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盧揚 實習記者 楊海丹)4月1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京拍賣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19藝勢峰會暨第四屆藝術市場價值榜頒獎盛典在京舉行。圍繞「新老對話 因勢而謀」的話題,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著名收藏家、書畫鑑賞家朱紹良,著名收藏家、故宮研究院藏傳佛教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楊子,在藝App創始人、首師大客座教授謝曉冬,華誼兄弟藝術副總裁、松美術館負責人王端以及燕京書畫社副總經理趙青仲,從各自的領域和視角,表達了對藝術市場新動能、新路徑的判斷與展望。
作為改革開放後成立的第一批機構,燕京書畫社的發展勾起了趙青仲的記憶。燕京書畫社於1979年成立,到6月份正好40年,可以說是一個老單位。在當下的市場,拍賣遇到了很大的危機,畫廊的生存則更為困難。作為按傳統模式經營的畫廊,燕京書畫社能夠堅持到現在,一直遵循做精品、做畫家的原則沒有改變實屬不易。「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就像琉璃廠很多畫廊一樣,今天開,明天關。有些無奈,字畫市場撼動不了大的市場。」
40年不斷調整,燕京書畫社也做過房地產、旅行社和金融,但期間始終沒有離開字畫。趙青仲表示,燕京書畫社80年代發展很快,那個時期買進的作品和書畫,再賣20年也賣不完。「我們最主要的就是精品,我們跟中國書畫報做燕京人物,做60歲上下有些成績的畫家精品,為我們客戶提供真正的藝術品。」在趙青仲看來,踏踏實實按照傳統畫廊的做法,身邊就會有很多畫家支持,這個市場就能夠做下去的。
趙青仲透露,燕京書畫社最近在與居然之家合作,計劃做一個原創藝術家平臺,把書畫推向家居業,讓書畫走進萬家。對燕京書畫社而言,這只是一種探索,未來要走的路還非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