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南果北移」花果飄香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浙江仙居:「南果北移」花果飄香

  2月27日,在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耕旺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薛祐祥(前右)指導工作人員養護蝴蝶蘭。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近年來積極推進「南果北移」項目實施,將臺灣熱帶水果和花卉引進種植,滿足市場需求。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2月27日,在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德豐莊園技術員徐飛平觀察臺灣引進的檸檬生長情況。該莊園於2014年成立,從臺灣引進種植火龍果、芒果、檸檬、木瓜等熱帶水果,設施種植面積達230畝。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近年來積極推進「南果北移」項目實施,將臺灣熱帶水果和花卉引進種植,滿足市場需求。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2月27日,在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工作人員在收穫臺灣引進的檸檬。浙江省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近年來積極推進「南果北移」項目實施,將臺灣熱帶水果和花卉引進種植,滿足市場需求。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來源: 新華社)

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打造綠色化田園綜合體

  2月4日,立春,暖暖的陽光帶來春的氣息。仙居臺創園裡的綠色農產品體驗館,熙熙攘攘,遊客忙著選購年貨。

  該體驗館是一個從線上APP到線下精選體驗空間。仙居臺創園聯合仙居農業局和上下科技網絡公司共同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縣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仙居初品」。體驗館集結了仙居20個鄉鎮(街道)的四大主導產業五大特色農產品,這些產品秉承「基地直供、檢測準入、全程追溯」的宗旨,為消費者帶來綠色、知名、特色、優價的仙居生態精品,打造仙居旅遊的最後一站。

  綠色農產品體驗館總經理鄭漢武告訴記者,目前,該館每天線上線下的銷售額達5萬多元。

  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11月經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是浙江省3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2010年3月,仙居縣專門建立臺創園管委會,全面負責臺創園的創建工作。目前,臺創園已引進項目32個,協議總投資26億元,其中臺資企業3家、合資企業5家。累計完成各類投資15億元,建成1萬平方米蝴蝶蘭基地、200畝花椰菜育種基地、150畝鐵皮石斛良種培育和生產基地、800多畝特色精品果園、100多畝牡丹園等農產品種植基地、若干名貴中藥材生產基地。

  耕旺蝴蝶蘭科技農業有限公司是2012年落戶仙居臺創園的臺資企業。眼下雖然寒風凜冽,但是在該公司的大棚內,近萬盆蝴蝶蘭卻昂首怒放,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觀賞選購。據公司總經理吳宗哲介紹,新年臨近,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鮮花訂單激增,目前,該公司的一萬多盆蝴蝶蘭都已經被搶訂一空。

  近年來,仙居臺創園依託園區內的田園風光和高端現代農業等資源,結合周邊的美麗鄉村和旅遊資源,積極打造神仙居夢幻田園綜合體。臺創園還圍繞「四季花海」「四季水果採摘」兩大主題,推出農事採摘遊、高端科技體驗遊、親子體驗遊等旅遊線路,舉辦「牡丹節」「藍莓採摘節」等貫穿全年的農事節慶活動。同時,園區積極完善餐飲、民宿等旅遊配套服務,建立德豐莊園生態餐廳,並結合園區特色的熱帶水果推出特色水果餐,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臺創園。2017年,該園區共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2500餘萬元。

  仙居臺創園還做活農旅、文旅融合文章,打造「賞田園風光、吃農家飯、摘農家果、購綠色農產品」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民增收。

  臺創園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曉華介紹,該園區農業年均產值達到5200萬元,涉農一二三產業產值達到8200萬元。另外,園區還通過了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

  今年1月份,以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為創建載體的仙居縣仙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被列入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來源: 中國台州網-台州日報)

臺農創業園暖心迎新年

圖為民間藝人正在製作花燈。(人民視覺 王華斌 攝)

  1月28日,浙江省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舉辦「冬遊神仙居 暖心過大年」年俗文化節,近千名遊客體驗搗麻餈,手工製作麥芽糖、竹編、花燈,寫春聯等20多種民俗項目,體會別樣的鄉土風情,感受濃鬱的年俗年味氣息。(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回歸老底子年味 助推仙居「旅遊+」新發展

  品年味、享年趣、賞年韻、購年貨。

  2018年1月28日,2018浙江·仙居首屆 「年俗文化節」在浙江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啟幕,旨在全面展示仙居全縣景區化的發展成果,以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為契機,全面提升"大花園"美麗品質。活動自1月28日持續至3月2日,為期約一個月。

