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 50餘位網媒人全媒體出擊

2020-12-14 長城網

長城網蘭州9月28日訊(記者 鄧光韜)「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窟墳。」明朝大文學家李夢陽的詩句講述了周人的發祥,也追憶了這片土地上的華夏農耕文明。日前,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在慶陽市慶城縣周祖陵廣場開幕。傳承農耕文明,發展現代農業,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慶陽期待書寫新的輝煌。來自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行的50名記者在活動現場全媒體出擊,多角度報導大會盛況,向全國推介慶陽厚重的農耕文化。

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式現場。鄧光韜 攝

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張世珍出席開幕式並講話。甘肅省老促會會長、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陳秀宣布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慶陽市市長朱濤主持開幕式。

陳曉華在講話中說,希望本屆農耕文化節突出地域特色,發揮文化優勢,深入發掘傳統農耕文化的核心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立足慶陽、引領全國,讓農耕文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得到進步和升華,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紅的窗花,喜慶的香包,精美的隴東刺繡,這些基於農耕文明的慶陽鄉土藝術也在開幕式上集中亮相,展示了慶陽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還有慶陽蘋果採摘體驗,現代農機具推廣等活動也同時展開,將為遊客帶來全方位農耕文化體驗。

開幕式現場文藝表演。鄧光韜 攝

中國甘肅網副總經理趙燕萍表示,慶陽是「紅色聖地、岐黃故裡、農耕之源,能源新都」,來自全國的網絡媒體記者將以極大的熱情聚焦慶陽,運用全媒體見證老區新變化,展示慶陽新形象。

據了解,慶陽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周先祖不窋曾在此「教民稼牆」,開創了慶陽農耕文明的先河。為了傳承弘揚慶陽農耕文化,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慶陽市報請國家農業部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同意,決定舉辦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每兩年舉辦一屆,現已成功舉辦4屆。

