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故事如何國際化表達?「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交出滿意答卷

2021-01-12 網易新聞

國際在線陝西報導:渭南市地處關中平原最為寬闊的東部,是「華山與黃河相戀的地方」。為了更好地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展現秦東大地上的渭南新形象,2018年10月,渭南與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攜手,建立了「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自此,一段構建國際化新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新旅程正式啟航。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微網首頁在設計上以渭南市華山元素為主體 設計 陳書明

2020年以來,按照陝西省委宣傳部對外宣傳工作的要求,「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積極貫徹《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利用10種語言和海外官方社交平臺傳播媒介,加強對外傳播能力建設,在做好渭南市文旅非遺、農業脫貧等主題報導的同時,講好渭南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戰「疫」故事,展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渭南成就,不斷挖掘和弘揚黃河文化,向世界展示渭南新形象。

截至目前,「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通過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波斯語等10多種語言,以及Facebook、推特、VK 等海外社交平臺進行傳播,共推送多語種稿件429篇;在國際在線中文網pc端、移動端、ChinaNews客戶端共推送優質重點稿件4625篇。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2020年外文語種發稿節選展示 設計 劉嘉宸

 門戶頁面煥新蝶變 擦亮渭南向世界「Say hi」的靚麗名片

為順應當下「多元化、移動化、精準化」的新媒體發展趨勢,2020年6月,「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全新改版升級,讓渭南市國際化新形象構建與傳播的步伐愈加堅定、有力。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 ——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外文網頁展示 設計 劉嘉宸

「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呈現形式、精準的定位」是「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改版的宗旨。「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以中文加英語、法語、俄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6大外文構成的「1+6」模式,為海外網友全方位地了解渭南提供了多語種選擇。

作為展示渭南市國際形象的窗口,新上線的「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聚焦秦東地區豐富的文旅資源,通過新聞速遞、文化、旅遊三個主要內容版塊,提升了渭南市「華山與黃河相戀的地方」的文旅品牌,展現了渭南市「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聖故裡、將相之鄉」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外,在網頁互動設計上,新外文頁面還通過簡潔大氣、鮮明醒目的扁平式卡片化內容版塊,提升了海外網友的多端閱讀體驗感。新外文頁面設計了通欄大幅橫圖,用全景式照片,直觀地向海外網友展示了渭南市飛速發展的中心城區新風貌。

國際視野聚焦秦東「脫貧故事」 鄉村振興佳話飄向海外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2020年6月,俄羅斯的網友Ttyana在留言中這樣說。當看到Ttyana在留言中為鄉親們的脫貧故事「點讚」時,大荔縣兩宜鎮農辦負責人張長生笑著說:「沒想到大荔的水果還能火到國外去,真的太高興了。」  

俄羅斯網友在VK平臺上為大荔縣兩宜鎮的脫貧故事「點讚」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 ——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中文頁面聚焦鄉村振興內容 設計 劉嘉宸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用國際化視野記錄脫貧攻堅歷程中的「秦東經驗」、展示邁向小康生活的渭南農民新面貌,是「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2020年的主要目標之一。

一年中,「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累計推送了脫貧攻堅類稿件522條,其中27條被陝西省委網信辦全網推送,累計22條稿件被陝西省扶貧辦網站採用。在「百人百村圓夢小康」主題報導中,「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聚焦渭南市上百個脫貧先進村和鄉村脫貧「明星」,集中發布主題稿件上百條,為渭南脫貧主題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講好抗「疫」故事 為全球戰「疫」貢獻「渭南力量」

2020年3月,在渭南經開區金地聖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裡,機器轟鳴,操控臺上綠燈閃爍,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復工復產後,渭南經開區金地聖科技有限公司加緊生產一批來自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等國的藥用膠囊原材料訂單。隨後,他們的產品從青島港漂洋過海駛向了大洋彼岸,為全球戰「疫」貢獻了「渭南力量」。