  回歸老底子年味 探尋記憶中的山水鄉愁

  寒冬的冰雪擋不住人們尋覓記憶力中老底子的年味。遊客們一早來到活動現場,烤饅頭幹、打麻餈、寫春聯、炸米胖筒、做無骨花燈……放眼望去,濃濃的年味,迅速點燃了寒風中遊客們的熱情,新年的喜慶氣息已然滲透到在場每個人的心裡。

  開幕式上,舉行了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仙居綠色農產品體驗館開館儀式。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11月5日經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是浙江省3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是全國首個通過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的臺灣農民創業園。位於創業園遊客中心的仙居綠色農產品體驗館,秉承「基地職工、檢測準入、全程追溯」的宗旨,涵蓋仙居20個鄉鎮(街道),四大主導產業,五大特色農產品,旨在通過「仙居初品」這個縣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構建仙居高端農產品從線上APP到線下精選體驗空間,提升仙居農產品品牌認知度,為消費者帶來綠色、知名、特色、優價的仙居生態精品農產品,實現「仙居初品」的大品牌戰略。

  打造中國工藝禮品特色小鎮 工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隨後,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體驗館、多家旅行社、竺梅集團三方進行「旅遊+」合作籤約儀式,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縣工藝行業轉型升級,助推仙居工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活動中,舞龍舞獅、戲曲聯唱等特色傳統藝術節目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拍手稱讚。特色年貨大促銷向遊客呈現了仙居的特色美食、特色年貨。據了解,仙居縣為了進一步擴大活動效應,還同步推出了部分景區5折特惠旅遊大禮包:神仙居、皤灘古鎮景區、永安溪漂流等重點景區門票五折起特價,民宿、酒店均有優惠折扣。

  隨著杭溫高鐵的建成,未來,仙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力爭將全域旅遊的「仙居樣本」打造成為全域旅遊的「全省樣板」和「全國範本」。(章菡萏/文 孫金標/攝)(來源: 新華網)

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出爐

台州市僅此一家

  近日,由國家六部委聯合發文公布了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台州市仙居縣仙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名列其中,為台州市唯一一家。

 

  今年以來,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以核心區為載體,以新技術滲透為特色,積極優化園區基礎設施,提升企業技術含量,為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夯實基礎。(馮黎靈)(來源: 新華網)

台州 仙居臺創園跑出企業發展「加速度」

  2016年12月,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倒逼政府轉型,做真心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仙居臺創園為做好「店小二」,深入分析「最多跑一次」的意義,積極構建服務型黨組織長效機制,不斷探索實施「駐企幹部服務隊」工作機制,從企業服務、環境提升、生產經營等方面優化政府供給,真正提高入園企業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程代辦,點對點服務,實現企業落地「加速度」。

  今年以來,仙居臺創園為每一個入園客商專門安排一對一服務專員,開展全天候、保姆式免費全程代理服務,企業只需按要求提供資料,其他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均由全程代理人員代辦,真正實現項目落地「跑一次」。

  臺創園區以駐企幹部服務隊為基礎,結合幹部跟蹤服務企業制度,成立駐企幹部服務隊,讓每個幹部都沉到項目一線。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企業主只需打個電話與服務隊反映問題,服務隊就會趕赴現場幫助解決。對於無法現場解決的問題服務隊將及時反映到單位領導班子,通過頭腦風暴等形式,集合全單位的智慧和力量去儘快解決,確保項目順利建設。

  同時,該園區還建立了專題會議制度,定期梳理歸類企業反映的各類重大問題和集中性問題,提交仙居縣委、縣政府政府專題會議討論破解,確保企業各類問題都有暢通的反映和處理渠道。

  今年以來,已幫助2家外資企業辦理審批手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0多件問題困難,切實提高企業主的安全感。

  統籌規劃,優化環境,實現企業發展「加速度」

  針對傳統農業項目投資回報期長的問題,仙居臺創園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結合4A景區和特色小鎮創建,合理規劃發展方向,邀請專家編制《仙居夢幻田園小鎮旅遊總體規劃》,將入園企業提升作為重點內容,為企業未來發展出謀劃策。至目前,入園企業的提升方案已完成,並得到企業主的一致認可。

  今年以來,臺創園通過貸款、項目資金等途徑,融資1500餘萬元,用於園區道路、渠道、綠化、標識標牌、垃圾處理等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的公共環境。另外,與玉環市合作的山海協作項目正在籌備中,該項目將投資3億餘元,完善園區環境,提升企業形象,幫助企業打開市場,增加收益。

