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敗筆:公孫勝的存在萬分尷尬,因過於強大,被迫移除梁山

2020-10-24 竹昂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李涉 洛陽城內的紙賦,已經泛黃;忠義堂上的牌匾,入木三分;八百裡水泊梁山,再不見那一道道肆意而動的身影;風灌滿谷口,吟唱出往昔的日日笙歌。把酒言歡,豪情萬丈,範仲淹筆下的水滸,曾是多少人年少時的江湖。

一百零八單將,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身陷沙場,萬死不辭,卻不及一位長期處於打醬油狀態的小小道長,這或許是水滸中最大的敗筆了吧。

他的存在,超脫淡然,以一當十,打破了水滸的力量體系。他是天上星宿,只一閒字道盡一生,如入雲的騰龍,只見其首,可聞其尾?若問其人姓甚名誰,便是那同吳用齊名的軍機公孫勝

七星聚義

公孫勝初登場於第十四回,書中有載,其身乍高八尺,相貌堂堂,頭綰兩枚鬅鬆雙丫髻,身穿一領巴山短褐袍。腰系雜色彩絲絛,背上松紋古錠劍。白肉腳襯著多耳麻鞋,綿囊手拿著鱉殼扇子。八字眉一雙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鬍,一副道士打扮,道號"一清"。

自幼喜歡槍棒,學成多般武藝,又拜羅真人為師,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卻不知為何,別師拜母,在北宋徽宗年間這種亂世之間遊走。公孫勝的志向極大,並不會去做什麼小偷小摸的勾當,沉寂多年,養精蓄銳。

同時目標明確,欲聚天下英豪,去攪動這世間風雲。更難能可貴的在於他胸有謀劃,散布天罡地煞洪太尉的奇聞

後同晁蓋等七人,在石碣村飲酒聚義,共謀奪取生辰綱一劫,滿城風雨,天下皆知,入雲龍之名也算揚的熱鬧。在同阮氏兄弟殺退何濤後,自此上了梁山。

其實,一直到這裡,公孫勝給人的感覺是很多餘的,文不若吳用,武不及晁蓋劉唐,水性比不得阮氏三雄,他更像是一根線,將有意而不識的眾人以夢為由,七星相託,聚到了一起。

而在之後,我們很少再見公孫勝的出場,只有隨晁蓋迎接新人時,才會有所提及,更多的時候,公孫勝都應了一個閒字,閒看雲捲雲舒,花落流水。

離去探母

江州劫法場,鬧得痛快,可聰明的人總知道居安思危。鬼神莫測之機,呼風喚雨之能,公孫勝的本事既可以一敵百,就必是不凡,或許在見到宋江的第一眼,他就看到了這位及時雨眸中的不甘,也料到了山寨的未來。

後來,宋江接父,李逵尋母,公孫勝輕輕一嘆,他想,可能是真的想母親了吧。借著這個由頭,公孫勝走了,一去再未歸。他清楚自己想要的,也清楚自己所能得到的,當初的七星早已不再是當初,這盤棋是他布的,可早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中。當棋子不受控制時,棋手也是時候要抽身了,死道友而不死貧道,不得不說,公孫勝的理智,是梁山泊眾人所不及的。

再歸梁山

公孫勝走了,可直到現在,他的武力值都沒有用武之地,眾人也不曾眷戀,若非柴進被困高唐州,有個會使妖術的太守高廉,打得梁山泊損兵折將,逼得吳用黔驢技窮,怕是宋江也不會想起這水泊之中,有個曾雲遊四方的全真教道士。

無奈之下,戴宗李逵臨危受命,前去尋回公孫勝。戴宗記得公孫勝乃薊州人士,加急趕到,雖說遇到了人,可羅真人終究是護徒的,他知梁山不具龍虎之象,難登金鸞大殿,怎願放公孫勝回去。

可公孫勝雖也猜得一二,卻不想違背內心,於公,替天行道,他想自己既為術士,理應為這天下安生立命。

於私,梁山一夥,既許以兄弟之稱,又怎能見死不救,再三說服之下,羅真人只是不願,李逵一斧砍下,真人飄然而去,只留見一句,"遇汴而歸",同時還傳授給其徒一套五雷天罡正法。冥冥之中,自有命數,公孫勝也從此開始嶄露頭角,向梁山眾人展示道法之妙。

連戰告捷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衝,一桿長槍,無人能勝;錯失生辰綱汴京城賣刀的楊志,身家清白,世代為武;更有那三碗過崗醉打大蟲的武松,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可為何說公孫勝強大如斯,只因他們都或多或少經過牢獄之災,嘗過敗戰之苦,但公孫勝可謂每逢術法之戰未曾敗過。高唐州前,只一揮手,高廉三百神兵化做煙霧,一散皆無。

