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夜書所見》表現了客居他鄉的遊子在秋日的思鄉感懷

2020-12-21 穿越人海去擁抱你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作者介紹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葉紹翁原姓李,因為祖父李穎士涉及黨事被貶,家道中落而被過繼給姓葉的人家,故改姓葉。葉紹翁一生只在朝廷中做過小官,長期隱居於西湖。有詩集《靖逸小集》傳世,此外他所編著的《四朝聞見錄》,雜敘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鐵事,頗有史料價值。

從詩歌創作方面看,葉紹翁屬於江湖派詩人。他在七言絕回句的創作方面有較為突出的成績,如膾炙人口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對於春天的景物有非常細膩的觀察和動人的描寫,以小處的形表現大處的神。又如《嘉興界》:「平野無山見盡天,九分蘆葦一分煙。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寫江南水鄉的景色風情,別具風味。另有《田家三詠》:「織籬為界編紅槿,排石成橋接斷滕。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間茅屋兩池菱。」刻畫農家生活場景,在平淡質樸之中寄意悠遠。其詠史詩《漢武帝》:「殿號長秋花寂寂,臺名思子草茫茫。尚無人世團圈樂,枉認蓮萊作帝鄉。」對歷史人物頗有諷刺挪輸之語,可見葉紹翁見識之獨到與深刻。

詩歌賞析

《夜書所見》一詩以含蓄委婉的筆觸表現了客居他鄉的遊子在秋日的思鄉感懷。

「蕭蕭梧葉送寒聲」以對梧桐樹葉被風吹動所發出的「蕭蕭」聲開篇。「蕭蕭」之聲來自梧桐枝葉,梧桐雖是佳木,但是在古代文化傳統中卻往往與傷感的情調聯繫在一起。隨後的「寒聲」又回扣前面梧桐樹葉蕭蕭之聲,寫出節候的遷移,秋風乍起,寒意襲人。詩人在詩歌開篇就通過對聲音的描寫渲染出一種蕭瑟、落寞、孤寂的情感氛圍。

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以「秋風」二字呼應首句的「寒聲」,將落寞蕭瑟的秋的時間背景交代得更為明確。「江上」與「客」寫出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遠行在外的遊子。遊子的內心自然是思鄉、孤寂、惆悵、無助的。「動客情」中「動」字看似不經意,實則非常恰當準確。「動」說明客的思鄉愁苦之情是本來就已存在的,並不是因為受外界自然因素的影響而無中生有的。但又正是由於外在的蕭蕭梧桐之聲、秋風的蕭索寒意、秋季的生命之悲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使得抒情主人公內心的情感被觸動、被強化,在天與人的情感共鳴中,整首詩表現的情感逐漸清晰起來。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兩句寫詩人看到籬笆不遠處有一點燈火,猜想應是村童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夜晚捕捉蟋蟀玩耍的場景。這兩句最是精妙,看似與前面兩句所鋪墊的遊子鄉愁無關,只是平實地描寫旅人所見的尋常鄉村生活場景。然而,這樣平淡安詳而又充滿生活真味、真趣的場景卻恰恰是遊子此時最渴望又最不可得的。因此,看似所寫內容前後宕開一筆,實際上卻是以童子的樂反襯遊子的愁,全詩「貌離神合」,頗耐咀嚼玩味。

「莓鱸之思」的故事

《夜書所見》中「江上秋風動客情」一句,化用了晉朝張翰「蓴鱸之思」的典故。這一典故在詩歌創作中被後世詩人反覆運用,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盡西風季鷹歸未」,其中的季鷹指的就是張翰。那麼張翰究竟是因怎樣的故事而被後世詩人不斷吟詠呢?張翰,字季鷹,西晉著名文學家,家鄉在吳江。張翰有清才,善屬文,為人縱任不拘,這些都與當年放蕩不羈的阮籍頗有幾分相似。由於阮籍世稱「阮步兵」,所以當時人們也把張翰稱為「江東步兵」。晉惠帝太安元年,張翰官至大司馬東曹擦。

據《晉書張翰傳》記載,一天張翰因見秋風起,引發了對家鄉吳中蔬菜、羹以及鱸魚膾的懷念,說道:「人生真正可貴的,應該是要隨自己心意去生活,怎麼能夠因為要追求名利爵位而不遠萬裡經歷宦海沉浮呢?」於是命令僕從治裝回家,並且提筆作詩,寫下了著名的《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從此,中國詩學中多了一個「蓴鱸之思」的典故,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中又多了一個放曠自適的精神典範。

