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太行——王佑學太行山寫生作品欣賞

2020-10-11 臻美藝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藝術簡介

王佑學,曾用名幼學。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山東分院執行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淄博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原蒲松齡紀念館館長、研究館員。

自幼習畫,早年師從山東藝術學院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徐金堤先生。八十年代得識張仃,陸儼少,周韶華,孫克剛,白雪石,周滄米,吳羊木,魏紫熙,張文俊,閆麗川等諸畫壇前輩,多承指教,獲益匪淺。尤蒙津門孫其峰先生厚愛,收為入室弟子,耳提面命,書信往來二十餘年,於做人治藝受益終身。後進修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賈又福工作室(訪問學者)。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首屆山水畫高研班。

《秋染太行》136cmX68cm

自七十年代始參加市、省及全國各類重大展覽,並先後榮獲提名獎,銅獎和銀獎。與山東、廣東、北京、上海、香港、臺灣及美國、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地區和國家舉辦個人畫展或聯展。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紀念館收藏。《美術》、《國畫家》、《美術觀察》、《榮寶齋》、《人民藝術家》、《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等報刊發表其作品和藝術介紹。出版有:《畫院派精英﹒王佑學作品集》、《王佑學山水選》、《王佑學山水畫藝術》及國內外各類展覽作品專集、

丹青寓樂,山水中遊,耿直之性,淡泊人生。自2006年起往返於京城與齊魯兩地,走街串巷以感悟首都文化,訪師交友以開眼界長見識,潛心讀書以升華品格與境界,觀古今畫作以明傳統與創新之源流,覽名山大川以澄懷悟道。耳順之年取「虛靜軒」為齋名,意在遠離喧囂與浮躁,多一份沉靜和從容。

《太行寫生》103cmX54cm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蒼茫渾厚 天地大美 ——盧禹舜先生評王佑學山水畫

佑學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畫友。早在九十年代初,在淄博聊齋故裡我們就相識,熟悉。2007年他又進國家畫院我的首屆山水畫高研班學習,所以我們有著非常好的一種感情交往。我們相互之間交流學習,共同提高,共同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創新,彼此做著應有的貢獻。多少年來,我們特別高興的看到佑學先生一步一個臺階,以他個人的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苦心學習,苦心鑽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太行寫生》103cmX54cm

從他的作品中,我也深深地感覺得到他所付出地辛苦。如果說天地有大美,那麼充實為美,充實而有光輝為大的話,那麼大美就是充實而有光輝的美,這一點我覺得體現的更為充分。我所說的他的一步一個臺階,並不是說從他的簡單的畫面效果去感受他所取得這樣的成就。其實,更多的還是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把握,這樣一步一個臺階。我相信他的作品,應該是他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入研究、把握的結晶。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精神層面,都是在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研究和把握過程當中所達到的一種文化高度。面對他的作品,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多年來佑學先生不斷地在增強民族文化信仰,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對民族文化傳統發自內心的喜歡、熱愛、研究和探索。這一點,我能感受的非常充分,這也是佑學先生能高於一般畫家的根本所在。

《山高路遠》45cmX68cm

同時,我更覺得佑學先生是這個時代對現實生活有著深刻地把握和體驗的一位高深的藝術家,他主動到生活當中去,到自然當中去,我相信他是始終在牢牢記著: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我們一旦遠離、脫離了它,藝術就將成為無根的浮萍,就將成為無源之水,就將成為無病的呻吟。所以藝術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到生活當中去,到自然當中去。這一點佑學先生做的非常充分,非常突出。在他的作品當中所體現的樸實、深沉、凝重、博大和雄渾都是生活所給予的,都是從自然所得來的。如果說用有溫度,有筋骨,有道德的藝術家去評論他的話,我覺得可能這一點體現的尤為充分。我們能夠從他的作品當中感受得到他對人民大眾的親近,他與生活的分不開離不開,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體驗。所以說他的作品讓我們感覺得到很溫暖,很充實,很飽滿。所以他有著那樣一種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博大、雄渾、深沉和寧靜。深刻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理念,這些在他的作品當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

