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2020-12-19 薩培喇談藝錄

賈又福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他畢業於中央美院,師從李可染、何海霞等多位名師。賈又福的山水畫常以太行山為主題進行創作。太行山橫跨四省,自北向南綿延八百裡。太行山風光雄秀、大氣磅礴,自古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山脈。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這幅《無聲的呼喚》就是賈又福描繪太行風光的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他的代表作。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從師承上講,賈又福的老師李可染、何海霞在學習傳統上都有極深的造詣。李可染的皴法、何海霞的設色在山水畫領域都是極好的。賈又福在接受傳統的同時,沒有固守傳統,他結合了皴染與潑墨畫出一派新景象。有人說賈又福的作品具有「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大氣。這幅《無聲的呼喚》描繪了雲海奔騰中的太行主峰,天光一線,冷月如鉤。在清冷的色調中,雲層泛出幽深的光澤,如海浪翻湧,如汪洋一片。運用潑墨劃分出山脈的走向,運用細節皴擦,畫出山巖的立體結構。在湧動的黑色中,多處留白,仿佛山脈迸發出的無限能量。這種大氣與壯美,一下子就擊中了欣賞者的靈魂深處。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一

這幅畫不以線條取勝,不炫耀墨色淋漓的變幻,完全以大局為重,畫出天光月影下的太行美景。雖無一點彩色,也能覺得色彩飽滿生動,極儘自然之美。古人常說,墨分五色,此言不虛啊。在寫實與寫意之間,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賈又福在畫中又加入了一種魔幻主義色彩。畫中的太行山脈仿佛已經脫離地球,成了宇宙中的星團,漂浮在茫茫夜空。這種震撼的感覺,很難在其他作品中感受到。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二

賈又福除了繪畫,也研究畫論,教育育人。他曾經說過,繪畫要精細。看似一筆抹過但其中的甘苦與磨練都是日積月累的功夫。潑墨是抒發情感的手段,皴染是對傳統技法的繼承。在變與不變中,賈又福開創了極具立體感的新山水畫風格。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三

拓展閱讀·名家山水畫作品欣賞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近現代畫壇大師李可染繪《桂林山水甲天下》

