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西的作品《棗園桃李》
《同歡共樂》
《山姑娘》
《祖孫四代》
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的劉文西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左為劉文西,右為劉文西夫人陳光健
劉文西的作品《在毛主席身邊》
今日,黃土畫派創始人、第五套人民幣毛澤東畫像的作者,畫作被稱為「是13億人看得最多的」,國畫界泰鬥級人物劉文西,率黃土畫派集體亮相江城,舉辦美術作品展。同時,黃土畫派湖北藝術創作基地落戶武漢開發區,市民可近距離感受來自西北的濃烈藝術氛圍。
1957年,畢業於浙江美院的劉文西,畢業作品為《毛主席與牧羊人》,轟動一時,從此結緣黃土地,一生深耕不輟。2004年,黃土畫派在劉文西的倡導下正式成立,以紮根於黃土地,通過畫黃土地、黃土地上勞動人民,展現「黃土精神」,傲立中國畫壇,形成陽剛豪放、雄渾大氣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現實主義風格。
據了解,這是近年黃土畫派在武漢最大規模的展出。除創始人劉文西外,知名畫家陳光健、戴希斌、劉丹、李青、李玉田、張立憲、高民生等悉數到場。
武漢開發區新聞發言人祝天華昨日表示,本次作品展精選了以劉文西、陳光健、戴希斌等為代表的眾多黃土畫派名家的近120幅力作。既有畫派領軍人物的成名作,也有中青年畫家的最新作品。包括國畫、油畫、水粉、素描等多種藝術形式,突出表現了黃土地人物風情,充滿了濃鬱的陝北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
與此同時,黃土畫派湖北藝術創作基地也將落戶武漢開發區。
武漢開發區為何結緣黃土畫派?武漢開發區表示,這與開發區發展文化產業,推進產城一體化密不可分。
據了解,開發區計劃在湯湖邊籌建國內知名的藝術家群落。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充分利用武漢文化底蘊深厚,藝術創作活躍的特點,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聚集。通過融入文化元素推動產城一體化建設,力爭到2020年使文化創意產業達到千億元規模。
據了解,不久,更多文化項目也將集中面世。武漢開發區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車都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等正在緊張建設,將在明年初陸續落成。
劉文西:
為毛主席畫像保密3年
81歲高齡,仍然堅持每天畫畫。昨日,戴一頂藍色的解放帽,著青灰外套的劉文西老先生,神採奕奕出現在眾人面前。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揭秘自己六十多年創作生涯的故事。
人民幣毛主席畫像出自他手
劉文西有幅觀眾最多的「特殊作品」,那就是第五套人民幣上的毛主席畫像。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澤東頭像都出自他之手。
1997年,劉文西作為全國八屆人大代表,在北京開會。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籌備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制鈔廠的一個工作人員是中央美院畢業的,知道我畫毛主席最多,就邀請我畫一幅」。
藍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協會議上的照片,1949年左右拍攝。「當時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閃光燈,照得不立體。主席臉部的特徵都沒有了,對於我們創作來說,不太好畫」。
「最後,我要求他們輾轉找到了這張照片的原片,只比撲克牌大一點。我用放大鏡反覆看,加上自己的積累,一個星期就創作出了這幅作品,原作有八開大」,劉文西比著手勢對記者說。
1997年畫出來,1999年、2000年第五套人民幣陸續發行後才面世。「一直沒有透露消息,我保密了3年」,他笑著說。現在,國力增強,更多人用人民幣,自己有了更多外國觀眾,「這是我當時完全沒想到的」。
昨日,劉文西還透露一個秘密,「大家仔細看,100元和其他幣值的畫像不同,我的畫像出來後,共有10個制鈔廠的能手刻了多個刻版。這幅畫是一副素描,有時候刻版差一根線,人物的神韻就差很多。我選了最像原作的一張,最後用於印製了100元人民幣,其餘的用於50元、20元等其他面值的人民幣。」
毛主席說:「文西畫我很像」
劉文西愛畫毛主席,也擅畫毛主席,創作了大量以毛澤東事跡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毛主席與牧羊人》是其成名之作,他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才24歲。
昨日在現場,記者看到了這幅畫。畫面中的老農,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侃侃而談;而毛主席面帶微笑、神情專注地傾聽,就連指間的菸灰都忘了彈,畫面下方的幾隻羊栩栩如生。