《山路彎彎》45cmX68cm

同時我覺得他也是一位有著顯明個性化探索追求的一位藝術家。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辨識能力非常強,一看就知道是佑學先生的作品。所以他在他的整個藝術實踐和探索過程當中能夠區別於他人,區別於古人,區別於前師,區別於同道,區別於同班同學,區別於方方面面。這便是他強烈的個性化追求。這種個性化的追求對於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年來,他在這方面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所以形成了很鮮明的個性風格,有著王佑學的獨特藝術樣式。佑學數十年如一日,硯田耕耘,墨海楊帆,繼承借鑑,探索創新,吸納百家之優長,兼及八方之精義,熔鑄天地大美之個性風格,又不失民族文化特性與時代精神氣息。故其筆下山水,蒼茫渾厚,氣象宏大,既富傳統筆墨之精華,又具時代生活之新意。這使得我們藝術創作的實踐更加生機勃勃,對藝術作品方方面面地要求更進一步提升,也使得我們的藝術創作更加豐富多彩。

《太行春早》45cmX68cm

所以,我覺得王佑學先生的藝術創作很好的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也對中國山水畫的創新發展作出了他自己的貢獻,希望佑學先生能夠永葆藝術創作的青春活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佳作。

盧禹舜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南坪煙雨》45cmX68cm

《太行山村》45cmX68cm

《幽村》55cmX55cm

《太行山村》55cmX55cm

《雲山空濛》55cmX55cm

《山西穽底寫生》55cmX55cm

《幽靜山村》55cmX55cm

《太行寫生》55cmX55cm

《太行寫生》55cmX55cm

《高家臺寫生》68cmX45cm

《太行寫生》68cmX45cm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陝西當代國畫藝術研究院山赴太行山採風寫生作品欣賞《四》
    國慶來臨之際,陝西當代國畫藝術研究院組織畫家一行16人赴太行山寫生。所到之處,畫家們深入生活,鑄造精神。《太行山採風寫生作品欣賞》:副團長周西省寫生作品欣賞導師劉龍剛寫生作品欣賞導師劉長江寫生作品欣賞導師劉長江寫生作品欣賞
  • 畫家王興儒先生優秀作品(太行山寫生)欣賞系列《四》
    ,其樂融融的氛圍中赴太行山寫生釆風十天,大家收穫滿滿、獲益多多,昔日的驪山精神&34;的學習氛圍再現:深入太行山澗屋脊、土梁斜坡,住農家小院、土屋木板閣樓、洋房層樓新屋,吃山野菜霄土豆腐、紅暑高梁蒸面饅頭,喝黃豆腐皮糊辣湯,親身感受體驗了太行人的真誠與熱情。
  • 金爽十月進太行,三山畫會2019年秋季太行山寫生活動招募
    嚴紅起老師太行山寫生作品金富強老師太行山寫生作品孫霖老師太行山寫生作品六、畫材自帶畫材太行山寫生基地購物非常便捷,有各種繪畫的工具和材料可供購買,價格親民。如攜帶麻煩,可到太行之後購買。九、福利1、寫生結束後,太行山師生寫生作品展將在三山畫會自媒體平臺(公眾號、頭條)展覽。2、展覽作品由三位導師一對一指導完成。
  • 渭南市華嶽國畫院太行山寫生活動(上)
    巍巍太行,歷史豐碑! ——渭南市華嶽國畫院太行山寫生活動渭南市華嶽國畫院院士於2019年10月中旬在院長楊建軍先生的帶領下走進太行山,開展學習「太行精神」系列採風寫生活動。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鎮,這裡人們稱它為太行大峽谷。
  • 渭南市華嶽國畫院太行山寫生活動(下)
    巍巍太行,歷史豐碑! ——渭南市華嶽國畫院太行山寫生活動渭南市華嶽國畫院院士於2019年10月中旬在院長楊建軍先生的帶領下走進太行山,開展學習「太行精神」系列採風寫生活動。;分析寫生作品存在的問題及處理辦法。