相關焦點

  • 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
    9月27日上午,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在慶城縣周祖陵景區開幕。  省老促會會長陳秀宣布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省政協副主席張世珍、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本屆農耕文化節由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和省農牧廳、省文化廳、省旅發委以及慶陽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傳承農耕文明,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現代農業」。  開幕式上,表演了大型歷史舞臺劇《農耕初基》,舉行了隴東民歌演唱活動。與會代表還參觀周祖農耕文化歷史博物館,觀看了民間技藝表演、非遺傳承展示。
  • 專家學者齊聚甘肅慶陽 探農耕文化精髓促綠色發展
    專家學者齊聚甘肅慶陽 探農耕文化精髓促綠色發展 2017-09-28    9月28日,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農牧交錯帶農業可持續發展學術報告會」在慶陽舉行。
  • 甘肅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 「香包盛宴」迎端午
    甘肅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 「香包盛宴」迎端午 2017-05-2720:0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卿
  • 甘肅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
    華夏經緯網6月17日訊:據新華網消息,昨天,第三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在甘肅省慶陽市開幕,文化節以慶陽香包為載體,全面展示黃土高原民俗文化,以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地處陝甘寧交界黃土高原的甘肅省慶陽市是聞名中外的香包刺繡之鄉。
  • 六安葉集三元鎮第四屆農耕文化節開幕
    傳承農耕文化,相約魅力三元。農曆四月初八(5月12日),葉集三元鎮第四屆農耕文化節在三元鎮農耕文化廣場開幕。此次文化節期間舉辦了龍蝦大講堂、農民運動會、開秧節、特色農產品 展銷、扶貧招聘會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
  • 中國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白瓜子之鄉——甘肅慶陽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適宜慶陽白瓜子的種植。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慶陽白瓜子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甘肅省慶陽市所轄的7縣1區43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6°56′19″-108°42′48″,北緯35°24′38″-36°50′13″。
  • 慶陽西峰農家女巧手織隴繡
    原標題:西峰農家女巧手織隴繡  中國甘肅網8月29日訊 據甘肅農民報報導 (記者 田華 劉新豔)近日,筆者走進西峰城鄉居民社區或鄉村農家大院
  • 割稻子,扎稻草人……人和鎮第三屆農耕文化節開幕
    12月5日,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第三屆農耕文化節在鎮湖村相思街水稻示範區舉行,吸引了不少市民群眾前來體驗割稻勞作,一同感受勞動的甘甜和豐收的喜悅。活動深入挖掘人和鎮漸被年輕一代所遺忘的傳統手藝等民俗風情,現場上演了精彩的歌舞表演、舞龍表演,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展示區。
  • 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在臺北盛大開幕
    齊魯網8月12日訊(記者 孫凱旋 臨淄臺 薛原)8月12日上午,由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組委會、淄博市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齊文化節辦公室、淄博梓凱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冠星影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建設農耕文化生態保護區實現慶陽「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
    據統計,慶陽市目前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82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5項、省級代表性項目39項、市級代表性項目50項、縣級代表性項目488項,環縣道情皮影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有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目前,慶陽有旅遊景點61處,包括人文類56處(含紅色革命勝跡7處)、自然風景類5處,其中4A級風景區1處、3A級風景區2處、2A級風景區7處。
  • 人和鎮第三屆農耕文化節開幕
    12月5日上午,人和鎮第三屆農耕文化節在鎮湖村相思街的稻田舉行。▲人和鎮第三屆農耕文化節現場活動現場分為舞臺觀賞區、體驗區、比賽區和特色農產品品購區四個不同區域。體驗區提前用稻草打造了傳統農耕場景、糧倉等,遊客不僅可以拍照留念,還可以現場體驗收割水稻、水稻脫粒等環節。由於是周末,參與這次農耕文化節的家長和孩子也特別多。在割水稻比賽結束後,主辦方專門開設了家長帶孩子一起拾稻穗的環節,撿拾後的稻穗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吸引了絕大部分的家長和孩子參加。
  • 慶陽|繪聲繪色講故事 栩栩如生「展形象」
    中國聯航-慶陽號彩噴飛機再度蟬聯世界飛機彩繪榜單TOP-01。中國聯航供圖「從2002年起,慶陽市就連續舉辦了16屆民俗文化節,目前全市有100多家生產企業,民間有70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在從事這個行業。」
  • 甘肅慶陽:繪聲繪色講故事 栩栩如生「展形象」
    【慶陽市宣傳思想工作綜述之五】  中新網甘肅新聞 3月20日電 (記者 侯志雄 高展) 「從2002年起,慶陽市就連續舉辦了16屆民俗文化節,目前全市有100多家生產企業,民間有70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在從事這個行業。」
  • 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29日開幕
    原標題: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29日開幕 10月25日,記者從2016中國·貴陽(修文)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五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將於10月29日在修文縣開幕。
  • 中國體育彩票2017年山東釣魚文化節在東平開幕
    齊魯網泰安訊(記者 劉雅)品味釣魚文化,感受垂釣魅力,中國體育彩票2017年山東釣魚文化節於9月2日晚七點半在東平縣體育會展中心開幕,標誌著為期九天的文化節活動正式啟動隨後演出的文藝節目精彩紛呈,既有美輪美奐的舞蹈表演和悠揚動聽的醉人歌聲,還有激昂奮進的群體鑼鼓,讓在場欣賞的嘉賓群眾紛紛鼓掌叫好,為釣魚文化節的開幕帶來了熱烈的氣氛。
  • 周祖農耕發祥地 岐黃之術出慶陽
    新聞熱線:0931-8486893 廣告熱線:13919392204 投稿郵箱:gschinanews@163.com 周祖農耕發祥地 岐黃之術出慶陽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24日 19:07    來源:慶陽網
  • 甘肅文化丨香囊之鄉在慶陽
    &nbsp&nbsp&nbsp&nbsp香囊之鄉在慶陽&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甘肅慶陽,被譽為中國香囊刺繡之鄉。
  • 傳承農耕文化 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開幕
    6月5日上午,第五屆楊凌小麥文化節在中國楊凌農科城小麥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小麥基地拉開帷幕。 楊凌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楊凌從事小麥育種31年的李振聲院士榮獲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近年來,又湧現出了王輝、趙瑜、吉萬全等一批小麥育種科學家;今年楊凌又有7個小麥新品種一次通過國審,說明楊凌科學家們的整體實力突飛猛進的提升,並將為中國糧食安全發出楊凌的聲音
  • 慶陽香包是農耕文明的傳承,現代潮流加持民俗助力中國文化自信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遙想多少千年以前應該在農耕文明的村落裡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誕生了慶陽香包(絀絀)吧?其實上年紀的人對大家一提民歌《繡荷包》都有同感,因為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多不同地方版本的《繡荷包》,而陝北的《繡荷包》或許是最家喻戶曉的了!
  • 首屆農耕文化節暨「零棄耕」成果展今舉行
    12月19日,白雲區江高鎮首屆農耕文化節暨「零棄耕」成果展示活動在江高鎮舉行,該活動由白雲區江高鎮人民政府主辦。 舞臺表演嘉賓觀賞區、本地農產品企業展銷區、對口扶貧產品展銷區、江高特色食品展銷區、現代化新型農機展示區、遊戲比賽區、藝術創作區、網紅稻田打卡區8大區域展現了江高鎮「零棄耕」的成果,群眾在此飽攬田園風光之餘,還品遍了江高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