  同時,針對臺創園區許多外地企業主招工難問題,園區管委會在項目所在村聘請「人面廣」的招工員,在企業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企業最低成本的招收員工,切實提高企業主的獲得感。

  破解瓶頸,嚴肅紀律,實現企業經營「加速度」

  臺創園為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幫助企業向各級各部門申請項目資金,至目前,已幫助13家企業,申請2200餘萬元項目資金。同時,該園區聯合金融辦及多家銀行等積極探索租賃土地抵押貸款,力求破解農業企業投融資難問題。

  該園區還規定任何部門在沒有得到仙居縣委、縣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不得以企業為對象開展任何評獎活動,更不準以評獎的名義拉贊助和變相收費。凡面向企業的調研活動須徵得企業同意的情況下開展。

  與此同時,臺創園區還規定黨政機關黨員幹部不得要求企業給親戚朋友安排工作,不得要求兼職。此外,鑑於該縣很多企業都生產民用產品的情況,還專門規定黨員幹部不得直接向企業購買產品,防止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幹擾,切實提高企業主的幸福感。 (章菡萏 通訊員 馮黎靈)(來源: 新華網)

仙居綠色農產品展銷中心登陸臺創園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生態環境優越。近來,仙居縣致力於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建設仙居綠色農產品展銷中心。

  該展銷中心是一個從線上APP到線下精選體驗空間。仙居臺創園聯合仙居農業局和上下科技共同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縣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仙居初品」。集結了仙居20個鄉鎮(街道),四大主導產業,五大特色農產品,這產品秉承「基地直供、檢測準入、全程追溯」的宗旨,為消費者帶來綠色、知名、特色、優價的仙居生態精品,打造仙居旅遊的最後一站。

  展廳具備線上線下全渠道基因。每個產品都有一個二維碼,線下掃碼線上下單,付款後,就可以在家裡等收農產品,而且所有的農產品免郵費。

  仙居臺創園是全國29家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是目前浙江省發展規模最大的臺創園。目前,園區已引進項目30個,協議總投資28億多元,其中臺資3個、合資5個。以後的臺創園會變成國家級4A景區、農業高科技園區和夢幻田園綜合體,構建一個綠色+農業、旅遊+農業、科技+農業、網際網路+農業、文化+農業的多元化平臺,打造成中國最高端農業的「仙居樣板」。(蔡淼 章菡萏)(來源: 新華網)

浙江仙居「網際網路+」助力智慧農業

產區變景區 產品變禮品

    打開手機,就能實時查看大棚溫度、溼度、土壤水分等數據,動動手指,就能遠程遙控施肥、自助澆灌土地……走進浙江台州市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塊,高科技智能溫室大棚鱗次櫛比,有機農產品生產、種子種苗研發、特色水果苗木種植、中藥材生產、農業休閒旅遊觀光等七大類布局成為生態農業合作中心,一場有關網際網路的農業變革正在農民指尖悄然開啟。

    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2009年11月,仙居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創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縣市之一。短短幾年間,仙居臺創園已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的示範窗口和一張亮麗的「名片」。昔日閒置的荒田上矗立起別具一格的玻璃房,詩意浪漫的大風車吸引眾多遊人來體驗牡丹花節、菊花節……

    仙居臺創園依託27家入園企業,促進「一、二、三產」的聯動發展,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打造農業種植支撐農業加工,農業加工帶動農業服務,農業服務反哺農業種植的可持續循環的綠色健康生態產業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掃描農產品上的二維碼,就可查看相關的環境氣候信息、育苗灌溉信息,讓消費者買得明白,吃得放心。」在仙居臺創園海亮有機農業示範園,負責人王宇對著大棚上的標版一掃描,便對農產品的生產情況瞭然於胸,通過數字農場管理系統,大棚所有蔬菜的前端農事記錄一目了然,真正實現了「源頭可追溯,成本可核算,質量可控制」。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傳統農業應用,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遠程監管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不老貝四季精品果園項目位於仙居臺創園核心區白塔鎮,建設集精品水果種植、農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示範培訓、農業休閒觀光和苗木快繁於一身,處處能體驗到物聯網精準「感知」技術。

    在該園一個藍莓氣霧育苗大棚裡,仙居縣供電公司的員工正在對傳感器、噴灌等先進裝備和設施進行安全檢查。「智能大棚通過傳感器採集棚內的溫度和溼度,再傳到遠程電腦板上,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可實現自動育苗。」項目負責人朱麗娟說,多虧了他們定期來為各種智能農業設備進行檢查,確保用電正常,解決了後顧之憂。

