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力量是搏擊中的缺一不可的兩大核心,國內外各種武術流派其訓練方法各有千秋,但都是「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中國武術對速度的要求非常講究,形意拳拳譜中曰:「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西方拳擊也是如此,泰森的教練告訴他練好拳擊的秘訣:「第一是速度,第二是速度,第三還是速度。」
電影《功夫》中的火雲邪神總是愛嘮叨這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並且他的速度和反應之快可以徒手接子彈。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現實的格鬥中,是否真的「唯快不破」?
相對於慢而言,快雖然有用,但是只有在雙方攻擊能力和抗擊打能力相近的時候,速度和反應較快的一方才會佔有優勢,而「快」絕非是一招「萬能絕殺」。在冷兵器格鬥中,尤其是較短的冷兵器,速度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哪怕只快人一秒便可取對方首級。關羽斬華雄靠的正是胯下坐騎赤兔馬的飛奔速度,未等對方反應,一刀將其斬落。
在站立徒手格鬥中,身法靈活、速度較快的人也是佔盡優勢。但是在地面纏鬥、抱摔的時候,「快」的優勢便不再那麼明顯了,並且有時候會受到限制,更談不上「唯快不破」。
在綜合格鬥中,力量、速度、體力、心理素質、反應、技巧等,這些都是影響實戰的重要因素。國外的訓練注重於人體本身的練習,挑戰人體極限要求更高更強,他們只想如何通過訓練提高速度,卻忽視了對距離的研究。
拳譜裡常說:打法先上身,手足齊到方為真;形意拳拳譜雲:出手如鋼銼,回手如鉤杆,出手不回手。武術是通過近身、佯攻、回手技來縮短進攻距離提高速度。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人是血肉之軀其速度力量在訓練都是有限的,而縮短進攻距離提高速度更加科學更加便捷。
在綜合格鬥中「快」並不是不可破的!並且破解「快」的方式有很多種。有拿「力量 」破的,以絕對的力量將對手粉碎。有拿「技巧」破的,在對手出招之前做出預判,將快扼殺在搖籃中。有拿「抗擊打能力」破的,任你一秒能打出多少拳我自巋然不動。單一的強調速度並非是無敵的。
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拳手在實戰方面與世界水平還有距離。格鬥技巧的提高更需要先進的訓練方法,結合中國傳統武術的優點,重新認識中國武術,讓中國搏擊重新閃耀出光彩溢目的光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