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養老差異大,提高幸福指數才是核心訴求

2020-12-19 老碗哥

養老是國家大事,並非個體差異決定,更不是吵得那樣子

網上近期對養老問題,尤其是農民的養老問題,可以說爭論不休,難分是非。

老胡今天撇開爭吵的焦點,用自己的理解發表一下看法。目前雙方爭吵不休的焦點是,交了養老保險金,到老了就可以拿錢養老,你交的多就拿得多,交的少就拿得少,如果你沒有交,不好意思,那就沒有,只能靠自己了。由於這個先入為主的觀點佔據著主流看法,甚至有養老保險法作為依據來堅定觀點立場。

所以,一部分老農民為了證明自己沒有白拿國家養老金,極力地拿出當年交公糧的事和出義務工的事,以此為據,表達雖然當年沒有交養老保險金,但是所付出的這些也應該當作是交了,況且那個時候還沒有養老保險法,想交也沒處交啊。現在老了,不給養老金,挺委屈的,認為不公平,認為城市人為什麼人人有,農民老人怎麼就沒有。在這裡也要澄清一點,就算是城市人,那個年代的人也沒有交過養老保險,可是後來照樣有養老金拿,偏偏農民就沒有。

以上呢,就是雙方爭論的核心意思。

在老胡看來,這些說法都過於表面,過於直接。例如用我國的養老保險法說事,道理就很簡單了,交就有不交就沒有,有什麼好說的。現狀是什麼?現狀是城市老人根據不同的工作單位背景,都有養老金,也有多有少,但是都夠基本生活用沒有問題。農村老人也不管以前什麼情況,也都有。但全國基本上都一個數字,就是一百多塊錢,這個數字不用說,是不夠基本生活用的。

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相比,在錢數上是少了很多,但是一個沒土地一個有土地,有沒有土地這個區別,其實也很大的。農村人有句話口頭話,錢多錢少的,餓不著。這意思就是土地上打糧食呢。城市老人不同,不給夠基本生活費用,他就得挨餓。

你把這些七長八短理清楚以後,才能找到問題的根在哪裡?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找到了平衡點,城市老人養老金多是為了基本生存生活需求。農村老人養老金少可是有地有糧食,也是可以滿足生存生活需求。如果你認為這平衡這公平,那你就錯了。

我們不能以生存和基本生活費用為平衡點,這個標準太低,都OUT了。現在大家追求的生活品質,或者說幸福指數。

看起來平衡的城鄉老人境況,如果提到生活品質,幸福指數上,那簡直差的不是一點點大,太大了。

城市老人退養後過的是什麼日子?以65歲退休後來說,衣食不愁吧,住房不愁吧,再不用幹苦活髒活累活吧!跳跳廣場舞,下下棋,喝喝茶,隔三差五泡個溫泉,旅個遊,不是問題吧!基本上就真的可以是頤養天年了。再看農村老人,我們還是以65歲為界線。農村老人65歲以後普遍的是什麼狀態?說衣食無憂,都比較勉強。很多地方還很貧窮,他們就為衣食發愁。雖然這不是普遍現象,但是也很多。

然後呢,65歲以後真正閒下來不再幹活的老農民多不多?太少了,極少數的人,要是從比例上說,都談不上,不佔比例。普遍的現象是還在下地幹活,乾重活,髒活,累活,一輩子沒有泡過溫泉很正常,一輩子沒有旅遊過一次很正常。更別說,沒事了跳跳廣場舞。對這些老人來說,好像沒有沒事的時候,都挺忙的。農村的老人,什麼時候算閒下來了,不用再幹活了,那就是身體出現了大問題,幹不了活了,說得難聽一點,距離死也就不遠了,在等死的那一天來臨。

這就是農民的一輩子。所以說農民要跟過去舊時代相比,日子是好很多,但是同時代的日子幸福指數是多少,就沒法提了。

因此,作為城市人,一個無法體會農村農民一輩子生活的人,你們所說的農民養老,這個「養老」二字,是什麼樣的一個含義和內容呢?城鄉同為老人,同樣都是在養老,一個是那樣的養老內容,一個是這樣的養老內容,難道不覺得失衡嗎?

所以老胡要這樣說,一個人,只要你生活在這個國家裡,不管以前是幹什麼的,都幹了什麼,有貢獻沒貢獻。人老了都要養老,這跟他過去的一切沒有任何關係,只跟他養老的內容和方式有關係。但是最基本的底線,就是養老應該有幸福指數,這個指數是隨著國家發展而提高的。以現時代發展階段看,城鄉養老不能差距太大,一個指數那麼高,一個指數那麼低。

