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學,曾用名幼學。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山東分院執行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淄博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原蒲松齡紀念館館長、研究館員。
自幼習畫,早年師從山東藝術學院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徐金堤先生。八十年代得識張仃,陸儼少,周韶華,孫克剛,白雪石,周滄米,吳羊木,魏紫熙,張文俊,閆麗川等諸畫壇前輩,多承指教,獲益匪淺。尤蒙津門孫其峰先生厚愛,收為入室弟子,耳提面命,書信往來二十餘年,於做人治藝受益終身。後進修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賈又福工作室(訪問學者)。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首屆山水畫高研班。
《秋染太行》136cmX68cm
自七十年代始參加市、省及全國各類重大展覽,並先後榮獲提名獎,銅獎和銀獎。與山東、廣東、北京、上海、香港、臺灣及美國、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地區和國家舉辦個人畫展或聯展。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紀念館收藏。《美術》、《國畫家》、《美術觀察》、《榮寶齋》、《人民藝術家》、《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等報刊發表其作品和藝術介紹。出版有:《畫院派精英﹒王佑學作品集》、《王佑學山水選》、《王佑學山水畫藝術》及國內外各類展覽作品專集、
丹青寓樂,山水中遊,耿直之性,淡泊人生。自2006年起往返於京城與齊魯兩地,走街串巷以感悟首都文化,訪師交友以開眼界長見識,潛心讀書以升華品格與境界,觀古今畫作以明傳統與創新之源流,覽名山大川以澄懷悟道。耳順之年取「虛靜軒」為齋名,意在遠離喧囂與浮躁,多一份沉靜和從容。
《太行寫生》103cmX54cm
佑學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畫友。早在九十年代初,在淄博聊齋故裡我們就相識,熟悉。2007年他又進國家畫院我的首屆山水畫高研班學習,所以我們有著非常好的一種感情交往。我們相互之間交流學習,共同提高,共同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創新,彼此做著應有的貢獻。多少年來,我們特別高興的看到佑學先生一步一個臺階,以他個人的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苦心學習,苦心鑽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太行寫生》103cmX54cm
從他的作品中,我也深深地感覺得到他所付出地辛苦。如果說天地有大美,那麼充實為美,充實而有光輝為大的話,那麼大美就是充實而有光輝的美,這一點我覺得體現的更為充分。我所說的他的一步一個臺階,並不是說從他的簡單的畫面效果去感受他所取得這樣的成就。其實,更多的還是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把握,這樣一步一個臺階。我相信他的作品,應該是他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入研究、把握的結晶。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精神層面,都是在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研究和把握過程當中所達到的一種文化高度。面對他的作品,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多年來佑學先生不斷地在增強民族文化信仰,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對民族文化傳統發自內心的喜歡、熱愛、研究和探索。這一點,我能感受的非常充分,這也是佑學先生能高於一般畫家的根本所在。
《山高路遠》45cmX68cm
同時,我更覺得佑學先生是這個時代對現實生活有著深刻地把握和體驗的一位高深的藝術家,他主動到生活當中去,到自然當中去,我相信他是始終在牢牢記著: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我們一旦遠離、脫離了它,藝術就將成為無根的浮萍,就將成為無源之水,就將成為無病的呻吟。所以藝術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到生活當中去,到自然當中去。這一點佑學先生做的非常充分,非常突出。在他的作品當中所體現的樸實、深沉、凝重、博大和雄渾都是生活所給予的,都是從自然所得來的。如果說用有溫度,有筋骨,有道德的藝術家去評論他的話,我覺得可能這一點體現的尤為充分。我們能夠從他的作品當中感受得到他對人民大眾的親近,他與生活的分不開離不開,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體驗。所以說他的作品讓我們感覺得到很溫暖,很充實,很飽滿。所以他有著那樣一種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博大、雄渾、深沉和寧靜。深刻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理念,這些在他的作品當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
《山路彎彎》45cmX68cm
同時我覺得他也是一位有著顯明個性化探索追求的一位藝術家。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辨識能力非常強,一看就知道是佑學先生的作品。所以他在他的整個藝術實踐和探索過程當中能夠區別於他人,區別於古人,區別於前師,區別於同道,區別於同班同學,區別於方方面面。這便是他強烈的個性化追求。這種個性化的追求對於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年來,他在這方面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所以形成了很鮮明的個性風格,有著王佑學的獨特藝術樣式。佑學數十年如一日,硯田耕耘,墨海楊帆,繼承借鑑,探索創新,吸納百家之優長,兼及八方之精義,熔鑄天地大美之個性風格,又不失民族文化特性與時代精神氣息。故其筆下山水,蒼茫渾厚,氣象宏大,既富傳統筆墨之精華,又具時代生活之新意。這使得我們藝術創作的實踐更加生機勃勃,對藝術作品方方面面地要求更進一步提升,也使得我們的藝術創作更加豐富多彩。
《太行春早》45cmX68cm
所以,我覺得王佑學先生的藝術創作很好的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也對中國山水畫的創新發展作出了他自己的貢獻,希望佑學先生能夠永葆藝術創作的青春活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佳作。
盧禹舜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太行寫生》45cmX68cm
《南坪煙雨》45cmX68cm
《太行山村》45cmX68cm
《幽村》55cmX55cm
《太行山村》55cmX55cm
《雲山空濛》55cmX55cm
《山西穽底寫生》55cmX55cm
《幽靜山村》55cmX55cm
《太行寫生》55cmX55cm
《太行寫生》55cmX55cm
《高家臺寫生》68cmX45cm
《太行寫生》68cmX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