向世界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首先要把戰「疫」中的中國力量傳遞出去。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期間,「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 ——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發布渭南「戰『疫』·行動」系列稿件共計132篇,外文稿件11篇,圖卡新聞10條,戰「疫」視頻新聞14條。稿件從多方面報導了醫護人員、公安幹警、黨員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等基層一線人員的抗擊疫情、保衛人民的感人故事。多條渭南「戰『疫』·行動」稿件被陝西省委網信辦全網推送,為渭南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正面輿論支持。  

渭南戰「疫」系列圖卡新聞 設計 劉嘉宸

CRI日語推特平臺介紹渭南高新區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疫情緩解,秦東大地一片繁忙。2020年5月,在渭南高新區達剛控股渭南總部基地項目現場,工人在緊張忙碌,一輛輛水泥罐車不時轟鳴著從身旁駛過。「2019年12月項目開工建設,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進度有所延誤,但經過我們加班加點的奮力追趕,目前已經接近預期目標,2021年2月一定能夠順利投產。」該項目負責人陳昆明說。

2020年下半年,渭南市把加快「龍頭」項目建設帶動工業經濟恢復作為提振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追趕超越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與此同頻,將目光聚焦渭南經開區、高新區多家工業企業,發布英文、法文、日文、韓文等復工復產報導稿件12篇,第一時間向世界展現了渭南市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工業經濟穩步推進的決心和動力。

 傳承黃河文化 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

2020年11月5日,秋日的黃河岸邊飄起古老粗獷的華陰老腔的唱腔。來自英國、法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的「網紅」在黃河邊與非遺傳承人,共同畫下渭南非遺海外文化傳播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品牌線下活動之一,這場由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國際在線陝西頻道主辦,大荔縣委宣傳部、大荔縣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黃河岸邊有非遺」外國網紅解碼幸福渭南——渭南非遺海外傳播活動,藉助外國「網紅」的視角,向世界展示著渭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外國「網紅」與華陰老腔老藝人互動 攝影 陳鏘

外國「網紅」學習老腔「一聲吼」 攝影 陳鏘

來自西班牙的「網紅」Noelia Rodriguez Pascual迷上了激昂雄渾的華陰老腔。在直播中,她細心地向外國粉絲解釋華陰老腔的來歷。她說:「我第一次看到這種獨特的演奏形式,我甚至跟這音樂搖了起來。我剛剛試著使用他們的樂器,但對我來說非常難。他們真的很厲害。」

「我站在黃河邊,一切都非常平靜,我剛剛在這裡冥想,呼吸都變得順暢了。渭南這個城市特別有意思,我認識了好多中國的新朋友,感受到了陝西人民的熱情。我剛剛在社交網絡上發布動態,告訴我的朋友,『如果你要來陝西,一定不要錯過渭南』。我是個專業的攝影師,我將通過我的相機把這裡的景色帶回法國。」來自法國的「網紅」Favreliere Eric Marie說。

非遺,讓渭南與世界相連。2020年「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以「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為主題,以「黃河岸邊有非遺」渭南非遺海外傳播活動為契機,持續挖掘渭南非遺故事,傳承非遺文化,並通過英語、日語、俄語、韓語、法語、德語等外文語種,以及Facebook、推特、VK等海外社交平臺向世界展示了豐富而鮮活的渭南非遺資源,讓非遺唱出了黃河文化的新聲。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留學生「遇見」千年老腔皮影戲》報導圖卡 設計 劉嘉宸

一句「世界你好,我是渭南」,既是渭南向世界發出的誠摯問候,也是渭南向世界的熱情邀約。兩年光陰如梭,再回首,「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已成為海內外華人和外國友人認識渭南、愛上渭南、結緣渭南的重要窗口,也是新時期渭南市以開放的姿態向世界展示國際化新形象的靚麗名片。(文 趙浚喆 劉嘉宸 編輯 王菲)