芒碭山上,松文古錠劍出,大喝一字疾,令天地變色,日月無光,活捉了項充李袞二人。隨後更是布下八陣圖,助史進破了樊瑞的妖法,收了樊瑞為徒。公孫勝不可謂不強,他的強大使宋江一路過兵斬將,也使水滸的世界出現崩塌。

人們總是不喜歡比自己強大很多的人,當有不可逾越的城牆出現時,人們想的不是敬仰,也不是超越,反而是摧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心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可公孫勝不怕,他樂意這麼轟轟烈烈的活,但水滸的故事裡,卻因他的存在而萬分尷尬,為了能讓故事繼續下去,公孫勝不得已選擇了早退,從水滸中被迫移除。

參透歸去

朝廷招安,公孫勝早有離心,卻仍隨宋江徵過了遼,討伐了田虎,有他在,喬道安之流傷不到梁山一分一毫。但水滸的背景註定了宋氣數未盡;為了譏諷世道,他們這一百零八人也註定是悲劇

而公孫勝的存在,是一敗筆,有他在,神鬼莫近,沒他在,故事才能繼續。所以導演喊了卡,急匆匆的把公孫勝拉下了臺。

王慶之後,宋江等人班師回朝,在東京城外陳橋驛上時,公孫勝又走了,這一次連理由都沒有,只因為他強大到讓世界的規則都不得不一改再改。匆匆的一句遇汴而歸,匆匆的辭行拜別,當初是公孫勝拉的線,現在也是他最先散的夥,水滸的最後,對公孫勝只寥寥十二字。

"從師學道,侍養父母,以終天年。"

公孫勝確實算的上是一筆敗筆了,史實有據,宋江起義應為1118年,而王重陽所建全真教,卻是1167年的事情,所以呀,公孫勝這全真道士的稱呼簡直是畫蛇添足。但他的存在與強大,哪怕是敗筆,也算得上是最濃妝淡抹的了。

這個世道便是如此,太弱有人欺負,太強有人打擊。遊戲中有職業平衡,為的是防止某一人物太強,就連小說的世界觀設定中,也鮮有瞬殺,因為熱血要的是熱鬧,一邊倒的決鬥沒人會喜歡。

