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有人將美團和滴滴拼成了一張圖,謂之「藏寶圖」,從此江湖傳聞四起。
江湖中早有這個傳說
2019年12月,外界已在盛傳滴滴美團合併,朱嘯虎在出席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時表示,目前雙方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朱嘯虎是滴滴早期的重要投資人,他的表述基本可以代表滴滴的意思。當時他強調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中的三八線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談」出來的。
時隔半年,今年6月初,有自媒體曝出美團正在準備收購滴滴,對此美團、滴滴均未回應。
其後,美團股價接連拉升,屢創新高,市值逼近萬億港元。「收購」這事或許被別有用心的資本利用了,誰讓滴滴沒上市呢?
昨日(6月11日),又有消息稱,消息人士透露,(滴滴)和美團的談判已經到了非常深入的階段。
是可忍,孰不可忍。晚間,滴滴出行官方發布微博闢謠:有人真敢編,有人真敢信。
沒辦法,商場信奉的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只要那張拼圖還有價值,總會有人「尋寶」。
我們在影視中見到過無數的尋寶鏡頭,無一例外都要經過多次的流血犧牲,通過不斷地戰鬥,才能最終找到寶藏。
「打」是一門學問
在談到滴滴收購優步的時候,朱嘯虎說,優步最初想要滴滴40%的股份,談不攏。後來就「打」,優步燒光了二十多億美金,最後接受了20%的對價。
對於「打」的意義,王興曾說過,如果美團和滴滴打起來,這不是一場戰役,這是戰爭。戰爭最終指向統一,那不就是合併嗎?
一次來看,「打」是美團和滴滴雙方達成的共識。他們都是能「打」的高手,他們的「帝國」就是「打」起來的。
2012年的一個下午,程維在北京國貿三期寫字樓下說服了朱嘯虎投資滴滴。有了彈藥的滴滴開始四面徵戰,打倒大黃蜂、幹趴搖搖,直逼快的。
快的大本營在杭州,那是阿里的地盤。但為了贏得市場,程維也顧不了老東家的情面,接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
對程維來說,騰訊,與站隊無關,只為彈藥。一番硝煙瀰漫,2015年情人節,滴滴拿下了快的。
此後程維乘勢而上,用朱嘯虎的話說就是,跟Uber「打」出了一份收購合同。2016年8月1日,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成為出行行業霸主。
相比於滴滴跟對手的直面搏殺,美團顯得「機靈」一些。
2011年,「千團大戰」爆發的時候,美團只屬於第三梯隊,衝不到戰火紛飛的最前線。
於是王興一不做二不休,採取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打法,最後成了打掃戰場的人。
美團在打掃戰場的時候,遇到了剛打完仗的大眾點評在盤點「戰利品」,於是過了幾招。
幾個回合之後,美團徵服了大眾點評,從此江湖上不再有大眾點評,只有美團點評。滴滴和美團都是能徵善戰高手,都是「打」出的一片商業帝國。
程維和王興深諳此道,他們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業,這不失為最好的方式,畢竟輕車熟路。
美團滴滴之戰
程維為人感性一點,讓他挑起「戰爭」有點難。
「美團無邊界」的slogan給了王興「開戰」的理由。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
為了擴大影響,王興親自坐陣。程維身經百戰,自然明了敵方來意。對著鏡頭大喊一句「爾要戰,便戰」。
在美團殺入滴滴腹地的時候,滴滴以外賣反擊,開啟了他們以「打」為「合」的模式。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每年都會有一次美團收購滴滴的傳聞。
其後戰火又燒到出行最後一公裡,美團收購摩拜,滴滴成立青桔。兩大網際網路巨頭不斷擴張各自的業務線,滲透到對方的領地。
今年3月,滴滴上線跑腿業務,而這正是美團的基礎服務之一;近期滴滴註冊了旅行公司,瞄準美團最賺錢的酒旅業務。
只是美團和滴滴開戰了這麼久,一直都是停留在赤手空拳的層面,沒有拼刺刀的搏殺。
此前的巨頭大戰,消費者能輕鬆地「薅羊毛」,而美團和滴滴卻從來沒有給消費者「割韭菜」的機會。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們所謂的「戰鬥」遠遠沒有達到合併的級別,真的是「蝦扯蛋」。
既然收購不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那就打一場轟轟烈烈的仗。看看當年滴滴和快的是怎麼燒錢的,消費者是怎麼眉開眼笑打車的?
肉眼可見的「蝦扯蛋」
只是,年初的疫情「淋溼」了戰鬥的激情。
美團一季度虧損,一朝回到解放前,自然帳上錢不多,此時大規模補貼燒錢得不償失。
滴滴也不傻,雖然高調宣布盈利,但對手不跟,錢也燒不起來。
如果朋友變對手,一定是因為利益;如果對手變朋友,一定是因為生存。此一時,彼時,美團和滴滴靠「打」來實現併購,機率不大。
那如果靠「談」呢?
滴滴最後一輪融資估值500多億美元,即使滴滴願意從了美團,那最後一輪融資的投資人願意嗎?
有人說,不同意那是價碼沒到位,資本市場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事實上,真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美團收購滴滴,阿里能同意嗎?
首先,阿里不想改變目前的格局。
為了節制美團的快速擴張,阿里大手筆收購餓了麼、入股哈囉出行,組建了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目前初見成效。
其次,歷史遺留問題無法解決。
當年得益於柳青的斡旋,阿里和騰訊奇蹟般地握手言和,成就了滴滴和快的美事。
王興也覺得這是巨頭合作的成功典範,於是想在美團和點評的合併上重新演繹一番。
為此,王興特地去拜訪馬雲,當時在一旁的逍遙子說,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如今馬雲退休了,阿里掌門人正是張勇。
最後,對阿里,是不合算的買賣。
騰訊和阿里都是滴滴的重要股東,但騰訊又是美團的大股東,而阿里不是,結局對誰有利,不言自明。
綜上所述,美團收購滴滴是「蝦扯蛋」。但資本市場「前一秒兵戎相見,後一秒握手言歡」的大戲並不少見。
所以,還要感嘆一句:商戰的江湖,哪有什麼「蝦扯蛋」,只是還沒有觸碰到妥協的底線。
作者:風清