從真實現狀看,農村老人養老幸福指數的提高,迫在眉睫。而這一點,不提高養老金,就算有土地,也是實現不了的。

相關焦點

  • 江西德安:推進城鄉一體化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城鄉環衛一體化 環境「顏值」與群眾幸福指數齊攀升 「藍色表示在崗,灰色是離崗,人員和車輛的作業軌跡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大屏幕上797名城鄉一線環衛工人的定位清晰準確,82輛環衛車有跡可循。
  • 九江德安縣推進城鄉一體化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近年來,德安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 【九江】辦好實事潤民心——德安縣推進城鄉一體化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近年來,德安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 文安將民生指數轉化為幸福指數
    平時下下棋,聽聽戲,感覺很幸福。」12月11日,剛在養老院裡結束晨練的劉文軒老人笑著對記者說。劉文軒老人膝下無子女,老伴去世後,他就來到了養老院居住。近年來,文安縣不斷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推動醫養康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將百姓民生指數切實轉變為幸福指數。
  • 城鄉面貌精神風貌大變化 全面小康路上攜手勇向前
    元以上,年均增長35.7%…… 全面小康的核心在「全面」,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在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注重生態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奔小康路上掉隊……短短幾年,呼和浩特市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 《當幸福來敲門》,隱藏在劇情中的反向警示,夫妻訴求差異的悲劇
    男人可能會有無數種選擇(不是唯一的)來滿足內心的訴求,但是對於多數女人而言,生活才是最大的訴求,這也是婚姻對於部分女人而言的最重要的一個意義。琳達所期待的只是能夠重新擁有正常的生活,不是她不信任克裡斯,是克裡斯的做法不能讓她認同,也不能讓她信任,他的做法在她看來,並不理智,也不夠對生活負責。
  • 山西省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條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0年11月27日  第一條 為了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改善民生,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城鄉居民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後,可以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參加補充養老保險。
  • 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常德市委、市政府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把加快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納入我市「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規划進行統籌部署,抓實抓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 山西明年施行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
    新華社訊 記者從山西省人社廳獲悉,明年起山西將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並行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目前補充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標準已明確,個人按年繳費,分為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等五個檔次。
  • 民生向暖 荊楚兒女幸福指數一路攀升
    居民收入增長80餘倍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湖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百姓荷包越來越暖,收入水平顯著提高。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455元、14978元,分別是1980年的83倍、88倍。
  • 山西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新政策
    為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改善民生,經山西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山西將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屆時約有300萬名年滿65周歲的城鄉居民
  • 梅州市民政局局長羅穎安: 鼓勵民營養老 創新社工服務
    一是城鎮、農村低保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419元、191元提高到457元、206元;二是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平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8088元以上,不低於所在縣(市、區)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三是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水平從每人每月1340元提高到1450元、分散供養水平從每人每月820元提高到880元;四是城鄉醫療救助住院補助平均標準從每人每年2178元提高到
  • 大興為幸福養老持續「加碼」
    冬意濃,幸福更濃。「 舊宮養老照料中心,敬老養老尊老又愛老…… 」日前,新開業的舊宮鎮養老照料中心傳出一陣陣輕快幸福的歌聲。原來,這家養老照料中心周到熱情的服務,滿足了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在這裡居住的80歲老人李雙辰有感而發,特意為照料中心譜寫了幸福之歌《幸福樂園》。
  • 【雙語閱讀】「幸福公式」幫你提高幸福指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雙語閱讀】「幸福公式」幫你提高幸福指數 2012-03-21 16:16 來源:網絡 作者:
  • 2020中國幸福小康指數97.9:住房對人們的幸福感影響力在減弱
    「身體健康」連續八年最讓國人滿意《小康》雜誌社自2011年開始對「幸福小康」水平進行測評,9年間,「中國幸福小康指數」一直在不斷提高,2011年首次測評結果為79.9分,轉年突破80分大關達80.1分,又經七年時間於2019年成功突破90分大關,今年不僅得分再創新高,其增幅還創下了該指數自發布以來的最高漲幅。
  • [解讀] 關於幸福指數
    近幾年來,「幸福指數」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一個話題,這體現了人們對包括幸福指數在內的人文社會環境指標的關注。但是,應當看到,人們對於幸福指數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因而有必要加深對幸福指數的理解,科學地對待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就是一個衡量居民幸福程度的指標。「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
  • 兩部門關於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
    根據中央關於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為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就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提出以下意見。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立激勵約束有效、籌資權責清晰、保障水平適度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提高
  • 平頂山市「幸福指數」與經濟發展同步提升
    這些進步,是平頂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把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作風和方法要求的成果。  >  初冬時節,平頂山市白龜湖,野鴨時遊時飛,點綴著波光粼粼的湖面。新城濱湖而建,山水相依,讓人仿佛置身於北國江南。
  • 「幸福指數」的深遠意義
    對城市滿意程度的逐年升高,導致了幸福指數等指標的「水漲」,最後遂有了文明指數的「船高」。  「幸福指數」這一指標所包含的內容很廣,包括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爾係數、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等。儘管收入水平與幸福指數直接相關,但許多事實已反覆告訴我們,人們的「幸福指數」未必一定會隨物質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幸福指數的提高還有更深刻的背景,否則就無法解釋過去人們為什麼要「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 安徽16市幸福指數榜單出爐 合肥人最幸福馬鞍山人最土豪
    原標題:幸福榜單揭秘安徽16城 誰土豪?誰小資?今天上午,連續四年出爐的安徽省16個地市的幸福指數榜單出爐,如此多兄弟城市中,誰最土豪,家中私家車和電腦最多?誰又最小資,人均公園面積最多?記者挑出其中有意思的名詞,供您一一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