起、張復興先生;2014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創作高級研究班。
1993年(石家莊)、2001(石家莊)、2002(煙臺)舉辦個人畫展,參加了第三屆中國(煙臺)藝術品博覽會、首屆寧波中國書畫博覽會,榮獲2000年度中國最具收藏價值作品500強藝術家稱號;2005年5月在北京參加中華藝術名家三十強春夏聯展,2005年入選「中國最具收藏價值百名藝術家」。畫家崇尚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作品色彩豔麗、畫面清新,給人以美的享受。2001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春山泉韻》(收藏證834號)。
1999年《長城朝暉》入選全國金融系統首屆書畫攝影大展;
2000年《春潮》榮獲河北省畫院聯展二等獎;
2002年《希望》入選紀念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4年《春潮湧動》榮獲全國首屆荷花杯中國畫大賽銀獎;
2008年《秋實》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大展並獲優秀獎;
2008年《遐想》入選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並獲優秀獎;
2008年《決勝唐家山》入選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2009年《初融》入選2009年全國中國畫展;
2010年《山鄉初雪》入選2010年全國中國畫展;
2010年《又是一年春風至》獲「綠色淨土 天堂草原」第六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展銀獎;
2010年《脊梁》入選和諧燕趙紅色太行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2011年《太行四季》參加中國畫名家四條屏邀請展;
2011年《山鄉新居》入選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
2011年《高原放歌》入選中國西部美術展中國畫年度展;
2012年《山鄉月升》入選2012全國中國工筆畫作品展;
2012年《高速旁的風景》特邀參展全國第三屆中國工筆重彩山水畫作品展;
2012年《歲月流聲》參展中國廊坊國際氣球節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嶽峙蒼林》參展「走近南嶽」中國工筆畫名家邀請展;
2013年《夢縈家山》參加「大美黃山 夢縈徽州」全國第三屆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4年《家山煙雨幾犁秋》入選「明德和融」2014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山水題旨與個性抒寫
——李冠德太行風情山水畫解讀
文/徐恩存
當造化的宏大主題具體化為人文題旨時,便為藝術創作打開了一片廣闊而陌生的領域與新境,並在對題旨的詮釋與演繹中,盡顯出形式、風格、語言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藝術家在這個平臺上,得以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情。
李冠德,當代山水畫家,自幼生長在太行故鄉,在太行山中他認識並熟悉了自然,太行山野孕育了他藝術的敏感與才情;應該說,他的藝術啟蒙是在太行山中完成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太行山作為造化主題、人文題旨,既是李冠德的藝術出發點,又是他的歸宿。數年來,他堅持面對太行山,寫生無數,創作諸多,為的是挖掘太行主題的深刻精神意蘊,尋找表現太行雄姿的形式風格,可以說,為了藝術求索,李冠德數年如一日的,不倦地行走在太行山鄉,高山絕壁、叢林村落、飛瀑野徑之間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是名符其實的藝術行者,找尋大地的詩意,叩問自然的生命之謎,在時序流轉中,他的辛苦、汗水終於凝於筆端,太行山終於給了他藝術啟悟,作品漸顯出太行山的風神與韻致,筆情墨韻中溢出了蒼桑悲涼之氣和無盡的形神魅力。
造化的啟迪,開啟了李冠德的靈性,太行山的孕育,又給了他樸實和堅韌的性格,因此,他的繪畫自然體現出拙厚深重的特點。用墨、用筆均蒼然厚重,在蒼潤之間見出其特定的筆墨風格;顯然,李冠德善於在虛寫與實寫中營造山水境界,並在「虛」寫中盡顯氣韻,在「實」寫中體現筆墨功力,因而,他的筆墨、形式、結構等,均表現為「以意為主」,「以神寫形」的特點,使畫面力避了三維空間的真實性山水還原;在三遠法——深遠、高遠、平遠中組織意象,不同形態的幾何形山峰在迭加、交錯與並置中,體現為平面空間中的山水意象風神與氣韻,「一片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境界」,這是由於畫家意向轉入心靈空間內在的不可見之中的必然結果,而「因心造境,以手運心」的意象、氣韻、形式、筆墨的綜合凝聚,自然產生北國山水特有的氣息、氛圍與精神風韻。
我們在李冠德作品中看到的便是這樣的取向與追求。
李冠德的山水畫,繼承了北方山水的壯偉雄渾氣度、風範,他深入研究傳統山水畫經驗,又勇於突破傳統模式,以造化為師,從中提取感性生動的生命形式,從自然山水之實轉而為藝術山水之虛,使畫面虛靈無際、氣韻蓬鬆;看其作品,但見筆墨厚重蒼潤,一派燕趙文化意蘊,其最引人注意之處,在於山水意象、形式、筆墨在心靈狀態的超忽飄渺之間,略去形跡,而顯出荒率蒼茫,既切近自然又超越自然,表現的是超越時空之無盡和無窮精神的大美。
李冠德作畫,孜孜以求境界之博大,無論從傳統出發,還是從現代感要求,他的經驗都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在兩者之間定位自己的藝術,「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既造境又寫境;用筆腴潤、沉著,墨色豐富,皴、點形態豐富多變,用線更是轉折頓挫,富於節奏、韻律,展示了力度之美;
而且,筆勢墨氣互為氤氳,遂使山川、草木涵有一種渾淪慨然之氣,稍加注意,便能看到,用筆的堅凝質樸,使筆墨淳厚直透紙背,這是一種亦步亦趨的追尋大自然博大深沉的方式,也是李冠德山水畫的本質所在。