相關焦點

  •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一、原文 夜書所見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 二、賞析 這是一首平起七言絕句。 本詩是一首借描寫秋景抒寫內心惆悵、孤寂之情的詩歌。中國古代文人向來是悲秋的,所以,詩人喜歡用秋景來傳達自己的某種惆悵之情。
  • 《夜書所見》,走進字裡行間,感受詩人的思鄉情懷
    一、解詩題,知作者夜書所見:夜,夜晚。書,寫。所見,所看到的。題目意思是:夜裡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寫下來。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全詩的意思: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三、體悟詩情。(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 遊子客居他鄉過清明,一首《折桂令》,寫盡遊子的悲愁
    今天老楊和大家欣賞一首元代曲作家在清明節寫下的小令: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代:喬吉】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簷牙。
  • 一首思鄉詩,兩行遊子淚!唐代的這首詩將思念寫到了極致!
    一首思鄉詩,兩行遊子淚!唐代的這首詩將思念寫到了極致!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美好的生活是更加的嚮往,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了能夠過上好日子,人們都是背井離鄉,去到遠離家鄉的地方去尋求發展。但是在遠離家鄉的地方雖然是口袋更加飽滿,與此同時鄉愁也是與日俱增,正所謂他鄉放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自身。
  • 夜書所見古詩帶拼音 夜書所見全詩注音版
    我們學過很多關於思鄉的古詩,古時候的人們離開家鄉之後,想要回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古時候的交通並不發達,外出後回家的路程非常遙遠,所以有很多詩人在思念家鄉的時候都會作詩一首,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夜書所見》這首詩吧,看看它具體描寫了哪些場景呢?
  • 夜書所見詩意 夜書所見這首古詩的意思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是作者客居異鄉時所作,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旅人的鄉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翻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十首美到骨子裡的思鄉詩詞,一讀心痛,再讀斷腸,卻忍不住一讀再讀
    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這笛聲對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長期客居異地的李白來說,觸發深長的鄉思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全詩表達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 十首美到骨子裡的思鄉詩,一讀心痛,再讀斷腸,卻忍不住一讀再讀
    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這笛聲對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長期客居異地的李白來說,觸發深長的鄉思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全詩表達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 宋代葉紹翁《夜書所見》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葉紹翁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
  • 遊子思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思鄉是古代詩詞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古代文人考入仕途後四處為官,遠離家鄉,便寫下很多思念家鄉的詩句,來表達客居他鄉的遊子漂泊悽涼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這兩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現得很深刻。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質疑。
  • 秋夜裡的孤身悽涼,竟是客居他鄉漂泊之子的無奈
    秋夜裡的孤身悽涼,竟是客居他鄉漂泊之子的無奈《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先生的《靜夜思》是我兒時最喜歡的一首詩,那時的我不懂這客居他鄉的思鄉之苦,此時的他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思念故鄉。這時的庭院甚是寂寥,透過那層窗戶的是潔白的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切切的秋宵寒意!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 思鄉而生的「錯覺」——從《渡桑乾》說起
    錯認他鄉為故鄉,是此詩表現鄉愁的出彩之筆。詩人客居并州已十年之久,思歸心切之時,卻又北渡桑乾,離故鄉更遠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渡桑乾而回望故鄉時,出現了錯覺——把并州看成了故鄉。這種錯覺是詩人渴望消解鄉愁的心理反映:若故鄉在并州,那詩人便是剛離家門,而非久居他鄉;若故鄉在并州,則較之鹹陽,回家的路便近了許多。用這樣的錯覺來慰藉鄉愁,其結果當然只能是「愁更愁」。
  • 《夜書所見》葉紹翁 | 經典古詩詞誦讀
    自 · 然 · 童 · 音 童音親吻耳朵 自然觸動心靈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夜書所見
  • 柳永秋日感懷,這首詞採用渲染手法,一氣轉注,藝術手法獨特
    北宋的範仲淹不畏邊塞生活的艱苦,一曲《漁家傲》抒寫了窮塞主的真情;南宋的辛棄疾甘願戰死沙場,也不想閒居故鄉,一首《破陣子》讓多少讀者為稼軒感動。還有賀梅子的《青玉案》,描繪了一川菸草、梅子黃時雨的朦朧美景;秦少遊因為他的《滿庭芳》,也被人稱作山抹微雲先生。張子夜因為喜歡描寫影子,被人戲稱作張三影:凡有井水處,都能聽人吟誦柳三變的慢詞。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這是一首抒寫思鄉的小令,是作者客居異鄉的時候,所寫下的一首詞。上片意思是說:月明風清,秋色宜人,欄杆外梧桐葉被秋風吹動,發出陣陣輕響。睹景傷情,不禁悲從中來,輾轉反側,歸夢難成。秋風、秋月、落葉等等意向組合在一起,足以讓人睹景傷情,不自覺悲從中來,思鄉的愁緒湧上心頭,徹夜難眠。下片意思是說:臺階旁蟋蟀的悲鳴,夜間寂靜,樹上棲息的鳥兒見月光而驚飛。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橫於天際。北雁南歸,更使羈旅他鄉的遊子倍增傷感。
  • 筱青讀詩詞:夜書所見(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一首七言古詩是寫葉詩人出門旅遊,夜晚住在船上的所見所感。那時候客人們出門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坐船和騎馬。而對於文人來說,坐船更安全可靠。一般的船白日行走,晚上停泊在渡口休息,客人就住在船上。
  • 葉紹翁的這首《夜書所見》,同樣是一首經典之作,也是值得一讀!
    其實葉紹翁寫過很多非常不錯的作品,他除了上面所說的《遊園不值》,他的另一首詩《夜書所見》,那也同樣也是一首經典之作,也是很值得我們一讀。《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思鄉詩詞100句,春節將近,遠在異鄉的遊子必備!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遠在異鄉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春節的臨近,又是一股歸鄉潮即將到來,但仍然會有不少朋友無法回家過年,遠在他鄉的遊子呀,來看看古人是怎樣抒發自己思鄉之情的吧。14、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1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6、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7、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18、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感情深摯,情思綿邈
    他在詩歌中表現恬淡寧靜的山水景物,清新明麗,最被後世稱譽。與李白、杜甫、孟浩然並稱「盛唐四傑」,有《王右丞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是詩人17歲客居長安時寫的。詩中描寫了想念家鄉兄弟因自己佳節之時在外面不能團聚而感到遺憾的心境。
  • 三年級上冊古詩《夜書所見》知識要點及難點探究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二、句段解析1.題目:夜書所見書:書寫題目意思:在夜晚寫下自己看見的東西2.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客情:旅客思鄉之情。詩意:蕭蕭秋風吹動梧葉,發出陣陣的聲音,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使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