    「以前扦插栽培成活率只有70%,實行氣霧自動育苗後成活率達到98%,還節約了一半的人工成本。」據了解,該大棚一次性可育100多萬株苗,平均一年可育4次。通過物聯網精準「感知」技術隨時了解大棚內藍莓苗的生長情況,並對大棚內的溫度、溼度等指標進行自動調整和控制,使藍莓苗處於最佳的生長環境中。

    近年來,仙居縣以科技為載體,引導、扶持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多管齊下,以資本、技術撬動現代特色農業轉型,積極推廣「網際網路+」智慧農業模式,利用「網際網路農業」思維構建標準化、智能化種植體系,實現農產品的全程溯源、智能監控、標準化管理。目前,全縣已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6.8萬畝。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03日 06 版)本報記者  方  敏(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守護綠水青山 引領綠色跨越

浙江省仙居縣踐行綠色發展「領頭雁」之路

  圖為仙居綠道。
  李建偉攝。

  神仙居裡尋仙蹤
  徐小鳳攝

  紫色花海
  周麗芳攝

  壯美神仙居
  陳春棠攝

  永安溪漂流
  徐小鳳攝

  揚帆起航
  陳春棠攝

  仙居,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是浙江的「生態寶地」,也是浙江的「經濟窪地」。曾經是浙江26個欠發達縣之一,如今一躍成為了浙江踐行「兩山」理論的排頭兵,生態文明的先行區,綠色發展的樣板區。

  跨越,緣於仙居對綠色發展的道路自信和生態自信。涅槃,緣於仙居人對綠色發展之路的執著堅守和開拓創新。仙居已連續七年獲台州市綜合目標考核第一,2015年,全縣綠色產業增加值增長15%,佔全縣GDP的42.5%;綠色項目投資增長18%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5%,增幅居台州市第一。

  綠色,仙居的主色調,也是仙居發展最靚麗的底色。從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到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試點縣、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從創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到成為中國長壽之鄉、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仙居,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綠色跨越、一次又一次的綠色突破和驚喜。仙居,在綠色發展的時代大潮中,煥發出光彩神奇的「仙居綠」……

  綠在生態

  一千多年前,尊崇自然的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為浙東南的這片土地詔賜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仙居。

  綠色是大自然給仙居的最寶貴饋贈。

  有中國一流的山為脊,有中國一流的水為脈,有中國一流的空氣常年滋潤,沐浴出了令人心醉的「仙居綠」。這裡生態資源異常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7.9%,水質達標率100%,是天然氧吧。

  生態是發展的基石。為了這方綠色,仙居大做「顯山露水」的文章,細細打磨被譽為「浙江一絕」的國家風景名勝區——神仙居,使這座曾讓偉大詩人李白魂牽夢繞的名山,成功晉級國家5A景區,成為外國遊客讚不絕口的國家公園;精心打造沿「秀美永安溪」的綠道,被譽為「中國最美綠道」,並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山水交融,詩意盎然,萬千風姿的「仙居綠」盡情展現在世人面前。

  為了這方綠色,仙居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凸顯全域景區化,讓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從全民參與的「五水共治」「四邊三化」到肥藥雙控、清潔田園;從重拳整治永安溪採砂到雨汙分流、截汙納管、城鄉汙水集中處理;從生態縣、森林城市創建到浙江省首創「河長制」,無不讓「仙居綠」更具魅力、更添神採。

  綠在生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仙居始終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將「綠色」思維貫穿到發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領域,成功讓綠色領跑經濟,讓美麗與發展同行,讓仙居綠更有價值。

  一顆仙果富仙鄉。號稱「仙梅」且名揚海外的仙居楊梅年產值達5億多元,使全縣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楊梅經濟」成為仙居綠色經濟、富民經濟的代名詞。這是仙居打造中國最高端農業的一個縮影。

  在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智能溫室大棚、四季精品果園、彌霧栽培、智能快繁,處處體現著綠色、有機、精緻、創意、智慧的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30萬畝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綠色化、田園景區化、生產生態化,從地頭到舌尖質量全程保障,更使仙居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示範基地。

