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綠茶都是茶,為何綠茶傳入歐洲更早,歐洲人卻偏愛紅茶?

2020-12-11 見史簡談

最近看見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明明綠茶傳入歐洲的時間更早,為何歐洲人卻偏愛紅茶?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確實有意思,紅茶綠茶都是茶,雖然很明顯的就能喝出來口味不同,但也各有千秋。

不過從歐洲餐廳、咖啡館等隨處可見的紅茶以及現如今紅茶在歐洲那遙遙領先的銷售數據來看,歐洲人確實偏愛紅茶。

綠茶傳入歐洲的時間更早

可問題是綠茶傳入歐洲的時間明顯比紅茶更早,歐洲跟茶葉相關的記載最早出現於義大利人「賴麥錫」的《航海記集成》,這個時期是十六世紀,在我們中國是明朝時期。

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所到之處都在飲茶」,其隱藏的意思就是茶葉在這個時期還並未在歐洲普及。

而且以明朝時期將茶葉視作為「戰略物資」的時代背景來看,當時的茶葉產量明朝自己都嫌少,顯然也不存在大規模出口的情況。

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下明朝邊關地區盛行的「茶馬互市」情況,明朝統治者顯然是把茶葉當成了獲取「戰馬」等軍需物品的重要戰略物資。

然後緊接著就到了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素有「海上馬車夫」之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來了。

作為歐洲當時最大的海上貿易集團,荷蘭東印度公司憑藉著其雄厚的海上運輸實力將茶葉帶到了歐洲的各個角落。

茶葉也正式開始在歐洲普及,但這個時候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帶到歐洲的茶葉基本都是以「綠茶」為主。

因為按照紅茶於明朝末年發源的時間點,以及1657年歐洲一斤紅茶那將近10英鎊的昂貴售價來看,明顯就是歐洲皇室以及貴族的專屬,根本無法普及。

直到1669年,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強勢擴張,並逐漸取代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地位,規定茶葉由其專營以後,紅茶這才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清朝的貿易聯繫逐漸在歐洲普及。

然後就出現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原本很受普通人歡迎的綠茶銷量急劇下降,迅速被紅茶取代了,甚至還要更上一層樓,獲得了更多人的歡迎。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紅茶的口感更好?

可能會有人覺得是不是因為紅茶的口感更好呢?

誠然,由於製作工藝的不同,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而綠茶則屬於不發酵茶類,所以由於「茶多酚」在發酵期間所產生的氧化反應,導致紅茶具備著跟綠茶截然不同的微量元素。

紅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明顯要少於綠茶,而且會因為茶多酚的氧化反應而產生出全新的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這也是紅茶與綠茶顏色差異很大的主要原因。而綠茶則因為不發酵的原因而保留了更多新鮮茶葉原本就有的成分,也就是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從而也就導致紅茶和綠茶的「茶湯」不但有著截然不同的顏色,所能產生的功效以及口感也是各不相同。紅茶要更為甘甜,口感綿柔醇厚,綠茶則是在甘甜中還帶點苦澀,口感更為清爽。

如若再結合歐洲人在享受「下午茶」時光之時,往往會在茶水中添加一些方糖、牛奶以及配合甜點食用的情況來看,確實會給人一種歐洲人更喜歡甜食的感覺,那麼紅茶自然是首選。

可問題不管在什麼地方,喜歡「苦味」的人定然不多,就像很多人吃藥,如果是服用那種沒有糖衣的藥片的話,甚至還有可能因為「苦」味的刺激產生「乾嘔」現象。

那為何我們中國人喝茶卻有很多人偏愛綠茶呢?而且從美國茶葉協會的統計數據來看,美國人85%的茶消費都是冰茶,也就是給茶水加上冰塊以及一些果汁什麼的,從而製成一種類似於我國「涼茶」的「冷飲」。

而綠茶特性寒涼,也是製作涼茶的首選,反之,紅茶在特性上則更適合「熱飲」。那麼就很明顯了,美國人也更偏愛綠茶。

這也就意味著「口感」或許是歐洲人偏愛紅茶的一個原因,但也只是一種「偏好特徵」的體現,而不是其背後的實質。那麼真正的實質又是什麼呢?

