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豐都文化之困在於正解民俗文化

2020-12-18 人民網重慶視窗

  如何弘揚豐都民俗文化「揚善、懲惡、公正、和美」的時代價值,服務豐都的發展?4月7日至8日,由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重慶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多學科視野下的豐都民俗文化研討會」在豐都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四川、廣東、湖北、香港等地的文史專家與本土學者一道,圍繞如何破解豐都文化發展之困建言獻策。

  「豐都廟會」萌生於唐宋時期

  本次學術研討會是在「豐都廟會」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豐都廟會即將舉辦的背景下召開的。

  與會專家和學者以「豐都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為切入點,對豐都民俗文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術討論。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教授認為,豐都民俗文化是一種民間信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發揮了規範道德、維繫人心、傳承文化的作用。其「揚善、懲惡、公正、和美」的時代價值,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世松認為,「豐都廟會,萌生於唐宋,形成於明中後期,興盛於清至民國時期」。

  「豐都廟會的前身是明初的豐都香會。」長江師範學院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王劍博士介紹,豐都平都山常年香火不斷,香客絡繹不絕,尤其是從舊曆正月初到二月中旬舉行盛大香會,很多文化活動和商貿餐飲穿插其中,成為一大勝景。

  改革開放後,「豐都香會」改為「豐都廟會」。「豐都廟會」融合了道教、佛教和民間信仰等各類文化,是珍貴、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研究巴蜀地方史、民風民俗、建築藝術都具有較為獨特的作用。依託於豐都廟會的「鬼神文化」是民眾借「鬼」喻人,表達向善揚善,懲處腐惡的願景,是黎民百姓嚮往美好世界的曲折表達。

  民俗文化遭遇尷尬

  如何科學地定位和利用豐都民俗文化,一直是困擾豐都的一道難題。

  專家學者提出,相當一段時間,由於缺乏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豐都民俗文化,缺乏以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手段研究豐都民俗文化,從而科學地揭示豐都民俗文化的本質,形成了在豐都民俗文化上「寬嚴皆誤、屢屢受挫」的局面。

  有專家更是指出,近些年來,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有的人用娛樂的心態與方式消費豐都民俗文化的教化價值,用「妖魔鬼怪」、「驚悚怪異」偷換了豐都民俗文化的人文取向,使民俗文化成為了某些人的斂財手段,上演了一幕幕民俗文化變成「鬼把戲」的鬧劇,讓豐都民俗文化進一步蒙垢,最終導致旅遊產業的下滑,「端著金飯碗討飯」。

  正本清源才能重振

  如何利用好豐都民俗文化這張獨有的文化名片,破解「豐都文化發展之困」?

  周勇強調,研究豐都民俗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其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係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本清源,發掘出豐都民俗文化中的精華的目的,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只有正確解讀豐都民俗文化,才能重振豐都旅遊。」重慶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慶龍認為,豐都要打好「民俗文化」牌一定要理清四件事情:何處來?是什麼?怎麼說?怎麼做?即首先要以嚴肅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對豐都民俗文化進行學術性研究,正本清源。他建議,可以在平都山建立演示廳,向遊客正解豐都民俗文化。把豐都廟會與清明、中元、春節連貫起來持續舉辦,提升豐都旅遊的文化內涵和質量水平。