對藝術的追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長安畫派何海霞畫《萬山紅遍》

筆墨中充滿了歌頌祖國山河的自豪之感,何海霞繪《三峽圖》欣賞

筆墨因時代而變,唐雲描繪革命聖地的佳作《愛晚亭》欣賞

是胡亂塗抹,還是揮寫恣狂,陳子莊繪大寫意山水《山居待渡圖》

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大師,石魯繪《華嶽雄秀》欣賞

相關焦點

  • 有新鮮感的山水畫佳作,賈又福繪《明霞》欣賞
    在美院學習期間,李可染等老師的言傳身教為賈又福帶來了創作方向,那就是植根於傳統,通過對景寫生開拓視野。賈又福的山水畫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多了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體現在內容上、技法上、表現形式上。前人的高度畢竟不代表這個時代的藝術水準,賈又福以誇張抽象的藝術手法畫出了這個時代的山水。寫心是山水畫創作的最高境界,唯有叩擊心靈的作品才能永葆魅力。賈又福通過虛與實的對比,通過墨與色的調和,畫中了心中的太行山。人與天地溝通往來,畫中的烏雲霞光就是溝通的紐帶。
  • 賈又福簡介
    在北京榮 寶齋出版社出版《賈又福談畫篇》、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山水教學體系》、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集:苦修集、懷鄉集、觀化集》。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教學匯報展》、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師生作品展」等。   藝術簡歷1984 年,作品《太行豐碑》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質獎;作品《太行風情》組畫獲北京市建國35周年美展榮譽獎。
  • 深入探討國畫傳承與創新 賈又福廣州畫展引關注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墉、著名批評家、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皮道堅、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正天、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方楚喬、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系主任胡震、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周湧、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陳曉陽、批評家顏勇、中央美術學院博士魯寧等嘉賓先後發言,就賈又福最新的創作特點、當代國畫的教學、傳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交流。
  • 重鑄江山,再造自然的水墨山水畫大家之一賈又福作品欣賞
    賈又福是我國成就卓著的山水畫家,潛心山水畫藝術創作和中國畫理論研究數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區體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繪畫逐漸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畫審美風格和語言樣式。賈又福的山水畫在審美類型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以詩思的抒發為旨趣,一類以哲思的表達為追求。賈又福繼承了我國山水詩的傳統。他的太行山景,內含濃鬱的詩興、詩味、詩風、詩境。
  • 山水畫|賈又福寫生課教學指導思想
    寫生課教學指導思想文/賈又福到生活和大自然中沉潛下去,從感情深處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在深入探索自然規律的同時,深入開掘自身的內心世界。在一幅寫生作業上,不惜花費兩天甚至三 天的苦功、慢功,儘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全部精神(智慧、情感等)因素和全部技能(造型、筆墨、形式等)因素,完成一幅不同於任何人的、個性化的、藝術性較強的寫生畫,使學生在寫生課中受到全方位的綜合訓練。一、開掘大自然之妙:對大自然本身進行深入地探索與研究,體悟在運行有道的天地間,萬物之生息變化,即自然之理、之趣。
  • 山水畫|賈又福:寫生不能等同創作!
    關於寫生文/賈又福李可染先生是把寫生作為突破口,一反清代山水脫離生活,蒼白無生命力的因襲之病。但同時要清醒認識到寫生與創作的不同 (要講充分,說透) 寫生不能等同創作。 寫生可以成為很好的藝術品,但它決不等同於創作的全部,寫生肯定有些創作性的發揮(高於生活原樣),但基本上是沿著對象的特點發揮或強調、誇張等等。而創作則有更多的更大的超越生活,遠離生活本身的自由想像和奔跑的空間。
  • 當代著名畫家李冠德評傳丨承家學,寫太行。擅積墨,蘊樸拙