惟有「豁然心胸,略無凝滯」、「氣概通疏,性靈豁暢」者,方能直入寫意真諦,並由空靈而入充實,由心遠接近真意,作品才能表達高昂的精神氣概和風骨神韻。
這是李冠德正在做的,也是他不倦的追求。
「高遠者明暸,深遠者細碎,平遠者衝淡」,李冠德在藝術實踐中,在虛實、遠近、動靜的具體運用中,把自己從形而下和物性的視知覺中解放出來,使他的太行山主題山水作品日益走向本體美的表達,因而,他的作品體現的是自然生命的韻律,流蕩的是無限生機活力。
所以,李冠德藝術的思考與實踐,及其身體力行,體現的是這一代畫家的審美理想和價值追求。
文/劉祥亮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畫家通過對自然山水景觀的細緻描繪,賦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內涵和詩歌的意境。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人以更多的情感。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品味中國畫的意境和氣韻。
欣賞李冠德先生的山水畫不難發現,所描繪對象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都流露著他對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懷的感情表達。這種感情表達不僅僅體現了個人的藝術價值觀和審美觀,同時也符合中國畫講的最多且又最難達到的境界。古人云,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李冠德的山水畫達到了這樣的審美意境。
山水畫作為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形式,通過藝術手法將自然對象升華為審美對象,在藝術處理中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使各種對立矛盾的因素統一在一幅畫中,形成協調而完美的畫面。山水畫家通過對自然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理解,運用取和舍、詳和略、有和無、黑和白、藏和露、濃和淡等虛實相生的處理手法,使種種矛盾因素相互轉化,增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李冠德的山水畫作品虛實相生,渾厚蒼潤,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他筆下的山水,重山疊嶂山勢峻險,飛瀑溪泉水流湍急,雲霧若隱若現,渲染出一種空靈、深邃的藝術氣氛,著意表現雄渾幽深的意境,無論是大幅或者小幅,都會給人一種大氣磅礴、變幻莫測的美感。用筆溫潤沉著,結構細緻嚴謹,既有傳統山水畫的神韻,又透出強烈的時代氣息。觀其畫,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細膩,兩者相輔相成,揮灑自如,融為一體,十分和諧。這種藝術境界,不但逾越了寫境層次,而且進入了造境意識。在他的畫作中處處都是自然與心靈交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空間。從李冠德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的基本功是相當紮實的。不論在構圖上、用筆上,還是思想意境上,均頗見功力。
山水畫就得有山有水。「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彩」;屋舍是山川的眼睛,線條是山川的骨架,筆墨是山川的血液,色彩是山川的時裝。處理好這幾種物象的關係,是畫好山水畫的前提。李冠德深明此理,他畫的山水畫讓人感到清新靈秀、生機勃勃、自然優美,這是十分可貴的。宋代山水畫家郭熙講:「山無煙雲,如春無花草。山無雲則不秀,無水則不媚,無道路則不活,無林木則不生……」。李冠德的山水畫有雲有水、有路有樹,達到了《林泉高致》的要求。
近年來,他更追求計白當黑、虛實相生,以簡練的筆墨表現更為豐富的自然物象,筆簡而意境不減,更注重山水畫的寫意性。靈活的筆墨,豐富的構圖,將大山中的四季更替、生命繁衍壓縮在尺幅之中。實景背後是虛幻的雲影幢幢。這種虛實相間的技法,增添了畫作的意境,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藝術美感。而且虛實相襯,更把畫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畫實容易,畫虛難;用筆容易,用墨難;用墨容易,用水難;畫形容易,畫意難。觀李冠德之畫,發現他很會用水,很會留白。他的山水畫,既注重「實」的描繪,又注重空靈的表現,以實襯虛,以虛託實,虛實結合,物我互補,無畫處皆成妙境。沒有較高的美學修養難以達到這個境界。如《雲起雲收》《韋應物詩意》等畫作所傳達出的古韻幽深的氛圍,不論構圖、筆墨、設色還是意境的營造,都有獨特的匠心,流露著清新淡遠、澄澈空明的「天人合一」之意。作品構圖嚴謹,意境悠遠,堪稱佳作。品其山水畫,如飲一杯好茶,齒頰留香。
為自然山川立傳是既崇高又從容的事業。畫好山水畫首先要求畫家把一顆心先靜下來,研究山川,練習筆墨,淡泊明志,向山川精神的深處走去,「掇景於煙霞之表,發興於深山之巔」,尋求中國山水畫的詩意境界。
李冠德先生山水畫的成就和特色,來源於他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深切感受,來源於對傳統山水畫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從他的畫中透露出的是豐富的思想內涵,超然於畫外的精神氣質,這些構成了極具強大生命力的表現手法和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具備的很高藝術修養和良好的美術素質。李冠德先生正值壯年,來日方長,願他在藝術之路上走得更遠。
中外名人藝術院藝術家:| 郝愛平 | 尹默 | 李慶富 | 李慶林 | 蘇蔚紅 | 孫遠利 | 北海 | 魏懷亮 | 李錫宗 | 何二民.|郭豐 |孟鳴 |吳田玉 |申家銃 | 馬未定 | 趙小石|王笑展 |鄭瑰璽| 葉濃 | 吳龍春 | 劉秋陽 |包少茂 | 曹娜 |劉樹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