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式下午茶是紅茶不是綠茶?

2020-12-06 澎湃新聞

英劇中,19世紀的名媛們總是愛飲下午茶,看起來十分愜意。而時至今日,下午茶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英式下午茶都是紅茶,幾乎沒有綠茶,當然也沒有烏龍茶、普洱茶等等。為什麼呢?

不靠譜的百度這樣說:

那麼為何中國生產的綠茶,運抵老外後卻變成紅茶了呢?傳說古時中國綠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駛達英國,綠茶在海上漂泊期間自動發酵,到達英國時就變成恰到不錯處的厚味紅茶了。

基本屬於胡說八道。

根據筆者自己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採茶經驗,鮮葉採摘回來之後如果處理不當,確實會變紅、變熱、發酵、腐爛。如果英國人指望這樣就能得到紅茶,那麼只能得到一堆爛葉子。

有的歷史學家這樣說:

這些茶葉大部分屬於紅茶,因為從廣州要經過漫長的海運運抵倫敦港,唯有已經發酵了的紅茶才可以保存那麼長時間。(歐立德:《乾隆帝》,P197)

但是綠茶只要不是鮮葉,乾燥的茶葉也一樣可以存放很久啊?

讓我們從頭說說百度上查不到的那些故事

我們知道,依靠鴉片等藥用商品銷售產業的推動,大英帝國雄踞全世界霸權帝國之首,特別是在對華鴉片銷售的進程中獲利甚巨。

1840年,鴉片為英國帶來了75000英鎊的收入(約折合今天的38億美元);

1879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910萬英鎊(約折合今天的220億美元)。

新近崛起的糖、茶葉、鴉片貿易產業為大英帝國那無堅不摧的海軍艦隊提供了後援資金,令它們的戰鬥力得以不斷提升。沒有印度的鴉片生意,就沒有大英帝國的繁榮發展;如果失去了印度,大英帝國在後拿破崙時代的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就此崩潰。

然而,有一件事,英國人很不爽:

每日生活必不可少的茶葉是中國人把控著的!

乾隆統治時期,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得到了飛速發展,在這種貿易中,茶葉所佔比重最大,自17世紀50年代茶葉被首次引入倫敦之後,英國對茶葉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在五十年內,茶葉逐漸取代了咖啡,成為英國社會中的一種時尚飲品。那個時候,大英帝國絲毫沒有意識到茶葉一直是中華帝國負責生產的。

至乾隆晚年時,中國1/7的茶葉都出口到了英國。到18世紀末,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茶葉的需求,英國每年進口的茶葉超過2300萬鎊。

中國人採摘茶葉、烘焙、混合後,再以一個包含利潤的價格賣給英國。中國利用對這種飲品的完全控制,統治了英國人的品位達兩個世紀之久。而且,這個國家通常利用這種依賴,對英國持著粗魯無禮而不合作的態度,隨心所欲地對茶葉次品大肆抬價。

於是英國人就擔心了:

如果中國本土可以種罌粟、造鴉片,那英國人的鴉片賣誰去?同時,英國人對茶葉完全不懂。也就是說,這生意註定是賠了,將會有大量雪花花的銀子(真的是白銀啊)流入中國。

其實,早在乾隆年間,大英帝國是做出過努力的。那時我大清朝灰常強大的,英國派出使臣馬戛爾尼,按照西方外交流程與禮儀對我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

1793年前後大清朝新聞聯播(如果有的話)對此進行了報導。馬戛爾尼來與皇帝談經貿合作,而乾隆皇帝將其作為「番邦使臣前來覲見」,隨手送了兩個玉如意。雙方外交人員在輕鬆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親切會晤,然後馬大人就被打發回國了。

大英帝國很鬱悶:大清朝你不按常理出牌嘛~!

於是紳士們覺得要不咱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沒錯,我們自己種!茶!葉!

然而,大英帝國也很困惑:

紅茶和綠茶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樹種?

茶葉如何從一種綠色鮮葉變成了飲品?

為什麼自家殖民地、印度阿薩姆地區的紅茶品質遠遠不如中國紅茶?

印度同胞表示不服:阿薩姆紅茶怎麼不好了!?