  作為浙江省首批生態工業發展試點縣,「綠色智造」正成為工業經濟的主靈魂。以「高端、綠色、低碳」為導向,對醫藥企業進行最嚴厲的轉型倒逼,醫化園區整體搬遷,經濟開發區循環化改造,企業一律推行清潔生產,醫藥企業正向現代醫藥、生物醫藥轉型,成為發展中大健康產業的重要基石;搶抓中國製造2025機遇,大力培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一個「高畝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正在成型,優億、一洋等企業正為發展中「大健康」產業注入新動力。傳統的工藝禮品產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的大文化產業正蓬勃興起。

  旅遊休閒產業是仙居綠色經濟的主引擎。「仙居是山、水、林、空氣俱佳,是休閒養生的好去處。」仙居縣委書記、縣長林虹介紹說,仙居有國家5A級景區神仙居景區,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的火山流紋巖地貌,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景觀價值;仙居有國家4A級景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中國最美綠道」——永安溪生態綠道;仙居有優質溫泉神仙生態溫泉,有被稱為華東最後的香格裡拉公盂景區。「仙居的景區負氧離子含量奇高,平均達每立方釐米2.1萬個,最高處每立方釐米達8萬多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圍繞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仙居大力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擦亮「壯美神仙居」和「中國最美綠道」的金名片,建設「四季花海」,舉辦油菜花節、楊梅節、荷塘月色等特色節會,發展休閒觀光遊、鄉村體驗遊、健康養生遊。如今,到仙人居住的地方看山親水、賞花品梅、休閒養生,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旅遊的風向標。

  建設中的神仙氧吧小鎮、中國楊梅小鎮、中國工藝禮品特色小鎮、夢幻田園小鎮,是仙居對綠色發展的全新探索,正成為仙居綠色轉型的全新模板。

  綠在生活

  生態增綠,百姓增收。

  綠色,讓百姓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和生機。近年來,隨著大神仙居5A景區的帶動和楊梅節、油菜花節等「四季花海」節慶活動的開展,仙居百姓回鄉開辦農家樂和發展民宿經濟成為了時尚,美麗鄉村激活了美麗經濟,帶動了全縣150多個農家樂和218戶經營戶。仙居還通過建立綠色惠民富民的工作和保障機制,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戶收入等,實施民生福祉大改善行動。

  「綠色的美,不僅體現在仙居的山山水水,也應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使仙居真正成為生態美、百姓富的中國山水畫城市。」林虹表示,不僅要讓綠色領跑經濟,還要讓綠色領跑生活,這也是每一個仙居人的共同追求。

  在「多城共創」的春風中,城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綠地、綠樹、綠水圍繞、融合,變得生機勃勃,變得井然有序,變得溫情脈脈,改造後的沿街老房重現了煙霞古城的韻味,拆圍後的廢棄空地變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公園,「中國山水畫城市」的形象日漸豐滿。

  在廣大農村,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村發展日新月異:黃皮屋整治、垃圾分類、人畜分離引領全新的生活理念,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鄉村綠色公約」更是對「美麗鄉村」起到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人人踐行綠色生活準則、村村建設綠色村莊,以「粉牆黛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為主格調的綠色村莊鑲嵌在青山綠水間,成為「中國山水畫城市」的美麗底襯。

  從城市、鄉村到機關、企業;從學校、醫院到社區、家庭;從綠色建築到綠色消費,全縣上下掀起了綠色創建的高潮。1357綠色出行,市民綠色公約、綠美仙居等一系列「增綠、創綠、愛綠、護綠」活動,讓綠色理念、環保意識、低碳方式逐漸在全民中普及。

  綠在機制

  以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為契機,仙居正在以變革的勇氣、改革的決心和創新的舉措,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共贏的難題。

  仙居境內有大小河流2200多條,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部分河道受到工業廢水、生活廢水、養殖廢水以及採砂、石材加工等汙染和破壞,水質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現了一些「垃圾河」,在河道採砂、石材加工等治理投訴和監管上出現了「九龍治水」的現象。仙居探索治水土辦法,以村規民約為載體,發動村民「以掙工分」的形式投工投勞,發動全民行動、全民監督參與治水。

  在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會議上,仙居被授予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截至目前,仙居地表水II類以上的佔81.4%,永安溪入選浙江在線《清清浙江》顏值最高河流,「水清、岸綠、灘潔、村美」的永安溪流域,成為中國山水畫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綠色項目引導目錄、綠色創建標準體系、綠色化發展指標體系的編制,打破唯GDP的考核評價體系,變目標責任制考核為綠色GDP發展考核,綠色產業融合、綠色城鄉建設、綠色生活變革、綠色生態治理等方方面面的100多項改革措施的深入,從項目準入、政策引導、考核機制等各層面為綠色發展開闢「綠色通道」,提供「全程護航」。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仙居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特色名縣、跨越興縣」四大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集團化和信息化」等「五化同步」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壯美神仙居、柔美永安溪、秀美田園、和美鄉村、醉美新城區、善美仙居人」等「六張名片」,完成了一個生態型戰略體系的構建,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新路。