相關焦點

  • 「你好世界,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通過10種語言向國際展示!|...
    10月8日下午,「你好世界·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對外傳播平臺上線儀式在西安舉行,該平臺的上線將進一步加強渭南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通過10種語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渭南國際形象,展現「華山風骨,渭水襟懷」的時代精神,樹立富裕美麗幸福的渭南新形象。
  • 渭南也有西安的「回民街」,它承載的是渭南的一種文化
    再比如北京,你就突然想到,呀,紫禁城在哪兒,還有天安門,且不說它的城市如何發展,但這些具體形態的流傳,便是一個城市的言語。說了這麼些,最終,要說說今天這個城市,它地處黃河流域復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文化蘊含深厚,歷史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一直是古都西安的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這裡有五嶽之一的華山,五嶽第一廟的西嶽廟等等。
  • 《你好渭南》照的是路 亮的是心
    渭南市路燈管理站生產科科長 溫軍成:你好,咱現在維修大檢查呢,順便路過呢,看看咱這塊燈用的咋樣?車雷小區華鑫物業負責人湯燕:一直使用的還可以。車雷小區華鑫物業負責人湯燕:既然你今天來了,居民剛好反映有一兩盞燈,你順便給咱一更換。渭南市路燈管理站生產科工作人員:這個線頭也脫了,上一下就行了, 還有哪塊?
  • 王滿庫作品:我遇上了《渭南文壇》
    第一篇《我的父親》寫完後,不管瞎好,就有意識的搜索到《渭南文壇》。起先自己還不知道郵箱是如何註冊?更不知道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拙文投到郵箱裡。有時間就問年輕的工友,關於qq郵箱的技巧,最後經過反反覆覆的操作,終於搞會了郵箱與投稿郵箱的區別。開始自己心裡還有點怯場,如果發出去了讓人笑話,豈不是自作多情。
  • 《故事渭南》——韓魯華教授講「賈平凹與中國文學傳統」
    渭南青年網(文圖 魏佳威)11月7日上午,由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打造的陝西省首個系列文化沙龍《故事渭南》第19期在非遺傳習館四合院開講啦!活動邀請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魯華與渭南廣大文學愛好者,在充滿古韻的四合院內一起探討"賈平凹與中國文學傳統"。韓魯華,渭南大荔人。著名文藝評論家、賈平凹研究專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多次擔任柳青文學獎等重大文學賽事評委,韓教授熟悉中國文學傳統領域,對"賈平凹研究"等課題鑽研很深。
  • 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渭南嘉苑美術館舉行
    9月11日上午,由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渭南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渭南市美術家協會、渭南市書法家協會承辦的《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渭南嘉苑美術館如期舉行。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駱蘇弟、市文化和旅遊局副處級調研員馬輝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薛小虎、渭南師範學院教授季玉民、剪紙藝術家艾曉、版畫家何柳生、軍旅協會主席景天棟等多位書畫名家參加活動
  • 《對話渭南》|遠山的呼喚
    2020年被渭南市委宣傳部、市文聯評為先進個人。在這種逐漸浮現的精神迷茫之後,我重拾自己的專業,曾經我覺得繪畫是讓自己進入理想大學的鑰匙,現在變成我想去認識自己,表達自我的媒介,通過繪畫能夠表達出獨立個體在生命體驗中的種種無法說清的微妙感受。
  • 第一批90後已經28歲了 在渭南的你房買了嗎?
    轉眼,在渭南打拼的你,一年又將畫上圓滿的句號,今年的你是否還要應對七大姑八大姨?今年的你是否可以給妻兒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年的你是否可以換來父母的安心?渭南的工薪族也好,個體戶也好,掙錢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希望家人幸福、安康,這一切的定義都在一句「你房買了嗎?」今天小編就來講幾個真實的故事,希望能讓還未置業的你少走點彎路。
  • 鳳鳴三秦 紅動中國——2020紅西鳳鳳香盛宴渭南站盛大召開
    ,陝西分公司副總經理張遠航,渭南分公司經理文博,以及渭南市政商界精英約280人蒞臨本次盛會。使得西鳳酒的產品體系更加飽滿、品牌文化更加濃鬱、西鳳故事更加充實。「鳳鳴三秦、紅動中國」系列活動即是一次對各區域市場的圓滿答卷。
  • 渭南灰堆遺址考證
    不經意間出渭南城往東走,不經意間從湭河川的蔣家村過河,然後沿湭河右岸向北,走一裡多,在湭河邊有一個突兀的黃土高臺,也就是216公交站終點站牌處。人們稱它為「灰堆」。傳說這裡是秦始皇焚書的地方,有人說它是秦宣帝祭祀青帝的密疇臺,還有人說它是漢武帝郊祭先祖的地方。在遺址不遠處,有一個叫灰堆的村莊。