歐洲人偏愛紅茶的實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動物趨向性」這個詞,從學術上來講,所謂的「動物趨向性」其實就是「生物(或細胞)天生的行為反應,指其對某一特定刺激而產生的趨進或遠離的動作。」

就好比「飛蛾撲火」,其所表現的就是「飛蛾」對於「光源」的趨向性,也就「趨光性」。

人類其實也有,只不過由於人類「思維結構」的複雜,讓人類的趨向性變得並不明顯而已,我還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就好比大家面前有兩個理論上一模一樣的山洞,一個烏漆嘛黑什麼也看不見,另外一個沒有燈光,但是卻一片敞亮,大家會進入哪一個?

不出意外的話,絕大多數都會選擇進入那個一片敞亮的山洞吧?因為烏漆嘛黑的山洞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下惡魔為什麼會被描述成黑暗的,而天使則會被描述成光明的。

而大家相信也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我列舉的這個例子的本質說白了就是「環境因素」使然。是環境因素讓我們的潛意識產生了趨向於「光明」的趨向性。

歐洲人偏愛「紅茶」的本質其實就跟這個理論類似,其主要原因就是氣候所導致的環境因素使然。

總體上來講,歐洲大陸的氣候條件主要還是以「溫帶」為主,但是受盛行西風和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然大多數地區氣候條件都比較溫和,但卻多雨,溼氣大,所以整體氣溫其實還是相對較低的。

尤其是離北極圈更近的那些國家和地區,離得越近,氣候條件也就越冷。諸如芬蘭、挪威、冰島以及俄羅斯等等。

那麼在這種環境因素的作用下,紅茶特性溫熱,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綠茶則特性寒涼,清熱解暑,大家說歐洲人會怎麼選呢?

毫無疑問,自然是紅茶,紅茶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在寒冷的條件下有著更舒服也更美好的體驗。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就好比俄羅斯,其除了喜歡伏特加以外,大多數俄羅斯人喜歡喝的也是紅茶。