  面對洶湧澎湃的綠色化浪潮,仙居正朝著縣域綠色經濟發展示範區、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綠色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區的目標大步前進。凝聚了50萬仙居人民共同夢想的「仙居綠」,正以蓬勃生機奏響改革創新的交響,引領仙居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王新華)

  仙居綠道項目於2011年開始規劃,是國內縣級行政區域第一個全境綠道,綠道網總體規劃由1條主綠道、多條輔綠道構成,呈現「葉脈型」結構,主綠道總長112公裡,輔綠道321公裡。它由城區永安公園出發,途經六個鄉鎮(街道),到達5A級風景區——神仙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9月22日   第 08 版)(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

構建「三產融合」可持續循環綠色產業發展

    近年來,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堅持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依託26家入園企業,完善利益聯結點,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形成從田間地頭到產品加工、再到物流運輸、農事旅遊和餐飲消費的一二三產業相互聯動、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打造農業種植支撐農業加工,農業加工帶動農業服務,農業服務反哺農業種植的可持續循環的綠色健康生態產業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2015年園區實現產值上億元,其中深加工產業收入1000餘萬元,旅遊收入2000餘萬元,帶動園區及周邊農民實現年均增收1300元。2016年上半年園區實現產值6000餘萬元,其中深加工產業收入800餘萬元,旅遊收入1200餘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5%、60%、20%。

    日前,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還成功通過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成為全國首個通過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的臺灣農民創業園。

    一、「一產」為根本,夯實基礎

    一是引進新品種。目前,已示範推廣各類農業新品種25餘類150多個,其中高檔花卉苗木種植達150畝,種子種苗產業達450畝,特色精品水果種植達1300多畝,名貴中藥材生產達200畝,輻射帶動該縣農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

    二是引進新技術,增強產業發展後勁。目前,園區已引進農業前沿生產技術10多項,帶動增產農產品近千畝。其中不老貝四季精品果園項目,通過引進和利用彌霧栽培、苗木智能快繁、物聯網實時遠程操控及電功能水防治植物病蟲害等農業前沿技術,使種苗培育畝產成活率提高5%以上、畝產值增加2000元。

    三是集團化生產,指引產業發展方向。園區以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為方向,通過招大資、招優資,強化資金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建立健全生產到銷售的產業鏈條,開展集團化生產經營,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二、「二產」為輔助,拉長產業鏈

    一是農產品加工,拉長增收產業鏈。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種類豐富的優勢,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大力培育產業關聯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面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二是自主研發,延長銷售期。園區在建好科研基地的基礎上,鼓勵企業有效利用各項現有研發資源,開展技術攻關,持續鑽研和開發新產品,延長農產品銷售期。目前園區內已有2家企業,相繼研發成功農產品凍幹、「溫室套溫室」種植等技術2項,有效延遲了仙居楊梅、藍莓、草莓、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期。

    三是產品變禮品,打響品牌。積極引導和規範園區內的所有企業嚴格按照國家綠色、有機標準開展生產,實現農產品品質優質化。

    三、「三產」為支撐,增加農業附加值

    一是開發農事旅遊,打造農旅結合的樣板。近年來,圍繞「四季花海」、「四季水果採摘」兩大主題,舉辦了「牡丹節」、「菊花節」、「櫻桃採摘節」、「藍莓採摘節」、「桑葚採摘節」、「熊貓來了主題展」等系列主題活動。同時,推出農耕文化體驗遊、高端科技體驗遊等體驗式旅遊線路。

    二是開展配套服務,增加產業經濟效益。近年來,園區在挖掘農事旅遊的同時,積極完善餐飲、民宿等旅遊配套服務。目前,園區內民宿水閣山莊已建成,日接待遊客60餘人,月營業額15餘萬元;德豐莊園生態餐廳日接待遊客200多人,月營業額50餘萬元。

    三是建立「網際網路+」,發展綠色經濟特色農業。園區大力倡導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心農業,計劃依託清源物流配送中心和浙江「網際網路+」研究團隊,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將園區所有農產品及仙居特色農產品通過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微信電子商務和直銷等模式,向學校、企業、居民等營銷配送優質農產品,極大地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產業收入。(來源: 綜合)