  會議認為豐都旅遊應當用好民俗文化這張獨有的文化名片,定位於「心靈之旅,文化之旅」。會議還提出了「珍惜守護,去偽存真,四位一體,重塑鬼城」的創意方案,以及相關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研討會上,豐都縣委、縣政府表示,他們將努力發掘豐都民俗文化傳統,大力傳承和弘揚其時代價值,努力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為宣傳、文化、旅遊、經濟發展的現實成果,立足實際,努力把豐都建設成為重慶旅遊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支撐,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旅遊文化名城。 (記者 匡麗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豐都鬼城是多種文化的產物?
    探步其間神攝氣,幽謐古奇之感頓生。一路行來,奇觀勝景又何止於數刀削斧劈,薄如紙翼的五座石峰,突兀而起,名之「如來神掌」; 絕壁相對,僅數尺狹縫,棧道嵌壁,碧潭盈底,稱之「石夾門百尺巨石斜扣於峭壁之間,形若盔甲猛士,號之「將軍頭」;壁立千仞,巖面細縫排步,狀似卷冊,閱之「萬卷書」。
  • 周末有精彩 豐都推出周末系列文化活動
    人民網重慶11月27日電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豐都縣文化旅遊委將於12月開展「推動文化惠民,共享文化盛宴」周末系列文化活動,包括「周末小劇場」「周末讀書會」「周末大家唱」等。
  • 陰曹地府之重慶豐都鬼城
    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於重慶市下遊豐都縣的長江北岸,是長江遊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丹丹烏裡克千年古畫,鬼城地府豐都
    丹丹烏裡克在唐代稱梁榭城,屬於當時的于闐國,是當時一個非常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印度文化源源不斷地從外面注入,與當地文化和大唐文化相互融合,相生相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風格裡發現的許多古代文書(有多種文字)、錢幣、雕刻、繪畫等文物,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20世紀初,英國考古探險家斯坦因發現了幾幅珍貴的唐代木板畫和壁畫,在世界美術界曾經轟動一時。
  • 《賁卦》之卦圖破解
    《泰卦》是消息卦,陰消陽息而陰陽達到平衡,故知《泰卦》及其所變之卦天時為卯。卯代表一年當中的仲春之月,節氣為驚蟄、春分,卯正即是春分日;卯亦代表一天當中的日出之時,即清晨的5-7時,卯正即是清晨6時整。 當卯之時,五行屬木,生機萌發,人道重仁,樂生而戒殺。仲春之月,北鬥星柄指向正東方向,天行正東方之德,萬物萌出,天地有孚。
  • 豐都鬼城,因「鬼」而成就的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去闖了「鬼門關」
    遊輪已經停泊在碼頭上,豐都鬼城就在江邊。豐都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重慶地理中心,古為巴子別都。早在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古老的史前文明。兩千多年前,巴國先祖擇此「水草豐茂」之地,建置「巴子別都」,東漢時期,豐都成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五福地,鬼城傳說日盛。
  • 豐都鬼城勸誡碑
    是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間文化於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 人類靈魂之都"。蔡律攝豐都鬼城,江、山、城融為一景,天、地、人構成一體。一顆山水相依的美麗明珠,一個充滿人文魅力的民俗勝地,一座守望人類靈魂的上善之城。
  • 另類民俗文化的探究——細說「鬼」的「前生今世 」
    明代朱元璋頒布了《正神名號詔》,明確表達「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禮既同,其分當正」。他還大封天下城隍,認為:「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雖幽明不得倖免」。意思是,一個人做壞事,即使死了也不會免除災禍。設置地府,也同理而為之。毛主席說:束縛中國農民的三大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繩索:政權、神權、族權,女人還要加上夫權。
  • 《新三峽》大型採風活動首站豐都 藝術家留下墨寶讚美鬼城名山
    主辦方供圖,華龍網發  華龍網12月12日21時30分訊(記者 林楠)昨(11)日,由大型超高清紀錄片及3D紀錄電影《新三峽》攝製組發起的「藝術家眼中的新三峽」大型採風活動首站達到豐都。由近30位藝術家、10餘家媒體及攝製組工作人員組成的採風團探訪了豐都鬼城名山景區,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姚伯奇、書畫家汪國新等在景區內揮毫潑墨,留下墨寶表達了對豐都的讚美。
  • 重慶掌故 | 豐都鬼城的來歷
    豐都歷來有「陰曹地府」、「鬼國京都」之名,民間傳言漢朝方士陰長生、王方平在此修煉成仙,後人附會「陰、王」成「陰王」,豐都也就訛傳成「陰都」。以前在豐都流傳「上午人趕場,下午鬼趕場」,有人購買雜貨的時候,商鋪老闆會把幾枚銅錢放進碗裡,下沉的就是人間流通的銅板。而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新死的冤鬼用紙錢來人間買賣,這樣的生意,卻是萬萬做不得的。豐都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原本就是人死後靈魂歸宿的地方,鬼文化發達,早已深入當地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在當地民間也流傳著各種各樣的靈異傳聞。