【end】

相關焦點

  • 歐洲人眼裡的綠茶和紅茶?
    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一直延續到現在,茶除了節日有茶禮,也是日常可見的隨手禮。然而,在歐洲,他們最早喝到的茶是綠茶,直到17世紀,才喝到紅茶。在歐洲人眼裡,他們認為紅茶、綠茶是從不同的茶樹上採摘葉子製成的。其實紅茶和綠茶是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而產生,目前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和青茶(烏龍茶)。
  • 英國人的下午茶為何偏愛紅茶,這少不了綠茶的作死之路!
    風靡世界的下午茶,是英國茶文化的代表,也是英國人午後的一種生活方式。英國人最初也是喝綠茶的,為什麼後來下午茶的主角是紅茶,不只是因為紅茶更適合英國人的胃,而是不法商人對綠茶的作死之路讓英國人對綠茶好感漸無。
  • 為什麼英式下午茶是紅茶不是綠茶?
    英劇中,19世紀的名媛們總是愛飲下午茶,看起來十分愜意。而時至今日,下午茶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英式下午茶都是紅茶,幾乎沒有綠茶,當然也沒有烏龍茶、普洱茶等等。為什麼呢?不靠譜的百度這樣說:那麼為何中國生產的綠茶,運抵老外後卻變成紅茶了呢?
  • 愛喝「下午茶」的英國人,為何獨獨偏愛中國的紅茶?
    但是,「下午茶」的文化卻是在英國興起的。英國人的下午茶不但注重清新浪漫的格調,還對茶的品種極為挑剔,而且不飲用綠茶,只飲用紅茶。這是為什麼呢?英國「下午茶」的起源英國人的飲茶文化要從1661年開始說起。
  • 為什麼中國人愛喝綠茶,而西方人愛喝紅茶,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按照大數定律,應該是從綠茶到黑茶產量依次遞減才對,畢竟人從骨子裡是懶得嘛。但實際上,綠茶與紅茶並駕齊驅,而且分了陣營:東方人的我們大多愛綠茶,西方人卻普遍認為紅茶才有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1、遠洋帶貨小能手玩砸了西方人喝到地道的茶,是在中國,不過當時他們喝到的是綠茶。這一喝,便讓他們念念不忘。16世紀,歐洲的航海技術發展迅速,已經具備遠洋帶貨能力。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上,英國的這些代購小能手們,絲綢、瓷器、香料、茶葉,弄了個遍。
  •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
    紅茶,綠茶,特種茶是中國,也是世界的三大茶類安溪產茶歷史悠久,始於唐末,興於明清,素以「茶樹品種優良,制茶工藝精湛、茶葉品質獨特」馳名海外,其中尤以鐵觀音為最佳,安溪人發現培育了名茶鐵觀音,從而奠定了安溪在中國茶葉史上的重要地位
  • 英國為何獨愛紅茶,只因為紅茶的這些優點,是綠茶所不及的!
    英國人喜愛喝紅茶是不爭的事實,諸多不同的茶類,為什麼英國人獨獨偏愛紅茶呢?是不是其他茶英國人就不喝呢?英式下午茶的最開始的主角並不是紅茶,而是綠茶。直到十八世紀,紅茶才成為下午茶的標配。一、綠茶保質期短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跟綠茶保質期有關,綠茶保質期短,而英國不產茶葉,全靠從國外進口。17至18世紀的運輸工具是輪船,在遠赴海洋的徵程中,綠茶就更難以得到保存。紅茶是發酵茶,保質期也比綠茶更長,可以長久儲存。
  • 淺談 紅茶、綠茶、普洱茶適合何時飲用
    問答時間紅茶、綠茶、普洱茶,哪一款更有益於長期飲用?這個問題對於茶人陳馨個人來說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從科學範疇來說,相關機構比較建議我們科學飲茶,結合每個人的口感、所在地區、以及每個人的體質來喝茶。準確來說一年四季飲任何茶品都是可以的,沒有絕對的規定,結合自己的喝茶口感習慣以及身體情況科學飲茶才是相對最合適的呢。紅茶紅茶,被譽為茶中皇后。
  • 綠茶與紅茶:哪種茶更有益健康?
    茶與咖啡、可可共同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三大古老飲料。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具體是在什麼年代開始,很多人認為飲茶是中國人首創的。茶聖陸羽有著《茶經》一書;《神農本草經》亦有記載關於茶的知識;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
  • 日照綠茶|茶中英豪——祁門紅茶
    色芳而香,賈客成議,逾者諸方,每定二三月齎銀緡繪素求市,將貨他都者,摩肩接跡而至。」可見唐時祁門茶市已相當繁榮。安綠到祁紅自唐至清光緒以前,祁門一直生產綠茶,製法似六安綠茶,稱為「安綠」。光緒元年(1875),眵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茶莊,仿照「閩紅」製法試製紅茶,這是「祁紅」的始。另有一種說法,「祁紅」肇始於胡元龍(又名胡仰儒)。據1916年《農商公報》第二期記載:「胡元龍為祁門南鄉之貴溪人,於前清成豐年間,即在貴溪開闢荒山五千餘面,興植茶樹。