公孫勝只是太強,能秒殺任何高手,他的迫不得已,是別人夢寐不得的永久。不過,閒雲野鶴,一生自在,他的結局令人唏噓而羨慕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好漢公孫勝:憑什麼能躋身水滸四巨頭?
    水滸中有很多老將實力都很強悍。我是原創作者能溫暖我的心,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水滸裡的公孫勝,在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一個人,而是水滸的作者所塑造出來的人物。公孫勝出生於北宋那個時代。他完全是屬於無意間就加入了水滸,在那個時候政治上是黑暗的,人民百姓的生活十分艱難,其中有一名貪官說好聽的是為父親過生日,但私下裡卻借著這次機會大肆的壓迫百姓。公孫勝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和晁蓋商量了共同的對策,然後又聚集一批知名的人士截走這筆從百姓那搶來的錢,也因此遇到了其他的六位有義氣的朋友,為後來的上梁山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 水滸中,七星聚義時,公孫勝暴露三大疑點,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七星聚義,是《水滸傳》中出現的第一個小高潮。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和三阮,在黃泥岡上智取生辰綱,拿下梁山的第一筆發展基金,並就此形成了梁山的雛形。然而,在七星聚義的籌備階段,有一人的出場,顯得格外突兀和詭異,甚至暴露出了不請自來、不同晁蓋結拜、作用尷尬三大疑點。此人便是後來的梁山常委、大法師入雲龍公孫勝。那麼,公孫勝的出場到底有何蹊蹺?他的真實身份又是什麼呢?
  • 全民水滸神將入雲龍公孫勝技能屬性評價
    全民水滸神將入雲龍公孫勝技能屬性評價,今天安趣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全民水滸神將入雲龍公孫勝技能屬性評價,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  入雲龍——公孫勝  技能:【雲海尋龍】當輪到自己出手時,對敵方所有武將造成相當於施法者攻擊力60%的傷害。
  • 水滸中第一個脫離組織!入雲龍公孫勝非得提前離開梁山不可嗎?
    但是,還有幾位梁山好漢是中途半道就離開了的,這其中就有今天要說到的入雲龍公孫勝了。熟悉水滸的朋友都知道,公孫勝,梁山108將排名第四,道號一清先生,祖籍為河北薊州府,自幼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稱公孫勝大郎。學得一家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可日行千裡,江湖上都稱他作"入雲龍"。
  • 入雲龍公孫勝為何離開梁山?原來他背景通天,梁山覆滅都因他!
    很多人都說入雲龍公孫勝離開梁山,是因為宋江,因為宋江的招安路線。其實不然。公孫勝認同晁蓋嗎?其實,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入雲龍公孫勝就沒有主動出手過。幾次梁山遇到高人,都是別人請他,甚至逼他,他方才出手。其實,翻遍《水滸傳》公孫勝主動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聯絡晁蓋、吳用等人,勸說——挑唆,他們劫取生辰綱。我們因為同情梁山好漢,經常站在梁山好漢的立場上看問題,於是都認為奪取生辰綱是件大快人心,劫富濟貧的好事情。其實,按照水滸原著的描寫,梁山一百零八將那都是魔星下界,是來攪亂人間的。
  • 水滸後傳:齊名公孫勝的魔法師是誰?他曾在梁山排行六十一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水滸後傳》第五回,杜興為橫死的管營李煥報了仇,最終與孫立、裴宣、楊林等在飲馬川重新聚義,今天我們以地默星樊瑞(梁山排行六十一位本書中將他們作為梁山好漢的對立面,讓梁山好漢教訓他們,一方面是為了襯託梁山好漢的忠勇,另一方面應該也是暗含了作者陳忱對那些導致明朝滅亡的誤國誤民者的憎惡,是作者「遺民心態」的體現。說到這,我們再看一下本回中的其他方面。一、回目差異。
  • 水滸32位幸運兒中2位最特殊,一人敢輕視公孫勝
    數字雖冰冷,但卻最能說明問題,水滸108將這結局可謂慘矣,那麼32人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因技能被留用的有:金大堅、皇甫端、安道全、蕭讓和樂和共5位,都是專業技術性的人才。選擇(包括)出家的有5位,分別是公孫勝、武松、戴宗、朱武、樊瑞,都是梁山知名好漢。
  • 作為梁山四巨頭之一,公孫勝為何突然離開梁山?金大堅道出真相
    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梁山好漢的結局與《蕩寇志》、《水滸後傳》等續書截然不同。書中梁山好漢的結局分成了五種,一種是主動離開梁山後退隱不出;第二種是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朝廷官吏;第三種是在抵抗官軍的戰鬥中陣亡;第四種是死於梁山內訌當中;第五種是被官軍抓獲後等待處理。在五種結局當中,首次出現的是第一種。
  • 水滸中最厲害的十大高手,公孫勝暫居第四,林衝魯智深沒有上榜
    而在《水滸傳》當中,武藝絕對是水滸好漢們的第一標配。而對於我們水滸迷來說,梁山108將才是我們所熟悉的水滸「武林高手」。但所謂高手在民間,雖然梁山108將高手如雲,像武松、林衝、魯智深更是擁有一身不俗的武藝,但事實上,就算是武松、林衝他們也未能成功入選水滸十大高手榜。
  • 水滸32位幸運兒中2位最特殊,一人全程無汙點,一人敢輕視公孫勝