  • 筆墨隨緣——韓振剛太行山寫生系列作品展
    它是經驗和學養的日積月累的沉澱,也包含著靈光乍現的感性瞬間,而全部身心棲息在自然中的寫生,恰是完成這一升華的重要途經。從某種程度上說,寫生也是一種特殊的創作,在運思行筆間,呈現出藝術家對眼前實景的豐富感受,且調動起盤伏心底的無限人文情思。所有這些,都佐證了在寫生中實現的藝術家與山水造化的雙向互動。
  • 「筆墨隨緣——韓振剛太行山寫生系列作品展」在京開幕
    10月27日下午3點,「筆墨隨緣——韓振剛太行山寫生系列作品展」在位於朝陽區順白路上的北京山水之間畫廊如期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山水之間畫廊、北京萬荷美術館主辦,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北京睿德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展出韓振剛以太行山為主題的寫生精品20餘幅。
  • 河北梧桐美術館1.11展訊|「太行魂·滹沱情」——寫生作品展
    ,傳承紅色基因,學習井陘天路精神,石家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推出「太行魂·滹沱情」寫生作品展。滹沱河畔,巍巍太行。滹沱河發源山西境內,沿太行山靜靜流淌在燕趙大地,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傳遞著英雄氣概。太行山上接燕山,下銜秦嶺,橫跨四省,貫穿中華大地的腹心。其境內千峰競秀,地質地貌齊全,生態植被優良,歷史人文和民俗景觀處處彰顯太行風骨和文明遺蹟。
  • 山水畫寫生繞不開的太行山,2019年金秋十月太行山寫生活動招募啦
    ,太行山師生寫生作品展將在三山畫會自媒體平臺(公眾號、頭條)展覽。嚴紅起老師太行山寫生作品>四、寫生活動行程安排晨起深吸太行之氧——早餐——8:00出發寫生——老師現場指導——午餐——下午繼續寫生——回到住宿地——晚餐——2-3天一次寫生作業點評……
  • 「寫生中國」施雲翔青綠彩墨山水畫南太行山寫生強化班
    >太行施雲翔 青綠·彩墨山水畫南太行山寫生強化班招生簡章大騫世界書畫研習社(以下簡稱「研習社」)致力於打造中國書畫藝術線上線下最大的傳承平臺;通過線上直播課程、線上錄播課程、線下長期研習社與短期體驗營2016年開始舉辦「大騫世界書畫研習社全國名山大川寫生創作「系列活動,並定於8月舉辦「寫生中國」施雲翔青綠·彩墨山水畫——南太行山寫生強化班,特聘施雲翔老師全程指導教學。
  • 故園魂繞,太行夢縈——著名畫家趙運平的太行山情結
    欣賞他的山水畫作品,其行筆如流水,章法有欹正,山川峭拔,層巒疊嶂,林木崢嶸,勁挺鬱蒼,飛瀑直瀉,清泉流淌,隱溪河畔處,還掩藏著幾戶人家,作品造型堅實灑脫,落墨清潤舒朗,遠方的輕嵐以淡色渲染,雋逸高遠,氣勢如虹,無聲的流動讓人不經意間陶醉於崇山峻岭的雄奇景觀。
  • 青綠山水畫院南太行寫生之旅
    7月25日中國青綠山水畫院一年一度公益寫生來到河南太行山萬仙山景區寫生。萬仙山隸屬於新鄉南太行旅遊度假區,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海拔較高,夏季氣溫較低,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畫家最好的寫生基地。不過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長達1250米的絕壁長廊,這是現在走進郭亮村的必經之路。整條長廊蜿蜒盤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齊平坦,有的參差不齊,形狀各異。在廊內的石壁上,那一道道打鑿的石痕,是屬於歷史的痕跡。
  • 萬壑爭奇,上海書畫院嚴紅起先生秋季太行山寫生作品展
