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隨手在牆上寫了首妙詩,蘇軾不服氣特意來看,讀完心服口服

2020-09-06 美詩美文的世界

5000年的文化長河裡,蘇軾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史書上記載著一段宋神宗對蘇軾的評價。宋代的皇帝都好文,神宗讀完李白的詩作欣喜不已,感嘆大唐能有這麼牛的文人實屬幸事。於是便問宮人:「我大宋可有能與李白相提並論的文人」?宮人便提到了蘇軾。神宗微微一笑,表示:論文採蘇軾可能比不上李白,但論學識還是蘇軾略勝一籌。

宋神宗說這話時,顯然是自豪得很的。一位文人能讓皇帝都引以為榮,可見他在當時的地位。事實上,神宗說的確實是大實話。蘇軾是文壇難得的全才,詩、詞、書、畫,他都精通,而且都是頂級高手。這樣的高手,身上就難免有一個特質:狂!

一:年輕的蘇軾寫了副對聯吹牛

蘇軾的狂,是年輕時就有了的。蘇軾出身於書香門第,他們蘇家在四川眉山一直都是高門大戶,父親蘇洵雖沒中進士,但在當地卻頗有名氣,母親也是大家閨秀。蘇軾與弟弟蘇轍,自幼就有才,直到今日眉山等地還流傳著不少兩兄弟小時候的趣事。

一日,年輕的蘇軾提筆寫了副對聯,端端正正地貼在了自家大門上,此聯云: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大家看這副對聯狂不狂?天下字和人間書何其多,他卻說自己能識遍、讀盡。此聯貼在大門上,自然引起了不少路人的注意,大家雖覺得這小子太過張揚,卻也沒辦法,畢竟他們蘇家確實個個有才華。

此時,人群中走出來一位過路老者。他把蘇軾叫出來,拿出了一本看起來有點兒破的書,讓蘇軾念一念。蘇軾一看,書上的字自己幾乎都不認識。被懟得下不來臺,蘇軾才知道自己有多淺薄,於是當場修改對聯,將原聯改成了: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這樣一改後,對聯的意思就發生了改變,眾人也都紛紛叫好。能即興在原來的對聯上加幾個字,就讓它變成一個新聯,也可見少年蘇軾的機智。

二:蘇軾雖狂,卻並不傲慢

從上面這個趣聯,我們其實就能發現一點,蘇軾確實是一個內心狂傲之人,但同時他的狂又與一般文人不太一樣:只要別人能說服他,他就會心悅誠服。對於這一點,筆者給大家舉個例子。

《竹坡詩話》中記錄了這樣一件趣事。蘇軾在江南時,聽說梵天寺的牆壁上有一首妙詩,作者就是寺內的一個和尚。當時文人間都在傳這首詩寫得好,哪怕是城裡的讀書人也沒幾個能比得上他。蘇軾聽到大家這樣說就不服氣了,難道這和尚比自己還牛嗎?於是他特意來到梵天寺,只見寺廟上寫著這樣一首小詩:

《題梵天寺》

作者:守詮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

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蘇軾一看這首詩,立馬就心服口服了。大家看看此詩,它至少有3個妙處。首先,詩中的字句是非常考究的,僅以「片月」一句為例,一般形容月亮是不會用「片」這個字的,此處正是為了突出月之輕盈,妙!其次,詩的意境,確實是高妙得很。和尚獨歸寺內,一路走來一路看,詩中落日、寒蟬、樹林、松門、月亮、犬吠、青蘿,一句至少一景,卻完全不顯繁複。而且在寫景的過程中,還有時間的變化,空間的轉移,一筆化開。

最後,全詩體現出的禪意也非一般文人寫得出來的。詩中沒用任何與「靜」有關的字眼,最後還用上了犬吠來的動景,但讀完此詩,讀者心中卻會自然湧起一種閒靜之感,這其實就是禪。這麼妙的詩作,蘇軾不但服氣了,而且還當場依韻寫了一首唱和之作。大家且看: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看詩的題目,我們就知道蘇軾有多喜歡守詮的詩了。蘇軾出手,水平自然不會差,這首詩也一樣可圈可點。首先一開篇的10個字,就滿滿的禪意,在煙霧中的寺廟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只輕輕一筆就寫出了寺之幽。後兩句其實是對守詮詩的解讀,月、人、草、路融合在一起。

相對比來說,兩首詩筆者更喜歡小和尚的作品。因為它不但內容更加豐富,而且也更有禪意。當然,品詩本來就見仁見智,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看法。