相關焦點

  • 亞灤灣,花果飄香的莊園
    亞灤灣,花果飄香的莊園中國鄉村旅遊網消息:在河北首強,北方水城,美麗遷安,在冀東人民母親河的灤河岸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亞灤灣農業公園,公園始建於2014年,2016 年投入運營,並成功舉辦第一屆桃花節,至今已經滿負荷運轉
  • 南果飄香 醉美海城 2019海城農民歡慶南果梨豐收
    9月19日,「南果飄香、醉美海城」—2019年農民豐收節暨遼寧海城南果梨網絡銷售節在遼寧省海城市馬風鎮祝家村舉辦。本次活動邀請專家、領導進行推介,同時邀請本山傳媒演職人員、網紅推介海城南果梨等特色農產品。
  • "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2020鞍山南果梨文化採摘節即將啟幕
    "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2020鞍山南果梨文化採摘節即將啟幕 信息來源:鞍山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發布時間:2020-09-08瀏覽次數:次 為推進「四產融合」一體化發展,深化城市活力建設,打造秋季南果梨文化採摘節文化旅遊品牌,優化和構建文旅產品結構體系,賦予南果梨更多的文化內涵,市文旅廣電局將於2020年9月11日——10月31日舉辦以「九月味道 南果飄香」為主題的2020鞍山南果梨文化採摘節系列活動,促進文旅產業復甦,拉動秋季文化旅遊市場消費。
  • 南果北移的火龍果,畝產值高達20萬,誘人的畝產值背後是什麼?
    在眾多的「南果北栽」中,火龍果是最成功的典範之一。火龍果的「南果北栽技術」主要是利用農業溫室來控制火龍果生長的內環境,將溫室內溫度、溼度調節至火龍果生長所需的條件。前幾年,有相關論文報導,在火龍果的「南果北栽」中,火龍果每年可以結6—8茬果,每畝的年產量可超5000kg,畝經濟效益最高能達到20萬。這個經濟效益可謂是「十分誘人」。但火龍果的溫室栽培投入和管理也不是一件「順手牽羊」的事兒。
  • 南果北種助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採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新華社發(張馳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6日,遊客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舖村的溫室大棚裡採摘火龍果。
  • 【甜蜜中國-仙居】—這是什麼神仙珍果!
    清代戲劇家李漁極度痴迷楊梅 他稱讚:「南方珍果, The Red Bayberry 楊梅是地道的中國水果 栽培食用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品嘗起來 清爽可口,酸甜開胃 「汁比天漿,味同醪醴」 實為開胃珍果
  • @上海吃貨們,荔枝也能現採現嘗,「南果北移」落滬的還有這些熱帶...
    經過5年多的培育,位於金山區楓涇鎮的開太魚生態農場內,鮮紅的荔枝掛滿枝頭,成熟的芒果飄著濃鬱的果香,不禁讓人產生置身熱帶果園的錯覺。圖說:市民可以在上海採摘新鮮的荔枝、芒果等熱帶水果。新民晚報記者陶磊 攝 說起「南果北移」的緣起,開太魚總經理張美瓊把原因歸結為「吃貨」二字,她笑稱農場最初嘗試種植熱帶水果,是為了滿足家人的「口腹之慾」。然而,想要打破「南橘北枳」的種植規律,並不是光有興趣就能解決的。
  • 靜坐丨築基 靜待花果飄香
    正如王陽明所言: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養花種樹和我們做事做人一樣,不要光想著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把功夫放在栽培的基礎上來,功夫下到了,還用擔心那滿園綠意盎然、花果飄香嗎?
  • 在浙江台州,仙居楊梅口感細膩,酸甜多汁,甜中帶酸,你吃過嗎?
    仙居有1000多年的楊梅栽培歷史,素有「中國楊梅第一縣」之稱。仙居楊梅果大核小,汁多味美,口感好,備受消費者青睞。浙江仙居,自古便有「仙人之居」的說法,氣候獨特,環境優美。這裡有最適合楊梅生長的環境,而且仙居境內空氣清新,仙居更是一個天然大氧吧,富含負氧離子、蕨類等地衣生長良好的土壤,自然就能種出最好吃的楊梅。仙居楊梅色美、味甜、個大、核小,大的比桌球還要大,而且成熟期早,一般在6月初就可成熟上市。仙居楊梅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產等特點。
