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賞析之(嶽陽樓記》—— 宋 範仲淹

2020-08-14 高樓避愁

(原創)《嶽陽樓記》借記嶽陽樓,勉勵滕子京,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這篇文章一共分為五個自然段,

第一個自然段,描述寫這篇文章的原由

滕子京與範仲淹同年進士,慶曆四年,即1044年被貶官做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慶曆五年,國家的政事順利,老百姓和樂,一切廢馳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了,於是,就重修嶽陽樓,並且擴大了舊時的規模,刊刻唐朝有名望的人的詩詞歌賦在上面,囑託我寫文章,記錄重修嶽陽樓這件事。

第二個自然段

敘述了嶽陽樓的地理位置和宏偉壯觀的景象以及在歷史文化上的重要性。

作者先從巴陵的位置寫起,我看到巴陵美好的景色,飽含著遠山美景,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水從此而過,那長江水面寬廣無邊。早晨陽光照耀,清明無邊,傍晚夕陽西下,昏昏模糊,這種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雄偉壯闊的景象。這些景象前輩人的詩詞歌賦中已經寫得很詳細了。然而,往北通巫峽到達四川,往南通向湘水注入洞庭湖。那些被流放的人和降職調往偏遠地區做官的人,以及很多的詩人都曾經在這裡留有題吟的詩篇。這些詩篇能不因景物的不同而不同嗎?

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是用駢文句法,在散文中插入駢文的片段,用&34;和&34;兩種不同的天氣狀況用對比的手法描寫。

假若遇到連綿的雨雪天氣,接連一月都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叫著,渾濁的浪濤騰空而起,日月星辰的光芒都隱藏起來,山嶽的形象也潛伏不見了。連經商和旅行的人也不能行走。船的帆柱倒了,船槳也被折斷,那昏昏沉沉的樣子,有如虎嘯猿啼一樣的可怕。這時,如果豋上這座樓,就會想到自己離開朝廷,懷念故鄉,憂愁人家說自己的壞話,懼怕人家譏諷自己,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真是百感交集。

到了春天和暖之時,陽光普照,天氣晴朗,景物顯得鮮明,風平浪靜,頭上的天色和湖光相連,碧青一片寬廣無邊。沙鷗時而飛起,時而停下來栖在樹上;遊魚在水中,它那象錦緞那麼美麗鱗片,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岸邊芷草青青發出濃鬱的香味。有時,大片的煙霧散去,皎潔的月光映照千裡,水面上浮動的波光閃著金輝,漁夫的歌聲此唱彼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你登上樓,則有心情開朗,神情愉快之感,就連顯榮與屈辱都一起忘記。這時你端起酒杯當著迎面吹來的清風,定會露出十分高興的樣子。

第五自然段,作者揣摩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他們不會為個人的得失而高興或傷悲。於是作者發出了感慨。

唉!我常常揣摩古時候品德高尚的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他們會不因為外界環境好壞和個人得失而高興或傷悲。古仁人會在朝做官,就為老百姓操心操勞;不在朝做官就關心君主。那麼什麼時候快樂呢?想來一定要說,憂在天下人之憂前,樂在天下人樂之後。假若沒有古仁人,我向誰學習呢。啊!我與誰一道呢!

文章賞析

這篇文章描寫了嶽陽樓的重修很簡略,對樓的沿革根本沒有提,主要從樓的所在地的形勝說到豋樓的人不同心情,然後歸納到古仁人&3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點明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現出作者自己的抱負和胸襟。既是自抒懷抱,同時以此勉勵滕子京。作者這種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思想至今仍然既有歷史意義也飽含著當今的現實意義。