1957年,劉文西畢業實習時選擇去陝北,經歷了三個月的磨練,創作出《毛主席和牧羊人》。
一天,他在延河畔寫生,見到一位牧羊老漢趕著一群羊從溝坎上走來,頭巾、鬍子、皮襖、腰帶,讓他一下子想到曾看過的毛主席在楊家嶺與老百姓交談的照片。
他走訪了毛主席當年去過的村莊,找到了楊家嶺的生產隊長,了解毛主席怎麼和農民交談、談了些什麼內容,人物更加立體豐滿。
為了畫好羊,他也想出了法子。「山羊愛往上跑,我就要站在比它們更高的地方畫畫;綿羊愛鑽石頭疙瘩,如果它要跑的話,我就往羊頭上扔小石頭,它就會回頭。」幾次下來,羊群安分了。「它踏實了,我就踏實了,就可以畫畫了。」
1960年,《人民日報》發表了劉文西的作品《毛主席與牧羊人》,毛主席看了說:「文西畫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畫家。」
葉劍英元帥看到這幅畫後,也曾說,畫作描繪的很像延安時期的毛主席。「葉帥看了後,非常喜歡,我又特意給他複製了一幅」,劉文西說。
「其實,我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當面見過主席。當年葉劍英元帥是要我到北京找他,如果去了,可能有機會見到毛主席,但由於工作等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但我多次追隨主席在陝北的足跡,採訪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就是在一次次尋訪中,我才愛上黃土地,也更加崇敬毛主席。」劉文西老人深情回憶。
到訪陝北90多次
「我現在仍然每天在畫畫」,已年過八旬的劉文西,爽朗地笑著說。他每年還率領黃土畫派的畫家們多次到現場,遠赴榆林、安塞、太行山、山西等地採風。
眼下畫壇,存在著不深入生活的現象。劉文西說,只有充分熟悉,才能「畫出誰就是誰」。黃土畫派的精神就是「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求創新」。不斷向生活尋找創作源泉,才能讓畫筆帶上「黃土精神」。
畫毛主席,他也這麼做。「毛主席交流過的農民、警衛員、毛主席的女兒,我都有過接觸。毛主席去過的地方,我也多次去過。有關主席的回憶錄,我也都看過」,他說,這樣才能不斷靠近人物。在延安的博物館,有很多主席在延安時期照片,他多次請求工作人員幫忙翻拍,帶回家細細體會。
在陝北農村,他還有幫特殊的「兄弟姐妹」。為了畫好黃土地,他在不少村子都呆過,和村民像親人一樣熟悉。這位老人,至今已經去過陝北90多次。
一門四俊傑
子女畫作多次獲獎
作為黃土畫派的領軍人物,劉文西用自己精湛的人生經歷和藝術修養,不但感染著畫派裡的眾多畫家,也讓身邊人浸淫在藝術海洋中,成為了國內罕見的藝術之家,一門四俊傑。
劉文西的夫人陳光健與劉文西從同學到夫妻,相濡以沫65年,共同成長,成為當代傑出的女畫家之一,畫風嚴謹而不呆滯,活潑而不俗氣,優美而有節奏,眾多作品榮獲大獎,代表作《窯洞小學》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西去列車》在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獲國家優秀作品獎。
這對老藝術家還聯袂參與國際藝術交流,1988年,夫婦二人出訪加拿大並參加「四人中國畫作品聯展」,在多倫多、溫哥華兩地展出。
更難得的是,劉文西和陳光健的子女均在國內藝術大學和美術單位工作,在教學和創作上個個都有所作為,堪稱「藝術之家」。兒子、女兒的取名也頗具匠心,兒子叫劉丹,女兒名劉山花,寓意「山丹丹開花紅豔豔」。
其中,兒子劉丹已經成長為「黃土畫派」的主力畫家之一,是西安美院國畫系副教授、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畫作多次參加過全國美展,多幅作品獲得國內大獎。
而女兒劉山花則成為北京語言大學藝術系副教授、系主任、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作品多次入選參展和獲獎,作品《清橙》入選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2006年,作品《我們》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為特邀作品並獲得學術獎。
劉文西新作
即將面世
昨日,畫展組織者透露,近十年來,劉文西先生一直閉關創作最新力作——一副百米長卷,描繪陝北普通人的生活樣貌,即將完成,不久就可面世。
劉文西介紹,這幅百米長卷高2.1米,總長100米。「閉關近十年,我一直覺得自己畫不完黃土地上的風土人情,於是決定創作這樣一幅作品,現在一年大約能完成6-12米,今年預計可以完成至90米。」
由於潛心創作,對於來漢開畫展,剛開始,劉文西先生並未應允。武漢開發區新聞發言人祝天華回憶,「去年春節,我和軍事博物館原館長袁偉將軍一起到西安邀請劉文西先生,老先生熱情接待,但絕不鬆口,婉言謝絕。」
「後來,還是袁偉將軍找到了劉文西先生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時的老搭檔——時任副院長的畫家戴希斌先生,通過他說服,稱出來開畫展,也是為黃土畫派作貢獻,才讓老先生答應成行。」祝天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