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安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城鄉供水一體化 農村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過去是打井挑水吃,很不方便,水質水量沒有保障,去年8月份自來水通到了我家,現在不用為吃水擔心受累了。」清澈的自來水從水管譁譁流淌出來,德安縣高塘鄉顧田村村民湯金花忙活著洗菜做飯,作為全村11戶免費安裝自來水的貧困戶之一,湯金花家不僅被免去了960元的初裝費,更讓她體會到了優質水源的益處。做好「水」文章,補民生短板。博陽河是德安縣的母親河,從鄉村到縣城,哺育了「一河兩岸」的18萬群眾。為保護母親河「一河清水」向東流,德安縣認真落實河長制,啟動了供優水、防洪水、治汙水「三水」治理工程,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投入資金近2億元,打造「1+7+N」水源建設工程,將水源地上移25公裡,可日取優質水源5萬噸,從根本上解決了縣城飲水安全問題。並與江西省水投集團籤訂了德安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合作協議,按六大片區以建設集中供水的方式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截至今年10月,新增農村自來水用戶8900餘戶,鋪設管網561公裡,新建或改造鄉鎮水廠7座,投入扶貧資金300多萬元,為1908戶貧困戶免費改水改廁。針對偏遠山區的少數農村人口,採取小型供水工程實現供水全覆蓋。位於深山之中的林泉鄉屏峰村,因為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全村1100多人大部分陸續搬遷,但留守村莊的100來人飲水成了問題。該縣集中力量在該村群眾飲水不便的7個村民小組鑽探水井,硬是從石頭縫裡找出甘泉,僅此一項,工程隊就花了一個月時間。目前,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8%,農村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城鄉公交一體化 群眾出行便利實惠今年1月21日,投資3.7億元的德安縣淵明大道延伸線及博陽河大橋通車;8月28日,造價3億元的文華大道及文華大橋通車……2016年以來,德安縣穿城而過的博陽河上,十座大橋臨空高架,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幾年前,一河之隔,進出不便,特別是縣一中、二中在河東,學生上下學期間總是堵車。現在高橋飛架,連通城鄉,交通有序、順暢。」來德安工作了三年的杭州市民徐洪波頗有感觸地說。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鄉村交通通暢快捷。「十三五」期間,德安縣啟動了「十橋三十路」交通建設工程,以母親河博陽河為紐帶,架起十座貫通「一河兩岸」的城市連心橋,以鄉村振興和文化旅遊為主線,修築三十條鄉村致富路,基本實現了打通外循環、疏通內循環、暢通微循環的城鄉道路交通網。 「以前去縣城,兩天一次班車,現在每天好幾次班車,來回半天就夠了。這輛新公交車寬敞又舒服,比原先的中巴車還便宜一兩元錢,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德安縣鄒橋鄉張坑村村民劉木球坐在公交車上高興地說。鄒義公路、車義公路、萬家嶺專線公路、袁家山旅遊公路、河東大道等一條條重要道路通達四方,連接各地,「四好」農村公路為沿途經濟發展和文化旅遊疏通血脈。為改變農村班線私營無序、車輛陳舊、管理粗放等現狀,該縣引進九江長運集團收購城區公交和農村班線經營權,實行城鄉公交統一運營管理模式。共投入2970萬元,開通28條鎮村公交線路,全縣15個鄉(鎮、場)、80個行政村實現城鄉公交線路全覆蓋。班次增加20%、裡程增加25%,票價卻下降30%,群眾出行更為便利、更為順暢、更為實惠。城鄉環衛一體化 環境「顏值」與群眾幸福指數齊攀升「藍色表示在崗,灰色是離崗,人員和車輛的作業軌跡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大屏幕上797名城鄉一線環衛工人的定位清晰準確,82輛環衛車有跡可循。日前,德安「智慧環衛」大數據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韓瑞霞為前來學習體驗的學生觀摩團娓娓介紹,通過智能手環、視頻監控系統,環衛監管實現了現代化、精細化、標準化,讓城鄉「美容師」轉變為環境「守護者」。2019年,德安縣探索市場化服務模式,通過購買服務,投資7.38億元引進江蘇徐工集團作為城鄉環衛一體化第三方治理主體,實現全縣城鄉環衛「一家管」,不僅大大提高了環境保潔作業標準,更為鄉鎮村組配備了專職的「環衛工人」,實現了城鄉統一衛生保潔作業標準和垃圾終端統一無害化處理,城鄉「顏值」與群眾幸福指數齊攀升。5年來,德安縣累計投入資金2億元,實施全方位、立體式、無死角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72個帶有「德安元素」重點生態工程已建成;6家物業公司分六個片區統一管理全縣132個小區;投入資金2640萬元重點打造了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88個,農村改廁1900個;今年投入資金1.8億元,對13個鄉鎮的集鎮環境進行全面改造……這一系列民生實事,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德安域內舒展。德安縣委、縣政府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真正潤澤民心。黨的十九大以來,該縣在解決群眾飲水難、出行難、環境整治難的同時,創新舉措,大力推行以教育、就業、醫療等民生為重點的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讓群眾在不斷升溫的民生溫度中感受滿滿的幸福。
審籤:鄭少忠
責任編輯:戴林峰
作者:張帆 鍾一粟 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