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把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ATG賣給Aurora

2020-12-12 十輪網

始於2017年成立、專門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Aurora,於周一(12/7)宣布將買下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外界則解讀這是Uber為了套現對股東的獲利承諾,選擇割捨了仍在燒錢的子公司。

Uber ATG成立於2015年,主要利用Volvo XC90打造自動駕駛汽車接送服務,目前約有1,200名員工,它在去年躋身全球獨角獸之林,去年4月增資時的身價為72.5億美元。

Aurora打算以股票換得Uber ATG,雙方並未明確披露收購價格,僅說Aurora在收購Uber ATG之後,Uber還會額外投資4億美元的現金給Aurora,最終Uber與Uber ATG股東將取得Aurora的4成股份,且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將加入Aurora董事會,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完成交易。

由於Aurora目前的身價約為100億美元,意味著Uber ATG在該交易中僅價值40億美元。

Aurora表示,儘管未來該公司所推出的第一項產品,依舊會是計劃中的自駕貨運服務,但與Uber的策略性合作將有利於該公司提供自駕載客服務,成為同時提供這兩項服務的市場先驅。

相關焦點

  • Uber作價40億美元將自動駕駛業務賣給初創公司Aurora
    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8日報導Uber今日宣布,作價40億美元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優步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將加入Aurora的董事會。
  • Uber自動駕駛業務被Aurora收購
    時點汽車12月8日消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 Innovation周一表示,它正在收購Uber自動駕駛業務,此舉將為Aurora注入人力和資金。作為交易的一部分,Uber計劃在Aurora拿到4億美元的頭寸。
  • Uber公司出售自動駕駛部門給Aurora
    Aurora成立於2017年,正在為無人駕駛汽車和卡車建造自動駕駛汽車系統。亞馬遜收購Zoox時,按需和自動駕駛汽車競賽變得更具競爭力。Zoox成立於2014年,其目標是從零開始生產零排放車輛,以進行自動駕駛。  福特和大眾支持Argo AI:2019年7月,大眾汽車宣布將向Argo AI投資10億美元。大眾汽車還將其價值16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技術部門合併到Argo AI中。
  • Uber將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 回歸老本行
    12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Uber(優步)正將其自動駕駛研究部門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出售給由紅杉資本和亞馬遜支持的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
  • 優步以40億美元的價格將ATG自動駕駛業務出售給Aurora
    兩家公司周一表示,優步科技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優步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此舉將加快共​​享乘車公司實現盈利的目標。知情人士說,通過股權交易對ATG的估值為40億美元。
  • Uber賣掉自動駕駛業務,初創公司Aurora接手
    據海外媒體報導,Uber在當地時間8日正式宣布,將把其自動駕駛部門 「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Aurora Innovation。2017年3月,Uber一輛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車禍,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Uber 因此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路測項目。2018年3月,一名美國婦女在步行過馬路時與一輛Uber自動駕駛計程車發生意外,這是全球已知的首例自動駕駛命案。同年,Uber涉嫌竊取Alphabet自動駕駛部門Waymo的商業機密而被起訴。Uber選擇庭外解決糾紛,向Waymo賠付2.45億美元的股票。
  • 優步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
    果然不出所料,Uber正在出售其自動駕駛部門。周一,該公司確認將其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Aurora Innovation,後者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對手之一。在不久的將來,這家初創公司將把ATG的專業知識用於正在開發的自動駕駛卡車上。優步(Uber)從奧羅拉(Aurora)許可了這項技術,機器人計程車將稍後推出。Aurora執行長Chris Urmson表示:「隨著ATG的加入,Aurora將擁有難以置信的強大團隊和技術,通往多個市場的清晰道路以及交付資源。」
  • 優步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
    本文作者:劉學習/Fiyinghare 關鍵點 ·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收購了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的優步(Uber)的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