  • 樂清「花果飄香田園綜合體」即將亮相!快來看,在哪裡?
    連日來,隨著「美麗田園」創建火熱開展,樂清市清江鎮北塘村的環境面貌也日新月異,高規格打造的「花果飄香田園綜合體」漸漸成型。作為綜合體的核心部分,佔地200餘畝的花卉基地率先亮相。該基地於去年年底完成農田整合劃分、遊步道修建等基礎建設,目前正在進行花卉苗木種植。
  • 阿勒泰市:「南果北種」 溫室大棚春意濃
    天山網訊(通訊員努爾古麗攝影報導)外面白雪覆蓋,棚內綠意盎然,南瓜、柚子、百香果等南方水果秧苗長勢喜人……入冬後,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拉斯特鄉蔬菜水果大棚基地的溫室大棚裡,「南果北種」基地內循著基地指示牌,便能找到「南果北種」的蔬菜水果大棚基地。  在佔地3400平方米的超高跨距溫室裡,仍是一派綠意盎然,木棧道兩旁有800多棵芒果、枇杷、柚子、香蕉等特色果樹,米蘭、金菊、刺梅、巨型南瓜點綴其間,十幾排立體草莓苗剛飲過水,門前水池裡幾十尾紅鯉見到人影迅速衝到池邊。因有最新的儲熱設施和水循環管線,整個大棚溫度適宜、寬敞透亮,極具觀賞性。
  • 【民生】南果北種,準格爾旗這位村民利用新技術成就新夢想
    【民生】南果北種,準格爾旗這位村民利用新技術成就新夢想 2020-10-10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果梨飄香線下線上銷售忙
    &nbsp&nbsp&nbsp&nbsp10月3日早7時,記者走進位於鞍山市千山區大屯鎮的腰屯南果梨批發市場時,這個全國最大的南果梨批發集散地早已人聲鼎沸。挑果、裝箱、收錢,果農個個臉上洋溢著增收的喜悅,忙得不亦樂乎。
  • 山東省臨沂軍分區幫助貧困村發展「南果北種」產業
    山東省臨沂軍分區幫助貧困村發展「南果北種」產業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劉永亮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11-03 09:17 山東省臨沂軍分區幫助貧困村發展「南果北種」產業
  • 金風十裡果飄香
    晚夏橫塘雲照影,金風十裡果飄香。
  • 智慧農業讓南果愛上北方地
    別看種植範圍北移了14個緯度,但是借力科百的農業專用物聯網自動化管理和農業大數據云平臺,我們可以精準調控出蓮霧生長所需要的最適宜環境。蓮霧一年多次結果,產量品質比南方還高還好。」劉新源說。  劉新源指指掛在樹上的一個二維碼小牌提醒道:「你掃掃這個,這棵蓮霧所有的信息都能看得到。」這些信息都是咋來的?
  • 奇石「花果」暗香來
    《揭陽美》來自揭陽發布00:0004:05惠來縣奇異石頭結下的"花果",暗香疏影,令人著迷。"壽桃人面"石:在神泉鎮蘆園村東側山丘上,一塊巨石造型特別,從南嚮往北看,有如長壽之桃,這壽桃就像一個倒轉的"心"形,並把"頭"及"脖子"歪到一邊,既成熟又帶有幾分羞澀。從北面往南看,這壽桃又酷似一個十分秀氣的倩女頭像,其眼、眉、鼻、嘴、頰栩栩而生,"人面桃花相映紅",這蘆園村莫非就是崔護筆下的"都城南莊"。
  • 南和縣郝橋鎮——南果北種 好吃好看好風光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南和,聊聊南果北種的故事。 小編有話說:在農業技術以及政策的支持下,相信,南果北種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家門口就能吃到自己種的南方水果,真是幸福滿滿啊。
  • 南果北種 蔬菜住進「十層樓」
    南果北繁、發展蔬菜智慧工廠、創新植物組培技術、發展社區農業,在我市鄉村振興的大棋盤中,坊子區位於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輻射區,利用城市近郊獨特的區位優勢,不斷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典型,推進都市近郊農業建設,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擦亮"坊子田園"農業品牌,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坊子路徑"。
  • 吉木薩爾縣千佛洞打造花果飄香4A級景區
    千佛洞旅遊景區面積為4.25平方公裡,為了打造青山綠水、花果飄香、優雅靜美的環境,千佛洞景區實施了引水入園、植樹造林工程,在周圍的荒山荒坡了栽植了蘋果、裡子、杏樹等果樹和綠化苗木10多萬棵,綠化面積超過了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