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兩天,郭德綱「訓」徒弟居然成了搜索熱門。
原因很簡單,德雲社的相聲演員秦霄賢和郭德綱、于謙在一起做節目,三個人坐在一張小圓桌邊聊天。
在聊天的過程中,秦霄賢小心翼翼地給師父郭德綱倒了一杯茶。
沒想到,秦霄賢剛剛放下茶壺,郭德綱就來了一句:
「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
原來,秦霄賢倒完茶,茶壺的嘴正對著郭德綱,而在傳統的禮儀中,茶壺嘴是不能對人的,否則就表示不尊敬。
看著秦霄賢手足無措的樣子,于謙告訴他「這規矩,這得懂」,並且現場做了演示。
02
說實話,這個規矩筆者也懂,出去吃飯,倒完茶會刻意讓壺嘴對著沒人的方向。
有人說,這些老規矩現在年輕人都不在乎,沒有必要知道。
但我想,如果有機會,年輕人知道這些規矩比不知道要好,能夠遵守還是遵守。
你懂別人不懂,於你並沒有損失,如果你不懂別人卻心裡在乎,就可能對你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日常交往中,面對講禮數的前輩,你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可能影響到對方對你的印象,甚至會因此產生誤解。
更讓人擔心的是,對方對你有了看法,卻並不說出來,讓你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僅僅一個茶壺嘴的方向,就可能生意談崩,求職失敗,而你居然連為什麼都不知道。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些社交的禮儀,多懂一些總比少懂一些更好。
03
我們有許多行為舉止,都來自於長輩的言傳身教。
至今,仍然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和父親去親戚家參加婚禮。
我吃完飯,把筷子放在了空碗上面,扭頭就走。
父親把我叫回來,告訴我,把筷子放到碗上面,是表示還沒有吃完,如果吃飽了,要整齊地放到碗邊的桌子上。
另外,吃完飯離席要和同席的其他人尤其長輩打招呼,不能一言不發就走。
不知道父親說得對不對,也許各地的風俗並不一樣,但這樣的教育,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一個孩子的吃飯禮儀不周,在外人眼裡可能只是一笑而過,沒有人會指出。
只有做父親的,才會這麼直接說出來,想讓你改正並記住。
04
不知道郭德綱在節目中批評秦霄賢是有意為之,還是恰好趕上,順勢給徒弟上了一課。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批評,正是關愛的表現。
如果不是自己看重的徒弟,而是一個陌生的青年給自己倒茶,郭德綱不可能當面指出對方的不當。
就算是心裡有些不滿,也不會表露出來。
郭德綱當場指出秦霄賢的錯誤,看似不留情面,實則關愛有加。
05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教給你規矩。
真正對我們好的人,不是一見面就誇我們的那個人,而是肯於直接指出我們的缺點,促進我們成長的那個人。
面對師長對我們進行的善意批評或教導,我們都應該虛心接受。
也許,他們說的不一定對,但一定是為了你好,他們說的不一定合時宜,但一定有益無害。
記住,那個批評你的人,往往最愛你。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