最終,紳士們決定派間諜了解中國茶葉的秘密所在。

這個人的名字叫福鈞,是一個著名的「植物獵人」(有關植物獵人的來龍去脈,回頭再慢慢講給大家聽)。

福鈞潛入了中國。那個時候中國剛剛經過了鴉片戰爭的折騰,不得已開放了幾個城市作為通商口岸。然而作為一個「老外」的福鈞還是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地區隨便逛蕩。於是他化了妝,裝上了辮子,學習中文,並僱傭了兩個跟班。

羅伯特·福鈞,不知道他裝上假辮子穿長衫會什麼樣子?

第一站:上海-杭州-安徽某地

目標:了解並盜取綠茶樹種

結果:成功

最終結果:失敗

福鈞裝扮成一個官員的模樣來到杭州附近的一個綠茶工廠。在這裡他觀察了綠茶的生產過程,同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將影響英國人飲茶習慣的大秘密!

中國工人為了讓綠茶顯得碧綠好看,居然在添加不明染料!!

這種染料後來被他化驗並認定是石膏粉(脫水硫酸鈣)和普魯士藍(亞鐵氰化鐵)。吃了會怎樣呢?輕則噁心反胃,重則不孕不育和終身癱瘓。按照當時英國人飲茶的劑量,喝茶喝殘廢那是早晚的事兒。

「福鈞偷偷從這座工廠裡拿走了一些有毒染料……這些東西將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被隆重展出……這次公共展覽會意味著這一刻的到來:籠罩在關於茶葉——英國國飲——的神話傳說之上的陰影和謎團將被暴露在西方的科技之光下,徹底消散、解除。福鈞將揭示那些中國人在無意之中犯下的罪行。這將為英國自行種植、加工茶葉提供無可辯駁的依據。」(引自薩拉·羅斯:《茶葉大盜》, P126~127)

據說這就是英國人再也不喝綠茶的原因

不過也幸虧是最終選擇了紅茶。否則按照彼時英國下午茶的習慣,茶水裡又加糖又加牛奶的。如果是綠茶,不知道會不會成了瀉藥?(關於糖在英國的歷史,請參見西敏司《甜與權力》)

當然,雖然這次探訪是成功的,但此次收集的樹種因為運輸後保存不善,全被收件人玩兒壞了,幾乎沒有存活。這樣一來,製作綠茶的物質基礎也就沒了。

福鈞一定恨死了在印度收件的豬隊友。

第二站:福建武夷山

目標:了解紅茶和烏龍茶的製作過程

結果:成功

最終結果:成功

福鈞運走了諸多綠茶樹種之後也沒閒著,他繼續來到「大紅袍」的產地——福建武夷山。在這裡收集茶樹樹種和制茶技術。最終將這裡的茶種移植到印度喜馬拉雅山麓,與當地阿薩姆紅茶嫁接,成為今後一個多世紀英國主要茶葉產地。

之前阿薩姆地區的紅茶香氣撲鼻,但口感太差,所以除了茶商炒作以為,普通民眾很少購買。但自從有了中國紅茶的樹種,印度一下就成了英國茶葉種植的大本營。所以,就茶文化來說,中國絕對是世界範圍內的鼻祖。

延伸閱讀:

《甜與權力:糖在近代歷史上的地位》(西敏司,商務印書館,2010)