    數字雖冰冷,但卻最能說明問題,水滸108將這結局可謂慘矣,那麼32人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因技能被留用的有:金大堅、皇甫端、安道全、蕭讓和樂和共5位,都是專業技術性的人才。選擇(包括)出家的有5位,分別是公孫勝、武松、戴宗、朱武、樊瑞,都是梁山知名好漢。
  • 「無意上山,一心修仙」的公孫勝,為何是水滸中結局最圓滿的人?
    其實在108位好漢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如果按名號往下數排行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卻沒有太多的描述,按道理來說前幾位基本上都死了,但是書中公孫勝的結局卻要好他們太多,究竟這個公孫勝他最後結局是怎樣呢?而宋江來到梁山後公孫勝就從他的眉宇談吐之間就看出此人說話並不是出自內心,在於其他兄弟交流上所表現的重情重義也過於虛假,這讓公孫勝對宋江能不能勝任梁山第一把交椅產生質疑。不過公孫勝在梁山真正關係好的兄弟也不多,梁山108位好漢不可能個個都很熟悉,所以公孫勝只能將自己想法告知了戴宗、林衝他們。
  • 梁山好漢公孫勝 為何中途離開梁山?
    當初宋江從死活不肯"落草為寇",現在卻因為題反詩被蔡九知府追捕,只能被迫上了梁山。這時候忠厚的晁蓋提出當初是宋江在取生辰綱這件事情上放了他們一馬,"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
  • 公孫勝法術那麼高,為何從不主動使用,非讓梁山108將去拼命?
    《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位非常值得關注的梁山好漢。恐怕許多人都有這種疑問:既然公孫勝能呼風喚雨,法術那麼高,為啥不主動使用?非要讓梁山108將去拼命?故而有不少人,正是因這個問題沒法解答,便認為公孫勝是《水滸傳》中的敗筆,就因施耐庵自己都不知如何處理公孫勝,所以動不動就讓他下山回家。
  • 公孫勝法術那麼高,為何從不主動使用,非讓梁山108將去拼命?
    《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位非常值得關注的梁山好漢。恐怕許多人都有這種疑問:既然公孫勝能呼風喚雨,法術那麼高,為啥不主動使用?非要讓梁山108將去拼命?故而有不少人,正是因這個問題沒法解答,便認為公孫勝是《水滸傳》中的敗筆,就因施耐庵自己都不知如何處理公孫勝,所以動不動就讓他下山回家。其實,公孫勝從不主動使用法術,是大有深意的。概括說來,是由這三大原因造成。
  • 入雲龍公孫勝:超然世外的神秘道人,也曾追名逐利
    入雲龍公孫勝是水滸中最神秘的人物,行蹤飄忽,道法高超,神龍見首不見尾兼有一身過人的外家功夫(東溪村十餘莊客近身不得)。且公孫勝作為慧根深厚、仙風傲骨的一清道人自然有著超凡脫俗、豁然世外的高人氣質。但細讀水滸,你會發現,公孫勝並不完全是淡泊名利、無欲無求的不染纖塵形象,我們分析來看:首先以呼風喚雨、駕霧騰云為技能的得道術士,公孫勝在梁山可謂高高在上。但本身神魔鬼道便是虛無縹緲,作為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線的水滸,增繪許多神魔色彩無非是為預示全書人物結局導引讀者曉悟宿命輪迴和推進故事節點延伸的一種藝術渲染方式。
  • 入雲龍公孫勝——水泊梁山笑到最後的人
    入雲龍公孫勝這個人,想必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都不會陌生。老話說少不讀水滸,幼時不懂這句話的含義,現在再看,的確這本書不適合小孩子看。因為他是真的黑,血紅中帶黑的那種黑。而入雲龍公孫勝,是為數不多的較早看透了這種黑紅底色的人。
  • 水滸後傳:梁山好漢成泰國六部侍郎,入雲龍公孫勝祈雪殺日本倭兵
    通行版水滸傳中,梁山泊好漢受招安之後南徵北戰,討伐遼國,平定方臘等內亂,最終的結果卻是宋江被賜毒酒、盧俊義喝水銀墜河,說到底,還是朝中無人,權柄被蔡京、高俅等人把控,最終任你有天大的功勞,也只能任人魚肉。
  • 第一個脫離梁山集團,公孫勝為何不敢徵方臘
    梁山所經歷的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基本都是完勝,而戰鬥過程也非常簡單,好比虎狼之師遇到了柔弱的綿羊,利爪所指,無地不克。唯獨在徵方臘這一場中損失慘重,仿佛這裡成了梁山好漢的墓場。第一個脫離梁山集團然而,徵方臘前夕,公孫勝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為由,毅然脫離梁山集團。與上一次脫離組織不同,公孫勝本次離隊不存在任何炒作與玄虛,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他成了第一個脫離梁山集團的人。在其他好漢還在為事業打拼的時候,公孫勝為什麼選擇了離開呢?
  • 令狐講故事之水滸第一閒人法師——公孫勝
    如果仔細讀過《水滸》這部書,其實不難發現其實這部小說有很大的玄幻色彩,精彩程度不亞於現在的一些熱門的小說,既然是玄幻小說,那就少不了一些道法仙術,咱們聊了這麼多水滸人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梁山上的第一法力輸出,入雲龍公孫勝。
  • 紅塵品水滸:你以為公孫勝的真實身份只是法師麼?未免太小看他
    公孫勝資料簡介公孫勝,梁山上的重要人物,道號一清,薊州人氏,排位高居第四,擔任副軍師之名,位居梁山最高權力中樞「總寨頭領」之列。所以公孫勝這個軍師的職位其實乃是掛名,只是他在梁山地位和資歷的象徵——這一點倒有點像是當時宋朝的官制中的「寄祿官」,給你相應品級的待遇和俸祿,但卻沒啥事情要做,而你真正的權力和責務,是要看你的「差遣」。而公孫勝的「差遣官」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