  • 豐都:一場廟會越千年 萬人赴約賞「花車」
    人民網重慶4月18日電 從天南海北趕來,赴一場跨越千年廟會之約。18日上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中國重慶豐都廟會拉開帷幕。一連5天,廟會精彩紛呈,數十萬遊客將體味豐都的這道千年「佳餚」。   當日上午,上萬名身著異裝的酷跑隊員在鳴槍聲後衝出跑道,一場真正全民參與、全民暢享的廟會「開門」大景正式展開。
  • 靈異事件聚集地之鬼城豐都
    對於豐都,講真小鐵只有一個印象,陰森恐怖的鬼司之屬,反正看到電視的時候,所有對豐都的描述無一不是恐怖詭異令人害怕的,而小鐵查了關於豐都的資料時候,感覺這鬼城確實也有點意思。鬼城豐都,舊時名為酆都,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關於豐都的形成原因,有四個說法。一是道教之說。二是鬼帝(土伯)之說。
  • 鬼城豐都為什麼要建在豐都? 揭秘重慶豐都鬼城的由來
    重慶豐都鬼城     重慶豐都鬼城的由來有什麼根據?鬼城豐都為什麼要建在豐都呢?關於重慶豐都鬼城的由來,說法非常的多,但總的說起來,一共有四點:     重慶豐都鬼城的由來一:道教之說。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吸收了不少巫術,成為後來的「鬼教」。
  • 豐都載譽千年的鬼文化 如今面臨"生死劫"
    危局之中,豐都寄望於靠建仿古鎮來實現旅遊產業的崛起。然而,當「鬼城」不再談鬼,剝離了鬼文化之後就顯得難副其實。     一段延續千年之久的傳統文化,將面對生死抉擇。      「鬼城」文脈:     從宗教聖地到華夏文明     對豐都而言,在中國的宗教史、文化史、民俗史和考古史上,此地都隱藏著令人震撼的歷史絕響。     豐都歷來有「陰曹地府」、「鬼國京都」之名,民間傳言漢朝方士陰長生、王方平在此修煉成仙,後人附會「陰、王」成「陰王」,豐都也就訛傳成「陰都」。
  • 豐都是旅遊名城,位於重慶市中心,被譽為東方神曲之鄉
    豐都是旅遊名城,位於重慶市中心,三峽庫區腹心,周屬巴國,曾建「巴子別都」,以「鬼城」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東方「神曲之鄉」。在豐都眾多景點中,名山鬼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也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人文景觀,這裡還有建築奇特壯觀,文化價值高,是在全國實屬罕見的匯南漢墓群;有樹人大鬼石刻,還有低海拔的四坪森林公園,有三撫原始林場,龍河風景區的漂流,及世界著名的大溶洞「雪玉洞」等等。 目前全縣基本形成了民俗文化觀光區、龍河流域自然風情旅遊區、新縣城旅遊綜合服務區三大旅遊景區。
  • 探尋古詩中的豐都: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歲月閒
    豐都歷史悠久,曾為「巴子別都」,自古就有「壯涪關之左衛,控臨江之上遊」的美譽。名山景區蜚聲中外,「豐都鬼城」譽滿天下,蘇洵、蘇軾、蘇轍、王元翰、郎承詵……歷代騷人名士、羽流遷客紛至沓來,他們或來年覽勝抒懷,或吟詩作賦,留下了層層足跡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可是你知道嗎?豐都「幽冥鬼都」原本是道家洞天福地,名山另有其名。那麼,千年豐都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
  • 2018豐都廟會下月啟幕 13大主題活動讓你過足廟會癮
    那麼,2018年豐都廟會不容錯過!據悉,2018年豐都廟會將在4月18日盛大啟幕,持續至22日。本屆廟會期間,除了傳統重頭戲「廟會大巡遊」外,動漫文化節主題展、牛肉美食文化節、萬人酷跑、民俗文化體驗展等一大波好看好玩的精彩活動將陸續上演,為廣大遊客帶來文化視覺盛宴。廟會期間,豐都火車站廣場和北岸旅遊碼頭將有特色神鼓舞表演,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
  • 2018豐都廟會18日盛大開幕
    4月1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中國重慶豐都廟會將於本月18日在豐都盛大開幕。豐都廟會是豐都旅遊一年一度的盛會,每年都會吸引百萬遊客前往。今年的豐都廟會為期五天,將以「唯善呈和,感恩祈福;文旅盛會,百姓節日」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廟會一共設置主題活動4類41項,除花車巡遊、小官山古民居民俗文化體驗展等傳統民俗活動外,還新增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豐都廟會主題展、街舞比賽、「夜遊鬼城」等。「『夜遊鬼城』無疑是今年廟會最值得期待的重磅項目。」
  • 解地鎖之困需多把「鑰匙」
    問題在於,當第一個人的落鎖佔位行為得不到清理和處罰時,破窗效應之下,一場爭先恐後的「圈地運動」便會上演。 私設地鎖考量的是市民公德心,也考驗著政府現代治理能力。 破解地鎖之困,需要打開「心鎖」。我們常講:「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杜絕佔位問題需要補齊公共道德、公共責任的「短板」,通過友情提醒、文明勸導等途徑,形成輿論監督、道德約束、正面引導等良性機制,營造一個「人人講規則、個個守公德」的良好氛圍,讓「自我規範」成為社會本能。只要「心鎖」打開了,地鎖就會自然而然地解除。
  • 「玉皇大帝」變「閻羅王」 豐都將造最大閻羅王
    據《重慶晚報》報導,目前,豐都縣正斥資2.3億元對鬼城進行全新規劃包裝。明年8月鬼節以後,你若到鬼城遊玩,不但可夜遊鬼城,見識世界上最大的閻羅王,還可進入「鬼城迷宮」體驗「地獄酷刑」,進浮沉街體驗「生死輪迴」等異類文化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