小結:通過這兩件小事,我們就能發現蘇軾的人格魅力。雖然他很狂,但當他遇到比自己牛的人,他不會只顧自己的面子,而是心悅誠服。他這麼牛的人尚能如此,吾輩豈能自大?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蘇軾這一生生性豪放,全然不在意那些世俗之事。作為文豪大家,他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之一,更是惜才如命,從來都是對所見到的佳詩妙詞大加讚賞。蘇軾喜歡吟詩作詞,遇到絕佳的詩詞之時,更是技癢難耐,偏偏要模仿一下,比比高下,將這創作之趣延伸出去。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當年北宋文壇一哥蘇軾,就曾輸給過兩位「掃地僧」。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第二位是個名叫寶黁的遊僧,他在牆壁上寫了首《題逆旅壁》,蘇軾一樣喜歡得很,也在牆壁上寫了首《書黁公詩後》,結果同樣敗下陣來。
  •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還有一次失敗的也就是這次,一位沒什麼名氣的小和尚守詮,在夜色裡妙手偶得了一首詩,寫在了牆上。蘇軾發現了,覺得好,便根據其詩自己寫了一首。後來,周紫芝便去尋訪守詮的原詩,作為蘇軾粉絲,他也不得不承認蘇軾敗下陣來!面對不知名的小和尚的一首詩,輸得心服口服。他對守詮這首詩的評價是:純屬天籟,古人風味。
  • 調皮和尚在牆上寫首七絕,蘇軾在後面跟寫一首,900多年難分勝負
    詩興來了,找塊石頭在地上寫兩句,在牆上題揮幾筆,都是常有的事,這也誕生了一種名為「題壁詩」的特殊詩體。與一般的詩相比,題壁詩往往更加隨性自然,而且還容易招來和詩。你既然敢把詩題在牆壁上,讓眾人看到,那自然就會吸引別人在後面跟著寫一首,這有些類似我們如今的貼吧跟貼。
  • 和尚隨手寫了首七絕,蘇軾化身小迷弟跟寫一首,百年來難分勝負
    和尚隨手寫了首七絕,蘇軾化身小迷弟跟寫一首,百年來難分勝負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其中便包括了詩詞文化。詩詞文化最為興盛繁榮的年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中國大地上湧現出了無數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
  • 和尚在牆上寫首酒色財氣詩,引得蘇軾王安石皇帝都來和,首首精彩
    文壇也有不少文人就此寫過詩,其中不乏精品。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四首關於酒色財氣的題壁詩。北宋有位頗有名氣的和尚,名叫佛印,也就是《核舟記》中那位和黃庭堅、蘇軾一起坐在舟中的名僧。佛印當年在相國寺牆上題了首酒色財氣詩,後來卻引得蘇軾王安石皇帝都來和詩,而且首首精彩。最重要的是這4首詩,每一首都帶了這人生四戒,令人叫絕。
  • 和尚月下寫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蘇軾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說起來,這周先生也算是個當時挺有名氣的文人,也有挺多作品存世,但從他對蘇軾的崇拜程度來看,就是一個妥妥的「小迷弟」。蘇軾號東坡居士,周先生就自稱竹坡居士。周先生對蘇軾的作品十分推崇,對他的很多詩作都是一頓吹。當然,蘇軾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擔得起他的讚譽。但有一次,周先生逛西湖時,無意發現一位和尚寫的詩,卻不得不感嘆:蘇軾不如他。這是為何?
  • 蘇軾隨手寫的一首奇詩,能一口氣讀完的,都是神人
    宋神宗便讓蘇軾出面對付遼國使者。當時蘇軾寫了一幅12字的《晚眺》讓遼國使者解讀。遼國使者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這首《晚眺詩》寫得很是巧妙,只有12字,但是卻能解讀出28字的絕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奇詩,也是蘇軾寫的,能一口氣讀完的都是神人。這首詩名為《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江幹高居堅關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掛經。
  • 蘇軾得罪小和尚,靈機一動寫首妙詞送給他,對方想罵都罵不出來了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正是一件蘇軾和好友之間的趣事。據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記載,在元祐年間,淨慈寺住著一位大通和尚。他是蘇軾、黃庭堅的好友,兩人都寫過詩給他。一日,蘇軾又來找大通玩,大通一看,蘇軾居然帶了年紀不小的歌女前來。佛門清淨之地,這還了得!史書上記載,大通本就是個講究的和尚。
  • 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小和尚讀完也寫一首,都流傳了900多
    詩人和尚以與普通詩人不同的姿勢給詩壇帶來了不同的風格。 「我想用杏花和雨水弄溼,而且我的臉不冷又不垂柳」,「沒有一點冷,梅花怎麼會聞到香」,「夜晚仍在水裡和冷魚裡不吃東西,船上到處都是空的月光」等等。著名的詩句都出自詩人和尚的手,令文學界嘆為觀止。詩僧不一定像普通文人一樣接受多年的正統教育。他們在寫詩時沒有功利主義,只依靠「啟蒙」一詞。