  • 綠茶和紅茶的區別 綠茶和紅茶有什麼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季節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適合喝的茶。例如,冬天適合喝紅茶,夏天適合喝綠茶。那麼。紅茶和綠茶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看吧!綠茶和紅茶的區別      區別一:茶湯顏色不同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茶湯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
  • 綠茶時代過去了?紅茶女生是什麼梗
    大家不要再說綠茶女孩了,現在更流行新時代,看了微博熱搜#紅茶女生#,再一次的顛覆了自己的認知,我的緊跟時代的步伐,給大家科普科普紅茶女生,大家都應該知道,所謂的綠茶女生是對某一類女生的稱呼,綠茶都是背後心機比較重,會辦無辜,然後得到男生的偏愛,但你知道嗎,
  • 紅茶和綠茶的區別功效,常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
    紅茶和綠茶都是中國主要茶類之一,也是生活中提到最多的茶類了,很多人想知道常喝紅茶好還是綠茶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紅茶和綠茶的區別功效,希望能幫到正在選擇的朋友們。
  • 綠茶紅茶的不同之處
    青睞喝茶的人必須都明白綠茶和紅茶,無疑的中國比拼多見並且歷史比拼悠遠的茶種。綠茶喝起來有著淺淺的苦味清香,而紅茶喝起來卻有絲淺淺的甜味。兩種茶可以說是各有特徵,各受大家的愛戴和追捧。否則過多並非懂茶的人,並非告終綠茶和紅茶有哪些不同,尤其過多人所覺得他們的區別也是從常喝的綠茶紅茶飲料中得出來的。更有人底子分不清紅茶和綠茶。紅茶:發酵度達80~90%的全發酵茶。製作水平不經殺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而後展開完整發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了茶紅素,所以造成紅茶所特有暗赤色茶葉、赤色茶湯。紅茶的幹茶色素與衝泡的茶湯以赤色為主調,故稱為紅茶。
  • 過期綠茶做不了紅茶
    綠茶是非發酵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兩者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說法稱「紅茶是過期綠茶做的」,把這兩種茶葉聯繫到了一起,這是真的嗎?國家茶葉質檢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沈紅說,「過期綠茶做紅茶」,不太可能出現。綠茶是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製成的產品,一般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和蒸青綠茶4類。而紅茶是以鮮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製成的產品,主要有紅碎茶、功夫紅茶和小種紅茶3類。也就是說,兩者的原料都是鮮葉,並且在製作工藝上有較大差別。因此,用過期的綠茶是不可能做成紅茶的。
  • 立夏後應該喝什麼樣的茶,是綠茶還是紅茶?
    喝茶,在我國歷史悠久,因此,我國的茶品種特別的豐富,綠茶、紅茶、普洱茶、花茶等應有盡有。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可見茶我們來說多麼的重要。喝茶也有它的季節性,素有:「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之說。
  • 中國茶葉有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等,那國外都喝什麼茶呢?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1915 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 紅茶和綠茶的品質特徵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的一行詩句,似乎讓人看到一位茶仙子,輕輕撥開薄霧,婀娜而來。而綠茶便是這「佳人」中的翹楚。其葉綠,綠的純淨;其湯碧,碧得通透;其香淡雅,齒頰留香。令人一見傾心,永久難忘。
  • 你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是怎麼誕生的麼?
    綠茶的出現綠茶是我國最早創製的茶類,是茶鮮葉經過殺青(蒸青或炒青)、揉捻、乾燥等工序製成的成品茶,衝泡後綠湯綠葉。黑茶產生於11世紀前後,當時運往邊疆的茶葉都是綠茶,大都通過四川遠銷到西南、西北地區。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運輸困難,為了方便運輸必須將茶葉壓製成團塊狀,這些團塊茶經過一路的「溼堆作用」,便形成了自然黑茶。隨著邊銷茶需求量日益增多,這種自然黑茶已遠不能滿足邊銷需求,到了宋代出現了「做色黑茶」。
  • 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歷史上是如何產生的?
    綠茶的產生綠茶是我國最早創製的茶類,是茶鮮葉經過殺青(蒸青或炒青)、揉捻、乾燥等工序製成的成品茶,衝泡後綠湯綠葉。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綠茶製法開始,到12世紀經推廣應用炒青綠茶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餘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