    ,一覽太行美景。有感而發, 寫太行於尺幅間。林慮山風景區是著名的旅遊聖地,寫生基地。每年慕名前來的人數不勝數。有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巖、冬夏倒置桃花谷……有著行走太行30多次寫生的嚴紅起先生對太行有著特殊的眷戀,很多當地人都未必去過的地方他都用腳丈量過,太行的山山水水早已爛熟於心,每次前往像是故地重遊,又像是對「老朋友」的問候,有著無比親切而又敬畏的情感。
  • 太行頌——當代著名畫家「樊林」作品欣賞(四)
    太行山崢嶸,偉岸,昂揚,象徵著民族的脊梁。1993年我和老伴赴山西麻田黃崖洞寫生,那曾是抗日總指揮部和兵工廠,後又隨中國美術家協會採風團到河南郭亮寫生。去年又到山西穽底、河南石板巖寫生,這兩地是新愚公移山的典範。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開鑿出了走向世界的光明大道。這是一種家國情懷,是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它使我們民族的優良基因得以傳承!作為藝術家的我,更要為之歌之詠之!
  • 百位藝術家走進太行小暖掌寫生
    庚子初夏,由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河南省書畫家協會、河南大觀美術館等單位聯合組織的「百位藝術家走進太行小暖掌寫生活動」在山西陵川縣小暖掌村如約舉辦山西陵川與河南輝縣、修武縣相鄰為山西省東南之門戶,這裡民風淳樸、地理位置獨特,既有北太行的峻險山峰,還有南太行秀麗的山水。所以說這次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天南海北、各種地域、各類畫風,都能在此處找到自已的繪畫語言!
  • 三山畫會2019年秋季太行山寫生後記
    十月五日,三山畫會2019秋季太行山採風寫生活動的畫家們從全國各地趕赴林州大峽谷石板巖鎮,此次活動由嚴紅起老師做導師太行山以雜樹為主,最有特色的樹當屬柿子樹、花椒樹和山楂樹。寫生作品點評寫生作品點評寫生作品點評
  • 畫家李俊柯的巍峨太行系列畫作欣賞
    秀美太行,如詩如畫沒有人會對太行山感到陌生。習慣上,人們把太行山分為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三部分,分別指稱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內的太行山。如此美景,是自古以來許多山水畫家寫生的好地方,李俊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如詩如畫的太行,讓我們一起讀詩賞畫。
  • 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賈又福的山水畫常以太行山為主題進行創作。太行山橫跨四省,自北向南綿延八百裡。太行山風光雄秀、大氣磅礴,自古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山脈。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這幅《無聲的呼喚》就是賈又福描繪太行風光的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他的代表作。
  • 陝西當代國畫藝術研究院山赴太行山採風寫生活動紀實《一》
    陝西當代國畫藝術研究院日前組織了題為「丹青寫太行 實踐鑄精神」赴太行山採風寫生活動。本次寫生採風活動是我院弘揚太行精神的具體舉措。寫生期間,我們以「丹青寫太行,筆墨鑄精神」為主題,探索挖掘太行山精神,使之鑄入筆墨,匯入寫生中,我們歸納的太行精神體現為
  • 太行情懷——河南省美術高研班太行採風寫生紀實
    8月21日至27日,「深入基層 紮根人民——河南省美術高研班太行採風寫生活動」在林州太行大峽谷舉行,是畫家們最為喜歡的寫生之地。 8月21日中午,畫家們陸續抵達林州太行大峽谷後,不顧一路開車的辛苦,立即投入到了寫生中去,在領略太行美景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