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古城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興隆街,地處舞陽河畔,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雲貴高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名城。古城被舞陽河一分為二,河水蜿蜒著以「S」形穿城而過,形成一個類似太極圖的樣式,故又稱八卦古鎮。每年夏天,周邊的遊人紛紛聚集於此,熱鬧非凡。北岸是舊時士兵駐紮的地方,稱之為衛城;南岸是行政機構和平民商家聚集的地方,稱之為府城。至今城裡仍殘留有一些古城牆和城門遺址。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貴州鎮遠古城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一、青龍洞古建築群
青龍洞古建築群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東峽街,地處鎮遠古城東的中和山上,始建於明代中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為貴州著名的古蹟,是我國古建築洞窟群落中距離城市最近、同時又保持了山水園林本色的一處古建築群。這裡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巖、洞穴和為一體。青龍洞古建築群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集儒、道、佛、會館、橋梁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與甘肅麥積山、山西懸空寺並稱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築」,還有「貴州古建博物館」之稱。
青龍洞古建築群依山因地,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簷、雕梁畫棟。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一片閣樓洞天。青龍洞古建築群由青龍洞、紫陽書院、中元禪院、萬壽宮、祝聖橋、蓮花亭等六個部分組成,有單體建築35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皇閣,選址最為大膽,緊貼青龍洞主洞口凌空而建,閣中有洞,形成了半壁樓臺半壁洞的絕妙景觀,地道的空中樓閣。
二、祝聖橋
祝聖橋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城東中河山,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鎮遠古鎮的地標。祝聖橋初名舞溪橋,由鎮遠土司思南寬慰使田大雅與鎮遠土知州何惠同奏請朝廷修建,此後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重修,後屢塌屢修。清雍正元年(1723年)最後一次修復,其中一次修復竣工時,正值康熙皇帝聖誕,為向聖上祝壽,於是舞溪橋被更名為祝聖橋,基本堅好至今。每天晚上,祝聖橋上燈火通明,河水倒映著燈火,頗為壯觀。
祝聖橋為七孔青石拱橋,橋上第3孔第4孔之間,有一座三層三簷,八角攢尖,青筒瓦頂樓閣建築,被稱為「魁星閣」,又稱「狀元樓」。該樓閣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據說此樓建成十年後,貴州果然破天荒地出了兩個狀元。時任鎮遠知府汪炳敖在樓閣上題有三副楹聯,其一幅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搓撐頭出;劈天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橫副是:「河山柱石」。祝聖橋兩岸風景旖旎秀麗,怡人心脾,無論是橋上閒逛還是拍照都很適宜。
三、石屏山
石屏山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舞陽鎮舞陽河東側,屬祁連山系,重巖疊障,雄偉險峻,是鎮遠古城北面的屏障,與青龍洞隔河相對,也是古城制高點。石屏山東西綿延2.2公裡,主峰海拔668.1米,與舞陽河面相對高差204米。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個大屏風,豎立在山中。石崖絕壁高千仞,「端直蒼闊如屏風」,因此得名。石屏山頂可以望盡鎮遠古鎮的全景,狹長幽深的古巷盡收眼底,更可以看清鎮遠古城的八卦形狀。
在石屏山的南麓,古色古香的明清四合院建築群體如波疊湧,同自山頂到山腳的府城垣、四官殿、天后宮、火神廟、文廟、鄒公祠、蘇公館、北極宮、紫皇閣、青獅洞以及眾多的古巷道、古井泉、古碼頭等幾十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參差坐落於一起,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落。石屏山有東西二條上山路相通,一是從祝聖橋頭的登山道登上玉屏山,在早晨八點前和下午五、六點後可以免費進入;二是從古城步行街裡面的「四方井巷」或「復興巷」穿行至上山道,這是當地人上山之路。
四、和平村舊址
和平村舊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鎮遠衛城和平街南側,坐南向北,為一組由高大土石圍牆圈圍起來的建築群。和平村全稱是「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會鎮遠和平村工作隊」,原為晚清時期鎮遠總兵署的中衡衙門,抗日戰爭中,成為國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作收容和管教日本戰俘之用。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等稱其為「和平村」,故此名沿用至今。和平村舊址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國民政府軍政部俘虜收容所,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
和平村舊址方形圍牆通面闊66米,進深78米。牆院中原有力公樓、禮堂、醫務室、監禁室、啞子室、米庫、廚房及監視塔等單位建築14棟。和平村舊址除原高大圍牆基本保存完好外,其餘大部分原建築已遭拆毀,西、南兩側另建有婦幼保健站等單位用房。1986年8月起,根據康大川及谷川敏三共同回憶的和平村原有房屋建築布局情況,重建磚木結構的雙層單簷懸山頂辦公樓及大門內兩側牆根的啞子室和米庫兩棟單簷單坡懸山頂平房,同時加修加固土牆斜撐式保尖四個。
五、天后宮
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新中街,始建於清代,是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天后宮在沿海一代稱「媽祖廟」,在內陸設天后宮是不多見的。據考證,在遠離大海的舞溪以上只有三處,即湖南芷江、貴州鎮遠和黃平舊州。但鎮遠天后宮最險、最高,內中建築工藝最美。特別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正殿重簷翹角和屋脊上,都是鳳在上而龍在下,可見該建築年代在慈禧當政時期。
天后宮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前臨陽河,近百級臺階延伸到河岸碼頭,是古碼頭石階最多最陡的一處,天后宮現存建築是經過鹹同年間的戰火之後,鎮遠知縣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資於同治至光緒年間重建的,由山門、正殿、戲樓、東西兩廂、西院、東院(膳房)、梳妝樓等建築組成,各單體建築均為小青瓦頂穿鬥式木結構。正殿內供奉海神「媽祖」,背飾鏤空灰塑二龍戲珠,具有典型閩南風格。抱廈屋面舒展,線條流暢,木雕精美。
六、傅家大院
傅家大院又稱良弼名家,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興隆街復興巷,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為一座百年私人宅第,是明清時期輔佐君王的良臣官宅,由傅家傳人一直居住於此。在兩百多年前,傅家由棄官經商起步,往來販賣貨物於洪江與鎮遠之間,後又轉行做起了桐油生意。多年艱辛創業,大碼頭邊就有了享譽鎮遠的「裕盛老行」。付家大院這座現在居住著傅家第七、八、九代兒孫的老宅也成為鎮遠古巷子古名居最具代表性的院落。
傅家大院坐北朝南,依山就勢而建,是一座很典型的四合院。從大門的門柱、門檻、門楣、門罩到院內的布局、門窗的雕刻、室內的古典家具不但顯示了清代商家的富麗與大氣,還蘊含了眾多類似象徵吉祥、多子多福、封侯拜相的寓意。老宅裡面保存了許多古家具,古建築,屋裡一凳一桌皆有來歷,古物到處都是,洗臉盆架、供、桌、床、瓷器、一轉一瓦等等,都是付姓人家世世代代傳承保護下來的,隨便拿起一件都是付家的傳家寶。
對於貴州鎮遠古城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