《懷柔遠人:馬戛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何偉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乾隆帝》(歐立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本文由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自微信訂閱號「吾讀不勤」(mybookmylife)。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關於英式下午茶,你了解多少?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創文章 提到英式下午茶,腦海中不免會浮現這樣的一個畫面:一個無聊的午後,幾個女性圍著古樸的桌子,喝著甜蜜的紅茶湯,品嘗著美味的糕點,怡然自得的談論著生活裡的趣事。而說到英國的茶,腦海中閃現的必然是紅茶,但其實一開始出口到英國的茶不僅有紅茶還有綠茶。
  • 在倫敦體驗英式下午茶
    一個不生產一片茶葉的國家,每年能喝掉600億杯茶,甚至把單純的「加餐」發揚成風靡全球的下午茶文化,讓人不得不嘆服英國人對茶的痴迷。  下午茶的故事,其實就是英國貴族早上吃太早,晚上吃太晚,下午無事可幹衍生出來的消遣。作為英劇粉,去倫敦喝一次正宗的英式下午茶早幾年就成了我的一個念想。
  • 五指紅茶香學院|英式下午茶
    對於英式下午茶最早可以追述到1662年,當時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帶著她的眾多昂貴的陪嫁品來到了這裡,而這當中就包含了一些紅茶和來自中國的精美茶具。在那個年代,紅茶的價值可以跟當時的珠寶等同,而各個王室看到他們的新王后如此優雅的衝泡茶享用後紛紛爭相效仿,那時候品茶就成為了貴族的象徵。
  • 漫談英國茶文化:靜享英式下午茶裡的悠閒浪漫
    茶是1662年凱薩琳公主的私人嫁妝;1702年,安妮女王在宮廷宴會上放棄價值不菲的葡萄酒,只喝自己杯中的紅茶,這高傲的「以茶代酒」,讓貴族們迅速折服在茶的魅力之中;1840年,維多利亞時期,下午茶開始興起,每到下午四點,貴婦們放棄一切而必須進行的下午茶時間,充滿了優雅的浪漫。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
  • 英式下午茶和中國茶,有哪些不同?
    英國上層社會對茶的膜拜,源於一位葡萄牙公主。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妝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新王后優雅的泡茶方式令英國貴族爭相效仿,飲茶成為高貴的象徵,凱薩琳則被稱為「飲茶皇后」。19世紀40年代,英式下午茶流行起來。
  • 英式下午茶茶品推薦及禮儀詳解
    英式下午茶最受全球貴族歡迎的下午茶飲品●Nurbong,明亮,優雅的茶具有溫柔細膩的味道,大吉嶺的紅茶,印度;●Mokalbarie,具有醉人,生動和鮮明芳香,阿薩姆紅茶,印度;
  • 伯爵茶、下午茶、英式早茶,這些經典英式紅茶的區別在哪裡?
    伯爵茶、下午茶、英式早茶以上說的這些茶,從目前來看的話,恐怕只有一二線城市中才會有,三線就會有一些勉強。像小約現在在的三線城市,正兒八經的這些茶是少見的,雖然茶餐廳是有。有人說,當前在英國市面上銷售的茶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來自於拼配茶。
  • 英式下午茶 用優雅凝固時光
    英國有句俚語「This is not my cup of tea」(這不是我的那杯茶),可別以為僅僅是拿錯了杯子,其真正的含義是:「我對此沒有興趣」。以茶比喻自己的心愛之物,英國人對茶的狂熱程度可見一斑。下午茶在英國,是一種身份象徵、一種社交方式,甚至是最標誌性的英倫生活。
  • 英式下午茶 用優雅凝固時光(全文)
    英國有句俚語「This is not my cup of tea」(這不是我的那杯茶),可別以為僅僅是拿錯了杯子,其真正的含義是:「我對此沒有興趣」。以茶比喻自己的心愛之物,英國人對茶的狂熱程度可見一斑。下午茶在英國,是一種身份象徵、一種社交方式,甚至是最標誌性的英倫生活。
  • 湘妹子張鵲的英式下午茶
    10月23日,記者來到長沙德思勤廣場一樓,走進格調洋派的「你好貝蒂」英式下午茶餐廳,體驗了一把英式優雅。  「這一款伯爵紅茶味道有點特別,是英國女王的最愛。」張鵲擺出五六款紅茶請記者聞香,有大吉嶺、伯爵紅茶或錫蘭紅茶,別的紅茶淡淡芳香,女王愛喝的紅茶卻濃烈撲鼻,「茶裡面加入了佛手柑,第一次接觸會不習慣,但很多來這裡的女士會點一款嘗嘗。」張鵲得意地說。
