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寫字教學是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統編版教材在識字寫字的編排上有很多改變,面對新教材,我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注意些什麼呢?我認真研讀了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以及近兩年來權威雜誌上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大量文章;同時,把參加統編教材培訓時做的筆記及專家講座ppt又進行了溫習。現將我的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明確識寫分流。
新課標要求識寫分流,多識少寫(要求認識的字在課後用雙橫線表示,要求寫的字在課後以田字格表示),這樣安排是為了滿足學生提早閱讀的需要。要求認識的字,只要能夠在語境中認識、能夠運用於閱讀就可以了,不要求書寫。
二、注重整體識記。
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不要求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
三、巧妙滲透字理。
教學時對有一定規律的字,可做必要的字形分析,以逐步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些漢字可以滲透字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字的演變過程,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漢字,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但要避免對每個字都進行分析,尤其要避免對漢字中某些不認識的部件、字形複雜的部分進行分析。
四、鼓勵自主識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事半功倍。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流程引導識字:藉助拼音自讀——合作讀——互助讀——抽讀——交流識記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出示生字後,先讓學生自主認一認,再引導他們和學習夥伴讀,不會的互相幫助讀,再進行全班抽讀並交流識記方法:你在哪裡見過?你是怎麼認識的?
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而不僅僅是傾聽和一問一答式的被動式學習。整個過程老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學:怎樣自讀、怎樣合作、怎樣評價、怎樣在書上批註?方法要明確,分工要明確。學習方式的指導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細緻可行。

五、在復現中識字。
在不同環節、不同語境中復現生字,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通過對比觀察、趣味作業、讀一讀、貼一貼、連一連、說一說等方式讓生字音、形、義反覆再現,讓學生在反覆接觸、反覆實踐中鞏固識字。
六、在生活中識字。
通過看商標、看路牌等生活中接觸到的情境中識字,並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課外識字的收穫。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識字量,還讓他們感受到生活處處皆學問,培養了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的好習慣。
七、加強寫字指導,打好寫字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認真寫好漢字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教師要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美。教師要一邊指導,一邊示範,引導學生觀察、臨摹、展示、互相評價、修改,一步一步夯實,使每個學生不但能把字寫正確,而且儘量把字寫得美觀。
八、書寫指導可以與揭示課題、識字教學 、理解課文 、總結課文等有機結合。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準確把握低年級識字寫字目標,注重識字寫字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讓孩子們學得輕鬆、學得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