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蘭州9月28日訊(記者 鄧光韜)「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窟墳。」明朝大文學家李夢陽的詩句講述了周人的發祥,也追憶了這片土地上的華夏農耕文明。日前,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在慶陽市慶城縣周祖陵廣場開幕。傳承農耕文明,發展現代農業,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慶陽期待書寫新的輝煌。來自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行的50名記者在活動現場全媒體出擊,多角度報導大會盛況,向全國推介慶陽厚重的農耕文化。
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式現場。鄧光韜 攝
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張世珍出席開幕式並講話。甘肅省老促會會長、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陳秀宣布2017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開幕,慶陽市市長朱濤主持開幕式。
陳曉華在講話中說,希望本屆農耕文化節突出地域特色,發揮文化優勢,深入發掘傳統農耕文化的核心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立足慶陽、引領全國,讓農耕文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得到進步和升華,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紅的窗花,喜慶的香包,精美的隴東刺繡,這些基於農耕文明的慶陽鄉土藝術也在開幕式上集中亮相,展示了慶陽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還有慶陽蘋果採摘體驗,現代農機具推廣等活動也同時展開,將為遊客帶來全方位農耕文化體驗。
開幕式現場文藝表演。鄧光韜 攝
中國甘肅網副總經理趙燕萍表示,慶陽是「紅色聖地、岐黃故裡、農耕之源,能源新都」,來自全國的網絡媒體記者將以極大的熱情聚焦慶陽,運用全媒體見證老區新變化,展示慶陽新形象。
據了解,慶陽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周先祖不窋曾在此「教民稼牆」,開創了慶陽農耕文明的先河。為了傳承弘揚慶陽農耕文化,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慶陽市報請國家農業部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同意,決定舉辦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每兩年舉辦一屆,現已成功舉辦4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