    承家學,寫太行。擅積墨,蘊樸拙。冠德之父李東旭先生,畢業於天津美院,通書畫,工詩文,凡山水、人物、花鳥,莫不精通,又家居太行山,朝夕目睹,述懷養志,乃精研傳統筆墨技法,縱情山水之間,所繪北宗山水氣勢雄偉,對冠德畫風影響甚深。冠德既承家學,耳濡目染,亦慕林泉之志,雅善丹青之道,所繪太行山水,雄渾蒼茫,所繪高原景致,厚重樸拙,故鄉山水,因之傳神。
  • 賈又福:寫生應該有一種虔恭、珍惜自己藝術生命的心態
    >◎理想的寫生境界理想的境界是什麼呢?寫生的時候,應該有一種虔恭的心態,一種問心無愧的心態,一種珍惜自己藝術生命,珍惜每一筆感情的心態。假如帶你們下去寫生,我會跟你們一起畫。:在虛靜的心靈中,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統籌安排,全方位過濾、篩選,凸顯出極富個性化的、非我莫屬的、鮮明生動的藝術特徵。
  • 走進太行——王佑學太行山寫生作品欣賞
    自幼習畫,早年師從山東藝術學院教授、著名山水畫家徐金堤先生。八十年代得識張仃,陸儼少,周韶華,孫克剛,白雪石,周滄米,吳羊木,魏紫熙,張文俊,閆麗川等諸畫壇前輩,多承指教,獲益匪淺。後進修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賈又福工作室(訪問學者)。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首屆山水畫高研班。
  • 通過獨特的視角展現太行風骨‖他尋找和感悟與物神遊的精神感應
    1984年,賈又福先生的《太行豐碑》和呂雲所先生的《夜走太行》,同時亮相全國美展並獲得大獎,引起美術界廣泛關注,一種獨特的「太行藝術現象」由此誕生,全國畫家寫生太行、創作太行蔚然成風,洪潮作為賈又福先生的高徒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太行山的地貌比較符合中國山水畫的審美表現,山、石、樹,很豐富,有層次,比較適合筆墨的施展。」
  • 藝術大家|賈又福:感悟大自然
    感悟大自然文/賈又福要學會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即所謂蒙養自我的浩然之氣。我強調對景寫生之前,先觀察、觀想、觀照,花一兩個小時不算什麼浪費時間。要學會沉浸在大自然中,用心靈傾聽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對自己生命的呼喚。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聲音,都是為自己生命的歌唱。正是這種呼喚,煥發了我們對景寫生的熱情、激情,使我們陶醉其中。神秘是大自然的迷人之處,和諸妙之處。對景寫生時要學會感悟大自然的神妙之處和無窮無盡的未知世界。
  • 賈又福|山水畫寫生教學與實踐
    山水畫寫生教學與實踐文/賈又福我的寫生教學,始終貫穿著個性化的審美觀和認識論;貫穿著對高層審美規律的研究與把握;貫穿著對藝術精神與藝術語言的大膽探索、艱苦訓練和同步提升,長期實踐並開花結果。以我自己為例,坦率地說,沒有過好寫生這一關,或者說過了一半,沒有來得及繼續深入下去。首先,這是歷史造成的,我大學畢業是1965年,剛畢業就開始「wg」,一下子十幾年下來,任何人都不能堅持正常的專業修煉。大學期間在嚴師李可染、宗其香、何海霞諸先生的教導和影響下畫了很多很多寫生畫,畫面不算不完整, 怎麼說沒過關呢?
  • 著名山水畫家許文華:痴情太行繪丹青
    許文華,當代實力派青年畫家,雖然生長於豫東平原,但他卻痴情於太行山的變幻多姿的風光,多年來,他主攻太行山水畫,走遍太行山的山山嶺嶺,採風寫生,他的畫筆寫下了對這座古老的山脈上痴迷摯愛,對太行人的喜愛,對繪畫藝術的執著。
  • 「丹青百家·賈又福」感受「賈式」山水魅力(經典作品)
    今天介紹的是這樣一位藝術家,他身上有這樣一系列關鍵詞:太行之子、苦行僧、現代山水畫變革者、藝術殉道者、中央美院教授、學者、教育家、山水大家。。。。。。1964年,23歲的他畢業創作,第一次走進太行山,1984年,《太行豐碑》斬獲全國美術大展銀獎 ,聲名鵲起。一口「太行井」,挖了大半生,80餘次上太行,流淌出了一系列「太行藝術生命之作」。
  • 故園魂繞,太行夢縈——著名畫家趙運平的太行山情結
    欣賞他的山水畫作品,其行筆如流水,章法有欹正,山川峭拔,層巒疊嶂,林木崢嶸,勁挺鬱蒼,飛瀑直瀉,清泉流淌,隱溪河畔處,還掩藏著幾戶人家,作品造型堅實灑脫,落墨清潤舒朗,遠方的輕嵐以淡色渲染,雋逸高遠,氣勢如虹,無聲的流動讓人不經意間陶醉於崇山峻岭的雄奇景觀。
  • 太行情懷——河南省美術高研班太行採風寫生紀實
    8月21日至27日,「深入基層 紮根人民——河南省美術高研班太行採風寫生活動」在林州太行大峽谷舉行,是畫家們最為喜歡的寫生之地。 8月21日中午,畫家們陸續抵達林州太行大峽谷後,不顧一路開車的辛苦,立即投入到了寫生中去,在領略太行美景的同時
  • 他筆下八百裡巍巍太行,竟在深處隱藏著嫋嫋煙村
    而在山水畫中山代表的人剛強的一面水代表了人柔軟的一面,所以有人認為山水畫是最能反映人內心世界的畫種。計建清作品《紅色太行》的確,我觀計建清的山水畫風格就能看出他的性格和品行。計建清的畫作,或蒼茫曠遠或渾厚大氣。即有北方山水中壁立千仞的逶迤險峻,而內中又賦含江南人文的靈秀豁達。南北結合中有神韻、有情趣、有意境。
  • 他筆下八百裡巍巍太行,竟在深處隱藏著嫋嫋煙村
    而在山水畫中山代表的人剛強的一面水代表了人柔軟的一面,所以有人認為山水畫是最能反映人內心世界的畫種。即有北方山水中壁立千仞的逶迤險峻,而內中又賦含江南人文的靈秀豁達。南北結合中有神韻、有情趣、有意境。走西北,入太行,訪古鎮,住農家,期間留下了大量的寫生作品,而這些寫生作品融入計建清先生的山水畫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