  • 蘇軾和高僧鬥詩屢戰屢敗,一氣下寫8首詠雪詩,硬是沒用一個雪字
    蘇軾在江浙為官時,聽說金山寺有個和尚頗有才氣,便登門拜訪。為了試試對方的實力,東坡曾連出數副上聯,都被對方巧對下了下聯。後來他便經常和佛印鬥詩和賽對聯,但卻屢戰屢敗。比如有一回東坡找佛印,佛印假裝不在,東坡便說了句:「禿驢何在?」,誰知對方竟回了句:「東坡吃草!」
  • 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小和尚讀完也寫一首,都流傳了900多年
    喜禪的人應該對這首六言詩不會陌生,它是經典禪詩之一。首句中的「明珠」指的禮佛者的佛性,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指的是這一佛性被俗世所累,眾生擺脫不了,所以就把明珠掩蓋了。禮佛之人認為,人人都有一顆被塵勞鎖住的明珠。後兩句則是落水後的感悟,詩人突然覺得身上的浮塵被洗盡,明珠現出,照破山河萬朵。
  • 蘇軾跟和尚開玩笑,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機智回答成千古妙聯
    三歲便能誦讀《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多首。因其酷愛佛法,少時便剃髮為僧,後訪遍各大名寺,深得佛法精髓。宋神宗欽仰其道風,贈號&34;。因為投緣且文學上有共同語言,蘇軾和佛印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一起論佛、一起論詩、甚至是一起論吃。而在他們的交往中,發生了很多至今還令世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 蘇軾「調戲」小和尚,「禿驢何在」?小和尚的下聯讓他老臉通紅!
    他不像一般文人的酸腐,反而有些「不拘一格」。在蘇軾生活的時代,有一個叫張先的文人,八十歲高齡,愣是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少女,還做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以此來紀念他「不老的青春」。蘇軾知道後,則還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就是「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可謂是針針見血,反諷意味十足。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這四學士在當時是頗有名氣的,按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那時候的「頂級天團」。可以說他們與恩師蘇軾一起,扛下了兩宋文壇的半壁江山。
  • 蘇軾寫詩調侃蘇小妹長得醜,小妹連寫兩首反擊,蘇軾讀完心服口服
    現代人一提到蘇軾,首先想起來的就是他豁達的人生觀,大家都喜歡他的放蕩不羈愛自由,喜歡他面對人生艱難困苦依然沒有失去希望的態度,但是小編卻更喜歡蘇軾的風趣幽默,還有他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吟詩一首的「嘴欠」。上文小編提到了蘇軾的「嘴欠」,其實就是因為蘇軾的幽默,他喜歡跟人開玩笑,還喜歡調侃別人。
  • 和尚月下寫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蘇軾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說起來,這周先生也算是個當時挺有名氣的文人,也有挺多作品存世,但從他對蘇軾的崇拜程度來看,就是一個妥妥的「小迷弟」。蘇軾號東坡居士,周先生就自稱竹坡居士。周先生對蘇軾的作品十分推崇,對他的很多詩作都是一頓吹。當然,蘇軾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擔得起他的讚譽。但有一次,周先生逛西湖時,無意發現一位和尚寫的詩,卻不得不感嘆:蘇軾不如他。這是為何?
  • 和尚遇到女子蕩鞦韆,寫了首不該寫的肉麻詩,黃庭堅蘇軾傾倒備至
    作為一個和尚,他時常吟誦情詩情詞,在《上元宿百丈》一詩中他曾寫道「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當時王安石的女兒讀到這首詩,便說了一句「此浪子和尚耳」,這也讓「浪子和尚」這個名號跟了惠洪一輩子。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情詩正是出自惠洪之手。
  • 弟弟蘇轍寄了一首詩,蘇軾隨手一回千古名篇,最後一句無人能及
    他給弟弟蘇轍寫了一封信,向他借錢。接到信件後的蘇轍傾盡所有地借了蘇軾一筆錢,幫他在宜興安頓好了家眷,為他免除了後顧之憂。正因為有蘇轍不計得失、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蘇軾令在人膽顫的嶺南才能那般瀟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以說蘇軾、蘇轍二人算是歷史上兄弟情深的典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