  • 陝西渭南: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讓黃河文化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亮麗名片「華陰老腔要一聲喊,喊得那巨靈劈華山,喊得那老龍出秦川,喊得那黃河拐了彎……」華陰老腔虎嘯龍吟般的震撼唱腔,不僅徵服了無數觀眾,更凸顯了黃河流域渭南這方水土獨特的人文景致。黃河流經渭南103公裡,千百年來,給這片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蹟。
  • 陝西渭南: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近年來,華陰老腔第十代傳承人、70多歲的張喜民和他的老腔團隊演出遍及世界各地。「華陰西嶽廟,韓城司馬祠,白水倉頡廟、蒲城橋陵、大荔豐圖義倉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歷史;《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也產生在這裡。」渭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玉娥說,對於星漢燦爛的黃河文化,該市在全面加強系統性保護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性傳承,立體化展現黃河魅力、全方位講好黃河故事。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重磅開啟
    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玉娥、市委常委 軍分區政委孔令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巧蓮、市政府副市長高潔、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張開、渭南師範學院副院長曹強等相關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 渭南文壇 | ​秋分 作者/朱修平
    《渭南文壇》特約作者。現在的農村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頭一低就把這個世界隔離開來,不用懷疑很多人就這麼在一抬頭與一低頭間就過了一生……閒時就去外邊走動走動吧,聽風看柳賞月圓,或是約得談得來家人朋友小聚談笑風聲。趁綠葉還墜於枝頭,趁我們還年輕,趁秋高氣爽我們攜手去登高望遠,或是去一偏僻角落獨賞暝色靜待月掛枝頭……感受生命的張力,給自己放個假,給人生以啟迪。
  • 渭南舞獅(組圖) - 陝西網渭南站
    陝西網(通訊員 李軍民 李平)渭南舞獅是渭南地區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其歷史悠久,形式活潑,表演形式多樣,以滾、立、撲、蹬為主,以舞、玩、耍、樂貫穿於其中,表演形式要求嚴格,2010年8月入選渭南市第二批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 渭南是個戲窩子
    為此我專門查了幾種權威大字典,果然"戲"的讀音有hu的讀音。 這也是一家之說,說法歸說法 ,還得注重實際。鐵的事實是,迷胡戲最早是從二華地區傳 入晉南、豫西、湖北的。特別是傳入晉南之後便成了陝西境外的迷胡繁榮和傳播基地。五十年代初,一些省級專業文藝團體相繼聘請了華陰迷胡不少老藝人作唱腔教練,傳授演唱演奏技藝和技巧,整理基本樂譜。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9月22日晚,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記者 陳冰娟 攝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9月22日晚,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圖為與會領導共同開啟鎏金沙啟動臺,《黃河故事會》正式啟動。記者 陳冰娟 攝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弘揚黃河文化,講好渭南故事。9月22日晚,渭南市百千萬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程——《黃河故事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渭南名儒-南大吉
    前不久,在渭南老城城牆書店轉悠。不經意間發現了渭南縣誌這本書,不經意間發現此書作者為明朝渭南南家村南大吉所注,頓時對南大吉這個人物興趣十足。於是查遍資料,感到渭南自古一來名人輩出。編撰了渭南歷史上第一部縣誌——《渭南志》(為明代關中八大志之一,手抄本現存上海圖書館,刻本存臺北博物院),質量上乘,功績顯著。其著作還有《瑞泉集》等。
  • 我們都經歷過「叛逆期」,也交出了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可以說,韓寒在經歷了叛逆期之後,交出了一份讓他自己很滿意的答卷。 而跟著韓寒時代成長起來的我們,在經歷了屬於自己的叛逆期之後,是否也交了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