文章由扼要的敘事、生動的寫景和簡短的議論三部分組成。議論是文章的主旨,然而是通過著力描寫景物,抓住典型,運用對比,借景物變化表達思想感情,這樣來提供線索,加以突出的。特別是第三、第四自然段是用駢文的句法融入散文的片斷,是這篇文章的突出特點,讀來真叫人「心曠神怡。」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湖南作家質疑範仲淹《嶽陽樓記》,寫下《新嶽陽樓記》,水平如何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宋·范仲淹·《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嶽陽樓記》的開篇,範仲淹就已經交代好了了文章的寫作背景。
  • 寫出了《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為何不是唐宋八大家?
    在古文運動的進程中,《嶽陽樓記》確實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這一點可以從古人、現代代對它的綜合評價看得出來,也能夠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只可惜的是,範仲淹除了這篇之外,能夠拿得出手的古文散文是少是可憐,這也是他被排除在八個人之下的因素。
  • 硬筆書法集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
  • 姚鼐看不上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1779年(四十四年),中國文壇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姚鼐編纂出了一部古文總集《古文辭類纂》。一些我們認為是經典的文章,《古文辭類纂》並沒有選取,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姚鼐為什麼不選《嶽陽樓記》?這篇文章,我們讀過上百次,但是,嶽陽樓多高,有幾層,在洞庭湖的哪一邊? 《嶽陽樓記》中都找不到。
  • 《嶽陽樓記》:不朽的嶽陽樓,不朽的範仲淹
    是北宋範仲淹的名篇,幾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此文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美,一氣呵成,清代浦起龍在《古文眉詮》中說:先憂後樂兩言,先生生平所持誦也。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嶽陽樓記》:不朽的嶽陽樓,不朽的範仲淹
    引言:嶽陽樓記是北宋範仲淹的名篇,幾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此文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美,一氣呵成,清代浦起龍在《古文眉詮》中說:先憂後樂兩言,先生生平所持誦也。緣情設景,借題引合,想見萬物一體胸襟。更重要的是它蘊含的不朽思想,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作家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並寫下《新嶽陽樓記》,叫板《嶽陽樓記》
    張一一說:範仲淹生平從未到過嶽陽,卻幫好友滕子京發表了一篇《嶽陽樓記》,硬生生將一個貪官「炒」成了清官。因此他斷言這一篇文章是滕子京所作,然後假託了範仲淹之名發表出來。因為範仲淹的名氣足夠大,所以《嶽陽樓記》事實上是一篇「公關文章」。因為有了範仲淹的名氣,文章一出,到了當年的秋天,滕子京就升官了。但是,光質疑範仲淹不是作者還不過癮,張一一後來又自己寫了一篇《新嶽陽樓記》,「通篇押『由求韻』一韻到底」,叫板範仲淹的千古名作。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的千年之爭,王勃在這兩點輸給範仲淹
    作為我國古文的巔峰之作,《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就像兩座古文的高山,令後世難以超越。也因為這兩篇文章,捧紅了這兩座名樓,讓它們在千年後的今天仍是車水馬龍。但對於二者誰是古文第一的爭論,從來沒停止過。作為一篇駢文,《滕王閣序》的對偶之華麗,文韻之流暢確實是嘆為觀止的,他們的評價明顯只在美景和文字本身上。再說《嶽陽樓記》,在所有對《嶽陽樓記》的評價中,宋代大詩人陳師道的評價是:「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唐裴鉶所著小說也」,意思是這篇散文不只是寫了景,還說眼前事,就像讀一本小書一樣。這個評價其實就是將範仲淹這篇文章從遊記寫景文,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範仲淹《嶽陽樓記》句
    ——範仲淹《嶽陽樓記》句釋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 《嶽陽樓記》寫得那麼好也沒入選唐宋八大家,範仲淹差在哪裡?
    這唐宋八大家都是唐宋散文界的代表人物,也是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在自己的朝代改革了文風,引領了文學潮流。那麼為什麼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沒有被選上唐宋八大家呢?是因為範仲淹不配嗎?當然不是,我們前面已經說了,這唐宋八大家都是主持過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這才是唐宋八大家評選的依據。
  • 範仲淹在嶽陽樓上做的《嶽陽樓記》嗎
    本文由作者《滿身都是刺耳55》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嶽陽樓記》中寫景的部分,所寫的並不是同一時間所看到的景物,如: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嶽陽樓記》是我們高中語文的必背篇目,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也竟然出現在考試的古詩詞默寫中,為了高中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此篇文章,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的作品賞析。作品原文《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大爭之宋(二十)範仲淹未到過嶽陽樓,為何接受滕子京邀請作文?
    眾所周知,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宋代散文的典範,被譽為千古名篇。它是名臣範仲淹文學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數十年來成為中國語文課本中必修的篇章。卻很少有人知道,範仲淹雖然寫了浩浩蕩蕩的洞庭湖,卻從來都沒有到過嶽陽樓。
  • 朗誦:範仲淹《嶽陽樓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百廢具興 通:百廢俱興)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嶽陽樓記》不是範仲淹在湖南岳陽寫的
    緣起一日,與同事聊起嶽陽樓記,本來引以為豪的講《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在我老家鄧州時寫的。結果同事以鄙視的口氣說,範仲淹是蘇州人,寫的是嶽陽樓,怎麼又成了在鄧州寫的,並還洋洋自得地背了一段《嶽陽樓記》內容,讓我很尷尬。今天就嶽陽樓記誕生過程概述一下吧。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範仲淹《嶽陽樓記》背後的秘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為文人醫生所追求的良性人民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背後有很多隱藏的內幕和歷史事實。畢竟那個時候的範文正可能正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時候,他剛剛被政敵擊敗,在關鍵時刻被皇帝拋棄的他被保守派徹底趕出了開封府,他本人的信念在這場打擊中被擊的粉碎,他的畢生所願都已經破滅了。
  • 慶曆四年:《嶽陽樓記》的背後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範仲淹《嶽陽樓記》,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慶曆四年是1044年,這一年,宋仁宗三十五歲,在位已經二十一年。自寶元元年西夏元昊自立為帝,宋夏曆經五年交戰,雖然宋敗多勝少 ,但西夏也沒討到多少好處,連年戰事兩國國計民生都深受其害。
  • 範仲淹:一篇《嶽陽樓記》;一場「慶曆新政」,一生悲欣交加
    前言「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範仲淹《嶽陽樓記》這一篇《嶽陽樓記》讓嶽陽樓一躍成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也讓「慶曆四年」這個原本普普通通的年號,為後世所熟知他寫的《嶽陽樓記》裡有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歷代有識之士的家國共識,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但是範仲淹得到的是前半句的「憂」,後半句的「樂」,與他一生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