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廠篇:各下遊產業鏈的大整合
在自動駕駛的大潮倒逼,以及新型自動駕駛汽車廠的衝擊下,各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尋求與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研發商、雷射雷達供應商、底層晶片供應商、精準地圖研發商們的合作,並尋求測試和量產。
奧迪新A8——全新的突破
奧迪作為德國大眾下的子公司,其在自動駕駛上的探索和投入成功超過了總公司大眾。大眾在自動駕駛上並沒有交出太好看的成績單,其在2017年發布了一款L5級別的自動駕駛概念車Sedric,Sedric的駕駛過程完全不需要人為參與。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此款概念車的落地並非易事。大眾集團一直致力於在2020年左右製造出商用的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奧迪A8)
而奧迪在2017年上市了新奧迪A8,奧迪A8是全球首款搭載了 L3 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車。也是目前第一款搭載雷射雷達傳感器的量產車。除了雷射雷達,A8 還搭載1個前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4個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它基本達到了量產車中最豐富的傳感器配置水平。其可在不高於 60km/h 的速度下,在法律允許的區域內實現自動駕駛。
通用——走上高速公路的新測試
去年,傳統汽車廠商同樣交出漂亮成績的還有通用公司。2017年在北美上市的2018款凱迪拉克CT6搭載了測試已久的Super Cruise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系統。此功能只能在高速公路上開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系統不會對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時間做出限制,可以做到完全解放雙手。
為了保證駕駛者的安全,通用引入了高速公路高精度地圖,並且在方向盤上嵌入了警示燈帶,同時增加了拍攝駕駛員眼部和面部的兩個攝像頭。當攝像頭系統判斷出駕駛員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前方時,就會通過方向盤上的等待以及其他方式發出提醒。根據不同的警示級別,車輛會進行不同的處理。
靜候時機的其他傳統廠商
其他傳統汽車廠商,像沃爾沃、日產、寶馬福特、戴姆勒等,雖然在去年成績平平,但都已經推出了自動駕駛汽車時間表。根據這些企業的時間表,到2020年會有部分量產車出現。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傳統汽車隊自動駕駛的探索還處於L2向L3過渡的關鍵階段,但是隨著晶片、算法、高精度地圖等技術的日趨成熟,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預計從2020年開始,L3自動駕駛市場會迎來爆發,並預測2020-2025年,L3、L4、L5市場的增長率將接近100%。
奧迪,和通用用行動證明了,在自動駕駛的大潮下,傳統汽車廠商要跟緊步伐,勇於革新,和各供應商進行合作,而不是閉門造車,只關注傳統供應鏈。自動駕駛的大潮,必定要倒逼統汽車廠商重新面對產品供應和產品製造。
步調不一的科技巨頭篇
科技巨頭們在專注自己核心產品研發的同時,也將目光紛紛轉向自動駕駛。但是顯然,科技巨頭們對於自己生產自動駕駛汽車並不感興趣。而是紛紛投向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平臺,利用自己在核心產業上的優勢,力求與自動駕駛作業系統融合。
不斷路測的谷歌Waymo
(谷歌Waymo測試車輛)
2017年穀歌在自動駕駛上並沒有什麼大動作,不過他們目前已經積累了超過350萬英裡的真實路測數據。同時,谷歌Waymo已經研發出了無人級即接近L4級別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過去的一年,谷歌一直在搜集路測數據,大約每天都有25000輛Waymo自動駕駛汽車在模擬器中「行駛」至少800萬英裡的路測數據。截至目前,Waymo積累的虛擬路測數據已經超過10億英裡。
低調的蘋果
蘋果公司一向對自己的產品和研發技術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2017年蘋果公司的CEO庫克證實了蘋果公司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關注。同時透露了蘋果公司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的一些成果。蘋果的這個系統通過創建軟體,以及車輛上安裝的單個或多個攝像頭獲得的圖像來識別汽車、行人和道路的可行駛路段。並且,此系統的優勢是即使在雨天雨滴濺到攝像頭上,該系統的表現依然出色。
同時,蘋果公司提到了一種SLAM技術,該技術可以用於即時定位和地圖構建,並進行本地化的同步和映射。此技術不僅能夠用到自動駕駛汽車上,還能用在地圖製作和增強現實等領域。
押寶自動駕駛:百度Apollo
百度花重資投入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業務幾乎成了百度2017年最重要的任務。2017年7月、9月、以及今年月初,百度分別推出了Apollo1.0、Apollo1.5和Apollo2.0。在Apollo2.0中,雲端服務、軟體平臺、參考硬體平臺以及參考車輛平臺四大模塊已全部開發,全面支持英特爾、英偉達、NXP和Renasas四大主流計算平臺。
尋求小路徑的三星
去年年底,三星也在為自己的自動駕駛道路做鋪墊。其與矽谷新創公司RenovoAuto合作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據稱,此系統名為AWare,其是一個API平臺,整合併管理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軟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軟體協同工作。此系統與自動駕駛汽車的關係,就像谷歌安卓系統和智慧型手機的關係。晚入局的三星,似乎在尋找一條競爭較小的道路,以期獲得入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