  • 為什麼英國人愛喝下午茶?正宗的英式下午茶講究多,長知識了
    英式下午茶雖然叫做下午茶,但是它更類似於一頓簡餐,下午茶是在十七世紀中出現的,當時英國一位公爵夫人每天在下午四點左右都會餓,而晚餐大多都是在晚上8點。所以公爵夫人會提前讓下人準備好麵包和蛋糕等,後來這個習慣也影響了一些其它貴族女士。這種下午茶就成為了當時的社會潮流。
  • 英國為何獨愛紅茶,只因為紅茶的這些優點,是綠茶所不及的!
    英國人喜愛喝紅茶是不爭的事實,諸多不同的茶類,為什麼英國人獨獨偏愛紅茶呢?是不是其他茶英國人就不喝呢?英式下午茶的最開始的主角並不是紅茶,而是綠茶。直到十八世紀,紅茶才成為下午茶的標配。一、綠茶保質期短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跟綠茶保質期有關,綠茶保質期短,而英國不產茶葉,全靠從國外進口。17至18世紀的運輸工具是輪船,在遠赴海洋的徵程中,綠茶就更難以得到保存。紅茶是發酵茶,保質期也比綠茶更長,可以長久儲存。
  • 英式下午茶的禮儀
    1、 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鐘(就是一般俗稱的Low Tea)  2、 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是著燕尾服,女士則是長袍。現在每年 在白金漢宮正式下午茶會,男性來賓則仍是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傘;女性則穿白色洋裝,且一定要戴帽子。
  • 英式下午茶禮儀講究多
    英式下午茶。(資料圖)文明看他國英國本身就是一個以禮儀嚴謹著稱的國度。下午茶這項源自於英國貴族的習慣自然也有各式各樣的禮節和習慣,目前仍然被認為是英國上流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社交環節之一。相傳,英式下午茶是始自維多利亞時代的貝德芙七世公爵夫人。當時英國貴族家的早餐很豐盛,午餐卻很簡單,晚餐則因社交性質要等到很晚。每天下午四時左右,公爵夫人都會覺得有些飢腸轆轆,於是便讓女僕烤幾片麵包,抹上奶油,衝一壺茶來果腹。
  • 貴婦名媛最愛 11款英式下午茶 - 經濟參考網
    無論甜點多麼的豐富,下午茶還是離不開一個「茶」字。英式下午茶作為華麗與優雅的代名詞延續到了今天的現代生活中。  英式下午茶除了芳香濃鬱的茶味之外,它從茶葉的選用、茶具的品質、衝泡的要領、擺設的方式、空間的氛圍,乃至社交的禮儀都是講究的一部分,當然還有愉悅味蕾的小點美食。
  • 優雅英式下午茶 品味貴族生活
    英國下午茶吃什麼吃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次序大有學問,先是頂層的鬆餅或底層的三明治,最後才是中層的甜點,要讓舌頭享受由淺入深的滋味。通常三層塔的底層是放置鹹味的各式三明治,如火腿、芝士等口味,但這些三明治並不是點心主廚做的,而由另外的三明治師傅製作。
  • 關於正宗英式紅茶,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中國是紅茶的原產地,但英國卻是紅茶文化的發揚地,不但賦予了紅茶優雅的形象還創造出豐碩華美的飲用方式。[1]英國的飲茶習俗起源於17世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英國的茶文化自成體系,以紅茶為主,下午茶為特色,其影響遍及歐洲大陸和所有大英國協國家。
  • 英國人的下午茶為何偏愛紅茶,這少不了綠茶的作死之路!
    風靡世界的下午茶,是英國茶文化的代表,也是英國人午後的一種生活方式。英國人最初也是喝綠茶的,為什麼後來下午茶的主角是紅茶,不只是因為紅茶更適合英國人的胃,而是不法商人對綠茶的作死之路讓英國人對綠茶好感漸無。
  • 看似簡單的英式下午茶,吃錯就糗大了
    下午茶,不單單是指傳統的中式下午茶,還指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喜歡的英式下午茶。下午茶,喝的不僅僅茶,也是情調;吃不僅僅是為了果腹,更是為了氛圍。中式下午茶,一盅兩件,簡單隨意。而英式下午茶則更為講究,不僅僅是對品嘗的順序有要求,就連餐桌上的禮儀,也需要相當注意,總體來說,就是要優雅!
  • 禮儀培訓師必備常識——關於英式下午茶
    在國內,英式下午茶也漸漸成了人們享受午後時光的一大選擇,你作為一位合格的禮儀培訓師,真的了解過下午茶嗎?1、Low Tea和High tea的區別High tea其實是目前國內一些同樣喜歡用下午茶的人們常犯的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