  • 軟銀自動駕駛子公司推自動駕駛公交車服務 為日本首例!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軟銀公司旗下子公司Boldly表示,將在日本茨城縣一個小鎮的公共道路上推出日本首個自動駕駛公交車服務,因為該縣的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增長。Boldly作為一家自動駕駛車輛運營商,將在本周四(11月26日)推出該項服務,提供一輛可坐9人的自動駕駛公交車,時速達20公裡/時,將繞堺市市中心往返5公裡。
  • Uber自動駕駛致死事故難道是算法出了問題?
    網易汽車3月23日報導 美國當地時間3月19日,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的公共道路上與一名行人相撞,該行人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這是世界上首起自動駕駛車輛在公共道路上撞擊行人並致死的事件。隨後該事件迅速發酵並引發全球熱議,很多人都在質疑這次事故究竟是誰的過錯。
  • 在上海乘坐中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是一種什麼感覺
    (原標題:《在上海乘坐中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是一種什麼感覺》)
  •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收購雷射雷達公司Blackmore
    (圖片來源:Aurora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urora(Aurora Innovation Inc)星期四(5月23日)表示,將收購總部位於蒙大納的Blackmore,Blackmore主要從事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探測系統——雷射雷達的研發
  • 籮筐子公司易圖通成為福特中國自動駕駛高清地圖定點供應商
    -福特中國市場CBZ量產的每一輛汽車將為公司帶來收入北京2020年2月11日 /美通社/ -- 籮筐技術公司(股票代碼:LKCO)(以下簡稱「籮筐」或「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時空大數據技術公司之一,中國領先的位置交互出行數據服務公司。
  • 巨頭扎堆自動駕駛:汽車大廠、科技巨擘和網際網路新貴的混戰
    前特斯拉主管擔任自動駕駛子公司 CTO 詳細解讀 奧迪宣布,截至 2023 年,將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共投入 160 億美金。 奧迪投身汽車智能化的動作最早始於 2016 年——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 SDS,隨後一年,前特斯拉主管 Alexandre Haag 出任該子公司 CTO。 在半自動駕駛領域,奧迪已經處在同行的前列。
  • 帶自動駕駛功能 小鵬G3電動SUV預售20-28萬|汽車|自動駕駛技術|...
    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小鵬G3電動車公布了20-28萬的預售價格(補貼前),新車將在4月26日開始預訂,2018年底交付。網易汽車4月23日報導 今日,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公布了20-28萬的預售價格(補貼前),新車將在4月26日開始預訂,第一批訂單有望在2018年底交付。此外,該車還配備有2.5級自動駕駛技術,由25個智能感應設備組成。
  • 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的法律規制
    德國於2017年頒布了全球國家層面第一個自動駕駛的相關法律——《道路交通法修訂案》,從國內法層面解決了未來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合法性問題,此外還頒布了一系列測試技術標準文件。日本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遠程自動駕駛系統道路測試許可處理基準》,允許汽車在無人駕駛狀態下進行測試。
  • LIDAR : 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傳感器
    正如下圖中的 Uber 和 Baidu 的自動駕駛汽車,它是安裝在汽車頂部的不斷旋轉的笨重盒子。一些團隊完全依靠雷射雷達獲取用於通過模擬城市環境駕駛自動駕駛車輛的環境的信息。- 維基百科為什麼 LIDAR  會使用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可能?簡而言之:繪製地圖。LIDAR可以生成巨大的3D地圖(這是它最早的應用!)你可以用以汽車或機器人的導航。
  • Uber自動駕駛團隊「賣身」:行業領頭羊,也敵不過燒錢無底洞
    文| 營哥2018年,自動駕駛汽車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一輛正在測試中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以69公裡的時速撞死了一位橫穿馬路的婦女。事故發生後,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媒體、社交網站紛紛報導、討論,因為這是全球首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
  •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對付」不守規矩的乘客?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思考:當涉及到對乘客評分這一有爭議的概念時,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可能會發生什麼?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乘客評分有權威人士認為,一旦我們過了由人類司機駕駛的拼車時代,完全邁入自動駕駛汽車的時代之後,就再也不會有任何乘客評分體系了。也就是說,假設那些人類司機做出的帶有偏見或下意識的評分不再發生,就不可能出現任何帶有無法容忍的偏見的評分。
  • 2017,自動駕駛走到了哪兒?
    傳統車廠篇:各下遊產業鏈的大整合在自動駕駛的大潮倒逼,以及新型自動駕駛汽車廠的衝擊下,各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尋求與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研發商、雷射雷達供應商、底層晶片供應商、精準地圖研發商們的合作,並尋求測試和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